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明朝第一弄臣在线阅读 - 第602章 掩面而走

第602章 掩面而走

    少爷,那胖子往城西走了,咱们还继续跟着吗

    直到出了招商大厅,得了管家的体现,杨慎才发现,原来自己为火热的气氛所感染,竟然不知不觉跟着胖子等人走出来了。

    反正都跟出来了,干脆跟到底吧。杨慎摇了摇头,不由哑然失笑。

    其实,食品加工区只是招商大厅中的普通一角,相对于这种相对新奇的行业,诸如纺织加工组装等行当才是大热门。后面这些都是相对传统,比较容易理解,或者已经见到实例的,商人们自然更乐于参不过,就是这么个人气一般的食品加工区,火热程度已经让杨慎惊叹不已了,那些他未曾关注到的热门行业,人气会有多高也是不言而所以,既然已经出来了,杨慎也没有回转大厅继续观察的心思,反倒是打算抓个典型,从头跟到尾,也可以对天津的状况有个全面了解,杨才子虽然不懂统计学,可还是无师自通了典型跟踪的调研方法。

    进城的时候,杨慎也没怎么多留意,等跟着胖子一走才发现,原来城里面已经大变样了。

    各个衙门都步了总兵府的后尘,看方向,他们正前往的专利局,就是原来的清军厅。

    总兵府和清军厅既然已经这样了,其他的诸如兵备道户部分司这些,想必也都已经改头换面,变成了其他机构。

    民居倒是没有多大变动,不过朝着街道的一面大多都改造成了门房,门口也挂出了招牌,或是客栈,或是酒肆,甚至有些地方面面是一个门脸,却挂着好几块招牌,除了本店之外,剩下的大多都是仓库民居出租的告示。

    天津这里本来就以军户和商户居多本就是机灵人儿,去年下半年以来对新衙门的动态也看得分明,都嗅到了新政之中的商机,所以他们也都用自己的方式把握着机会。

    如今的天津城,虽然表面上变化不是很大,可实际上,这里正在向着一个未知的方向高速发展着。至少对杨慎来说是这样的,无论是他的学识,还是管家的阅历,都不足以让他预测出天津的未来到底是怎么一个景象。

    不过,即便做不出预测,可眼前的情况他却看得分明,从商人们热切的目光中,百姓们到达目的地,心愿得偿的欣喜中,还有那些新官吏接人待物的态度和姿态中,杨慎看到了民心所向也看到了新政带给大明的希望。

    他很mihuo,对于谢宏的新政和种种举措,士林中满是恶评就连他一向宽和的父亲杨廷和,和最为睿智的大明首辅李东阳,对之都满怀着警惕之心。

    长辈们都是如此,他到了京城之后,也受了不少影响,这次来天津,他本也是报着勇入虎xué,智破敌谋的心情来的。

    可到了天津后,眼前所见,耳中所闻都告诉他这里没有y谋。

    有的只是一群让他陌生的官吏,这些人的身上完全看不到大明传统官僚的高高在上;

    一群他从没见过的商人,这些人的脸上,没有一般商人的卑躬屈膝还有成千上万的贫民,这些人告诉他,士林中一直赞颂的弘治中兴是谎言

    现在离消息刚刚放出去不到一个月现在能赶到这里的贫民恐怕还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而这么庞大的贫民数量,却仅仅是河北山东两个省的,若是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天下,那这样的赤贫之家会有多少

    中兴之世盛世

    数千年以来,关于什么样的世道可称之为盛世,说法很多,标准也不一。总体来说,一般盛世会出现在开国年间,由乱及治之时,往往会吏治清明,民间财富也充裕,社会风气会很不错。

    不过,若是脸皮足够厚的话,当年南宋偏安一隅的时候,为了粉饰太平,宋高宗也称过盛世。比宋高宗更无耻的话,杨慎就不知道了,因为那事儿还没发生。

    后世辫子朝的遗老遗少们,也鼓吹着一个盛世,那就是年年文字狱,天天饿死人的康乾盛世,了,华夏人再无耻,总也是比不过这些蛮族的,因为他们本来也没有脸面这种东西。

    当然,在杨慎这个儒家子弟心中,还是有标准的,礼记所载,孔子曾经说过: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就是儒家圣人心中的大同之世了。

    这不正是天津正在做的吗通过商业将商人们组织起来,通过工业给失地农民和赤贫者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可以养家糊口。于此同时,在辽东,在三边,谢宏正在做的那些,不正是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所吗

    而且,同样以孔圣人的说法来讲,仁政是什么很简单,为政以德,宽厚待民,施以恩惠。

    在天津官吏身上,杨慎看到了仁德,从四川到江南,再从江南到京城,除了天津,他又何尝见过官吏们身上出现过这样的态度要知道,他们面对的可是一群商人,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群人。

    在新政的具体措施中,他看到了宽和,从两省赶来的百姓都和难民差不多,可到了天津之后,受到的接待可比难民高多了,外面成排的屋舍就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那些屋舍有些简陋,不过对那些百姓来说,却已经足够好了,何况,根据那些办事文吏的说法,等到工程工人召足之后,会先在城外修民居,然后再修路。

    先百姓之忧而忧,杨慎觉得,这似乎比范相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更上了一层楼了,前者是实实在在的,而后者却是一个空泛的抒情。

    最后,如果招商局的那个文吏没有说谎的话,天津衙门施以民众的恩惠还不止这些,通过专利局提供新技术给商人们,并且提供种种便利,让他们以之创造财富,这种恩惠比纯粹的散财要高明得多也实际得多。

    散财的话,大明这么多人口,有再多的财富也不够用,而且很可能会养出来一群寄生虫人毕竟都是好逸恶劳的。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天津衙门做的,正是这件事。

    管窥见豹,能创造出种种神奇的技术,并将之毫不吝啬的传授于人,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气度都是让人惊叹的。

    正是在谢宏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前所未有的气魄的带领下,如今的天津,正朝着一个孔圣人曾经向往并且憧憬的辉煌盛世行进着,至少,以杨慎看来是这样的。

    可是京城的前辈和同道们,对此却持有相反的看法到底谁错了吊慎很苦恼,士林中喧嚣着的观点,都是说谢宏大jiān大恶现在的新政不过是伪善之举,可他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来,谢宏这新政到底伪善在哪里

    除非他举目看了看前方,前面就原来的清军厅,现在的专利局了,若是谢宏真的是伪善,那么可能隐藏陷阱的恐怕也只有这里和税务厅了。

    技术是谢宏的,他也许会凭此而要求干股,或者收取高额的专利费;若不然就是等有了收获的时候,对商人们课以重税毕竟大明原本是没有商税制度的,他可以任意施为。

    不过,这只是个可能xg罢了,从理智出发的话,杨慎并不认为谢宏会做这种杀鸡取卵的勾当,那太没远见了。

    可他又很希望对方会这么做因为只有对方这么做了,才能证明他的师长前辈们是正确的,比起素未谋面的谢宏,甚至眼前所见的商人和百姓,对杨慎来说,那些从少年时代起,就一直景仰着的人才更重要,这几乎是一种信仰,又怎能轻易崩溃

    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杨慎跟在包胖子等人身后,进了专利局。

    专利局的人相对少了些,来这里的都是想做实业的,而招商局那边却包括了许多行商或者要做海贸的。不是所有人都有信心和耐心开设作坊赚钱的,在很多人看来,商人就应该做一手进,一手出的买卖。

    商人虽然少了,但办事员却差不多,格局也一样,大厅内,沿着对门的墙摆设着一排桌椅,后面坐着十几个书吏,桌子上放着各类别的名牌。

    其中一张桌子面前正站了两个人,正是杨慎刚刚在招商局见过的那两个要开罐头厂的,胖子几人也看到了,于是一窝蜂的围了上去。

    虽然是点头之交,不过终究也是熟人,通常情况下,那两人是会打招呼的,可杨慎却分明看到,那两人眼睛瞬也不瞬的看着书吏,半点都没注意到身旁的动静。

    不知是不是他们这副模样感染了后来者,胖子等人围过去之后,很快也变成相同的样子,好像不是围过去几个人,而是有人搬了几座雕塑过去一样。

    显然,那书吏正在讲的东西非常重要,这些商人切身利益攸关,这才会如此紧张。他们虽然都是屏息静气的倾听着,可从他们偶尔转动的眼珠,和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中,杨慎可以感受到那份难以抑制的ji动。

    大人,您是说如果有独家手艺的话,咱们也可以申请专利然后别人通过专利局学了之后,就必须给咱们银子,不,是专利费这不是侯爷才能杨慎走过去的时候,那个书吏的说明刚好告一段落,先前的两人当中,有一人正迟疑着提出疑问。

    专利局是大明的专利局,在这里,只讲技术,不讲身份,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王侯将相,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只要你信任专利局,专利局就会保护你的技术,让其为天下人所用的同时,也为创造技术的人带来收获。

    这名书吏也是面带微笑,可话语却铿锵有声,连杨慎听到了,都觉得xiong中有些jidàng,那些切身相关的商人都已经听得双目泛红了,是ji动,也是向往。

    其实,侯爷提供出来的技术都不曾为他个人带来半点收获,这钱都是要入国库的。书吏一挥手,指着城外说道:城外的民居大家应该都看见了,若没有合适的居所,工人们又岂能有精力工作,而工人工作带来的是什么是各位的盈利。

    修路疏通运河建码头和交易大厅,这些基础设施都是为各位提供的便利,而且是在各位开始赚钱缴税交专利费之前,就已经建设完毕了。现如今只是天津一处,将来整个天下都会照样而行这样才是取之于民,而又用之于民啊,有这样的天子,有这样的侯爷,正是我等大明子民之幸

    不错,大人说的不错,咱们的侯爷再是仁慈不过,咱们的皇上最是圣明不过了。胖子第一个叫起好来。

    没错,我等受教了,大人,在下有一项家传的技艺,不知其他人也是纷纷响应,还有个别几个人,急吼吼的就yu将家传的技艺献出来。

    听过书吏的讲解之后,商人们也明白了,原来不一定是制造八音盒那种宝物的手艺才叫技术,技术很多也是来源于生活经验的。

    而华夏又一直以家族为传承的基本单位,几千年来,虽然历经变乱,可传承下来的经验技艺却不计其数。

    从前由于观念的限制,当然不会有人拿出来与人交流,可到了天津,对专利局有了了解后,商人们也都是意动。

    大人,我家也有,在下愿意效法侯爷,无偿将技艺捐献出来气氛开始热烈起来,不知是谁喊了第一声,无偿捐献的声浪也高涨了起来。

    那不行。无偿捐献的得利更大,可书吏却笑着摇摇头,拒绝了商人们的这个提议。

    怎么不行难道我等效法侯爷的贤明之举,有何不妥吗不然你为何横加阻拦包胖子指着书吏的鼻子怒吼道。

    他家也有秘传的绝活儿,不过却算不上多高明的技艺,只是做菜的本事罢了,用这技艺得利,他觉得很有些过意不去,要是无偿捐献出来就不一样了,既能帮到侯爷和皇上的忙,又能把自家的手艺发扬光大,当然是件好事。

    各位跟侯爷不一样,侯爷身为三边总制,大明冠军侯,他是拿朝廷俸禄的,当然要为朝廷出力,怎能以公器为自己谋利呢可各位却是普通百姓,攒点家当不容易,皇上仁慈,又怎忍让各位méng受损失,各位只要依法纳商税,那就是对天子,对朝廷的莫大支持了。

    见众人脸上还有不平之sè,书吏微微一笑,这是侯爷亲口所说,然后形成命令传谕三边天津以及常春藤书院的,在下也是书院的学子,当然要凛然奉行了。

    商人们还没有反应,可杨慎却忽觉脸上发热,心中羞赧,再也没心情继续听下去了,而是转头掩面而走,拿着朝廷俸禄,因此不能为自身谋利说出这话,并且身体力行的人会是个jiān佞

    杨慎觉得心中咔,的一声轻响,似乎有什么东西断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