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逐鹿天下之大道争锋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七章 党桓内部

第二十七章 党桓内部

    在党桓各部之中也利部与山遇部是两个很大的部落,主导者党桓各部。因此这两部都想吞并对方,随后由自己统一党桓各部。出于这个想法,这两个部落不知道在战场之上为敌多少次。终于最后是山遇部失败,由也利部统一了党桓各部,而也利宁丛也最终凭借党桓的实力成为一方诸侯,拥有了自己的地盘,自己的政权。但是山遇部与也利部可以说是世仇,山遇部自然不会喜欢接受也利部领导,终于到了山遇旺荣这一辈的时候,他完成了脱离也利部的领导。

    山遇旺荣在也利宁丛起兵之时秘密与一些小的与山遇部交好的部落一起在也利宁丛起兵攻打大燕州县的时候,带领着属于自己部落的士兵脱离了也利宁丛的掌控,并且带着自己的部众来到丰州投靠大燕。山遇旺荣带走的几乎是党桓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与兵力。使得也利宁丛的实力大减。而郝连珏得到山遇旺荣的投靠之后就想到了对付也利宁丛的招数,便是以党桓制党桓,郝连珏封山遇旺荣为北地王,夏州节度使。

    这样两个夏州节度使便就要在两个大国的支持下做一个胜负。为了对付山遇旺荣这个敌人,也利宁丛第一次派出三万骑兵深入大漠搜寻山遇旺荣以及他统帅的人马。原本党桓人口已经有六七十万人,如今山遇旺荣带走了近二十万人。这二十万人的离开对也利宁丛来说就是不小的损失,他必须要打败山遇旺荣,因此拿下四个州之后就派出心腹将领率领三万骑兵前往山遇部的老巢准备剿灭山遇旺荣。

    山遇旺荣与也利宁丛的交情不是一天两天了,自然知道这位曾经的老大会做什么事情。因此不用多想立刻就带领他的部众离开山遇部的老营,给也利宁丛留下一片空空的营地,而山遇旺荣带着部众退入沙漠之中另一处绿洲。等到也利宁丛军队出发来这片绿洲之时,他们再出发去另一片绿洲。对于山遇部根据地的情况,也利宁丛将领自然不会有山遇旺荣了解,山遇旺荣了解这块土地,山遇旺荣了解这块土地每一处草场每一处水源。

    因而第一次对山遇旺荣的发兵以一无所成为结果。而时间也到了冬天元瑞元年的冬天。也利宁丛因为要迎娶大齐公主,并且在夏州修缮他的王宫,也就没有出兵。但是过了冬天,到了元瑞元年的春天,这一次轮到山遇旺荣对付也利宁丛了。山遇旺荣集合三万军队攻打了一个与也利宁丛关系很好的部落,缴获了不少的牛羊丰收而回。也利宁丛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因此再一次出兵去攻打山遇旺荣。

    山遇旺荣得到了不少的牛羊之后,一部分作为战利品要进贡给大燕。一部分宰杀与众将士环坐而食,饱餐一顿。剩余的自然是分给有功之人。而也利宁丛的军队也集结完毕再一次出发。这一次野利旺荣的军队带着大量的牛羊,因此行迹就很容易暴露了。而山遇旺荣之所以要与士兵环坐而食就是吃饱了才可以战斗。而战场是山遇旺荣早已经选好的地方,他已经派人将缴获的牛羊带回老营。

    这一次出兵也利宁丛亲自来了,他要亲自教训一下这个背叛他的人,他是大齐的夏州节度使,现在居然山遇旺荣也以夏州节度使自居。一山不容二虎他必须与山遇旺荣决一个胜负。他率领军队来到山遇旺荣为他准备好的战场之上。这是一片沙地,满眼望去都是沙子。也利宁丛带着部队奔袭而来之后,山遇旺荣早已经等着他了。两个人相见正可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两个人一个是大齐夏州节度使,西平王,一个是大燕的夏州节度使,北地王。

    如此雷同的身份自然注定他们之间必有一场火并。不过这两个人虽然身份相同,但是待遇不同。也利宁丛现在不用追逐水草,转战于各个草场放牧,可以过着安逸的生活。也利宁丛也不用住着帐篷,他有了他的王宫。他的王宫是在原本夏州城的府衙基础之上建立的,虽然还不是很大,但是至少可以遮风避雨,而不是住在帐篷之中。而山遇旺荣这个北地王就连一个王府也没有,夏州节度使连一座城也没有。

    郝连珏给山遇旺荣这一堆头衔就是想要以党桓对党桓。山遇旺荣一切的头衔都是空的,要想变成实的就必须打败也利宁丛拿下夏州。山遇旺荣想到这里不经佩服郝连珏这个借刀杀人之人。不过就算郝连珏不借刀杀人,他这把刀也是要去砍也利宁丛的。为了打败也利宁丛,山遇旺荣特地选了这块地方,一片黄沙没有水源。双方军队一遭遇,没多久就厮杀在一起。山遇旺荣的军队士兵哪一个都曾经被也利宁丛盘剥过,对也利宁丛没有一种同胞之间的感情。

    双方相互作战了几个时辰,边都口干舌燥了。可是这里没有水源,而山遇旺荣早就准备好了,他让士兵每一个人出发时都准备好了几皮囊水,而也利宁丛没有这个准备。因此几场大战下来,也利宁丛的军队就缺水了。而这就是山遇旺荣的机会。山遇旺荣看着对方军队士兵因为缺水而口干舌燥的时候,便带着自己的部队杀了过去,一下子就把也利宁丛的军队打败。也利宁丛只能狼狈逃回夏州。

    这一战打出了山遇旺荣的威风山遇旺荣乘着这个胜利,不断攻打那些与也利部关系不错的部族劫掠他们的牛羊。而且山遇旺荣控制了也利宁丛的控制几个州的食盐的来源。一场战争之后也利宁丛没过一个月的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人不可以不吃盐,因此面对这个问题,也利宁丛不得不花大价钱去向中原买盐,而李全义看到这个情形,决定每年给郑宁丛几万石食盐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