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舌尖上的大宋在线阅读 - 第2031章:购买羊毛

第2031章:购买羊毛

    整件事很快在民间有了传播,但比起朝堂上的信息真实程度,民间散播的故事情节,版本就有点多了。

    还在朝廷解决这件事解决的非常快,并没有在民间掀起太大的波澜,更没有把事情传歪了,搞到人心惶惶。

    一开始也是有些暗骂朝廷软弱,说这种情况下大宋还不敢出兵,真是让人万分失望。

    更不好的一面,是有些人简单的把这件事归罪到了新登基的小皇帝头上,这也难怪,毕竟大壮年纪太小了。

    八岁的孩子在百姓心里,好像应该是在街头巷尾满地跑的顽童一般,能懂什么事情?就更不要说国家大事了。

    可等最终结果渐渐浮现在百姓们面前,大家才发现,原来朝廷的处理方式才是对的。

    如果像他们之前想的那样,大宋冒然出兵北上了,恐怕现在宋辽两国已经处于开战的状态,战争中最受伤的,当然还是他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

    绝大多数人也许不用的战争对于经济的影响,但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却是能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的。

    还好事情很快便平息了下来,百姓们的心态比较简单,骂人的时候是他,庆幸的时候也是他,他们当然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只是有一小部分商贾,好像看透了一些什么似的,开始酝酿着变卖在东京城的财产,然后准备举家南迁。

    人不多,倒也没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可杨怀仁知道后,却有点皱眉头。

    商人嘛,想事情的方式,还是把自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这些准备南迁的商贾确实有点胆小。

    杨怀仁不喜欢他们,若是真的有一天大宋和辽国开战了,恐怕第一批先逃跑甚至背叛的,也是他们这些人。

    只是杨怀仁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人家怎么做,都是人家的自由,你看不过,可也不能强迫人家怎么样。

    杨怀仁还是默默地在心里骂了几句,然后便差人去收购这帮人的财产,既然他们急着南迁,那杨怀仁也没必要客气,该压价的压价,这种便宜不赚可就可惜了。

    东京城的局势还是不错的,大多数老百姓其实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都不是听风就是雨的性子,很多人觉得就算天明天就要塌下来了,今天的吃钱还是要赚出来的,管他明天是死是活。

    所以传闻也好,流言也罢,听了也就听了,闲了的时候拿出来聊聊凑上一乐,笑过了该干嘛还是干嘛。

    学院传来消息,机械的毛纺机算是基本研发成功,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六月末能赶在新的毛纺作坊建设好的时候,就能搬进去开始试生产。

    到了秋冬天气开始变冷的时候,应该会有批量的毛纺制品生产出来,不耽误赚钱。

    赚钱的事,杨怀仁已经看得很淡了,他自己理生意的时候都很少了,只是莲儿隔一段时间向他汇报,在他眼里也不过是写在纸上的一串数字而已。

    毛纺布匹在大宋并不是新鲜玩意,不过本地是没有生产的,大多数来自西域那边。

    西域的纺织水平还是不错的,各种毛纺的毯子、斗篷等等货物,西市上就有西域商人在叫卖,价格有点贵,不过也不算太夸张,有点钱的人,还是用的起的。

    只不过这些东西大都数都是通过简单的织机纺出来,然后再通过手工的方式再进行二次加工。

    这个成本摆在那里,想便宜也便宜不下来。

    何况那些毛纺的毯子十分精美,本身就是高档货,面对的消费群体也是大宋的有钱人,老百姓谁会花大价钱卖地毯或者挂毯的摆在家里?

    杨怀仁差人去买了几张回来研究,那些毯子精美是精美,但其实做工还是很粗糙的,手工工艺水平,也显得参差不齐。

    所以他觉得将来他的毛纺作坊里生产出来的毛料,不管是用于制作保暖衣服的软毛料还是用于当毯子的厚毛料,肯定比这些西域商人贩卖的货品更加高档。

    但他要卖毛料,却不能卖很高的价钱,他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老百姓能用上更加优质的冬衣的材料的,所以定价上,一开始就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管事们给他算了一笔成本,他听着听着,便有些微微皱眉,现在即便有了先进的机械纺机,毛料的生产成本还是没有下降到他预想的价格。

    原因也是多样的,最重要的还是大宋没有足够的羊毛供应,那些养殖的羊,本身就不是产毛的品种,即便有些多毛羊,所产的羊毛也不是最好的用于毛纺的原材料。

    这也许就是产rou的羊和产毛的羊之间的差别吧,要论羊毛的品质,还是那些北方草原上的品种产毛更多,质量也更好。

    羊毛本来就是那些草原上的羊用来御寒的,质量自然上乘,所以要想在六月末让毛纺作坊真正运作起来,羊毛原料的问题也必须要解决。

    这一点其实是早有准备的,杨家负责北边生意的掌柜的们也早就给包括蒙古诸部在内的很多部族传了信,说是要购买他们手里的羊毛。

    价钱还是按斤算,比他们原本卖出毛毡的价钱还翻了一番。

    只要不是蠢蛋,这笔账也应该算的明白,从羊毛到毛毡,除了耗费材料之外,还要耗费许多辅料,那些辅料可是珍贵的粮食,能把羊毛直接卖出去,他们省了力气,还赚了更多的钱,他们自然一口应允了下来。

    剩下的唯一的问题,就是运输了。

    从契丹人生活的区域走,这一路被契丹人层层盘剥,这些部族卖羊毛的利益就要被剥削掉一多半,他们自然不肯。

    那只能是从辽国西部绕远路走了,但走这条远路,也不是没有契丹人,只不过比起从东边走相比,这边的契丹人比较好说话罢了。

    杨怀仁想了想,为了保证那些部族和他长期的合作,辽国西京道的那些官员,都有他来摆平。

    方式很简单,给他们送足了钱财,他们自然会大开方便之门,这钱花的好似很亏,但杨怀仁觉得这都是值得的。

    一来给生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二来就更重要了,这是他分化契丹人的另一种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