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宋朝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七七章 伤透脑筋谁接班

第七七章 伤透脑筋谁接班

    包拯一生为北宋王朝cao碎了心。在他六十岁高龄的时候,还在为仁宗的私事cao心,因为仁宗还没安排接班人。

    仁宗的亲生儿子都死了,因此迟迟没有策立太子。关于儿子的事,说来是仁宗的私事,但是他身为一国之君,这事就不是那么简单,它关系到北宋王朝的传承,关系到国家社稷的未来。现如今,某些明星夫妻不要孩子,一些“狗仔”记者都还大事报导,关心的程度可谓极其到位。

    当然,关系仁宗安排接班人这件事的大臣很多,之前有“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等,现在“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也站出来说话了。

    包拯对仁宗说:“太子的位置空缺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为此感到担忧,陛下这么长久的不作出决定,是为什么呢?”

    仁宗问包拯:“你认为立谁为好呢?”其实,仁宗这话问得有些多余,因为他根本没有多余的选择。

    包拯回道:“臣下无能,还没有考虑。臣请求陛下早立太子,是为宗庙万世之大计着想。陛下问臣应该立谁,这是怀疑臣。臣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又没有儿子,并不是为自己和后代邀宠考虑的。”

    包拯之所以这么说,很简单,不论谁成为太子,将来接了仁宗的班,君临天下,免不了会感激曾经拥立过自己的人,所以很多时候,新君主上位,不少人会加官进爵,这样就难免导致某些官员在这件事情上打自己的算盘,为自己谋利。包拯的话说得很明白,自己已经是半截身子满在土里的人,有没有儿子需要自己铺路,自己完全是为仁宗着想。

    仁宗听了包拯的话,心里很高兴,却说道:“这事还要慢慢商议。”

    仁宗难于下决心也是有原因的。他的三个亲生儿子都夭折了,现在的儿子赵宗实并非己出,而是从堂兄赵允让那里过继来的。这也会今后的王朝将发生一次长久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仁宗之所以要“慢慢商议”,是因为此时后宫中有妃子坏了身孕,要是能生个男孩儿,那就“阿弥陀佛”,皇位能由自己的亲生血脉来坐,那就太好不过了。结果没多久,后宫确实有人生产,但是是个女儿。

    仁宗有些伤感,自己已经快五十岁了,看来生儿子的愿望很难实现了。

    仁宗自己也认为,是该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了。

    这一年,赵宗实差不读二十六岁了。他如果是仁宗的亲生儿子,也许早就被策立为太子了。仁宗迟迟下不了决心,主要是担心一个人,那就是赵宗实的亲生父亲赵允让。

    仁宗为什么不放心堂兄赵允让呢?原因在于赵允让被封为濮安懿王,颇有实力。要是这位堂兄心怀不轨,事情就会很复杂。

    说来也巧,仁宗的担心很快就消除了。公元1058年,濮安懿王赵允让逝世。按照惯例,赵宗实要为亲生父亲守孝。三年之后,赵宗实改名为赵曙,被策立为太子。

    对于赵曙来说,这本来是天大的好事,被策立为太子,成为储君,不久的将来,多半就会登上皇位,掌管天下,任谁都会高兴。

    赵曙却不高兴,他很清醒地意识到,皇位的继承问题不是小事,其间厉害不言而喻。他听到诏命后,居然称病推辞当皇子,奏书上了十多遍,仁宗没有同意,并且派遣大臣前去劝告赵曙服从圣命。

    赵曙不再退却了,离开住所的时候对舍人说:“守好我的屋子,皇上有了后嗣,我就回来。”

    赵曙之所以一再推辞,就是因为皇上还可能会有后嗣。如果真的如此,那样会很尴尬。不,不是尴尬,而是很复杂。不消说,仁宗当然希望接班人是自己的亲生血脉,一旦有了子嗣,他赵曙怎么办?会被废。一个被废的太子会变得一文不值。甚至,甚至还会被除去。

    仁宗至死都没有子嗣。

    公元1063年,仁宗逝世。曹皇后发布遗诏,让赵曙继承皇帝位。赵曙成为北宋第五位皇帝,是为宋英宗。

    宋仁宗赵祯至此走完了他的一生。他是宋朝在位最长的皇帝,总共在位四十二年。不必去讨论他在位期间将国家治理得如何如何。

    还记得吗?包拯曾经将唾沫星子溅到他脸上,他也只是抬起袍袖轻轻擦去,没有计较,单从这一年来说,仁宗是仁慈的。一位皇帝,能做到仁慈,已然难能可贵了。

    据说,有一次,仁宗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想干什么。回宫后,仁宗对嫔妃说道:“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陛下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非要忍着口渴呢。”仁宗说:“朕屡屡回头,并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朕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

    一天,赵祯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rou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cao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rou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朕昨夜如果吃了羊rou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朕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朕宁愿忍一时之饿。”

    这些事也不知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仁宗仁慈却是真实的。有时候想想,坐在皇位之上,掌管天上生杀大权,能做到仁慈当真不易。毕竟人都有性情,有高兴的时候,也有不高兴的时候。不高兴的时候就很可能找地方出气来换高兴,也就很可能给他人造成痛苦。仁宗当然也有不少不高兴的时候,比如包拯的唾沫溅到脸上,这是多么地侮辱到了皇权尊严,但他忍住了。

    那么,接下来,看看宋英宗会怎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