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明》在线阅读 - 第十四章(上)中华

第十四章(上)中华

    中华

    盯着挂在墙壁上的如画江山,朱元璋用眼睛的余光悄悄的打量武安国,令他吃惊的是,武安国脸上的神色越来越安详,目光中居然隐约有一种解脱之感。往常他一动怒,纵使徐达这样的名将也要畏惧几分,那些文臣们更是早就匍匐在地,口称罪该万死了。而武安国只是默默地等着听他的下文,是推出午门,还是打入监牢,仿佛整个事情,都与自己无关。

    “武卿,看了这些奏折,你可有话说”?朱元璋沉沉的问。

    “无话可讲”。武安国干脆连“臣”字也省了,直接回答到,如果那个刺客真的是锦衣卫,那自己当天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眼中,自己在胜棋楼上和徐达的话,想必也一字不差,甚至添油加醋的汇报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凭借那些话,朱元璋杀自己十次的理由都有,何况还有这么多人向自己身上泼脏水。

    朱元璋叹了口气,恨恨的说道,“我如果凭这些治你的罪,你肯定不服,对不对”,见武安国不作声,他把声音又提高了几分:“你自己说,你自从入朝以来,朕是如何待你!”他快步走到书案前,一手扶住桌子。旁边侍奉的太监赶紧跑过来,把武安国弄乱的奏折收好,趁机摆摆手,示意武安国谢罪。

    ‘对我如何,什么意思,难道杀头之前还要攀攀交情,让我谢主龙恩吗’武安国暗自思量。‘不对,那些诬陷和告状的奏章写的分别是这两年发生的事,也就是说除了最后几个奏章外,是不同时间写的,朱元璋这次把它们一并给自己看,应该不是完全收集自己的犯罪证据,这个皇帝脑子里到底想什么还很难说。’想到时间先后问题,他眼前突然一亮,‘那个刺客应该不是朝廷的密探,如果是密探,朱元璋几日前就应该大发雷霆,而不是等到今天才找上自己’,浅意识里,他一直不愿意相信那个女子是官府爪牙,虽然那女子以兵刃相对,但武安国一直觉得自己和她应该是朋友而不是敌人,所以断定朱元璋要问自己罪时,才会那样的失望。如今把那女子从密探的圈子里排除,他心里登时觉得分外轻松。朗声答到:“陛下一月之内,接连升臣的官,臣不会说官话,心里却觉得陛下对臣很好,可以说很信任,很推心置腹”。

    “是么,你倒不是完全没有良心”,朱元璋用讥讽的语气说到,“那你为何自作聪明,做出如此之事”。说着,把桌子角上的另一份奏章重重的掷于武安国面前。这倒不是一个暗本,武安国捡起来,徐达龙飞凤舞的字迹展现在眼前:“……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燕王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虽为少年,陛下足以兵戈托之。为陛下驱逐鞑虏,乃臣分内之责,臣二十余矢志不忘。今北方以平,蒙古称臣,此后华夷之争,当在少年。臣不敢以老迈之躯,恋栈不去。愿陛下虚此位以待后人……”

    原来是这样,“徐老将军,着急辞什么官啊,这下我可被你坑苦了”。他终于明白了朱元璋为什么找自己的麻烦,武安国暗暗叫苦。苦归苦,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一切并不像想像那么严重,至少朱元璋还没有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也不知道自己那天和徐达的交谈,那一切就有回旋余地。武安国假装仔细把徐达的奏章又看了一遍,脑子里快速的思索着应对的言词。

    “陛下,臣实不知徐将军告老还乡与臣有何关系”。

    “还敢狡辩,若不是你在徐府宴会上给徐达出的主意,徐达怎会告老,分明是你仗着朕对你的信任,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那天众臣都看见你和徐达去湖上密谈,你还想抵赖不成”。朱元璋声色俱厉的呵斥。

    劝徐达隐退的话,武安国的确和徐达说过,那是在北平来京城的路上讲的,而不是在湖上。当时徐达已经明白回到京城后,即将永久失去兵权,所以把自己的作战心得填鸭子一般讲授给众人。朱棣和武安国可以说被徐达手把手教导如何带兵作战,以及临敌机变的本领。武安国从徐达的言谈举止中觉察到了他欲以大任相托之意,感谢他以诚相待,也为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的赤子之心所感动。不想让他真的落到传说中的下场,所以才劝他自己主动交出兵权,安朱元璋的心。武安国对明朝的了解,仅仅限于小时候听的《明英烈》和一些谣传的小故事。按传说中所讲,朱元璋后来曾经火烧庆功楼,把一干武将除了徐达外全烧死了。徐达染了疾病,不能吃鹅rou,而朱元璋偏偏赐他蒸鹅,为了表明忠心,徐达不得不服毒自尽。可武安国来到明朝后,发现很多本来在庆功楼要被朱元璋烧死的人,居然在明朝没统一中原之前就已经亡故,所以对传闻的真实性有很多怀疑。但朱元璋对大臣的凶残却丝毫不比传说中逊色,来到明朝这几年,武安国每年都能听说有朝臣被杖毙,对徐达的最终结局,他也不敢保证不与传说中类似,只好尽自己个人的力量来改变一下历史,让好人终有个好报。

    现在听朱元璋把徐达隐退的帐算到自己头上,心里忍不住暗骂,你自己分明要夺徐达兵权,被人看穿,却来怪我,当皇帝也不能如此不讲道理。压着怒气,低声说道:“那天臣不胜酒力,到湖上吹吹风,和徐老将军不过话了些家常,徐将军乃是谨慎之人,如果是臣给他出的主意,他为了让臣避避嫌疑,也会过一段时间再请辞,不会现在就告老还乡”。这几句话说得极其厉害,徐达用兵与事君,都是以谨慎出了名的。

    朱元璋之所以生气,就是不愿让人说自己没有容人之量,连布衣兄弟徐达都信不过给逼退。他本来有让把徐达慢慢架空之心,不料徐达抢先辞了职,心中难免恼羞成怒。并且目前他也不想让徐达离去,因为还有一个更紧迫的计划需要借助军方的力量。这次他只打算借此契机修理武安国一下,免得其将来不好控制,并且要迫使他与徐达等人拉开距离,以防其旧的军方势力刚刚消弱,新的军方势力又兴起来。

    “好张利嘴,好说辞,你说,你在来京城之前为什么要散尽家财,难道朕封你为官,是要了你的命吗?不是你怕朕负你,又是怎地”!朱元璋见武安国把干系推了个干干净净,怒喝道。

    这个问题正问到武安国要害之处,如果说把名下各个产业低价卖出是为了更好的尽忠报国,谁都不信。当时在怀柔就有人认为武安国是落水之后,发热烧晕了头。武安国本也说不出这么媚的话来,只好低头不语。

    朱元璋见他不说话,更怒,斥责道:“你觉得朕太不讲情谊,对大臣太凉薄是不是!你怕朕有朝一日也对你不利,先让那些和你相关的产业避祸是不是。就凭这个心思,朕就可以治你欺君之罪。如果朕想除你,两年前即可除你,何必容你到现在。在你心中,朕真的是那种不讲道理的昏君吗?”朱元璋越说声音越大,声音夹杂着愤懑与无奈。“你光看到那些获罪的大臣一家之哭,听到过在他们治下的百姓无数哭声吗?想他们当年和朕一样,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百姓,不是蒙古人逼人太甚,他们会拎了脑袋,陪朕造反吗?如今学了几句子曰诗云,就和当年的蒙古人一样欺压百姓,夺人田产,yin人妻女,纵子行凶,任爪牙为恶,连蒙古人都不如,朕不除了他们,早晚他们也会被揭竿而起的百姓杀死,害得朝廷也受他们的拖累。”

    这几句话句句属实,明初的很多大臣们的确得了天下忘了本,干了很多为人不齿的事。大臣们的子孙除了徐达、李善长的后人等家教比较严之外,大多数仗着父辈的功绩四处招摇搜刮,给武安国的感觉和当年在北京的*差不多。倒是这个朱元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也好,时时不忘自己出身微寒,施政很少祸害百姓。几个儿子都先后派到老家体验民间疾苦。当年有好事者曾帮忙修朱氏家谱,把朱元璋和宋朝的大儒朱熹扯在了一起,朱元璋知道后,批示说,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农夫,父亲贫病而死,连墓地都是别人施舍的。自己要饭,当和尚,做小贩这些事情没有必要掩饰。朱氏一族,不是什么名门,家谱就从自己修起。正因为吃过当百姓的苦,所以朱元璋才深知官逼民反这个道理,对官吏要求极其严格。贪官的下场往往是剥皮实草。武安国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于一人有罪,牵连亲属朋友和严酷的刑罚理解不了,但对于贪官污吏,也恨得咬牙切齿,在北京的日子,他曾亲眼见过沿街卖报纸为生的下岗职工,也亲眼见过明火执仗瓜分企业财产的官僚。所以听朱元璋如此一说,倒多了几分对这个皇帝的敬意,作为比自己少进化了六百多年的前辈,能有这番忧民之心,也实数不易,自然不能要求他和现代人一样有平等思想。想到这里,心里约略有些愧疚。

    朱元璋又训斥了一番,发泄够了,心里多少痛快了些。近年来,天下渐渐安定,但百官却越来越胆大妄为。在朝堂上也是分为几派,遇上事情不考虑如何解决而是惘顾事实的互相攻击。这里面有他故意纵容的成分,因为这样才好控制局面。但作为皇帝,再也没有当年大业未成之前支使千万人如心使臂的感觉。他可以随意处置官吏,官员们只会求饶,没有人敢顶撞他。越是这样,他越孤独,越想找人把自己这样做的理由说个清楚。今天终于和武安国这个外国归来的人叫嚷了一番,虽然有shi身分,但心中的悒郁也散去了不少。见武安国不作声,脸上出现不好意思的神色,以为他认错了,声音也慢慢降了下来。

    “你们都觉得伴君如伴虎,却不知道朕的苦心。只要你一心为国,无不臣之心,不作祸害百姓之事,朕还能捏造罪名给你吗?”

    “当然不会,臣把产业分散,也不全是怕引起朝廷的不快,导致玉石俱焚。臣当官之后,肯定再没有精力管这些产业,做生意总是有赔钱的时候,没有时间去照料却要逞强,一不小心,把产业弄跨了,反而不美。不如给它们找个好主顾”。武安国慢慢解释道。

    “就算你有些道理吧,你给百姓赚钱,朕看没什么不好。但以轻慢朝廷之事,你也否认不了,不全是,就是有大半原因都是。你是个聪明人,做生意的本事比朕年轻时好多了。朕当年往来贩货,也没你这番本事几年内成为地方首富的本事。可有时候你也太聪明了,你觉得徐达辞官,君臣之间就没猜忌了,大家都皆大欢喜了,你也太小看朕了。朕没读过书,也知道当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搞得大宋空有百万军队,兵不知将,将不知兵,逢战必败,连个小小的西夏都打得大宋没有还手之力的故事。你这样,不是想让我大明重蹈大宋覆辙吗?”

    “托万岁的福,陛下年青时,不是做生意的本事不好,而是蒙古人为政太恶。臣做生意做得好,是借了万岁的仁政”。武安国见朱元璋火气渐小,赶紧轻轻的拍了他一下马屁。眼见让徐达交出兵权这件事,朱元璋非要推到自己头上。推脱是推脱不掉了,不如说出番道理,让朱元璋打消疑虑,把灾难降低到最小。想到这,轻声建议道:“陛下,大宋杯酒释兵权,看似迂腐,实际上是鉴于唐朝藩镇割据之祸,不得已而为之。蒙古人兵权集中在武将手里,才会出现各部混战的情况,导致天下大乱。杯酒释兵权不是没有好处,只是没有采取措施预防其反面影响。”

    “哦,你仔细说来”武安国的说法让朱元璋深感好奇。

    “陛下,赵宋杯酒释兵权之后,军队将士不协调,导致军队大而无力。这就好像一个人患了瘫痪之症,心有思而臂不知,臂有力而心不知如何去使。所以才会逢战必败。而赵宋虽然懦弱,但终其一朝,百姓却不再受军阀混战之苦,不得不说是借了这个国策之福。”武安国知道今天要不让朱元璋打消了疑虑之心,很难脱得了身。所以把自己平时一些考虑一点点摆出来,这些在二十一世纪很常见的军队国家化的道理,在朱元璋耳朵里,是那样的新颖。“军队,本来就应该是国家的军队,不属于武将个人。只有皇帝以国家的名义才能授权武将调动,古代的虎符,就是这个授权的作用。但国家化的军队,必然要精确的管理,其装备,训练,给养,都要有专门的部门仔细规划计算,这应该是兵部的职责。平时,军队应该是指挥与训练分开,教官负责训练,军官负责指挥。低级军官具体负责作战,高级军官即将帅,并不固定在某个军中,而是随时调换指挥的军队,熟悉各军队的性能,并防止其任用私人。普通兵士要作为一种职业,军饷要可以养家糊口。以前,军队都是使用长枪大刀,所以不需太多训练的农人即可作战。现在,军队使用火器,训练得越仔细,其战力越高。并且使用火器的军队,实在是国家之福,对外做战时,兵少可节省粮草,力强可缩短战争延续时间,并且火器军队需要稳定的后方支持。一旦有将士作乱危害国家,国家只要停止供其弹药,火铳没了子药,还不如烧火棍好使……”。

    “有道理,军队国家化,朕第一次听说”,朱元璋微微点头,渐渐恢复了平静。‘火铳没了子药,还不如烧火棍好使’这句话让他心里减小了很多疑虑,他更加仔细的打量起武安国,真不知这海外归来的小子,还有什么惊人之举。若说他对自己忠心吧,他似乎言谈间对自己只有尊重,但没有朝臣们那种崇拜。若说他不忠吧,他把火铳兵的弱点亲口说了出来,等于把后心交给了自己。并且,这小子居然要求将帅随时调动以防作大,而其本人已经是一方将帅。他又看了一眼如画江山图,“就算他对朕忠心吧,为了这如画江山,也值得赌一赌”。朱元璋心中暗想。

    “朕算你又对付过了一关,今天先放过你,如再出现此类自作聪明的事,定要重重罚你。现在,你说,让我如何安置徐达”。

    又兜回来了,武安国心想,这朱元璋还真较真。躬身答到:“陛下勿虑,军队国家化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要将、兵要知道为谁而战,没有知识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所有的军人如果都有知识,都知道国家和民族大义为先,知道真正的军人荣誉是忠于国家,而不是忠于某个其他人、其他的团体,这样的军队才能作为国之干城。徐达等老将军,戎马一生,积累了无数作战经验,陛下既然在京中开了国学,不如再开一兵法学校,专门给各部低级军官讲如何作战,以徐老将军等宿将作为老师。这样,军队中高级军官必需是武学院培养训练后才可充任,低级军官必需是在战功的士兵中选拔,军官在武学院学习期间,陛下可亲身教导他们精忠报国。如此一来,军官不但是文武全才,而且知道尽忠为国的道理,可永绝军阀拥兵自重之患”。

    “好,好,只是如此一来,又多了一个北平书院一样的终南捷径”,朱元璋点头笑道。君臣之间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军官不能由文人担任,目前不是马放南山的时候,但是目前国库哪里拨得出那么多银子去组建全部的火铳兵,也开不出那么高的军饷,朕的日子很穷啊”。

    “其实国家不必养那么多的军队,军队要分级管理,对外作战的军队,是国家的拳头,必需武装到牙齿。境内的常备军队,熟悉军器cao作即可,不必装备齐全,其作用只是对外作战部队的后备,顺便维护一下地方治安,消灭一下匪患。而京城禁军,应该由皇家派亲信之人负责,装备自然也要好,人数不必多,但必需是精锐中的精锐”。

    “这倒不失为一个良策,朕和李文忠、徐达他们商量一下,应该可行。兵法学校之事,就交给徐达办理吧,朕把国之未来交给他,免得落得猜忌忠良的口实,干脆,这兵法学校就叫指挥学院算了。”朱元璋把大事定了下来,心里舒坦了许多。看看武安国,大概觉得今天也吓够了他,好言安慰道:“你下去把怀柔那些与国有功的巧匠和商人们的名字报到吏部,朕也给他们封一个名号,既然说四民平等吗,就切实的给他们些地位”。

    看武安国谢了恩,朱元璋又笑道:“不过这些都是虚衔,朕不给他们开俸禄的。朕过些日子要派些人到怀柔去,学习一下如何制造火器,你叫他们好好给朕派去的人传授些真本事。朕不是不信你,光凭北平一地,供全国之军需,恐怕把人累死也造不过来。太子推荐你北平书院的弟子做海关大使,这件事有些唐突,我看先让他们做海关副使吧,先管着事,等群臣推荐的大使人选从北平书院学习回来,再量才而定哪个更适合做大使。”

    算来算去,到底还是要把军工制造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个皇帝倒时刻惦记着我这点家底。武安国看看朱元璋,心中暗想。今天开始好像要杀我的头,现在有一切风平浪静了,谈笑之间,再把我的朋友都拉进自己的掌握中,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吧。看来以后自己事事还需多加小心些。不管怎样,今天得把自己的建议提出来,既然文官们已经把矛头指向了自己,来而不往非礼也,况且,为了将来国家的发展,也必需这样做。

    下面是废话,本节刚过六千字,所以废话不会浪费大家的起点币。

    《明》自从VIP以来,感谢大家的关注,酒徒工作出差较多,所以更新很难准时,请大家不要着急。酒徒绝对不会让本书成了大家所说的太监。酒徒还有一篇公众作品,叫做《秦》,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会员区更新到第十六章下,最近写得不顺,总觉得很多东西写不到位。公众版时,酒徒会略做一些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