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生于1871在线阅读 - 第三十章 官逼民反

第三十章 官逼民反

    如果说十一月的北京还只有初冬的寒意,那么在千里之外的漠北草原,却早已是白雪皑皑了。呼啸的北风卷起不知何时降下来的积雪,让整个天地显得分外的肃杀。

    一支长长的马队在这片风雪交加的草原上默默地行走着。

    从骑在马上的年轻人的装束上看,这支马队似乎是一支军队。因为除了军队,没有那支马队会装备这么多的步枪。而且,这支马队的全部都是年轻精壮的小伙子,人数也出奇的多,无论怎么看都不可能是商队。

    这时,马队中唯一的一辆马车上,一颗小脑袋探了出来。

    小姑娘大约十五六岁的样子,圆脸蛋儿,大眼睛,具有明显的蒙古族少女少女的特征。从头上的饰品和露出一半的上装看,应该是一个贵族。说不定还是个公主呢。

    小姑娘对着旁边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喊道:“三哥,你真的不用进来暖和暖和么?”——因为风雪的缘故,声音小了听不见。

    温度苏看了看自己的堂妹,笑道:“真的不用,哥哥不冷的。”

    “不冷才怪!”小姑娘嘟囔道:“真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这样的天气中继续上路,就不能休息几天,等风雪停了么。”

    温度苏道:“皇上曾经说过,唯有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下来的士兵,才是意志力合格优秀士兵。在我离开北京的时候,皇上曾专门对我说,蒙古的骑兵在将来是要在广阔的草原上作战的,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克服草原上恶劣的天气,那么在未来,辽阔的草原就将变成北方凶狠的邻居的财产了。如果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子孙连自己生长的草原都不能驾驭,不能保护,那么蒙古族也就没有生存下去的必要了。作为长生天的宠儿,我怎么可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三年前,温度苏离开北京回到大草原,开始自己的骑兵训练计划。在草原上,几乎每一个少年都会骑马,但是并不代表每一名少年都是合格的战士。这三年,温度苏爬冰卧雪,风雨无阻,终于拉起了这一支现代骑兵部队。

    从现在在风雪中这些小伙子们的表现,就知道温度苏这三年多的心血没有白费。

    磨练队伍肯定是一方面原因,但是也不排除温度苏希望能够尽快的赶回北京。

    这一次回京,其实主要的原因是伯纳彦谟钴病重,皇帝特旨准许温度苏回京探望,顺便带上一支部队,让皇上检阅一下骑兵的训练成果。

    也正是因为这个,所以马车里的堂妹才借口看望姑丈,混进了进京的队伍。

    想到这儿,温度苏的右眼忽然开始跳个不停。

    醇王府,刘少卿还在和建宁缠绵,忽然老总管急匆匆的一路小跑过来。

    “刘公子,外面有大内侍卫和您的手下一同过来找你,说是皇上有紧急军情召见,请你赶紧随老奴走吧。”

    刘少卿一愣,赶紧对建宁道:“对不起,不能陪你吃饭了,我先去宫里看看出了什么事情。”

    建宁点点头,道:“你先去,我和阿玛说一声,之后去宫里找你。”

    “嗯,再见。”

    随即和老总管快步离开。

    除了王府,外面早备好了马匹。一名蓝翎侍卫上前来行了个千礼:“请刘大人速和卑职进宫,皇上急招。”

    刘少卿随手将一张银票塞给那前来通报的侍卫,随即一边上马一边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那侍卫随手将银票收进怀中,上了另一匹马,这才道:“听说是热河有人造反,其他的卑职也不清楚。”

    这些侍卫都是手眼通天的主,找他们打探消息,最准不过了。

    好在王府离禁宫不远,快马加鞭没多久就到了。在宫门外验过了腰牌,立刻有另一名侍卫过来带刘少卿往养心殿方向去。

    宫里明显多了不少人手,原本很少见到的章京们一个一个的来回奔走,传递着各种消息。

    进了养心殿,早有几位王爷贝勒和大臣们在议事了,看到刘少卿进来,光绪点了点头,示意他到后面站好。立刻有小太监过来领路,其它议事的大臣则目不转睛的看着正在做汇报的许庚身,没人搭理他。

    “十月初十(即11月11日),金丹道首领李国珍、杨悦春率众攻占了贝子府,建立伪政权‘开国府’。杨悦春被推为‘总大教师’,李国珍称‘扫北武圣人’,下设丞相及各种官职,发布了安民告示。随后,贼兵数千人分青、黄、白、红、黑色旗等5队,由开国府分兵四路,划占土地。十三日攻克朝阳府。另一股邪教‘在理教’首领郭万昌等率众数千响应。接着赤峰、建昌、平泉一带乱民纷纷响应,叛军扩大至数万人。”

    此时想必是大臣们的汇报已经到了尾声,刘少卿来得晚,前面一段起因没听着,不过这些也够了,总之是说热河金丹邪教造反,喊着“仇杀天主教,仇杀蒙古王公,仇杀贪官”的口号,摧毁了教堂,击杀教士和当地贵族、官员、平民800多人。现在造反的贼兵已经攻占了热河东部的平泉、建昌、赤峰、朝阳4州县,完全摧毁了清王朝在这个地区的统治,直接威胁着承德及奉天。

    许庚身汇报完现状,光绪随即问道:“兵部现在有什么策略?”

    许庚身道:“现在反贼势头刚刚张开,还未形成燎原之势,臣等以为,应立即在叛乱地区周边戒严,防止叛匪流窜至附近州县。同时,立即调派得力干将,迅速剿灭匪患。”

    光绪点点头:“现在遏止住反贼的势头是第一要紧的,立刻用电报传朕的口谕给热河都统德福,让他急派官兵星夜驰援朝阳、建昌,令宣化镇总兵王可升调练军马队赴多伦、赤峰相机防堵。同时电传依克唐阿,让他确保叛军不会流窜入辽宁,同时,让东北练军随时准备出兵平叛。”

    随后又叫刘少卿:“你立即组织近卫军,连夜北上平叛!”

    刘少卿出列道:“遵旨!”

    “好了,你先去吧,整顿好队伍后立即北上,不必来向朕请旨了!”

    “是!”

    刘少卿立正敬礼,随即转身出宫。

    光绪继续道:“刑部会和大理寺、宗人府,商讨一下对酿成本次大乱的官员、亲贵如何惩处。记住,必须要严办!另外吏部准备能臣干吏,随时准备平叛后进入热河维持当地秩序。总理衙门照会各国,让他们稍安勿躁,说朝廷已经在平叛了!”

    一件事一件事的分配下去,行云流水,毫无阻滞,看来,皇帝这几年真是没有白当。

    丰台大营。

    刘少卿正在地图前和冯国璋、吴法宪、夏青云、傅廷臣、潘万才、杨元升等分派任务。

    “按一比二的比例,马上向夏青云、傅廷臣、潘万才、杨元升四个营中补充老兵,四个营组成加强团,由冯国璋亲自指挥,连夜北上,从喜峰口出关驰援平泉。吴法宪会后立即安排后勤组织安排士兵的行军干粮,每名士兵携带单人五天的口粮,还有,要给每名士兵配发大衣、棉帽和手套!”

    说完这些,刘少卿看看大家:“好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没有!”

    “好,我还要赶回天津,这边的事情由冯国璋跟进”,刘少卿随即一挥手:“行动!”

    几人立即起身出了营房。刘少卿也跟了出去,早有卫兵准备好了马匹,刘少卿立即上马,带着卫兵赶奔天津。

    与此同时,在天津的杨勇、曹锟等人也接到了命令,迅速组织队伍,安排补充军械、干粮、棉服,只等刘少卿回来,立即出发。

    十六日,刘少卿亲率聂士成、刘锋的两个团乘火车前往山海关。

    火车上,刚刚完成整编的淮军士兵都是第一次乘坐这种铁皮怪物,所有的士兵对火车的好奇甚至压过了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紧张。

    “老张哥,你说,这铁皮车跑得比马车快不?”

    被叫做‘哥’的老兵虽然也没坐过火车,甚至连见都没见过,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小兄弟面前显摆。“不知道了吧?土鳖!这叫火车,是烧煤的懂不懂!还‘能比马车马车快不?’告诉你,这车跑起来,比马车快得多了。就说咱们要去的山海关吧,够远吧,你在车上睡一觉,明天一早就到了,你说快不?”

    年青人就是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知精神,虽然被鄙视了,但仍然对新知识锲而不舍的追求。“那老张哥,你懂得这么多,你给咱说说这火车为啥跑这么快呗?”

    这下‘老张哥’傻了眼了。他还是进入近卫军整训营之后才开始认字的,火车的事儿都是猜的,哪里还能知道这铁家伙的工作原理?

    “臭小子!”老张哥随即一拍那小伙子的头,“长官让我们抓紧休息,你们不好好的睡觉,打听这些干什么?不知道下了车要打仗啊?睡觉去!”

    小青年凭白挨了打,有些不服气,一边往一旁挪了挪,一边嘟囔:“长官还不让打人呢,你不是还打我?”

    “哎你个臭小子啊,我……”老张作势欲打,这时有人道:“连长来了。”

    老张连忙把手轻柔的放在了小青年的头上。

    年轻的连长看了看几人,“怎么还不休息?”

    老张连忙笑道:“马上睡,马上睡。”

    但小青年似乎不肯乖乖就范:“报告连长,我们在讨论火车为什么跑得这么快。”

    老张连忙用眼神示意小青年赶紧闭嘴,但小青年视而不见——也许是因为车厢里的马灯太昏暗,看不见。于是他继续道:“老张哥不知道,连长你知道么?”

    这是要将求知进行到底的节奏啊。

    年轻的连长笑了笑:“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因为牵扯的知识太多。”看来连长是打算满足士兵的好奇心了,“嗯,简单的来说,火车是通过燃烧煤加热锅炉,将水烧开,然后利用蒸汽推动活塞运动,进而带动轮子前行的。”

    听了连长的解释,小青年的眼睛中顿时好多星星。随即向老张哥一努嘴:“还是连长知道的多。”

    老张赶紧送上马屁:“那是,长官哪能是普通人么!”

    连长轻轻一笑:“这也不是什么特别高深的知识,不过你们加入近卫军时间还短,还没学到。等过两年,你们自然就懂得这些知识了。现在,还是要抓紧休息。明天等着我们的还有长途行军呢。没有精神可不行。”

    小青年和老张连忙立正行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