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宋朝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四三章 此生不外论语半

第四三章 此生不外论语半

    “无敌将军”杨业在异国他乡去世的消息传到开封,宋太宗赵光义十分痛惜,下诏将潘美降官三级。当时,潘美已是六十六岁的老将,虽然第二年就官复原职,仍旧悒悒不乐,过了几个月,便离世了。这位跟随太祖赵匡胤成长起来的著名战将,就此走完了他的一生。

    至于监军王侁,赵光义下令将他除名,发配到“金州”。后来,朝廷大赦天下,王侁转任均州团练副使。淳化五年,赵光义召他回京,他却在回京途中生了重病,回到开封便死了。

    北伐军队败退,太宗赵光义极为失望,甚至不能接受。但是,北伐是在他的主张下展开的,虽然没有人敢对他的决策带来的后果说三道四,然而,他要有一个台阶可下,素来精通政治的赵普,尽管目前身在“邓县”,远离京城,却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机会再一次降临了。

    听闻到北伐失利的消息,赵普连忙拟写奏章,进谏赵光义命令班师。奏章大意如下:

    (君若不喜看,请跳过)”我看今年春天出师征讨,将要收复关外,多次听见克敌的捷报,深感痛快。但是时间消逝,转眼又到炎夏季节,军事一天天繁忙,战争没有停息,军队疲劳而耗费钱财,实在无益。

    我认为陛下自从平定太原以来,闽、浙归顺,统一中国,大振英名,十年之间,就传遍天下,远方的人不归服,自古圣王置之度外,不足介意。我相信是jian邪谄媚的人,蒙蔽皇上的聪明睿智,以致发动师出无名的战争,陷入深不可测的境地。

    臣遍读典籍,很知道些以往的事,我认为汉武帝时徐乐、严安的上书及唐朝宰相姚崇上书唐明皇十件事,都是忠言至论,可以实行。希望陛下万忙之中,有幸读一读,过失并不深远,即使后悔也来得及追回。臣以为大发骁勇善战的雄兵,动辄使用百万军队,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又听说战争是件危险的事,难以保证一定获胜;战争是凶器,最戒忌的是不测。关系很大,不能不三思。

    我又听说上古圣人,心不固执,理贵变通。前人的书上有‘兵久生变‘的话,实在值得考虑,如果改变迟缓计划,会失去机遇。十天半月过去,时间就到了秋季,北边转入秋凉,弓弩强劲,战马肥壮,我军久困,考虑到这个时候,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指挥谋划。

    臣蒙皇上宠爱驻守地方,哪里敢妄言阻止军队。因为臣年岁已老,剩余的时日不多,报答国家和皇帝的恩情,正是这个时候。希望迅速颁发诏令回师,不能轻视敌人。臣还有万全之策,愿献给陛下。希望陛下精心调制膳食,保养身体,提携那些贫民,使他们转为富庶。

    将来,陛下一定能看到边烽无事,大门不关,天下都归于仁德,不同风俗的地区,相继向慕归化,归顺朝廷,契丹又能单独怎么样呢陛下不为这样考虑,而相信jian邪谄媚之徒,以为契丹皇帝年少而国事繁多,所以诉诸武力,恰好迎合陛下的意思。陛下以祸为乐,求功心切,以为万全之策,臣认为万万不可。

    臣希望陛下审察虚实,追究妄谬,惩治jian臣误国之罪,停止伐燕军队的行动。不仅可以从困难中振兴国家,而且可因纳谏而成为圣人。古人曾经说过尸谏的事,老臣没有死掉,哪能为了安身保位而当面阿谀不进谏呢“

    赵光义看了赵普的文书,深觉赵普言之有理,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令军队班师,雍熙北伐自此宣告失败,宋朝对辽国有主动的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雍熙四年(987年),赵普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从梁国公改封为许国公,并三度当上了宰相。

    按照制度,宰相于未时退朝归家,这一年非常炎热,夏季的时候,赵光义特地准许赵普午时便可归家。

    老板心甘情愿让员工提下下班,可见,太宗对赵普的确青睐。

    第二年,太宗改元“端拱”,索性免除赵普朝见的礼节,只是让他每天到中书省办公,遇有重大政事就召见他问对。这年冬天,赵普病倒请求休假,宋太宗多次到他家看望,赏赐加倍。赵普于是声称病重,三次上表请求罢官,宋太宗勉强依从,任命赵普为西京留守、河南尹,仍旧兼任太保兼中书令。赵普三次上表恳切辞让,宋太宗赐他手写诏书说:“开国旧勋,只有你一个人,与他人不能等同,不要再推让,等出发上路那天,我到你家来与你道别。”赵普捧着手诏哭泣,于是请求带病与宋太宗面谈,宋太宗赐座与他面谈很久,多谈论国家大事,宋太宗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

    淳化元年(公元990年),赵普养病结束,请求致仕。太宗让他任西京留守、河南尹、太保、中书令。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赵普三次上表,称年老多病,请求告老。太宗派出使者快速前去安抚慰问,并加太师衔、封他为魏国公,给予宰相待遇,让他回到家乡养病。这年七月十四日,赵普在洛阳病故。终年七十一岁。

    宋太宗听到赵普病故的消息,非常震惊悲痛,对侍奉的大臣说:“赵普侍奉辅佐先帝,和朕也有旧交情,他果断能决断大事,之前和朕有些不愉快,这是很多人知道的事情。朕即位以来,常常待他优厚礼遇,赵普也倾尽全力效忠于朕,对国尽忠,是真正的社稷之臣。朕失去他非常痛惜。”说完,太宗痛哭,左右大臣都非常感动。

    太宗追赠赵普“尚书令”,追封“真定郡王”。次年二月,赵普葬于洛阳邙山。

    后来的真宗继位,追封赵普为韩王,并诏赵普配飨宋太祖庙庭。

    赵普一生在政治舞台上活动了五十年。稍知宋史之人,都会知道“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他的人生写照。他助太祖赵匡胤登基称帝,辅佐太祖巩固中央君主集权,提出“先南后北”的方略,帮助太祖、太宗统一了中原,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的政治****,为普天之下的百姓带来了安定。然而,他给太祖提出“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确实成了一把双刃利剑,继位大宋的文化繁荣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军事疲弱埋下了隐患。他三度担任宰相,却没看到他造福百姓的政绩,无疑是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