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明贼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太原知府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太原知府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宣府镇,初经大战,凋敝残破,总监宣大军务的李凤翔已然抵达,只等在昌平休整的三卫军赶來,李信便率师启程难返,这一日李信带着陆九十余骑出了宣府镇城,直往北地边墙而去,可走到半路李信却突然改了主意,带着人又悄悄的返回了宣府镇,陆九跟随李信日久,对他此行目的早就猜的七七八八,只是其人一向少言寡语,一直不曾开口而已,而这回他见十三哥左右反复亦忍不住发问:“十三哥去而复返可是要见那”

    言及此处,两人心照不宣,李信点头,“正是准备去见此人,只一时拿不定主意,还是先不见的好,”

    “十三哥从未如此优柔寡断,见便见了,又有何难,”

    在陆九看來一件很简单的事硬是被自家十三哥人为的想复杂了,对此颇不以为然,马蹄声疾,十几匹马于官道往南扬起漫天黄土,李信陡然立马驻足,“我怀疑他已经叛变了,”

    “叛变,”

    一贯镇定如陆九都部淡定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如何可能,法师与你我兄弟在高阳时便已相识,又甘受危命深入虎xue,当沒有理由”

    陆九的分析也不是沒有道理,但这一回蒙古入寇,他身为鞑子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情报的反馈上,却有诸多掩饰不实之处,比如于吴三桂一节,便多有遮掩,李信将担心说了出來,陆九却宽慰道:“十三哥官越做越大,胆子却越來越小,战场之上,情报难免有不实之处,退一万步讲,即便他心怀歹意,咱们兄弟又岂是易与之辈,”

    在返回宣府镇的路上,一个想法亦在李信脑中成型,三卫军是时候组建一支情报部队了,而主管情报的人选,他想交给陆九來做,现在,他已经执掌一省军务,而陆九是自己唯一一个从马贼时代便一直紧随左右的老兄弟,便不想让他继续于战阵上厮杀,刀枪无眼,英勇如曹文诏者不也死于流贼乱军之中吗,相比在战场之上,情报则是时人相对忽视的东西,疆臣督抚不重视情报的收集,与之相反,商人们则对此多为上心,往往一个消息的得知先后,便可因此而得到或损失大把大把银子,与此同理,战阵朝争岂非同样如此,四月二十四,大军由宣府南下返回山西,这日过了平型关,由繁峙往代州的路上,但见成片的农田抛荒,每隔十几里便能见到的村庄也早都沒了人烟,流贼犯境,代州到繁峙一线受灾最重,几乎刮地三尺,将人口和能抢走的东西都抢绝了,“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覆巢之下,百姓们便得一安乐窝也是奢侈之想了,”

    田复珍眼见惨景如斯不禁感慨丛生,李信语的不好,可也能猜到他在哀叹民不聊生,田复珍在被俘于解救之后,深感再无面目苟活,几次欲自尽殉节,均被李信极是阻止,李信一直苦劝都不得效果,直到近日他竟大有茅塞顿开之意,似乎想通了个中关节,亦开始积极参与到军中事务的处理中來,这让李信大感欣慰,自己的夹带里人才太少,这田复珍绝对是其中不可多得的一位,此人即是科举正途出身的进士,又兼具极为务实的性格,虽然曾获罪于朝中权贵,但也正基于此才有了一番与三卫军和他李信的际遇,否则,此时此刻怕是还在南京六部中苦熬挣扎呢,“流贼犯境之后,大批百姓流离失所,眼瞅春耕已过,田地却还抛荒,恐怕山西今年要闹粮荒了,”

    说起粮食來,这恐怕是接下來山西所要面临的最紧要问題了,岂知田复珍却摇头,似乎颇为讶异的看了李信一眼,“不尽然,山西田地多是麦粟两季,麦子早在去岁上秋便已经耕种于田中,你我所见这抛荒田地之下,说不定正酝酿着数不清的麦苗,只可惜,麦子产量却是低了,亩产亦不过百斤,麦收后白面也只够吃上两月,”

    李信听说田中多数已经种下了麦子,不由得大喜过望,先不说够吃多少时日,只要能解燃眉之急便总是好的,“既然种麦,产量低,何不种水稻,”

    水稻的出种率比小麦高,这一点李信是早就知道的,但话一出口,他仿佛又感受到了田复珍深深鄙视的目光,只听田复珍又笑道:“大将军打仗内行,种地却是外行,山西地处北方,又多山地,难于灌溉,虽然朝廷大力扶持,却只在直隶,河南,山东几个省份有所成效,但修渠灌溉,投入过大,于岁入却是帮助不大,”

    几次说了外行话,李信不禁一阵汗颜,看來明朝就由朝廷出钱,大力修建北方的灌溉系统,只是这几年流贼肆虐,恐怕都要荒废了,本就天灾不断,如此粮食减产将更加严重,每年所需粮食的缺口也就越大,但是,他似乎从田复珍的话里能感觉到,此人并不赞同由朝廷推动的,在北方大搞灌溉,种植水稻的举措,田复珍发现这位征西将军对种田应是一窍不通,这在以农立国的明朝可是稀罕物,于是便在山西农事上多说了几句,“咱们山西这块地方,虽然种不得水稻,但夏麦秋粟,两茬粮食收上來亩产总有三百斤之多,比之江南稻麦两季虽然少了百多斤,可调配有方应付过几个灾年当不是问題,”

    李信沉默有倾,田复珍自与其共事以來,多以匠作见长,于农事上却是第一次发表意见,“还请田大人细说,”

    谁料田复珍却摆手笑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说了也白说,”

    李信一愣,的确,事实如此,以他山西镇总兵的权威,想在山西监理民事亦不可能,更何况区区一介陕西都司的镇抚,但他却仍旧想听一听田复珍的办法,“如田大人是这山西的布政使,验看粮荒将至又当如何应对,”

    田复珍便像早有成竹在胸一般,伸出了四个手指头來,“无它,仅四个字,统收,统配,”

    李信倒吸一口凉气,真要重新评估这货了,如不是知道他的底细,都要以为此人亦是穿越过來的,田复珍简明扼要的说明了一下,所谓统收,通配和李信理解的大致不差,粮食由官署统一收拾,再由官署统一分配,如此当可最大限度的杜绝粮食因为土地归属而出现的分配不均,亦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因为缺粮而饿死的人口,此法利弊,于李信心里不言自明,困难时期的确可以解决大问題,但却绝不是长久之计,田复珍似乎也发现了李信不以为然的表情,亦自嘲笑道:“一家之言,做不得数,”

    大军一路慢行,才过了忻州,李信便亲笔写了一封歪歪扭扭的秘奏,整篇文字都是用大白话写就,毫无美感可言,但啰嗦了一堆话,主旨却只有一个,太原需要一个知府,希望皇帝考虑一下田复珍,并附上田复珍的简历一份,这封秘奏的内容如果被田复珍见到,一定会全力阻止,因为这是武臣干政,实乃僭越,是犯了朝廷的大忌讳的,但是这封秘奏于一日后放在大明天子朱由检的御案之上后,朱由检不但沒有动怒,反而当即下旨内阁,田复珍数战有功,擢升其为太原知府,任期一年,这份圣旨让阁臣们猜不透皇帝的心思,太原知府可是肥缺,既然擢升田复珍补此缺,那便是有心提拔,可为何又限了任期为一年呢,最后还是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张四知的意见颇得大家赞同,总结一下就是八个字,“不可不用,不得不用,”

    众人似乎明白了,也就是说皇帝实际上不希望此人补太原知府这个缺的,可又需要他來坐这个位置,于是便想了如此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让你坐上这个位置去干事,但却有限期,如套在脖子上的枷锁,一年后这个任命自然便可依旨取消,一时之间,大家都以为揣摩到了皇帝的心思,这是内阁的老家伙们第一次沒有因为李信,而干预李信所在地方的地方官任命,即便这田复珍偏向于李信那又如何,一年之后你不照样得滚蛋,而且吏部的官员为了讨张四知欢心,又为了强调这个任期的期限,特意将圣旨与公文一道发往太原,同时破例,允许田复珍毋须进京赴吏部参与铨选,而是接到公文和圣旨后就地任职,其实,这也是他们自作主张而打的埋伏,一旦任官的规矩不和体制,将來即便他想赖着不走,这些手续上的疏漏和瑕疵都翻出來,均有可能是致命的一击,三卫军终于得胜凯旋,顺利抵达太原,本地官绅举行了盛大的迎接仪式,而新乐公主朱徽妤则乘了一顶不起眼的小轿,悄悄进了太原城,返回太原府中,恰恰此时,由京师一路赶來的传旨钦差也到了,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最快更新,阅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