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明朝第一弄臣在线阅读 - 第522章 波诡云谲,谁信我也不信

第522章 波诡云谲,谁信我也不信

    八月时节,秋高气爽,阳光透过晨曦,照射在紫禁城的朱墙碧瓦之上,金光闪闪,愈现恢宏,景致瑰美壮丽,直如人间仙境一般。

    置身其中,更有晨风徐徐,带来一阵清凉,直yu沁人心扉,更加让人心旷神怡了。

    不过,在太和殿前的广〗场上,等候上朝的朝臣们,心情可不大好,一个个都是眉宇深锁,愁容满面的样子。即便有那么几个气盛的,他们貌似坚定的神sè中,也不时会流lu出来一丝惶huo。

    当然,更多的还是焦虑。

    在正德二年,能让满朝百官这般揪心的人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辽东的那位冠军侯了。

    从接到辽东飞鸽传书到现在,已经将近一个月了,乍闻喜讯的兴〗奋劲儿也已经过去了,代之的是担忧。

    因为从那一天之后,辽东就没有半点消息了,si下里的传闻倒是有些,可无论哪一边,都没有发出任何正式公文,就好像辽东一切如故,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要不是在飞鸽传书之后的数日内,巡按府派出的信使也到了京城,朝臣们真的会怀疑,那封飞鸽传书是不是真〗实的,或者其中有什么圈套。

    可是,信上所述和信使的复述都没有破绽,辽东面临一场百年一遇的天灾,这也是毋庸置疑的,而后辽东的境遇似乎也是顺理成章,朝臣们都在等着陈世良的报喜和谢宏的哭诉

    可偏偏的,到了这里就没有下文了,这叫人怎能不苦闷

    这种庶受,和看连载,遇上作者断更都差不多了,带来的郁闷也是可想而知。何况,前者可比后者后果严重多了,1断更只会让读者不爽,可眼前这种诡异的形势,却是让人不寒而栗。

    有y谋还是说出意外了或者说是什么别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疑云日渐浓厚,萦绕在众人的心头,让人倍受煎熬。

    当然,没有消息送过来,那就自己去收集,单是没有消息算不上什么难题,只不过辽东的偏僻却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哪怕是快马兼程而行,路上也得近十天的时间,来回就是近月,确实耽搁不起啊。

    最早派出的信使是在半个月之前,就算没有意外,也不大可能赶回来,何况,看着如今的诡异形势,那信使出意外的可能xg也是相当之高。

    除了信使,他们还往山海关派了一个监察御夹,目的主要是为了必要时候封关用的,这种大事靠武夫可不行,此外,这御史还肩负着探查辽东情况的职责。

    那御史动身的早,先期也传回来了一些消息,并且证实了辽西的灾情,确是场大灾无疑,就算不看田间的景象都知道,因为从上海关到前屯的几十里范围内,甚至已经杳无人烟了。

    灾民显然是去逃荒了,而且逃荒的方向还是辽东腹地,按说,这是好事儿,不过在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前,朝臣们还是很不安,因为对手是那个妖孽。

    而进一步的消息是前几天才到的,那个御史也算是个勇于任事的,知道情报的重要xg,于是,他huā重金招募了几个勇士,往辽西深入了一些,并且收集到了一些情报。

    虽说是逃荒,可终归也没有那么彻底,到了广宁一带,还是有些人烟的,所以这些个勇士也得以完成任务,只不过他们带来的情报更加诡异,无论是那个御史还是朝中大臣,得信之后,都有些发懵。

    就在辽西雹灾过后五六天,辽东各地突然烽烟四起,在百里外都清晰可见,这事儿还不诡异

    按照常理

    张升眉头蹙的最紧,退休在即,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在履历上锦上添huā,留个锄jiān的清名于世,既为名娶青史,也为荫庇子孙,可偏偏好率多磨,最重要的那个消息迟迟不到,实是令老头心力憔悴。

    张公,还说什么常理,只要跟那个jiān佞扯上关系,每次事情都会变得诡异起来,真是下个冰雹,怎么就演变成遍地烽火了

    阎仲宇也很犯愁,烽火是警讯,按照军中法度,见烽火就应该派援军,可眼下情势未明,又岂能轻举妄动万一又是谢宏的诡计怎么办

    再说了,山海关的消息也不甚详尽,那几个探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立刻回返了,监察御史再召人去时,却是无人应募,也不知他们怕些什么

    没错,按照常理,很可能是灾民暴动,因此各卫所皆燃放烽烟示警,可这时间上却对不上。辽东虽然是边镇,可住在那里的终究是华夏百姓,他们素来以勤劳忍耐而著称,哪里会遭了一场天灾就暴动

    总得是没吃没穿,饿殍遍地了,而朝廷的赈济却迟迟不到,这才会有人铤而走险,在这之前,就算是有闹事的,也只能是个别现象,又怎么会惹得辽东烽火遍地呢

    所以,这些情报没有任何用处,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倒加深了原本的疑huo。

    唉军情不明,灾情不明,一切都是不明,而对方那边却是一副好整以暇的模样,他岂能不忧

    光是辽东诡异也就罢了,京城这边偏偏也是bo橘云诡,让人琢磨不透,这真是唉

    阎仲宇这句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以众人的城府,光是辽东那边有些诡异,倒也不至于让他们沉不住气,静观待变的耐心,他们还是有的。可将京城这边的应对看在眼中,就由不得他们不狐疑了。

    从上次朝会那天开始,京城百姓就像疯了一样,肩挑背扛的向南镇抚司蜂拥而至,大包小裹携带的都是粮食

    要知道,那可是他们自家存下的口粮,就算派税吏拿着皮鞭去征收,他们都不会轻易交出来的。在这一瞬间,这些卑微至极小民爆发出来的能量,让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们都不得不侧目。

    开始的时候还仅限于京城,可到了后面,京畿周边,甚至有人大老远的从宣府河间府这样的地方赶过来,为的就是捐出自家的口粮给辽东,给皇上,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虽然南镇抚司令人讳莫如深,无从刺探,没办法得到详细数字,可单就各家探子的观察,这些日子以来,南镇抚司得到的粮食没有五十万,也有三十万石

    这数字实是让士大夫们惊异,不过更让他们惊异的还在后面。

    义民牌哼洪钟冷哼一声,语带讥嘲的说道:唐寅跟那jiān佞倒是一脉相承,心思都是这般诡异,让人琢磨不透,本官本以为,他们会借此机会继续收买人心,大撤银钱呢这不是他们一贯的作风吗可谁想到却发了这么一块木牌子,这算是什么

    知道明年的用度紧张,提前节约开支吗

    江南的回信已经到了,信中详述了众人商议出来的对策,强硬的态度颇对他的脾气,因此他心中的忧虑也没那么强烈,所以他也是为数不多的,还有闲情发出嘲讽的人之一。

    难说,若是用度紧张,皇上就不应当放出风声扩充近卫军,如今不光是军户子弟,连许多将门乃至勋贵之后都是闻风而动。皇上若是不收回成命,单是这一次扩充,只怕就会有数万人应幕,甚至更多也说不定,这才是最大的开支啊

    杨廷和摇了摇头,面上难掩忧sè,养兵,尤其是象正德那么养兵,开支是极大的。单是用在那三千余近卫的银钱,用之于边军,足以供应十倍于其上的军队了。

    保持这样的模式,再将规模扩充十倍乃至以上的话,那将是怎样巨大的消耗啊光是想想,杨廷和就已经眼前发黑了。

    介夫此言不差,除了近卫军之外,常春藤书院也在扩大规模,原本的皇家公园已经不敷使用,如今珍宝斋的人正在四下问询,试图将周边的房舍都买下来,以作扩建之用,那里有半点节约开支之意

    许进很赞同杨廷和的意见,珍宝斋提前问询,显示除了极强的亲民倾向,那就不大可能会强卖强买。

    可京城的地皮本来就贵,皇家公园的所在又是内城繁华地带,不消多,只要扩大一倍的规模,三四百万两银子都未必挡得住,而看珍宝斋调查的规模和范围,恐怕还不止这样

    而且,拆迁后还要兴建,这其中所需要的银子,恐怕也是个天文数字啊,跟这些消耗比起来,就算是粮价再怎么高,几十万石的粮款也不过九牛一毛罢了,有必要节约开支吗

    那jiān佞到底哪来的这么多钱难不成真如他所说,海外确实有金山银海吗否则,他又哪里来的这种底气

    被杨许二人这么一说,众人惊叹之余,也都是存了疑问,一道道质询的眼神,在身边华些江南出身的同僚身上扫来扫去。

    银子不会凭空而生,就算没有天灾,可辽东再怎么开发,也不可能有这种效果,那么答〗案很明显,谢宏依仗的八成就是海贸。

    虽然知道海贸有利可图,可禁海百年,大多内地官员并不太了解具体的情况,很多人都认为海贸利润也就跟边贸差不多,利大风险也大,虽然也有些眼热,却也不至于眼红的不能自已。

    何况江南本来就富庶,就算没有海贸,也是大明一等一的繁华之地,也没人太过深究。

    之前谢宏宣扬海贸之利的时候,他们同样不屑一顾,有金山那怎么没见郑和或者其他人搬回来过不过是那jiān佞盅huo人心,借此造势罢了。

    可现在一看,可不得了,光是各处皇庄明年一年的huā费,恐怕就在千万两以上。谢宏的狡诈,大伙儿都是熟知,四面楚歌的情况下,

    没有足够的底气,他敢这么玩

    谁信我也不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