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1634在线阅读 - 第六十八章 37式燧发枪

第六十八章 37式燧发枪

    崇祯9年11月,长沟堡机械组,利用工业母机,按照李国强设计的图纸,造出了第一代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车床,由于有了工业母机帮忙,第一代车床,在精度上,已经比工业母机大大提高,特别是轴承的凹凸槽,以前是用手工,而现在用工业母机来做,不管是精度,还是生产效率,都大幅度的提高。

    车床的功能,也更加齐全,齿轮也开始尝试制作渐开线齿轮,丝杠也在精度上提高了一个等级,动力则淘汰了人力,开始使用水力驱动。

    第一代车床,也是一次就试车成功,经过测试,虽然在精度上,还是达不到枪管的加工水平,但已经很接近了。

    崇祯10年正月初三,处理好福新公司的各种事宜,年都没怎么过,李国强就一头扎进了长沟堡机械组,和方平、刘克明一起攻关第二代车床。

    第二代车床的攻关重点是;主轴与导轨的水平度,主轴与尾顶尖的同轴度,刀具与工件的定位准确度等,经过两个多月的攻关,崇祯10年2月,具备现代意义的车床,长沟堡第二代车床,制造成功!

    有了第二代车床,机械加工需要的其他车床,如木工车床、钻床、锯床、刨床、铣床、冲床等,很快都做了出来。

    这些车床,有些是李国强设计图纸,方平做,有些李国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能提个概念,让方平自己带人去琢磨。

    李国强则带着学生,把这一年多做车床的过程、试验数据、经验等等,整理出来,写成了两本手写书:《机械基础》与《车床概论》,以便后来者学习,改变传统的由师父口口相传的传授方式。

    崇祯10年3月,李国强来到明末,已经整整三年了,在钢铁、机械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下,长沟兵器工业公司,开始进行“火枪、火炮跳跃”试研发。

    自从测试过刘克明做的第一支“工艺品”火枪后,李国强觉得,刘克明做的火枪,不仅是质量上不行,而且火绳枪也太原始、太落后,与弓箭对射没有优势可言,李国强直接否决了明朝版的火绳枪。

    对于火枪的发展历史,李国强略知一二,最好的步兵武器,当然是后世的各种枪械,这些武器,凭现在的工业实力,那是想都不要想,通过与刘克明的不断交流、探讨,经过慎重考虑,李国强决定,直接跨过火绳枪,上燧发枪,才是现在最佳的选择。

    燧发枪与火绳枪相比,从表面上看,也就是点火方式的不同,还没有超出刘克明的理解范围,而且刘克明也听说过燧发枪,明朝把燧发枪叫做自来火枪。

    定下了做燧发枪,李国强参照自己从后世带来的九五式自动步枪外形,设计出了燧发枪的外形,并制作了燧发枪的结构图纸,让刘克明先练练手。

    燧发枪的攻关小组,是崇祯9年3月成立的,由于当时炼钢和车床都还没成功,于是李国强让燧发枪的攻关小组,先抛开了枪管的制作,专攻燧发机构的制造与木制枪身的制造。

    木制枪身倒是很快成功,这是按后世人体工学设计的,李国强测试过后,认为新的枪身,不仅外观漂亮,而且符合人体工学,握枪和射击都很舒适,认可了枪身的制造.

    只是木制枪身,全是木工用手工制作出来的,一个熟练的木工做一只枪身,时间需要4~5天,李国强也懒得去提高枪身的制造效率,反正车床成功后,等木工车床和圆锯造出来,用车床来做枪身,时间肯定会大幅度缩短。

    燧发结构的制作,就困难多了,刘克明因为还要参加车床攻关,燧发机构的研制,一直是断断续续,李国强也不急,现在让刘克明做燧发机构攻关,不过是让刘克明熟悉燧发机构,弄懂燧发机构的原理,为以后用车床大规模生产燧发枪,先进行技术储备。

    时间到了崇祯9年12月,车床攻关小组取得了突破,第一代车床的试车成功后不久,刘克明的燧发机构研制,也取得了成功,第一支燧发枪的样枪,在崇祯10年二月底制造了出来。

    这支燧发枪的样枪,大量采用了长沟堡最新的工业科技成果。

    木制枪身,如果是以前的明朝工艺,光是木材的自然干燥,时间就是1~2年。冶金组炼钢加了蓄热室以后,排出的废热气,仍然可以利用,李国强只是提了一个概念,刘克明与林长民、陈庆洪三人,就依据李国强提的概念,做了一个木材干燥室和工匠的洗澡室,解决了木材干燥和工匠洗澡,两个问题。

    木材的干燥,从以前的1~2年,缩短到了1~2天,提高效率三百多倍,枪身的制造,用木工车床,从原来的4~5天,缩短到5~6小时,提升效率二十多倍,惊得做枪身的木工,目瞪口呆。

    最关键的枪管钻膛打磨,时间从原来的1个多月时间,大幅缩减至1~2天,而且枪管是用整根钢材锻造成枪管后再钻膛打磨,又经过特殊处理,再次把枪管硬化,这样做出的枪管,寿命大增,可射击3000次以上,惊喜太多,刘克明直接麻木了。

    燧发机构的制造,也是大幅度缩短时间,除了两三个零件采用铸造外,其他的零件,直接冲压成型。

    最后使用流水线生产流程来进行装配,生产一支燧发枪的时间,从原来的一个多月一支或一批,大幅缩减至1~2天一支或一批,比原来提高效率几十倍,要不是熟练的车床工太少,这效率还可提高。

    新式燧发枪与明朝版火绳枪相比,不仅质量大大提高,更是在枪上装了准星和表尺,大大提高了射击的准确度,更配备了刺刀,这样火枪兵近战也有了保证。

    经过测试后,李国强把燧发枪定型为:“37式”燧发枪。

    37式燧发枪采用纸包定装子弹,这不是什么高科技,就是一个概念问题。采用纸包定装子弹后的37式燧发枪,训练时可以达到每分钟4~5发的射击速度,特别优秀的士兵,可以达到每分钟6发以上,作战时,则可以达到每分钟3~4发的射击速度,是明朝版火绳枪的三倍。

    150米的距离排枪射击(即排队枪毙),命中率为一成半,100米距离,命中率为三成,这是古代极个别弓箭高手,也可以达到的有效射击距离,70米距离排枪射击,命中率提升到可怕的五成半,这也是普通弓箭手的有效射击距离,50米距离射击,出现脱靶的现象不多。

    李国强估计,37式燧发枪已经接近了100年后的欧洲滑膛燧发枪水平,当然,这些数据,都是经过训练,能熟练使用燧发枪的火枪兵,不是那种刚摸枪的新兵。

    37式燧发枪与弓箭相比,弓箭的杀伤力,显然无法跟火枪相比,只是弓箭的射击速度,还是比37式快。考虑到弓箭手一次只能连续射击10~12次,如果37式燧发枪与弓箭手对射,就占有了绝对优势。

    37式燧发枪采用机械制造,成本约为8两银子一支,刘克明告诉李国强,没有机械帮忙,光是枪管制作,就肯定做不出来,8两银子一支37式燧发枪,实在是很便宜了。

    李国强却知道,这8两银子里面,最大的成本是钢铁,就占了5两银子之多,这主要是长沟堡冶金组是试验性质,不是规模化的生产,等以后炼钢规模化了,成本应该还可以下降。

    根据37式燧发枪原理,武器研发组又研制出了短管的37式手枪,37式骑兵用的燧发骑枪。

    火枪成功定型,李国强让刘克明再次优化流水线生产流程,从而形成规范,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武器生产组,第一批生产37式燧发枪500支,手枪50支,限三月内完成生产任务,燧发骑枪做为样品,暂不不生产。

    交代完燧发枪的生产任务,李国强又带着刘克明开始研究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