1.129 山海之盟
渤海上湾区。 巨马水与沽水两条丰沛水道所包夹的大片区域,已被夯实的路基,纵横分割成如棋盘般规整的街衢。 此地便是正加紧建造中的泉州港。 一人高的地下排水主管网,已全部埋设完毕。所有管线皆设止回阀。只允许污水外排,阻止反灌。阀门能自行开合,在外排污水的作用下,阀瓣打开。反灌时自行闭合,切断污水。很简单的原理。蓟国将作馆已进行多次升级改造。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即便水位上涨,城区内也不会有海水倒灌。 围海大堤也已建造过半。沿海岸线而建的大堤与巨马水、沽水入海段河堤交汇。并在河流入海处设有两座水砦。正沿两条河道排建的丁字长堤,便是海船泊位。 换句话说,泉州港有上下两个港口。上方为沽(水)港,下方为巨马港。 因沿沽水河堤而建,故与巨马港相匹配,沽港又称“塘沽港”。“塘”乃堤岸、堤防之意。 巨马水与沽水,两条水路,在泉州城下以泉州渠相连。往来船只,可畅通无阻,舟行蓟国全境。蓟国号称九河之地,漕运不要太便利。尤其是蓟国东部数县,雍奴的粳米、泉州的渔盐、东凌的铜铁、安次的牛羊乳酪,皆可借助水路,贩运全国。 泉州港一座临时工棚。劳累了一天的民工正呼呼大睡。类似胡人皮帐造型的工棚内,居中安置着一座石炭火炉。火炉连着长长的铁皮烟管,将烟气经由帐篷顶排出屋外,却将暖意留存。 “胡玉?”忽有一卫兵掀帘唤道。 “在。”通铺深处,一昂然大汉,这便翻身坐起。 “校尉唤你过去。”卫兵言道。 “喏。”胡玉穿衣下榻,掀帘而出。随卫兵向制霸港口的蓟国水军大营走去。 大营紧靠围海大堤,有一半探入海水。左右与巨马、塘沽两座水砦相连。收缴海贼的千石大船,皆入船坞,改造成车轮舰。排设弩炮,暗藏钩拒,包搪瓷装甲。船工、舟楫士正忙着吊挂鸾翼风帆。 一眼望去,千石大船或有百艘之多。中舟小艇更是不计其数。皆是原三大海贼王所有。已全改成蓟国车轮舟舰。 得益于终年不冻的巨马水注入,让近海水砦亦未冰冻。船只可自由往来。 最初,车轮舟改造,多为民用。河东盐商往来临乡贩运大盐,为减少运力成本,多将盐船就地改成车轮舟船。蓟国工匠熟能生巧,材料齐备,改造起军舰来亦得心应手。 蓟国水军泉州大营,实为一座关邑。前为水砦,后接障城。四周环绕障墙,墙上设谯楼、马面、箭楼、堞墙,墙上搭战棚,铺陈瓦当,遮蔽头顶箭雨。墙后分内外二城。外城乃军营,演武场,草料场,诸如此类。内城为水军治所,将官精舍,仓楼,武库,军校,军市等,军民两用建筑,高楼林立,不一而足。 “军中有市,听军人各以土物自相贸易。”军市由军市令负责管理。 泉州大营,由新任戈船校尉,锦帆甘宁驻守。麾下八百豪勇,又募海贼数千。即便分与横海中郎将大半,营中还余二千精兵,一千舟楫士。兵强马壮。守卫蓟国水路,巡弋渤海弯区。 入大帐,见左右排列虎贲,上首端坐一人。正是锦帆甘宁。 想着多日前,不过是海贼联盟中一股初出茅庐的小水贼。今已是食俸二千石的蓟国水军校尉。人生境遇,真可谓云泥之别。 心念如此,却不敢怠慢,胡玉这便跪地行礼:“拜见甘校尉。” “胡渠帅,免礼。”甘宁笑着伸手:“坐。” “谢座。”卫士捧来坐榻,胡玉这便端坐下首。 “最近可好?”甘宁笑问。 “吃饱喝足,每日出把力气,再到汤池沐浴,一觉到天明,甚好。”胡玉答道。 “胡渠帅家人,我已寻到。就在泉州城内。不知,渠帅作何打算?”甘宁又问。 “多谢校尉保全家小。”胡玉抱拳行礼:“胡某无以为报,愿效犬马之劳。” “如此,甚好。”甘宁起身言道:“我已上报主公,授予戈船左司马一职,秩比千石,铜印黑绶。不知渠帅以为如何?” “谢校尉提携之恩!”胡玉强压心头狂喜,伏地拜谢。 本以为乃将死之人。岂料蓟王不但保全一家老小,还授以千石高官。人生际遇如斯,如何能不心潮澎湃。 “主公曾与我之肺腑良言,今转赠给左司马。”甘宁言道:“所谓英雄莫问出处,又言浪子回头金不换。当洗心革面,与过往一刀两断。” “卑下,定当铭记肺腑。” “来人,为左司马披甲!”甘宁一声令下。 便有卫士捧来角端将校甲,为胡玉披挂上身。又系印绶,配腰刀,披大氅。为戈船左司马,与戈船右司马苏飞一同辅佐甘宁。 胡玉善舟船。恰逢用人之际,此时愿降,正当其用。 三大海贼王,皆是可用之才。唯独胡玉得以幸存。管承与薛州之所以未能招安,时也命也。管承身负血仇,薛州又贪图金银,二人死不足惜。 先时为白身,今已为司马。人生际遇,不过顷刻之间。 待麾下曲候纷纷上前见礼,甘宁这便问道:“且问司马,可知‘山海之盟’。” 胡玉岂敢隐瞒:“卑下自然知晓。” 所谓依山连海。海贼多与山贼结成同盟,水砦与山寨互为犄角。有山贼代为照看,海贼外出掠夺,方能安心。此盟乃海贼与山贼缔结,故称“山海之盟”。 “管承与薛州,既已授首。盟中还有何人主持?”甘宁又问。 “郭祖,曾晟,张虬、张蛟兄弟。”胡玉脱口而出。 “海贼郭祖寇暴乐安、济南界,州郡苦之。”乃是与管承并列的海贼王。 “阳嘉元年(132年)二月,海贼曾旌等寇会稽,杀句章、鄞、鄮三县长,攻会稽东部都尉。” 曾晟乃海贼曾旌之后。 安帝永初三年(109年)七月,天师道海贼,渤海郡人张伯路,冠赤帻、服绛衣,自称“将军”,率青州三千余众反,寇略沿海三州九郡,初被侍御史庞雄镇压,降而复叛。永初四年,张伯路称“天帝使者”,冠五梁冠、佩印绶。以三百余人与勃海、平原的刘文河、周文光乱军联合进攻厌次、高唐。朝廷遣御史中丞王宗、青州刺史法雄,调发幽、冀郡数万军队前往镇压。贼军战败,转至海岛。永初五年四月,再被法雄所败。贼众退返辽东,张伯路为当地豪强李久等击杀,众皆散去。 张虬、张蛟兄弟,便是张伯路之后。 “三支海贼,皆以郭祖马首是瞻。”胡玉最后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