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在线阅读 - 五十章 最后的余晖

五十章 最后的余晖

    禁军最为中华军中最精锐的所在,自然排在了最前列。三个营,1500名将士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禁军无愧于中华军之最。

    于主力部队不同的“沧海一式”步枪的威力被他们完美的表现了出来,更令众将羡慕的是士兵枪法的精准,不说是枪枪毙命,也算得上是弹弹咬rou。部署于正面的禁军在和第二旅二团的将士在三百米的距离击发了第一轮,西班牙卫戍骑兵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而这不过是开始而已。

    霰弹炮的射程很近,还比不上震天雷(找个时候把这名字改了,感觉还是手雷顺口),优秀的士兵可以将震天雷轻易的掷出十五丈远(五十米差点)。而牛逼哄哄的霰弹炮最远也就这个距离,三十米内才是它们的领域,所以现在还用不着它们。

    首先发威的轰天炮,一个个磨盘式的zha药包被远远的打出,落到地上无一不是荡起一片腥风血雨。更强大的是一些滞空时间长的,在骑兵头顶爆炸的威力远远胜过落地的,四射的碎屑就是一张张阎王的请帖。而轰天炮针对骑兵最大的威力还在于它的响声上,震耳欲聋太轻了,晴天霹雳也不过如此。西班牙卫戍骑兵的素质是肯定世界一流的,但坐下的战马离合格的标准还差了不少,只能说天意弄人。

    顶着腥风血雨冲锋,还要照顾胯下的战马,这样的差事有几个人玩得转?但骑兵依旧冲锋着,并且在不断靠近中。

    现在更近了,不远处那一张张狰狞的面孔已经能看的清楚了,震天雷也要登场了。

    古代有箭雨一说,现代有弹雨一说,而淡边会战中则不得不提一下“雷雨”,震天雷的“雷”。一次超过百枚的规模,一波接着一波,少数命大的骑兵靠近了还有步枪等着,人多了就要祭出压阵的法宝——霰弹炮了。

    总之,卫戍骑兵旅完了。

    但他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加入西班牙能够赢下这长战斗,那么功劳最大的就是这所剩无几的卫戍骑兵。正是因为他们的“视死如归”,才有了步兵群的靠近。

    中华军迎来了最早的伤亡,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过后,西班牙的步兵群终于抵达了距离防中华军步兵本阵不足200米的位置。

    士兵们取下肩膀上的步枪,在各级指挥官的号令下,装弹过后集体举枪瞄准了中华军,虽然杀伤力巨大的炮弹依旧在不停的落下。

    无论是禁军还是第二旅的官兵明知道对面的枪口对准了自己,他们却无法给以应有的还击,骑兵才是中华军最大的隐患。

    也正是有了骑兵的突击,宽阔的战场上仅仅有几条不大的缝隙供西班牙士兵射击,这些缝隙还在不停的变换中。效果不理想。

    继续前进,这是前线军官作出的正确决定,也是内特·阿伯德定下的基调。在这一个月的对峙中,内特·阿伯德深切的认识到了自己部队装备的不足,相对于敌人的步枪,自己手中的要差劲许多。

    白刃战,才是赢得胜利的唯一途径。

    前进,不断的前进。

    锋线前沿的军官将这一决定发挥到了极致,在200米时整了下队形以便射击发现效果不佳后,西班牙陆军开始了自大规模装备火枪后第一次散兵群冲锋。

    作为战斗力最强的禁军,优良的装备是必要的保证,不提那“沧海一式”步枪,单说阵前摆放的三十六架连珠枪就足以媲美一个营的火力,并且火力还很集中。

    连珠枪在中华军还是很惹人眼馋的,只有三个主力旅配备了一些,但想禁军这样每哨特设一个连枪排(三架),那是想都不带想的。

    连珠枪处于射击的原因后坐力大了些,也因此在精准度上就逊色了少许。不过现在这个时候,讲究的是子弹的覆盖面而不是枪法的精准。

    三十六架连珠枪的投入还是有点效果的,不过也仅仅是多给了西班牙卫戍骑兵一点点压力罢了,这还够不上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感受到巨大压力的禁军,很快就祭出了自己最后一件压箱底的法宝——火龙弹。这火龙弹在体积上是毫不逊色于海军的“水龙”,但重量上就轻了不少,总共在七十斤上下。弹头装的是三十斤的苦味酸,外加重达十斤的铁屑,十斤重的外体,加上二十斤的******。射程不远,比不上自己的前辈火箭,也赶不上自己的大哥水龙,只有三四百米远。二百米之内最为保险。

    第一波射出的仅仅是五枚,从发射架上腾起,冒着一股股火焰扎进了战场。“轰……隆”,后阵的梁明感觉好似耳根后落了个响雷,嗡嗡直响。

    三十斤的苦味酸,爆炸力自然是惊人的,无数的碎片四散开来,那矫健的骏马,强壮的战士,如今就像是不存在一般被弹片破体而过。焦热的弹片破入血rou之躯,在留下一句句支离破碎的尸体的同时也留下了一股令人恶心的焦丑。

    假如现在停止了战争,救助伤员的大夫便会发现一幕让人胆寒的场景,爆炸的边缘不少rou体上的伤口已经结合了,炙热的弹片划破rou体的同时也封住了血管。而着弹的中央处,被撕裂的肢体一边汩汩的冒出鲜血,另一边却是焦臭扑鼻。

    骑兵在机枪不曾出现的年代里,战斗力确实是强悍的,但是用骑兵正面去冲锋严阵以待的火器部队,效果显然是不会太好的。就比如后世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八里桥之战。

    近万人的蒙古精锐落得什么下场?

    早在战前(9月19日),清廷曾告谕僧格林沁等:“拿获jian细,据供:逆夷用兵,马队在前,步卒在后,临阵则马队分张两翼,步卒分三层前进。前层踞地,中层微府,后层屹立,前层先行开枪,中层继之,后层又继之,我军若迎头轰击,马匹一经受伤,必然惊溃,惟有斜抄横击,轰毙必多等语。

    虽然时间后差距,但也可以看出正面冲锋的不足之处,“马匹一经受伤,必然惊溃”,这正是西班牙卫戍骑兵的死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