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舰队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一章 移民耽罗

第二百一十一章 移民耽罗

    布木布泰道:“汉人有反抗我们的,也有甘心给我们当猪狗的。我们杀了反抗我们的,剩下的汉人都是给我们当猪羊狗的,有的汉人就和猪一样,等他们肥了,我们就杀了他们来补充我们的国库;有的汉人就和羊一样,我们需要他们养活我们;有的汉人是狗,我们需要他们对付那些反抗我们的汉人!”

    布木布泰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当年太祖皇帝就不懂得这一点,把关外的汉人几乎全部杀光了。若不是天聪汗改变战略,多次入关劫掠汉人来给我们当包衣奴才,今日我们就不可能坐在京城!”

    康熙应了声:“孙儿一定牢记皇玛麽教诲!”

    布木布泰摘下长长的黄金假指甲,伸手在康熙头上抚摸一下,又继续说:“皇孙,我大清的国本就是八旗,以八旗为本。这八旗之中,又以满八旗为上,蒙汉八旗为下。我们以满八旗控制蒙汉八旗,又以蒙八旗控制其他蒙古部落,以汉八旗控制汉人。如果那些甘心当猪羊狗的汉人都被杀光了,剩下的都是反抗我们的汉人!”

    “伪明王逆实在是可恨至极!他是和我们比,看谁的刀更锋利!”康熙愤怒的说道。

    “所以说,攻心为上,现在北方的汉人都已经臣服,我们要尽可能利用他们来对付伪明。现在大清局势很不妙,半个江南的繁荣之地在伪明手中,伪明水师随时可能进攻江宁,威胁我们漕运安全。江南被打烂了,税收也收不上来,只能依靠湖广粮仓。若是伪明拿下广东之后,挥师湖广,我们就要尽失南方!”布木布泰感叹道。

    站在一旁的苏麻喇姑道:“主子,实在不行,我们就退出南方,守住江北就好了。”

    布木布泰苦笑一声:“当年闯贼献贼反明,把北方都已经打烂了,北方土地都荒芜了,人口稀疏,又如何支撑得起八旗铁杆庄稼?”

    苏麻喇姑道:“主子,其实我们可以开发满洲之地,满洲之地肥沃,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汉人变成包衣奴才,去开发满洲。”

    布木布泰轻轻点了下头道:“此计可行,但满洲乃我大清龙兴之地,不可轻举妄动,若非到万不得已,不能打满洲的主意!如今不是番薯土豆玉米已经在南方大量种植?就让北方的汉人种植这些植物吧。”

    番薯、土豆和玉米等农作物在南方已经大面积种植,布木布泰并非是后来道光那样一个鸡蛋都要花几十两白银才能买得到的人,她对外面的事情还是相当了解,知道这些农作物产量极高,而且当时宫中已经有了用这些农作物制作的食品。

    “北方气候寒冷,这些作物恐怕难以存活。”康熙说道。

    布木布泰道:“多试几次,总是有能活下来的。可以鼓励汉人去种植这些作物。只要能够在北方种植成功,就不用担心我们粮食不足的问题。”

    也许是明军的“残暴”吓坏了潮州一带的老百姓,琼州军所到之处,百姓都不敢再帮县令和绿营兵守城。本来在潮州到惠州一线清军就没有多少兵力,失去了百姓的帮忙,琼州军势如破竹,突飞猛进直奔惠州。

    明军即将抵达惠州的时候,尚之信又派遣了使者过来,同王余佑等人暗中联系,只等明军抵达广州,尚之信就献出广州城。他的条件是,让明廷封自己为王,而且尚之信还保证,就算尚可喜反对,他也有办法让广州全城投降。

    至于广州的八旗将领广州将军哈哈木等人,那就交给明军来处理。相信明军攻入广州,哈哈木的满蒙八旗根本不是对手。

    台湾海峡,一支船队乘风破浪,通过海峡,一路向北驶去。

    船队中一艘西班牙大帆船上,刘琳站在甲板上,看着碧蓝色的大海,在空中翱翔的海鸥,心中感慨万分。因为她是女子,所以她和她meimei都有女眷专用的舱室。这艘荷兰东印度船的条件虽然不如坤兴号邮船,但经过改装之后,条件还算不错。

    普通的老百姓是几百人拥挤在底舱中,而刘举人家中还是有几个银子的,尽管大部分的银子被明军没收了,但他们身上带的银子还是足够让他们得到宽敞舒服的舱室。

    现在他们总算知道了,自己要去的地方叫做耽罗岛,是位于倭国和朝鲜之间的一座岛屿,乘船过了长江口之后,还要继续往东北方向航行,前后一共需要航行七天七夜。船队在经过长江口的时候,将会进入崇明岛码头补给,随后再继续往北航行。

    这支船队共有四艘八百吨级的西班牙大帆船和六艘一千五百吨级荷兰东印度船,满载着五千多移民去耽罗岛的鸳鸯寨和澄海县百姓。

    船上的伙食条件虽然比不上刘琳原来在家里的时候,不过比起被关押的那几天来,已经算是好多了。被关押在鸳鸯寨那几日,每天只有番薯。他们在船上,每天可以吃到拌了熟花生油、葱花和酱油的粉,还有豆芽和豆腐可以吃。

    若是自己多花点铜板,还能吃到一点rou。

    每天吃的粉有宽的,也有细的,这是一种白色半透明的粉,口感滑溜有韧性,吃到嘴里还是挺好吃的。

    不过刘琳他们都不知道,其实这种粉就是用最廉价最高产的番薯做出的粉,这种东西味道好吃,又不会吃多了胀气,也不会吃腻,并不比米饭差。

    特别是看到酱油,刘举人有些惊诧:“这酱油可是好东西啊!多贵的调味品,居然底舱那些泥腿子都能吃到!”

    古代的酱油是一种贵重调味品,一般是烹制高级材料菜的时候才放的,只有家里比较有钱的人才能吃到。但是琼州军因为有南洋公司,无论是精盐还是酱油,价格都不是很高,属于一般老百姓可以消费得起的商品。所有调味品里面,只有用海带提炼出的味精,以及用鸡、香菇等真材实料做成的真正的鸡精价格比较贵。

    船在海面上航行一天一夜之后,先在厦门停靠,但是船上的“乘客”都不许下船。船队补充了淡水和蔬菜,又继续往北航行,在温州和宁波也都停靠补给,船上的不仅不许下船,连甲板都不让上去,只有船出海之后,“乘客”们才能上甲板活动。

    前后走了五天五夜,抵达长江口的崇明岛。

    到了这里就比较自由了,船上的“乘客”可以下船活动一下,因为崇明岛这时候是一座巨大的兵营,上面没有居民百姓居住,只有军人。

    崇明岛上是一座巨大的堡垒,修建有四座大型堡垒,每一座堡垒都拥有四座棱堡,堡垒最上面是炮台,装备了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那里买来的三十二磅长管炮台炮,还有其他的各种小炮,这些堡垒的火力可以覆盖海边码头,也能封锁长江航道。

    其实这些堡垒主要是防止清军偷渡登陆用的,并非是对付江面和海面船只。明军的水师力量不是清军可以比的,清军根本无力发动正面强攻。

    船队抵达崇明岛,船上的百姓被允许下船活动一下。

    可是尽管老百姓被允许下船活动,但还是没有几个人愿意下船,因为这里实在太冷了,要比广东冷了许多。大部分的百姓因为常年在广东生活,就没有太厚的寒衣,到了崇明岛,江南初春的倒春寒,加上潮湿的湿气,那寒冷是直入骨髓,令人难以抵挡。

    大部分的百姓都拥挤在船上,船舱内人多,还比较暖和。另外船上还有专门供暖的炉子,可以给舱内供暖。

    刘琳家的条件稍好一点,她有比较厚的大氅,穿在身上比较保暖,但是下了船之后,还是感觉寒意逼人,那种穿透冬衣的湿冷,确实很不是滋味。

    接下来,就有明军辅兵搬运着一箱箱补给品上船。这次补给的不仅有淡水和食物,还有一箱箱的衣服。

    “大家都领取衣物了!去了耽罗岛,可是要比南方冷得多了!”一名明军军官指着装满衣物的箱子喊道。

    几名明军士卒打开箱子,里面是一箱箱的棉衣,都是上海制衣厂刚刚生产的。棉衣外面是崭新的布料,里面有厚实的棉花,穿在身上十分保暖,一下就挡住了寒冷的湿气。

    所有的箱子上,都标注有加大、大、中、小各种大小,还有写着男式和女式的字样,男式棉衣是深蓝色的,女式棉衣是大红色的。除了棉衣之外,还有棉裤和棉帽,所有的衣服式样都是统一的。

    “一个人只能拿一件,不能拿多了!男女分开,蓝色是男的,红色的女的。还有专门小孩子穿的,箱子上面都有标注!”明军军官对着百姓喊道。

    老百姓在明军士卒的督促下,排着队领取属于自己的棉衣。

    船在崇明岛停泊的时间比较长,停了大约一天一夜,次日一早才拔锚启航,离开长江口,继续向东北方向的耽罗岛航行。

    离开长江口,船队又航行了三天两夜,在耽罗岛的码头停靠下来。

    耽罗岛,也就是济州岛,本来被朝鲜占领了,后来郑袭的军队攻打了耽罗岛,硬生生的把这座岛屿从朝鲜人手中抢夺了过来。至于朝廷中有文官指责郑袭,王新宇却帮郑袭说话:“朝鲜是鞑子的藩国,也是帮着鞑子的。敌人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敌人,所以打了朝鲜也是应该的!”

    而朝鲜的水师也拿郑袭毫无办法,本来朝鲜的水师还算是比较强大的,当年用龟船打得倭国水师损失惨重,狼狈逃回倭国。

    但现在那么多年过去了,朝鲜水师还是一点没有长进。

    龟船的炮射程近,远不如郑袭的炮舰。

    郑袭水师中,既有大福船,也有西方的软帆船只,尽管只是武装商船,但火力还是远远超过了朝鲜人的龟船。双方在交战中,龟船根本无法靠近。而郑袭水师的大炮,却可以轻轻松松撕开龟船的甲板。

    屡战屡败,屡次吃亏的朝鲜人还是不愿意丢掉耽罗岛。结果郑袭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联合了倭国人偷袭朝鲜水师,把朝鲜水师几乎全部送入海底。

    现在的朝鲜已经失去了水师,再也无法对耽罗岛构成威胁。

    与此同时,王新宇还派人去同朝鲜谈判,希望朝鲜能够放弃对清廷的支持,同时把耽罗岛“租借”给明国使用。

    船队在码头上停靠下来,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半里外的两座大型城堡,一条大路从两座城堡之间通过。倘若有人登陆,必然会遭到两座城堡的交叉火力射击,将会损失惨重,所以没有人会冒险在这里登陆。

    因为天色已黑,船停靠在码头上,船上的百姓却不能下船。按照规定,他们今天晚上只能睡在船上。

    第二天早上,就有人来了,要把船上的百姓引下来。

    “大家准备下船!下了船之后,会有人带你们去你们的牧场。”一名明军军官说道。

    刘琳跟着家人下了船,大队的百姓拖家带口,在当地官兵的引领之下,往郑袭给他们安排的居住点走去。

    从码头到居住点,大约有十五里路。这些普通的老百姓没有经过行军训练,队伍中又有老人和小孩,所以行军的速度十分缓慢,区区十五里路,五千多老百姓走了一整天,直到天色完全黑下来,他们才到了自己的居住点。

    “你们的居住点到了!现在还没有房子,晚上你们只能住在帐篷里面。从明天开始,所有人都要开始干活,青壮年男子盖房子,女人负责养马!老人和小孩,我们会安排一些轻松的活给你们做!”明军军官拉开嗓门对大家喊道。

    整座耽罗岛就是一座巨大的养马场,这里养殖着三种体型的战马,分别是看起来最高大威武的西方战马,中等高度的顿河马,最矮小的蒙古马。

    尽管郑袭的主力两万余人都在耽罗岛上,而且这里修建了星罗棋布的城堡,不管是清军还是朝鲜人,都很难袭击这座岛屿,但是按照要求,每一座居民点都要修建土城和营寨,把居住点围了起来,外面还要挖掘壕沟,用来抵御有可能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