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乱世倾唐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三章 麦收

第一百一十三章 麦收

    日月如梭,时光飞逝。当田野中的麦穗已经完全枯黄的时候,王三石和李山甫回报控鹤卫已经基本组建完成。他们的探子已经将触角延伸到贝州各个角落之中。许阳命他们仔细查问,不得轻举妄动。

    这一天已经是五月五,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佩戴艾叶。只是天上一如既往的晴朗。让盼望这下雨的人们再次失望了。

    魏州治所元城,西南边靠近永济渠有一个湖泊,只是天气干旱。湖泊里面的水已经极为稀少。只有郁郁苍苍的荷叶支撑在水面上。偶尔有几条耐不住的鱼跃出水面。

    许阳穿一件白色的长袍,手中那一柄折扇在湖堤上悠闲的走着。河堤上的柳树无精打采的耷拉着叶子。他身后跟着一个模样清秀的小厮,手中提着一个篮子。篮子上用一条黑色的毛巾盖着。再往后是身穿一件月白色士子服饰的崔琰。旁边则是魏珏,穿一件玄色丝绸长袍。

    几人来到一出宽阔阴凉的地方,小厮许安在地上铺一张红色的毯子。将篮子中的吃食拿出来,摆在毯子上。几人席地而坐,许阳伸手拿起一块绿豆糕,慢慢吃着。

    “眼看就要麦收了。大家放松几天,后面可就要忙了。今年减产已经是定数,以后的日子过的可要艰难许多。”许阳吃完手中的糕点说道。

    魏珏叹口气说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春天遭了蝗虫灾,又经过一年的大旱。如果不是许节帅一力支持抗旱,绝收都有可能。既然已经成了定局,多想无益。现在要考虑一下魏州城中那些牙兵的问题。”

    许阳知道魏珏和崔琰都是朝廷任命的文官,与魏博的这些牙兵天然对立。今天这么直接的说出来就是让自己表态。

    “是啊!该到了决断的时候了。这些人的祖辈就是魏博镇田承嗣的牙兵。如今已经传承一百多年,内部已经形成一块铁板。许某前不久招兵训练时,就有人担心我要对他们不利。如今他们已经秘密串联,准备出手了。”

    崔琰听后放下手中的酒壶,压低了声音说道:“这些人怕节帅自身的实力太强,自从朱瑾将军来到之后他们已经消停了不少。如果能够取得郓州朱瑄和朱瑾将军的支持,除掉他们易如反掌。”

    许阳笑着摇摇头:“这些人我还有点用处,不能除掉啊。不过我不会让他们再嚣张下去的。”

    看着许阳智珠在握的样子,两个人不再追问,他们知道自己面前的这位是个玩渗透的高手。估计牙兵内部已经有人被他收买了。

    湖堤下面有一个小的村庄,村庄的名字叫做小李庄。村东头是这百十户人家整理出来的打麦厂。从湖堤上望去已经能够看到有人正在整理土地。将长出的野草铲除掉,用铁锹将凹凸不平的地方平整好。然后全家老少从村头的井中打出水来。一瓢一瓢的将水均匀的洒在自家的打麦厂中。

    只是这土地干涸的太久,一瓢水下去,很快就被干燥的泥土吸收了。全家人忙活了一天终于将一亩大小的打麦场泼得湿润了。湿润的麦厂晾一晚上,第二天铺上陈年的麦秸秆,套上家里的老牛,拉着石磙使劲轧上一天,然后晒干。就能将割下来的麦子堆放到厂中。然后暴晒上一天,再用石磙细细的轧过,将麦糠扬去就是上好的麦子。

    老牛一家是小李村为数不多的外姓人。他家里只有十亩地,开春后的一场蝗虫灾没影响到小李村,让他对着老天爷结结实实的磕了几个头。感谢老天爷的同时还感谢了官府派人将蝗虫捉尽了。当时他听说官府用粮食换蝗虫,还不相信。结果看到对门家的李二狗子用一车蝗虫换回两百斤沉甸甸的麦子后,自己也坐不住了。

    带着家里的两个小子,和两个小孙孙在河滩的草丛中捉了五天的蚂蚱。按照官府的吩咐将这些蚂蚱用水煮熟,晾干,借了一辆牛车送到元城门外的吴将军那里。结果真的换回来两百斤沉甸甸的麦子。终于能够度过青黄不接的日子。

    本来觉着今年的蝗灾已经躲过去了,可是没想到这该死的老天爷存心要把百姓往死里逼。从开春到麦收没下过一场雨,地里的庄稼都已经快要枯焦了。光靠人挑水来浇地能把人累死。

    还是那许大帅,命人制作出那精巧的水车。把水车架在河堤上,挖好水渠,几个人日夜不停的踩水车。终于将濒死的庄稼救过来了。只是减产已经成了定局。

    不过前几天挺里正说,今年官府的租子要比往年减少两成。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往年的时候官府都是趁火打劫的,每到灾年都要让人从老百姓口中夺食。租子往往比丰收的年景收的还要高。

    昨天里正还说大帅怜惜百姓疾苦,不愿意加重大家的负担,准备向没有大牲口的农户借牛。只要照顾好这些牛不收一分钱。但是如果牛死伤之后,就要赔一头牛钱。一头牛三贯钱虽然已经是最低的价格了,可是也不是小门小户的人家能够拿出来的。

    老天爷,谁敢不好好照料着牛。这年月一头牛比人要金贵。全家老少不吃饭也要把牛照顾好。地里的重活全靠牛来干呢。有了牛全家人的干活积极性更高了。往日地里收割好的麦子只能用人一车一车的拉,一亩地用人拉需要三趟才能拉进打麦场中。用牛车一次就能拉进来。如果是全天下的官儿都像许大帅这样就没有百姓想着造反了。这样的好官儿如果能够一直在这里当下去就好了。

    端午节已经过去了,家里剩下的粮食都磨成面粉,准备蒸出几锅馒头好好吃两天干的,攒点力气收麦子。家里的镰刀也要使劲磨一磨,牛车的轮子也要加固一下。

    五月初十,地里的麦子已经全不变成了焦黄的颜色。再不动镰刀收割,麦粒可能就要洒在地里了。

    这一天四更天老牛一家就已经早早的起来了。借着稀疏的星光,老牛给家里的牛喂上精细的草料。老伴在厨房里忙碌着将蒸好的馒头盛放到篮子中。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揉着惺忪的睡眼起来,一人拿起一个白面馒头就着咸菜吃着。

    两个儿媳帮着婆婆烧好水,也准备拿个白面馒头吃。可是被婆婆一手打掉了准备伸向馒头的手。

    “这些细粮都是给敢力气活的老爷们吃的,你们去吃窝头。”

    两个儿媳不敢吭声,从旁边的筐子里拿起两个用高粱大豆面做的窝头就着热水,使劲咽下去。老牛把一切都看在眼中,不过他只能叹口气什么都没有说。

    虽然有点白面馒头,可是大家平时还是吃高粱大豆面做的窝头。只有农忙的时候才能吃上一点馒头。而且还是只能让干活的壮劳力吃饱。如果不是许大帅有办法,现在全家老少估计只能拖着打狗棍去各处要饭了。

    两个小子吃的直打饱嗝,老牛苦笑着拍拍两个孙孙的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真是让人愁啊。不过这两小孙孙还是让人喜欢,一个个都是牛犊子一样壮实的身子。现在力气也不小了。正好是在地里干活学手艺的好时候。

    男人们赶着牛车出门了,家里的女人吃好饭。收拾干净。拿出陶罐来,将烧好的水凉着。等到中午的时候正好给他们解渴。

    这样的日子忙碌了半个月,地里的麦子已经全部都收回来了。看着那一堆粮食,家里的老少都乐开了怀。自己家有十亩地,又租种了李员外家二十亩地。一共收了斤五十石粮食,交给李员外家八石粮食,官府十石粮食,自己家海能剩下三十多石。一家八口人,加上秋天的粮食省着点吃足够吃到明年麦收了。

    这样的景象在魏博镇的各处上演。虽然减产了三成的粮食,可是官府今年组织捕蝗,换回的粮食还有不少。春天干旱也没能让人变的绝望。这都是因为今年来了一个好官儿。不像那乐阎王在的时候,只知道一味的要粮食,从来未曾替百姓考虑过。

    听说那乐阎王因为杀了前任宰相晋国公王铎,被现在的许大帅给捉进京城了。捉得好啊,宰相那是能够随便能杀的么?再说了,读书人都说王铎是个好人。敢杀好人的坏蛋就得让他去死。

    听说还是咱们的许大帅厉害,当初那乐刺史的儿子带了一万多人被许大帅的五百人给打败了。整天在魏州城中耀武扬威的那些牙兵们,现在都躲在军营中不敢出来了。据说他们被许大帅的军法整怕了。没有这些兵老爷们的sao扰地方上的治安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魏州城中现在买卖人都已经不在怕当兵的了,只要有敢拿东西不给钱的,告到刺史府中,犯事的官兵就是一顿军棍。初犯二十军棍,再犯就是四十军棍。敢第三次犯的直接砍头。从来就没有人敢向他们说情。

    曾经有几个不信邪的兵痞没把许阳颁布的军法当回事,两着犯了三次。被许大帅的亲兵在那家店铺门口直接砍下来脑袋。兵痞的脑袋在闹市上挂了三天,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犯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