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海上霸主在线阅读 - 第137章 海上白银之路

第137章 海上白银之路

    “黄公子,那些货物能出手吗?”刘致远在客厅接见了特地从舟山岛随军前来的黄光升,他口中所指的货物,当然就是倭国女奴。在刘致远的眼里,她们根货物没什么区别。

    “只要价钱合理,出手不难,可关键是怕官府方面会施加阻力。刘公子,您应该也知道朝廷向来是要面子的。买卖蕃国人口这种事要是传出去,对地方,对朝廷,上下都会觉得没面子。”黄光升无奈地一笑,接着说道:“贫苦男子不是没钱买不起,就是买得起也怕被官府把人带走,就算是官府不带走,也怕这些女人逃走。买得起而且敢买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人或者是有关系的青楼,他们当然只选漂亮的,姿色一般的都没人要。”

    刘致远听了这一番陈述,不禁摇头苦笑。他没想到自己好心要为广大贫苦百姓“扫光”,却是好心办不了好事,好处一点没让贫困百姓摊上,倒是便宜了那些好色下流的地主老财。

    “那就这样吧,卖得出去的就尽量卖高价一点,那些卖不出去的,就运到台岛去当奴隶。”刘致远转念一想,买卖倭奴赚不赚钱倒是此次,关键是能有效地减少倭国人口,就算是不能帮广大的光棍们“扫光”,那也不影响这一项政策的实施。就算是一个也卖不出去,还可以拉到台岛上去当农奴使用。

    “刘公子,倭国盛产金银铜,公子怎么不收取这些最重之物呢?”黄光升小心翼翼地建议道,并且将一本小册子双手递到刘致远的面前。

    刘致远打开一看,眼睛顿时瞪圆了。小册子上的主要内容,并不是让人激情澎湃的很黄很暴力的内容,而是介绍另一种世人都无法抗拒的东西——暴利是怎么产生的。

    丝绸,瓷器、茶叶...

    中原能生产世界上最好的商品,而驱动中国不断扩大商品生产的却是中国紧缺的贵金属--白银。

    明朝初年,白银也还并不是合法货币,政府甚至禁用金银交易。《大明会典》中,明朝典章制度中有"钞法"、"钱法",却并没有"银法"。但是,尽管朝廷有明确禁令,但白银在民间市场上的使用却并未停止,反而随着市场贸易的活跃而渐成大潮。

    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商人们在从事朝廷禁止的走私贸易中,所获得的暴利而迅速积累了无数白银。

    其中,贩铅所获得的白银量最为巨大。湖南、湖北一带,盛产白铅矿,当地售价每担白铅只有白银2两。走私商们将它们运到广东,卖给海上走私商,每担可得白银6两;海商又把它们运送到日本,每担白铅可炼取白银18两;提炼剩下的白铅,再运送回国,每担白铅还可以卖白银6两。这样一算,每贩运一次白铅,可以净赚白银18两,利润率最高达到300%!

    难怪海外走私贸易屡禁不止,这300%的利润,谁见了都会疯狂。

    另外,铸钱也可以获取暴利。在明世宗嘉靖年间,民间私自铸造钱币的人越来越多,尽管“死罪日报,终不能止”。据记载,当今铸钱用铜,每百斤铜料,销售后可得钱16000文,折合白银23两,而百斤铜料的成本价只有白银十两,这样计算,利润率就高达150%以上;如果铸钱者心术再坏一点,铸造次质铜钱,那么获得的利润还会更高。

    明朝的商人们手握这两套发家致富的法宝,手上迅速积累了数以亿计的白银。

    另一方面是由于朝廷乱印宝钞,宝钞的日趋贬值使得宝钞流通不畅。钞法的彻底失败,再加上铜钱面值小,在大宗贸易的时候很不方便。另外,市场上假钱充斥,民间需要另一种可以保值增值的货币。

    海外走私贸易的兴起,导致了白银的大量涌入,无钱可使的百姓们马上就认可和接受了这种保值的货币。慢慢地,白银这种货币渐渐地渗透到整个社会,社会各阶层对白银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如何解决这一严重的供求矛盾便成为当务之急。

    有需求,就有市场。倭国除了火山地震多之外,物资极度匮乏。不过,倭国还盛产白银,预计每年产量不下数百万两。

    一边有银缺物,一边有物缺银,这个时候,商人们的调节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作为一个商人,黄光升当然希望获取商业利益的最大化。用物去换回倭国的白银,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之一。

    现在,定海军已经敲开了倭国的国门,如果由定海军保驾护航,打造出一条海上白银之路,将会暴利巨万!

    “这是你写的吗?”刘致远调整了一下呼吸,将小册子放到一边。

    “这是舍妹写的,她打理钱庄多年,对白银了解甚多。”

    “这个建议很好,你让你meimei找张夫人商议此事,尽快定出一套可行的方案来。”刘致远摸了一下下巴,补充道:“倭奴买卖之事,还要进行,毕竟倭国也不是处处都产白银。我不会把枪只卖给有银子的人,而是要货卖多方,这样他们自相残杀的速度会更快。”

    “在下明白刘公子的意思,在下也觉得倭奴将国内的白银都挖空之后,他们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你这话我爱听,哈哈...”刘致远开怀大笑,拍了拍黄光升的肩膀,笑道:“先让倭奴们多蹦跶几年又何妨,等他们把白银都挖光了给我们送来之后,再将他们抹去也不迟。”

       000   

    年前新来的舰队,把刘致远打算卖给倭国的火绳枪运了过来。手里有枪,心中不慌。刘致远让人放出风去,说枪已经到了,可以用白银交易,也可以用女人来交易。

    结果,这元宵节还没过,倭国的大名就纷纷派贸易团来到了种子岛,送礼的送礼,行贿的行贿,都想把定海军手中的火绳枪打包全部买回去。刘致远当然不会自降身份去亲自接见这些使者,贸易的事全部交由精明的黄氏兄妹去打理了。刘致远只给出了一个底价,至于黄光升与黄天娇把价钱抬到什么高位,他是不管的。

    货卖多家,这也是刘致远的要求之一。所以,每一个大名都多只能买到几百支火绳枪。想一家独吃独肥?门儿都没有。刘致远这么做,目的就是让倭国国内的战国战乱持续的时间更长一些,仗打得更激烈一些,人死得更多一些,战争财发得更大一些。

    最先达成贸易的,是占据了与岛津家接壤的肥前国和肥后国的相良氏。由于与岛津家相接壤,这些年来双方争战不止。刘致远也是看上了相良氏这一点,才破例批准多卖了五百条火绳枪给他们,让他们快点从陆地上夹击岛津家。

    为了更大限度地调动相良氏进攻岛津氏的积极性,刘致远不但给了相良氏八折优惠,还许诺他们,捉到岛津家的重要人物,不管生死,一个人换十条枪。这下,相良家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火枪刚一到手还没捂热,他们就领兵攻进了岛津家的领地。

    元宵节刚过,定海军的舰队也出击了,目标是扫荡岛津家治下的沿海地带和岛屿。其实,刘致远对岛津家如此强硬,目的就是让倭国的所有大名都知道:定海军睚眦必报,谁敢对抗定海军,定海军就跟谁死战到底。

    说到底,岛津家成了刘致远用来儆猴的鸡。不过,岛津家也没有必要喊冤了,因为他们也不是什么好鸟,进犯中华的倭寇当中,很多就是来自岛津家治下的大隅萨摩等地。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现在时候到了,新仇旧恨一起清算!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中华不是好欺负,谁敢觊觎我中华,就把谁往死里打。

    “刘公子,这是我们这半个月来的火量,请过目。”黄天娇将一本小折子呈到了刘致远的面前。

    “我不管帐的,以后这些帐目之类的东西,你交给张夫人就行。”刘致远埋头书案正在写一些东西,没接那本小折子。

    刘致远这种冷淡的态度,让黄天娇心中很是不爽。不过,她并没有表现出来,也没有告退,而是悄悄地站在一旁偷看他写什么。两人这样沉默了一会,刘致远终于放下了手中的钢笔,并将写好的文稿吹了吹,满意地笑了。

    “黄小姐,听说你打理钱庄很多年了,有很多经验,能跟我讲一讲你们家的钱庄是如何经营的吗?”

    “这个冷冰冰的家伙终于主动跟我说话了。”黄天娇心中一喜,说道:“我们黄家的钱庄主要经营银钱兑换,存款放贷。有时还签发两地联号汇兑的会票,方便商家于各地通存通兑。”

    “那么你们黄家钱庄一年能获利多少呢?”

    “视年景的好坏,一年获利五十万两白银到一百万两不等。当然,除去伙计的工钱和一些买路钱,一年下来所获纯利并不多。”

    “收入最主要是来自于哪一项业务?”

    “刘公子也算是我们黄家的东家,小女子也不想瞒您。其实钱庄明面上的生意挣不了几个钱,获利的最大头还是来自于私铸铜钱。”

    刘致远微微一笑,看着黄天娇的脸,笑问道:“你们私铸铜钱,就不敢朝廷抄了你们的家?”

    “怕,当然怕,要不然我们黄家也不会跟着刘公子一起跑路到海上去。”黄天娇也笑了。

    “这些是我对钱庄未来发展的一些设想,你拿回去看看,如果有什么要补充的,可以随时来找我。”刘致远将手稿交给黄天娇,正色道:“我们定海军以后也是要开办通存通兑的钱庄的,不过我手下没有熟悉这方面业务的人,你能不能帮我这方面的忙?”

    “可以,当然可以。不过,小女子才疏学浅,只怕不能胜任。”黄天娇心中乐开了花,不过脸上还是一副为难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