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科幻小说 - 位面土豪大作战在线阅读 - 正文_第一百二十九章 抄家皇帝

正文_第一百二十九章 抄家皇帝

    其实,盐商们虽然讲究,和程启在皇宫里享用的东西相比,也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那么多的太监、宫女围着他一个人转,个个还忙得要死,自然是有其中的道理的。

    可惜程启牛嚼牡丹,吃不出来,白瞎了御厨们的一番手艺。当初一个鸡蛋8两半银子,程启嫌贵,拿来市面上普通的鸡蛋做对比,那是真心冤枉了牛心喜。

    盐商们过着非常悠闲的生活,他们修建楼台馆榭,养戏班开戏院,琢磨精致的菜肴,逛青楼养“瘦马”,调脂弄粉。

    盐商的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了扬州的社会风气,当时市面上游逛着大量闲人,他们不事生产,无所事事,“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在茶馆和澡堂之间流连。

    扬州盐商的生活方式还具有领导时尚的作用,据说远在北京的西太后梳头时也要模仿扬州的妓女,否则就嫌不够新潮。

    两淮盐商的豪奢,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也是服务于拉拢贿赂官员甚至皇帝的需要。盐商们为了常保富贵,需要官员和皇帝的庇护,因此他们往往要竭力备办令官员和皇帝满意的物品。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说有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

    第二天清晨,乾隆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乾隆非常吃惊,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

    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间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故事不知真假,但盐商的豪富和能量却可以类比。

    但盐商们也是不幸的,他们个个吃得脑满肠肥,却像是一头头待宰的猪。

    不光是上下官员都要伸手要钱,到后来竟然公然成文,盐商必须给某衙门多少钱“孝敬”。而且朝廷每次遇到重大军需、庆典、赈务、工程,需要花钱的时候,盐商们都得踊跃捐输,多则数百万,少则数十万。乾隆至嘉庆年间,各地盐商报效捐输军需就达白银3000万两之多。

    虽然在1832年以后,清政府对盐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也只是压制了大盐商,盐商们的暴利依旧,烦恼依旧,百姓们吃盐困难依旧。

    大救星程启皇帝隆重登场,将食盐改为供销社专营,并将盐价定为每斤1中华元。

    虽然中国人普遍缺碘,后世的盐几乎全是加碘盐。但程启并没有考虑强制加碘,只是在有了昆布后,有了个促销措施:买1斤盐送1块重约1两的昆布。

    程启一个“食盐专营”把盐商一锅端不要紧,现在还要公安局、检察院算旧账,把上上下下官员清查一遍,有巨额财产不能说明来历的,抄家;受贿的,抄家,行贿的也抄。

    走私盐的盐枭也是倒了八辈子大霉了,拎着脑袋走私、风餐露宿的时候没有被抓,在家里享福的时候却被抓了。没说的,抄家。

    一时间淮扬地区的官员几乎为止一空,大户几乎全都进了监狱。往日里繁华的扬州城顿时冷清了下来。就连远在上海的席正甫家族,因为人脉广,“好人好事”做得多,不可避免地也被牵连进了这个漩涡。席正甫被抄了家,还好,现在不搞什么“灭族”。

    一番抄家,收获黄金、白银折合中华元超过200亿元,更不要说还有上好的江南水田上万平方千米,超级豪华园林上百座,店铺、普通住宅无数。这些全都归入了国库,店铺和住宅将会逐步发卖,而水田则立刻成立国有农场,准备春耕事宜。

    一时间“抄家皇帝”威名远扬。享受这一待遇的,还有“抄家公安局”、“抄家检察院”和“抄家法庭”。

    皇帝大肆招募人员进整训大营,可没有说只要流民。早有无数草莽龙蛇,将自己的眼光盯在了这整训大营上。

    袁世凯今年16岁了,他在13岁时就写出对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大有雄心壮志。无奈年幼,且在读四书五经上也实在说不上有天赋,所以只好呆在京城亲戚家老老实实读书,以求考得一个秀才。

    这四书五经读了一年,袁世凯头如斗大,兴趣低沉,完全没觉得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步。

    京城里又是黄帝显圣,又是剪辫子,又是招募人员进入整训大营的,这一番动静早惊动了袁世凯,勾起了他满腹的心事。

    他敏锐地感觉到,变天了。当今的中国,要实现黄帝说的“渡过难关”,这外国人的势力,就必须赶出去。

    功名利禄就在其中。

    这整训大营有流民,但是,附近的军队、衙役等军队、政府人员也全在其中,他认为这是个机会。

    他没有信心说服自己的亲戚,于是,留下一份信说自己去“游历”后,改名为袁项城就加入了整训大营。

    袁项城读书不成,参加起军队来却是如鱼得水。无论是自己训练也好,带兵也好,都能达到大营中的最高水平。袁项城很快就因为表现优异而被提拔,有如坐火箭般成为了军长,手底下也有了四五万人。

    现在,袁项城正带领自己的部队从京城出发,每天前进50千米,其余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枪炮实弹训练,而目的地,是蒙古的库伦。

    紧随其后的,是黄遵宪浩浩荡荡的40万人移民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所过之处,没路变有路,小路变大路,大路踩平。

    移民当然不可能像军队走那么快,在老弱妇孺坐马车、牛车、驴车或骡车的情况下,队伍每天前进30千米。其它时候是惯常的学习和休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