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明朝第一弄臣在线阅读 - 第684章 逢林莫入,新斥候战

第684章 逢林莫入,新斥候战

    陛下三思啊温和是真急了,大同和鞑虏有勾结,已经坑了宣府的边军,情势已经恶劣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现在退兵都未必能来得及了,皇上居然还要追击,侯爷居然还鼎力支持

    这,这,是自己疯了,还是整个世界都疯了

    温将军,朕问你,鞑虏最可怕的是什么最不擅长的又是什么正德突然问起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呃温和愣住了,抬眼看看正德的神色,很严肃,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他只好解释道:草原上的部落都是全民皆兵,必要的时候,连女人都能上马作战,日常渔猎也训练了彼此协作,因此

    鞑子是大明的头号外敌,因此,草原异族的优势,也是军事学院的必修课程,温和是军事学院的副院长,很多条目都是他亲自归纳总结出来的,就算有些失神,却依然应答如流。

    此外,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马术都很精湛草原上牲畜多,他们的行军速度很强,行踪飘忽,难以防守草原广大,部落又分散而居,让我大明边军反击无从

    温将军说的这些都对,不过,你没说到最重点的,鞑虏最可怕的是他们的凶悍,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连自己的性命都不放在心上,打起仗来自然凶猛。而他们最不擅长的是动脑子,因为他们本来就没脑子。

    正德讥笑道:而现在呢,他们却弃长取短,玩起了阴谋诡计,那不是自取其辱吗哼,你们想想,要是依照鞑虏惯常的作风,拥兵十万,在宣府城下遇见朕,他们又岂有不奋力向前的道理可是他们却退了这不是摆明了告诉朕,其中有阴谋吗

    阴谋诡计,那是朝中的大臣们擅长的东西,能算计了张总兵也是那些败类的功劳,跟小王子自己是不搭边的。现在他尝到了甜头,试图故技重施,朕要不好好戏耍他一番,又怎么对得起此间的数万英灵宣府的无辜百姓

    桑干河畔静悄悄的,只有少年的怒吼声在回荡着,温和呆呆的望着面前的少年天子象是看到了一个陌生人一般。

    不一样,真的不一样了,和紫禁城中那个嬉皮笑脸的少年不一样;和金銮殿上那个插科打诨的天子也不一样;甚至和在西苑时,那个专注于推演兵棋或者竞技运动的健儿也不一样,如今的皇上,是一个指挥若定,不怒自威的统帅。

    协作性虽好,可鞑虏终究不过是乌合之众完全没有军纪可言,抛弃了凶悍之气之后,这一点会进一步加剧接下来,就让朕给那个土鳖好好的上一课吧,也让他知道,我大明兵法的博大精深。

    可惜正德说话的时候,小王子不在现场,否则他一定会大点其头的。连番的退却,使得草原兵马的士气急剧降低,尤其当他们退入大同境内后,得到押后的斥候回报,说早上遭遇的那支骑兵不过是一支万人左右的队伍时,他更是揪掉了一把胡子。

    这仗打的,真是太窝火了,本来是保存实力,结果对方的实力却不断壮大,又多了一万骑兵想要硬啃,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更高了。

    各部落的头领们已经开始不满了,在宣府城下主战的乌苏的威望也是水涨船高,要不是小王子的实力未损,再加之前的辉煌胜利,这些家伙甚至就要造反了。

    毕竟鞑虏们习惯了简单的作战模式,见到势弱的敌人不需要思考,直接冲上去就是了,思考多了,反而会出错,现在他的窘境,就是最好的证明了。

    不过,这事儿也不能怨他,至少伯颜猛可自己是这么想的,要不是那些明国大臣说皇帝是个白痴,手下也只有一群娃娃兵,京城兵力吃紧,不会有援兵到来,自己也不会这么狼狈,什么白痴那些大臣自己才是白痴呢

    事已至此,光后悔是没用的,小王子本就不是那种怨天尤人的角色,回过神之后,他就开始积极补救了。

    两军的距离不能拉得太远,谁也猜不出那个小皇帝会不会撤退,因为之前的阴谋败露,大同的军将恐怕已经受到怀疑了,这种情势下,撤退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小王子更希望正德撤退,一旦对方开始撤退,士气就会低落,再有自己的大军随行在侧,恐慌就会蔓延,没错,这就和狼捕猎一样,先寒敌胆,再行进攻之前自己好像就被人家这么收拾来着,他有些赧然的想着。

    作为对头,正德当然不能让他如愿以偿,大军稍稍休整之后,坚定不移的追击进了大同境内,小王子也只能打起全副精神应对,大同境内,战云密布。

    大军交战,军情为先,所以,首先展开的,是如火如荼的斥候战。

    哈台鲁是王帐精兵中的一员,这个身份在草原上相当尊贵,连很多小部落的首领都比不上,不管到什么地方,都是会受到礼遇的。

    他的马术和箭术都很好,另外,刀法也不错,因此,他得以在斥候队充任百夫长。斥候就是大军的眼睛,是最精锐的部队,他也常常为此而自豪。

    除了身份之外,当斥候也有很多好处,比如遇见了村落或者落单的汉人,他们都是可以在大军之前喝头啖汤的。

    尽管他的帐篷里已经有七个女了,其中还有两个是抢回来的汉女,可做这种烧杀抢掠的挚情,总是能让他兽血沸腾,他的手下也都是差不多。

    不过,这一次出来,虽然一路上已经看到了不少村庄,其中还有几个是有人烟的,他却不敢那么做了。

    不是上头有了军令,成吉思汗的子孙,从来都不会在这方面加以限制,原因么,想想那位大汗当年怎么死的就知道了。他慎重,是因为他知道,这次面对的对手很强不是随便就能应付得了的。

    在顺圣川,一共有十队左右的斥候和敌人遭遇了,敌人的数目差不多,按照正常情况除非是明军的精锐,否则草原人一定会大胜的。可结果却让人失望,尽管也杀伤了数目相当的敌人,可牧人们终究是败下了阵来。

    因此,哈台鲁很谨慎,没有象以往那样背着弓,而是将其拿在了手里另一只手更是一直在刀柄上打转,稍有风吹草动,他就会如临大敌的严阵以待。

    那边有人他的态度也感染了他的手下,骑兵们瞪大了眼睛,在四周不停扫视着,而且在第一时间发现了敌人。

    哈台鲁抬头一看,正见远处的一个小山包上,几个明军牵着马站在上面其中一个还举着一个金属圆筒,也不知是个什么勾当。

    也许那是火器这样就能解释那些明军斥候为什么那么厉害了,只有依靠火器懦弱的明军才能跟草原上的男儿对抗。不过,火器也没什么可怕的,那玩意取不了准头,装填时间又长,只要不聚在一起就没事。

    散开,围上去,注意四周哈台鲁是老兵,作战经验极其丰富,下的命令也很有章法。

    他们这边动静不算大,可能当斥候的就算武艺不成,耳目却都灵验,明军当然也不会无动于衷,见哈台鲁这边人多,那几个明军也不敢硬抗,纷纷上马而逃。

    追上去杀光他们。哈台鲁等人路上一直保持着警惕,因此行进速度也不快,这里离大军的营寨并不远,这些明军也不知呆了多久,说不定已经得到了什么情报,自己这边人多,当然能轻易放过。

    嗷抬眼看看距离,发现已经超出了弓箭的射程,牧人们抽出了刀子,呼喝着追了上去。

    山丘后面是一片树林,几个明军慌不择路,直接钻了进去。不过眼下已经入了冬,草木多已凋零,因此显得稀稀落落的,就算在林子里,也隐藏不住身形,即便隔得还远,牧人们也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杀啊哈台鲁一马当先,牧人们都是奋勇向前。

    毕竟离得还远,因此他们也只能看到背影,看不到对方脸上的表情,也听不见对方说话,否则的话,说不定哈台鲁会停下来想一想。

    面对人数超过自己的近倍的虏骑,为首的明军露出了一丝冷笑,低语道:皇上说的没错,这就是一帮土鳖,没听说过逢林莫入的规矩吗傻乎乎的就冲进来了,想不死都难,哼

    仿佛是为他这句话做注脚,树林中突然传出了一阵人嘶马叫的惨叫声,哈台鲁大惊回顾,只见手下已经倒下了两骑,马失前蹄,人被甩出老远,都是头颈触地,眼见已经不活了。

    造成惨剧的罪魁祸首则是一根草绳,低低的混在草丛之中,之前也没人发现,结果就有了刚才的事故。

    哪来的绊马索这里不是刚有人过去吗哈台鲁大惑不解,他不知道逢林莫入的规矩,可要不是前面有人跑过,他也不会轻易追进来

    哈台鲁大人,还追不追牧人的马术确实不是吹出来的,惨叫声响起的同时,一干人便都已经勒住了马。

    追,杀光明军报仇只要注意脚下就好。这种小花样是阻挡不了成吉思汗的子孙的,眼见那几个明军也停下了,正指着这边讥笑,哈台鲁哪里忍得下这口气,他大吼着纵马而前。

    不长记性的白痴。为首的明军摇头叹息。

    哈,史大哥,你说错了,是顾腚不顾头才对。旁边的同伴笑着更正道。

    嗯,这倒也是。为首的那人从善如流。

    噗咚啊又是惨叫声响起,只不过在惨叫之前,却还有些其他声响。那是无头尸体从马上跌落的声音,也就是包括了哈台鲁在内,冲在最前面的几个骑兵的尸体,惨叫声是后面的几个人发出来

    直到几具尸体喷着血落了地,剩下的几个鞑子才发现,原来在林木间,还系有有几根细线这东西本是没什么杀伤力的,可若是纵马而过,那就正好把脖子送上去了,不是丝线断,就是脖子断,结果看来,那丝线韧性比脖子强

    这是何等阴毒可怕的陷阱啊几个虏骑心胆俱寒,哪里还敢再追,纷纷调转马头头也不回的就想逃跑,只想着尽快逃出这片可怕的树林。

    来不及了明军首领又是假模假式的叹息了一声,随后,惨叫声连连响起,很快便沉寂了下去,树林再次恢复了静谧。

    早说了,逢林莫入,侯爷说的好,在林子里面设陷阱,这才是咱们响马最拿手的本事啊,哈哈。纟。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