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都市小说 - 从政典范在线阅读 - 第183章 特定环境的生活

第183章 特定环境的生活

    谁在骂我呢?贺国荣看了看那两间房子。里面的人在骂?骂也是对的。他们租了几辈子的房屋马上要被搬迁了,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迫行为。国家建设需要,这个理由大过一切。他们有什么办法?而给他们的搬迁补偿费,又那么低,建新房根本就不够,找一间老房子将就住,那又太寒碜,政府也不能同意。骂就骂吧,骂声中成长,一边骂着,一边也就搬走了。水电站移民不也是这样吗?开始很难,骂,诅咒,还有动手的!时间一久,火气就小了,通过多方努力,现在也都渐渐安顿下来了,过去天天到县里找人,现在几个月才去一次,次数少了,还有点想念呢。

    喷嚏声惊动了大黄狗,吠叫着奔跑过来,到他跟前刹住了脚步。他站立不动道:“怎么啦?阿黄,认出来了吧。”黄狗偏了脑袋,乜斜眼睛,黑眼珠闪了两下,转过头,靠前两步,迎宾似的,一路轻摇尾巴,等主人开了门,就过去钻进草窝,头朝外趴下。还有两只灰鹅,见了生人,就会高昂脖子大叫,估计现在在房背后,没看见人来。

    两户人家的门都打开了,一家姓黄,一家姓桂,上周来了进的桂家,这周就进黄家。黄世海在门口迎着他,侧身让他往里走,一边说:“贺主任你来了,今天晚饭就在我家吃了哟。”

    贺国荣说:“行呀,那今天你还给我炒鸡蛋!”

    黄世海说:“今天杀鸡。”

    “杀鸡?你家有好多鸡?”

    “不管好多,今天无论如何杀一只。”

    “不行不行,你要杀鸡,那我就不吃了,说几句就走了。”

    门外有个声音,是桂家和,说:“贺主任不吃鸡,那去我家。”

    贺国荣挪动屁股,让半边长凳给他,问:“老桂你家吃啥?”

    黄世海说:“他家要杀鹅。”

    贺国荣着急说:“不行不行,杀不得杀不得。”

    桂家和说:“放心吧贺主任,那两只鹅是一对,要杀就一起杀,不会杀一只留一只的。”

    贺国荣说:“真的杀不得,你们这里的畜群长得那么好,一定要好好饲养它们,千万不要杀。将来搬到哪里,大家都跟着,一家人走到哪里都热热闹闹。”

    听他这么一说,两个男人心里头的情愫被牵动了,就都静静地坐下来,然后时不时抬起头,探询的眼光看他,等待他发话。

    这以前贺国荣独自登门拜访,轮换着在两家堂屋里说话,桂家三次,黄家这是第四次了。

    前几次,经历了先熟悉,调查了解基本情况,谈及发展,火电厂建设,搬迁政策,补助标准。前面说了,吵了,闹了,红脸了,怎么办?还得厚着脸皮来,带酒来喝,带rou带菜来做,反复坐下来,喝酒吃rou,什么话都说透了。事情进入实质性阶段,又带来皮尺,计算器,政策条款,标准明细,测量数据,土地附着物,都造成册,一家一份,他也拿着一份,互相都仔细对照,据实修改。

    两户移民的房子都很破烂,瓦片稀疏,从下面看,光亮星星点点,下雨就要漏,好在地面是三合土,透水快。半边茅草也有三十年,粘成了粑粑,一碰就掉。石头干垒的墙,这样破破烂的住房也值不了几个钱,测量了一下,比照附近农户相互转卖的市场价格,每家可获得五六千块钱的建房补偿费。这点钱在任何一个地方能建起一间新房来吗?贺国荣做过调查,根本不可能。土地倒是不少,每家都有七八亩,但土质不好,只能种小麦和玉米,全年收成的粮食除了吃的,剩下的出售,折算下来,不到两千块钱。两家人都养了一头牛,一头猪,十几只鸡,几只鹅,一条狗,都折算了,也只有两千来块,这些钱加在一起,不吃不用不穿,集中起来建新房,也不够啊!

    贺国荣感觉到了压力,移民安置的问题,张敬民李俊不止一次商量过,很重要,他们要贺国荣多来看看,先和他们感情上沟通,给他们介绍全县发展前景,要他们心情愉快地行动起来,不能强迫,尽量做好思想工作啊,宣传介绍讲解好现行政策。眼前虽然苦一点,条件差一点,但从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一定会好起来的。这一点务必让他们放心,主要是出路问题。要让他们看到前景,充满信心。

    两户人家搬到哪里,有两种选择,一种,投亲靠友,这样还可以得到亲戚的互相帮助,可以少花点钱,购间旧房就可以了,融合在他们当中,在亲情的氛围里创业发展。第二种,政府指定,从别的地方划拨出一块土地和宅基地,让他们自建房,土地多划拨一点,延续生产,实现新的发展。两个方案放在一起考虑,觉得第一种似乎要好一点。

    贺国荣也做了一些调研,去了田地质量好,主要产粮地区,土地比较宽裕的地方打听,特别是集体的集体,这两户农民要是得到比原地更好更多的土地,工作就好做一些。

    回到家,摊开地图,测量距离,计划时间。祝明霞在身后看,对这两家移民的情况,贺国荣回家就说,所以知道不少。

    贺国荣说:“黄家五口人,四十平方米,桂家四口人,三十平方米,两家一共七十平方米,比这么大的半新的房子,还真不好找。”

    祝明霞说:“半新的房子?为什么不建新房?”

    贺国荣摇头说:“不可能,这两家人属于比较贫困的那种,没有存款,就靠那点补偿款,建不起。”

    “帮他建呀。”

    “谁?”

    “还能是谁?政府呀。”

    “移民搬迁有政策规定,房子土地各样东西的补偿标准都是定死了的,不能突破。”

    祝明霞叹了口气。

    贺国荣问:“咋个啦?”

    祝明霞说:“真为难你了,在他们家里,你怎么开这个口哟。”

    “反复解释,苦口婆心呗。”

    “其实就是编一套谎话骗了人家而已。”

    贺国荣十分惊讶地看着祝明霞,以往他干的什么,她从来没有发表过不同言论,今天是怎么啦?这是在替谁说话?

    祝明霞讥笑起来:“融合在亲戚当中,在亲情的氛围里创业发展。这话听起来耳朵会发热,多感人啊。看吧,我们家旁边来了一家亲戚,移民搬迁来的,县里要建大厂,这是个大好的发展机遇,大厂建设好了,经济上去了,人民生活水平就提高了。想想真好啊,搬迁吧,买旧房子住,这没什么,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想想过去吧,抬头向前看吧,不久的将来,新房子就有了,好日子就来了。”

    贺国荣打断她,说:“你一贯直言直语,今天怎么突然变啦?酸不溜秋的。”

    祝明霞说:“我是用那两户移民最喜欢听的语言呀,你不是这样说的吗?多听几天,不就顺耳了吗?”

    贺国荣不想作解释,工作这么多天,什么话没有说过?祝明霞这样的语气,不是讥笑,她也在担心。

    “我晓得建新房一定是件大好事,特别是在农村,盖新房是农民们一生最大的愿望,一辈子盖上一间新房,那就是多大的成就感,在乡亲跟前胸脯可以挺直,头可以抬得很高,就算是后辈儿孙,脸面上也有光彩。”贺国荣也叹了口气,然后说,“这件事情唱不得高调,总归要回到现实。现实就是建新房钱不够,强行推进的话,他们就只有借欠,那以后生常生活就会受影响。”

    祝明霞道:“为什么非要让他们借欠?把这个负担牢牢地捆在他们身上?别人就不能出点力?”

    贺国荣一脸惊异:“别人?”

    祝明霞语气缓和下来:“你帮他们计算过没有,新房子要建多少平方,造价多少?缺口多大?”

    贺国荣说:“有计算过,因为考虑到造价,也就算了。”我是计算过的,两家的房子,两家要建新房的话,”

    祝明霞说:“我倒觉得应该给人家考虑长远一点,至少一个人口要有十平方米,我在一个资料上看多过,国家对住房标准的提法是,人均要达到十平方米。特别是孩子,长大了要有房间,让他有独立的空间,有利于发展。”

    贺国荣说:“这样算的话,两家合起来就是九十平方米。现在城里新房的造价,每平方大约二百五十元,那么总造价就需要二万三千左右。可是他们得到的补偿款一万二千块。差距真的有点大,也不符合实际。”

    “你算清楚点,具体差多少?”

    “二万二千五减去一万二,缺口一万零五百。”贺国荣还是摇头,“我也是为他们着想,购买旧房,补偿款用不完,还可以购买一点家具,别的什么急需的东西。一定要建新房的话,这个打算就落空了。”

    祝明霞说:“有个缩小缺口的办法,建筑施工的时候,算一点人工费就行,间接费什么乱七八糟的砍掉,这一笔起码两三千。”

    看着贺国荣莫名其妙的样子,祝明霞说:“你忘啦?我小舅是包工头吔,新房包给他做,也要他出点力。”

    看着祝明霞喜滋滋的样子,贺国荣心里却很沉重。这是他的工作,可是她却这样放在心里,而她,她工作岗位调整,上五下午连班,中午也不知怎么而度过,他丝毫也没有过问。想到这里,感到很内疚。意思找不到什么话说,只能是轻轻摇头。

    两口子商量了着,很快就到了午夜。祝明霞推一把贺国荣:“嘿。快快,洗脸洗脚,都什么时候了。”

    脚盆有点大,就四只脚都伸进去,脚趾头在水里游动,两颗头磕碰了,痛吗?痛呢。一起出来?不,你先。

    贺国荣先抹干脚,给祝明霞也抹干了,按住她的肩膀不准动,他弯腰抱起她,轻轻放到床上。

    小远驰在外公那边,一放学就被外公接走了,外婆做了好吃的。他两个这边忙,没去接。外公明天还要辛苦啰。

    “以后,睡觉前不准讨论工作了。”祝明霞的头弯在贺国荣的胳膊下,热气就吹在他胸口上,他稍微移动一下,与她侧身面对,这种姿势的局限,就是一人只能用一只手,另外两只手交叉构成枕头。耳鬓贴近倾听窃语,继而转换为哼唧,哼唧得rou疼,心疼,疼到神经,进入麻木……一切归于平静,只剩下均匀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