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海上霸主在线阅读 - 第239章 祸水西引(九)

第239章 祸水西引(九)

    “太过份了,这实在是太过份了。”杨博气呼呼地坐在军帐内,他这一辈子还没受过这等气。

    杨博是嘉靖八年(1529)进士,资格非常的老。在中国,论资排辈可是光荣的传统,杨博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不管是前朝首辅严嵩也好,高拱也罢,都要给他几分薄面。

    而且杨博在兵部混的时间也不短,进士之初为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接着又任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大学士翟銮巡视“九边”的守备部署时,以杨博随行。

    嘉靖二十五年(1546),朝廷破格升任杨博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当时罕东属人为了避免土鲁番人的扰乱,迁徙至肃州境内,经常与当地居民发生械斗。杨博为其修筑金白城等7座屯堡,并召集罕东属人的首长率领部属迁至堡内居住,于是肃州境内秩序井然。

    不久,杨博因指挥部下守边有功,升右副都御史。仇鸾镇守甘肃时多有劣迹,被陕西三关总督曾铣弹劾,杨博也揭露其30多件贪赃枉法之事。朝廷以罪处决仇鸾后,杨博被升为兵部右侍郎,不久又转为兵部左侍郎,经略蓟州和保定的军务。

    嘉靖三十三年(1554),蒙古首领把都儿和打来孙率领10多万骑兵劫掠蓟镇并猛攻边墙。杨博身不解甲,在古北口关上枕戈面宿,并督促总兵官周益昌等全力抗敌。嘉靖得知以徘豸衣赏赐杨博,并用重金镐劳官兵。蒙古人在古北口攻打四昼夜不能破关,便改攻他处。杨博又招募敢死之士,利用夜暗,举火惊扰敌营,蒙古人被迫退走,杨博因功升右都御史,儿子受封锦衣千户。

    三十四年,打来孙又率部劫掠益昌,被击退,杨搏因劝升兵部尚书,授太子少保。不久,大同右卫被围,长达6个月,城中缺粮,形势危急,皇帝任命杨博总督宣府、大同和山西军务,杨博急速出关赴任。至关时,围城敌军已被侍郎江东等所都明军击退,杨博便慰问守城官兵,医伤悼死,恤死难者的家属,并上奏朝廷,提出十条处理善后的事宜。事后,朝廷留杨博镇抚边城。

    这么多年在外巡抚打拼,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现在,刘致远的一句话,就要把他一撸到底,他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杨大人,那人似乎要夺军权啊,咱们不能坐视,应该上书朝廷,禀明此事,让朝廷早做计划。”同被骂的詹仰庇如是说。

    “上书朝廷?”杨博听了这话,反倒是冷静了下来。他一阵摇头,苦笑道:“朝廷现在都要听那个人的,上书朝廷有用吗?”

    “那总不能这样就算了吧。”詹仰庇不甘心,十多年寒窗苦读,才考中个进士,才混上个官来当,现在只是因为多说了一句话就要丢官,他很不服气。

    “不这样那还能怎么样?人家就不跟你讲理,你能找他理论?你告到朝廷也没用,朝廷也不会为了你而得罪人家。现在咱们只能自认倒霉,现在的大明朝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明朝,这个官不当也罢。”杨博一阵失望,摊开纸写辞呈。

    历经三朝的杨尚书都熊了,詹仰庇不过是个小小的御使,人轻言微,也只得自认倒霉。这两位相继上书请辞,蓟州的各级文官不知是心有灵犀还是要声援抗议,差不多都在同一时间上书朝廷,也要请辞。

    刘致远才不管这些文官怎么闹腾,对他而言,这些啥本事也没有只会吱吱喳喳乱叫的文官走光了最好。关内闹人事变动,关外的女真鞑子也在吵吵吵。连续几天打败仗,死了三四千人,人本来就少的女真各部落有些吃不消了,纷纷要求退兵,或者是转攻别处,不要再跟这座防守严密的关城较劲了。

    王杲也知道再打下去,只会多增伤亡而已,根本就无法攻破关城。于是,他带着主力部队沿着长城继续向西,只留下少数人马在居庸关外窥探。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总长度八千多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多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多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多公里,是横绝北方游牧民族的边墙。

    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sao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近二百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

    修筑长城,是针对西北边地实情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化被动为主动,因为对于北方的游牧部落:大兴师征之,则遁逃伏慝,不可得而诛也;师还则寇钞又起;留卒戍守,则劳费不资,故惟有筑长城以防之。然则长城之筑,所以省戍役,防寇钞,休兵而息民者也。

    而且要强调的是,长城的防御作用不是表现在一般人以为的“不被攻陷”;其真正的用处在于:入侵者或许能集中力量偶尔攻破一两个关口、闯入内地,但只要整段长城还驻守有强劲的军队,入侵者就始终面临被阻击、伏击而无法回家的危险;

    尤其是,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个交通要道,游牧民族的骑兵纵然破关而入,但只能对内地实施sao扰,而他们的后勤根本无法通过关口输送进来,故而无法在内地立足、从而动摇中华帝国的根基。癣疥之疾再重,也侵入不到膏肓,这是长城存在的根本意义,也是中华民族两千年来不断修整长城的原因。

    不过,世界文明即将进入热兵器时代,长城的作用会渐渐地被削弱,最终变成一个摆设。当然,现在它在对付骑马射箭的游牧还很有用,女真骑兵一路向西,一路都遇到明军的抵抗,根本就没法越过边墙。

    王杲部一路向西,最后与正猛攻宣府的蒙古俺答部汇合,十几万骑兵一同进攻张家口。镇守宣府的是刘显,此人行伍出身,打过倭寇,平过少数民族叛乱,很是生猛。他在隆庆年间,由于站错了队,一直不被保定朝重用。现在蒙古人犯边,朝廷内无勇将可派,不得不重新起用这位悍将。

    刘显不愧悍将之名,带了两万多人死守张家口,敌人发动大小数十次进攻,大攻大打,小攻小打,愣是把张家口守得严严实实的。当居庸关战局稳定,刘致远带四千援军赶来时,关口还是完好无损的。

    不过,明军的损失很惨重,两万多人现在拼得只剩下一万出头。刘致远来了,照例把张家口中所有御使召来,先是一顿臭骂,让他们滚蛋。然后才让人把守将们都叫来,开会商议退敌之计。

    “现在蒙古兵与女真兵汇合,敌人势大,我军以守城为上,熬到敌人粮草不继之时,敌人自退。”一个参将如是说。

    “你们当中有谁知道这些鞑子为什么要攻明?”刘致远问道。

    “鞑子贪得无厌,攻我大明,就是要夺我江山,杀我百姓。”一个明将如是说。

    “你只说对了一点,但不是全。鞑子南下攻明,也是由于北方冻灾严重,他们的牛羊都被冻死了,无以为食,不得不南下夺食。死守之策并不是不可行,只是恐怕熬不到敌人退兵之时。”

    “那怎么办?”众将问道。

    “反攻?你们明军又打不过蒙古人,现在只能守了。不过,守也分积极防御和消极抵抗,死守城关,是消极抵抗。”

    “那什么是积极防御?”

    “积极防御是在防御的同时,用其他手段来分化和瓦解敌军,以逆转局势,转守为攻。你们派出使者,到蒙古人大营去告诉俺答:只要他退兵,朝廷就给他五万石粮食。”

    “离间计?”刘显恍然大悟。

    “是的,是离间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