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崛起后周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五章 李进重的魔障

第一百九十五章 李进重的魔障

    南唐虽名将辈出,而刘仁瞻却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寿州之战几乎前前后后进行三年之久,刘仁瞻以一城之力应付大周倾国攻击。这场大战不要说李重进失去了信心,不管是哪个大周将士都看不到丝毫取胜的希望,当然只有柴荣是例外。

    一开始,大周因为准备充分,可谓进展神速,迅速夺取寿州外围防线,当寿州只剩一座孤城时,谁都以为胜利近在眼前,可寿州城下却是让大周大军撞得头破血流,而刘仁瞻善守之名也是那时传开,不知道多少大周名将在之手下饮恨,其中便包括李重进。

    众人渐渐都形成了一种意识,那便是觉得寿州有刘仁瞻在便牢不可破,甚至一直被柴荣引以为左膀右臂,一直有禁军第一高手的赵匡胤也开始劝柴荣退兵。因为这个时候南唐援军已然抵达,而战争对大周来说失去了一开始的突然性,开始朝着大周不利的方向发展。

    但偏偏柴荣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巨大危机的出现未必不以为着转机的出现。柴荣亲临前线,不惜征集数十万壮丁,先是以铁锁横江以阻挡南唐水军的增援,紧接着将炮石机移将到竹筏之上继续发动对寿州的攻击。

    可是谁都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表象而已,柴荣早已暗中调动精锐分头阻击南唐援军。南唐各部兵马分头支援寿州,几乎各部将领和大周大部分将军都想得差不多,大周久攻不下寿州早成了疲敝之师,寿州已然耗尽大周所有锐气,只要他们率领南唐大军出现在寿州城下,大周除了撤退之外别无他途。如果大周不选择撤退的话,就会面临南唐援军和寿州守军的两面夹击。

    然而!任谁都想将不到,柴荣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第一阶段的目标根本不在寿州,而是在南唐各路援军。要是把寿州之战放到现代解析,便会发现此战乃是经典的围点打援,这样的战例放在古代并不多见,此战充分展示了柴荣在军事上的杰出才能。

    就是李重进本人扪心自问,在这样的情况下绝对不会比柴荣做得更好。接下来就没有什么悬念了,南唐各路援军都没有想到柴荣会来这么一手,几乎都没有做好和大周精锐交手的准备,原以为此行将如同行军一样轻松,南唐到底为他们的轻敌付出了代价。

    柴荣以有心算无心,加之南唐各路援军各自为战,并没有统一的部署,最后让柴荣各个击破,南唐援军没有跑掉一路,皆成了柴荣的盘中餐。

    再后寿州就算是断了外援,那怕刘仁瞻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唯有困守寿州,徒呼奈何。柴荣驱使数十万精壮,其中再夹杂大周精锐,日夜不停攻取寿州,让刘仁瞻根本分不出虚实来。

    即使最后关头,刘仁瞻祭出手里的杀手锏“僧兵”,尽管在一段时间内给大周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可柴荣也祭出了尚未训练完成的“稚子营”,在“稚子营”一命换一命的打法下,即使战斗意志不弱的僧兵最后也崩溃了,刘仁瞻在寿州将破前夕,焦虑和愤懑交替之下一病不起,最后活活被气死。

    寿州一战后,柴荣地位越发稳固,几乎没人敢质疑柴荣的命令李重进只有在虚无缥缈中继续等待和煎熬。虽然李重进本人也在清楚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柴荣隐隐不只是大周的皇帝,更像是大周的守护神,一个人就算再如何了不起,怎么能跟神斗?即使李重进口上从不承认,但柴荣不可战胜的印象已经深深烙在他脑海深处。

    李重进也知道想要将柴荣从那个位子赶走,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除了造反外并没有其他太好的选择。对于战胜柴荣,李重进一点儿把握都没有,只能继续选择隐忍和等待,只到下一次机会的到来。

    好在柴荣北伐的消息传来,李重进欣喜若狂之下,更是差点哭将起来,这样机会他实在是等得太久太久了。而后柴荣北伐未竞全功,更是差点儿死在辽人手上,这让他重进又惊又喜,已然跃跃欲试起来。虽然知道柴荣病重,只是柴荣长久积威的影响之下,李重进还是决定等局势进一步明朗了再行动。

    不久之后,柴荣驾崩的消息传开,李重进那日又哭又笑,手下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也不敢相劝半点儿。

    只有翟守珣才明白,李重进半生都将柴荣看作自己最强大的对手,做梦都在想着在堂堂正正的击败柴荣,好在人前证明他李重进更胜过柴荣,证明昔日郭威的选择是个错误。对于李重进为何有这样的执念,翟守珣也不是十分清楚,不过李重进拿柴荣当对手,而柴荣未必将他李重进放在眼里。

    从柴荣将死之前尤不忘北伐辽国便可以看出,柴荣绝对不是李重进那般鼠目寸光之辈,他的眼光看得更长更远,至于这种个人间的得失和意气之争,或者柴荣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因为柴荣有着更为远大目标,有着吞吐天下志向,他不会驻足一时一地的风景,他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哪怕是身为柴荣的敌人,不论是现在赵匡胤这边还是原来效力的李重进,翟守珣都不得不承认柴荣是一个可敬的对手,一个全身上下都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对手。如果柴荣还在世,也许再过几年,他未必不会选择效忠柴荣。

    当然!这一切都是如果,建立假设的基础上,只可惜天妒英才,一代雄主在他最为年富力强的年纪,就这么突然的走了,而留下却是一个烂摊子。至少翟守珣是这么认为,这也是他不看好十岁的儿皇帝柴宗训,毅然选择投靠赵匡胤的真正原因所在。

    不过!翟守珣倒也渐渐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柴荣成为了李重进永远挥之不去魔障,那怕柴荣已经死了,李重进依旧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本来柴荣死了,李重进可以说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可是不等他有所行动,另外一个人动作比他还快。不用说那个人就是赵匡胤,对于赵匡胤的不厚道,李重进心中的愤概可想而知,柴荣好歹他李重进还算是心服口服(在柴荣死后,李重进扪心自问倒也承认了自己不如柴荣这一点)。

    而他赵匡胤算是什么东西?李重进可以说也算是目中无人之辈,可是赵匡胤行事更是要狠辣得多,他不只是将小皇帝柴宗训赶下了帝位,而且直接废去了大周,建立了所谓的“大宋”。李重进一辈子都在做着大周皇帝的美梦,可赵匡胤这么一来,算是彻底的把他的美梦给粉碎了。

    如果真的要把李重进所恨之人排出个顺序来,毫无疑问赵匡胤将稳坐第一把交椅。李重进只恨不得将赵匡胤生吞活剥,然后食其rou饮其血再敲其骨。李重进原来中柴荣的“毒”,已然有走火入魔的先兆,年复一年等待,差点儿没有将李重进给逼疯。赵匡胤这一下可算是彻底将李重进逼反了,李重进被逼反后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联合柴宗训,打算借柴宗训之势,挟天子以伐不臣。

    那李重进恨了柴荣半辈子,到头来却不得不选择和柴荣的合作,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换一种角度来看,就知道李重进打得一手好算盘,柴荣虽然不在了,可是余威尤存,如果他将小皇帝掌握在手中,便是掌握了大义的名份。就算赵匡胤手里禁军的实力再强大,也不可能只手遮天,心怀大周之人也应该还有不少。

    如果这些人能为李重进所用,无疑会极大增强他本人的力量。只是李重进无论如何都料将不到,柴荣的儿子居然“胆小如鼠”,这还是柴荣的儿子吗?

    尽管李重进有些意外,可是在他真正的内心之中却是明显喜悦多过于失望。甚至李重进冒了一种可笑的想法,那便是他比不过柴荣,可和他柴荣的儿子比起来,很明显他李重进才是大周合格的继任者。想想他李重进好歹也算是大周一代名将,却是掉价落到和一个十岁的孩子比输赢的田地,亦是有些可悲。

    “小皇帝那里可以先不用管他,去开封路上,我叫你绕道联系李筠,他那里可有消息回复?”李重进尽管有些像得了失心疯,可长年争伐沙场的他,还是清楚的单凭他一人要和数十万禁军相抗,还是有些勉强。这时候他便想到昔日沙场上的同袍,在李重进看来李筠即使不买自己账,也应该会买柴荣的账。

    在李重进平日回看来,只要他打出匡扶大周的旗号,李筠定然会在第一时间响应的。李筠是否忠于大周还在其次,他应该清楚的知道只要赵匡胤第一个将自己灭掉了,他便会是下一个对象,李筠亦是像他一般,手握重兵,坐镇一方。赵匡胤岂会坐视这么一人威胁自己的人存在?某种程度上李重进和李筠可以说是一对难兄难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