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都市小说 - 教父的韩娱在线阅读 - 501章 另一个身份,万达帝国与香蕉人!

501章 另一个身份,万达帝国与香蕉人!

    而在万达总部的总裁办公室内,一位坐如松的身体削瘦的老人正在批阅着下属送来的文件。这个人给人的外观感首先就是一个字“瘦”,但看起来身板十分的硬朗,批阅文件时整个人的眼睛都散发着炯炯有神的色彩,再从他在文件上书写的文字苍劲有力,到手掌上有着一层厚厚的茧,办公室的布局也很朴素。桌子上更是放着自己穿着军装的黑白照片,这些足以证明,这个老人是当过兵的,并且还不是普通的军人,并且在退役之后依旧把军队的习惯带到生活中。

    “咚咚咚~”

    “请进~”

    一位女秘书走了进来,但老人看向秘书的眼光没有丝毫的“欲望”。

    “什么事?”

    “董事长,二少爷来了。”

    一句话让老者顿时两眼发亮,严肃的老脸上也开始融化,闪过一丝慈爱的微笑。

    “哦?他在哪?”

    “在外面的接待室等候。”

    “就他自己?”

    “还有一个女生跟着他。”

    “女生?呵呵,这小子,来一趟还给我带了儿媳妇不成?”

    老人便是如今掌管着万达帝国的董事长兼任创始人,与马化腾,马云齐名的王健林,很显然他把裴珠泫当成了金贤俊的正牌女友,让处于隔壁等候的金贤俊十分无语。也不等秘书过来邀请,直接起身走向王健林的办公室,裴珠泫则小心的跟在身后。面对办公场所里许多职员抬起头那异样的眼光,白皙的小脸闪过朵朵红晕。

    迈过大门,金贤俊抬起脚步走到距离老人两步的时候,微微弯下自己不可一世的腰杆。

    “父亲~”

    “好好好!几年不见,都比我高了许多,你母亲知道你要来一定会很高兴的。”

    王健林很是高兴,或者说在中国的父母眼里总是有着“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最好的”,自从认金贤俊为干儿子后,对方在任何领域的成就都比自家那位强上不止一星半点,每每放在一起比对的时候,王健林夫妇对于能有这么一位优秀的干儿子很是高兴跟自豪。

    在任何国家的上流社会都有着一个怪圈,那就不是不管是老的还是年轻的,不管你身价权势多少,很多人都喜欢认个干儿子干女儿什么的,这在演艺圈里更是极为常见的事情。

    但大多数的“干爹”和“干女儿”都是有着不正常的关系的。金贤俊来到中国,为了拓展在这个国家的人脉,最需要的便是前辈的引荐。在台湾他通过刘德华认识了一众的香港影星,特别是在一场饭局桌上被向华强收为“义子”之后,他在打进香港市场就变得畅通无阻了,虽然外界盛传向华强这个人是有黑背景的,但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艺人哪个背后没有点实力,譬如成龙洪金宝这些人都跟当地的一些大佬有着不浅的交情,就连性子好低调的周润发和张国荣夫妇与以及意外离世的李小龙都不能避免这个问题。

    正所谓有了靠山你才能安稳,才没有人敢轻易得罪你。千禧年的金贤俊虽然在韩国是“无敌”,但出了韩国之后在海外许多地方他都是没有根基的,光有钱是没用的,因为有钱的人太多,除了钱你还必须有势。

    在香港他认了向华强做义父,在内地,他则被王健林收为义子。这虽然是口头上的称呼,但为金贤俊带来的好处却是,金贤俊在内地的房地产事业一并委托给万达集团打理。

    不说在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金贤俊都有着自己的房子,单单是北京市朝阳区,金贤俊将其挂在万达名下的房地产就有几个小区,而且金贤俊在炒房地产上充分的暴露了他商人嗜血的一面,对于房子,不管是哪个城市的,特别是地段非常好的富豪区,他都是只租不卖!

    是的,只租不卖,许多人从了长远角度考虑会选择买房子,但更多人迫于生计只能选择去租房子,无疑在城市里租房子带给房主的收入要比买房子划算的多。虽然看起来是霸主条款,但身为主人房契被金贤俊牢牢的掌握在手里,连政府都无法插手,更何况金贤俊清楚在别的国家你买了房子那这个房子就永远是你自己的了。但在中国,你使用这套房子的年限只有七十年,也就是说许多人奋斗一生,临死之前住进了新房子,但几十年之后国家就要收回,生住房子死住墓xue,一个七十年一个五十年,土地所有权始终被国家死死握在手里。

    在任何国家,经济体系会崩盘,商品会供不应求,食品会爆发卫生危机,唯独房子的价格是只会涨不会降,即便是在战争时期都是如此。

    如果房价涨速过快,就会出现某些人出来救市,但说白了那些出台的政策并不能给生活在底层的“房斗族”缓解多少的压力,相反只要是有钱人,他们或许会去投资,然而投资任何行业你会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唯独选择了炒房炒楼你是稳赚不赔!

    像金贤俊为了把中国籍艺人稳稳的绑在自己的公司,不让他们被别的公司挖走,除了合约上与韩籍艺人的不同之外,金贤俊还从最现实的一面,给他们送房子,地点地区随便他们跳。人情现实双管齐下,才造就了韩庚宋茜这些艺人练习生对公司无比的忠诚。

    “父亲也越来越年轻了,对了,大哥在家吗?”

    金贤俊先是一阵夸赞,对于这种话老年人应该说没有不爱听的,但听到金贤俊后面提及他的那个儿子后,王健林脸上的笑容也止住了。对于自己那个儿子上商业上的天赋,王健林是认可的,但在人品方面吗,特别是私生活,呵呵。

    “提那个香蕉人干吗,哼,这会指不定又开着自己的跑车去哪泡妞去了。”

    香蕉人,又叫ABC,最初意指出生在美国的华裔人。他们虽然也是黑发黄皮,但不识中文,说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他们自小就受美国文化、美国教育的熏陶,其思维方式、价值观也是完全美国化的,与移民来美的上辈不同。等于黄皮白心,长着华人的脸孔,中心细想与文化传承彻底西化的人,这种不会看,写,说中文,不知道中华文化中的仁孝礼与三纲五常,甚至都没吃过多少中餐。具体点的说就是长着华人脸孔的洋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香蕉人。

    而其中的Banana一词,是在第一代的海外华人首先起用的,始于清末,是用在香蕉人身上的贬义词。而Banana一词又有个出处,那就是ABC,通指美国出生的华人。ABC本来是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对本身在他国国籍华人面前自夸的用词,后来逐渐演变成海外华人用来贬低香蕉人的用词,在后来才演变成Banana和香蕉人。

    现在,香蕉人这个概念的范围已经不再仅限于美国,而扩及整个海外,泛指海外华人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

    最大的特点,便是这些人很“西方化”,自他们出生,做父母的就希望孩子长大后能顺顺当当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在中上层有一席之地,故此中国人的家庭通常都极重视孩子的教育,有些父母辈英语较好的,在家都不讲中文,他们要把孩子培养成彻底美国化的。也有的家庭不想孩子断了中国文化的根,课余时还教孩子学习中文,但通常效果都很差。随着孩子越来越懂事,和父母讲话时英语越来越多,中文越来越少。渐渐中文消失,完全被英文取代。对ABC来说,中文只是父母亲的家乡土话,他们自然更愿意讲美国话。到中学阶段,香蕉人就逐渐定形了。当他们进入大学后,问题就来了。

    尽管他们的英语说得同美国人一样好,甚至还更好。但由于在美的中国家庭重视教育的缘故,在美国青年的眼中,香蕉人依然是外国人,难以建立起关系较密切的朋友圈子。这种圈子多半仍只局限于香蕉人之间。大学不比中学,范围大,香蕉人少,这时的香蕉人就体会到孤独,找不到归宿的孤独。

    为了寻求文化认同的渴望,使许多香蕉人在成年时开始满怀热情地学起中文来,海外很多国家的大学里开设中文班,又称“孔子学院”,成员最多的往往就是香蕉人。香蕉人开始自觉学习中文之际,却是他们的父母开始痛苦之时,因为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孩子到了十八岁,父母无权干涉他们的一切生活。如继续表示出中国家长式的关心,非闹翻不可。而香蕉人也会像美国青年那样行动,搬走一人独居,只剩下孤单的父母在家向隅而叹。有些父母害怕孤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文化价值的观念不同,他们心理又何常平静得下。他们一心指望孩子长大了融入主流社会,现在孩子成为“美国青年”,却要远走高飞了;而他们已进入老年,正是最需要子女亲情的时候,却得不到了。这时候,他们就会说,还是中国式重视家庭、重视人情味的文化好。

    在成年时,“香蕉人”遇到的第一道关卡就是他们的父母,由于基本上已完全西化,所以他们难以认同父辈们传统的中式思维方式。于是,双方的矛盾不可避免。

    “亲爱的mama,我丢两个问题给你接招:第一,请问为什么我们的‘品位’如此不同?是因为我们分属不同的时代还是因为我们成长于不同的文化?第二个问题比较关键,就是,老妈,你为什么不去了解我的时代或者文化的品位世界呢?……你为什么不试试看进入我的现代、我的网络、我的世界呢?……难道你已经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东西?还是说,你已经定型,而更糟的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经定型得不能动弹?”

    “亲爱的安德烈,你的母亲出生的1952年……一贫如洗……贫穷使得我缺少对于物质的敏感和赏玩能力,但是却加深了我对于弱者的理解和同情,可能也使我更加勇敢……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如果这太好的环境赋予了你美感和品位,那么它剥夺了你一些什么?你这一代,是否其实有另一种的‘贫穷’?”

    这是作家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通信。安德烈在德国接受教育,穿Polo衬衫,听HipHop和R&B音乐的他,很享受目前所能享受到的物质生活,并且十分不能理解父母这一辈持有的“品位”。在他看来,父母的品位是老旧而落伍的,他甚至断言他的母亲已经是一个被“定型而不自知的人”。

    事实上,这也是绝大多数“香蕉人”和他们的父母都会有的争论。

    美国华盛顿的石东华先生,为了给女儿补补中华文化这一课,在女儿石珊大学毕业那年,特意带她回国游览名胜古迹,谁知女儿除了对美食和美景感兴趣以外,对其它的一切都很排斥。石先生感到很是困惑。

    “德国是我的出生地,德语是我的母语,我从小在德国文化下长大,你非让我说自己是个中国人,我肯定会说是,关键是我的内心会说——我不是。”喻利雅,德籍华人,17岁时就夺得德国2003园艺世博会命题征文大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与父母的文化冲突日增,“她从来不看中国电视,看的都是美联社、综合外电消息的报道。”母亲这样形容女儿。

    一方面,“香蕉人”在学校接受的是完全西方的教育,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说已经和西方人全无二致,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他们为人处事的基础,而这显然是其父母——拥有中式传统思维方式的第一代移民所不能接受的。“香蕉人”看不惯父母谨小慎微的行事作风,父辈们也搞不懂子女张扬外露的价值选择。

    另一方面,对中华文化的认可程度是“香蕉人”与其父母争论的又一焦点。作为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中西兼备,然而,在说英语、看美剧的大环境下成长的“香蕉人”,脱离了祖籍国的文化氛围,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

    于是,一个家庭,两代人,两种思维方式,矛盾在所难免。黑头发、黄皮肤,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汉字却不识得几个。中国人会对他们说:“你是中国人?那你怎么不会说汉语?”外国人会对他们说:“你是中国人?你的英语怎么说这么好?”这就是“香蕉人”,“夹缝中的人”也许是对他们所处的尴尬最好的形容。

    “朋友,我的电脑不能显示中文,所以我只能用英文发信……请不要叫我‘香蕉人’,我用英语写信的无奈只有苍天才懂,作这番解释的悲哀只有键盘能知……”

    这是西班牙的Ninette写在博客里的话。面对着祖籍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体味着住在国不认同的边缘化,向左转?向右转?“香蕉人”承载着前所未有的无奈和迷惘。

    “当他们自己有了欲望要进入中国文化的川流谱系时,他们会自己找到自己在地图上的那一点,这是一种自愿的行为。”而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移民子女选择做一个“芒果人”。从“香蕉人”到“芒果人”,所有的努力有目共睹。

    在金贤俊看来,香蕉人虽然血统上是中华民族,但思想、信仰是欧美化、基督教化。结束海外的生活回到中国的香蕉人里,王健林的独子,金贤俊名义上的义兄王思聪,便是这些人最典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