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仙侠小说 - 凡人凡语在线阅读 - 论凡人文学地位与读者知性框架

论凡人文学地位与读者知性框架

    发表人:狂野湘军

    发表时间:2009-10-10

    纵观古今中外文学,真正能流芳百世的,必然是能经得起千万人再三咀嚼、咂摸、回味的神作。就像鲁迅评价《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yin,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一样。西方人也说过类似的警句,是啥?一千个人看《王子复仇记》,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种状况落实到文学评论,就会出现诸如蔚为大观、各执一词的“红学”、“金学”等等不一而足,甚至还会出现钻牛角尖的索隐派,比如一本正经地论证贾宝玉即是曹雪芹自传、秦可卿系清王朝宗室夺嫡失败者为避祸送给曹府的格格云云。

    传世神作之所以能造成这么大的魅力,一者因作家本人拥有深厚的人生阅历,熟谙人性,笔下的人物塑造真实可信,血rou丰满,并使得读者诸君有强烈的代入感,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二者是因为作家有高明的说故事地技巧,结构张力控制得当,读来让人欲罢不能,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读者诸君眼前往往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经常被雷得外焦里嫩。三者,正是今天我要大事渲染、重点论证的,那就是因作者具备了丰富全面的文化修养,于不经意间巧妙构筑起庞大严密的知性框架,其间串珠缀钻,从而使有慧根慧眼的读者,读来每每击节称叹、拍案叫绝,并引得佳评如潮、跟风不绝。

    忘语大大的《凡人修仙传》,即是上述创作状态、创作技巧、创作功底、创作追求在起点的生动体现,它从快餐文学大行其道的当下脱颖而出,走到今天,虽不曰已成神作,但孰几差乎不远矣。以下一一试析之:

    1、关于代入感:代入感强烈与否,是衡量一本作品能走多远的晴雨表。《凡人》虽为虚无飘渺的玄幻修仙类小说,故事背景也貌似红楼梦开篇之大荒山无稽之境,但价值取向与曹氏虚无色空观大相径庭。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山村穷小子的修仙奋斗史,从主角战胜自我、不断拼搏的人生轨迹中,张扬永不言败、庄敬自强、机变慧黠、拿得起放得下的处世智慧,再现了“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人生至高境界。

    通篇小说里,既没有恶趣味,又不开外挂、金手指之类的作弊器,人物乃至于情节设计都合情合理,令人信服,而与《盘龙》、《阳神》之类一味迎合小白意yin心理的快餐文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可以这么说,“盘龙”写完了读完了,也就完了,你绝对不会有兴趣再去读第二遍,但《凡人》则完全不同,你大可以把它当作自我修身的励志篇,反复回味,掩卷沉思,获得力量、得到启迪——

    我们都是凡人,无法穿越重生,也不是异能超人,更不是什么世家,韩立修仙路上的故事所影射的,正是我等芸芸小人物为出人头地、名震一方而甘苦备尝、胼手胝足的经历。我们已经趟过了做白日梦的年纪,生活的摔打滚爬,更使我们明白了所谓高远理想、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等纯属胡扯,周遭的世界不外乎是“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冷酷算计罢了。但不做白日梦不等于心中也没有了梦,如果我们足够强大,足以保护自己,我们也勇于实践“有多大能力就担当多大责任”!从这个意义上,韩立何尝不就是我们的代言人和榜样标杆?

    可以说,《凡人》不是给25岁以下的娃娃们看的书。甚至韩立的感情生活和书中众多的女性形象,也都不是这些娃娃们所能看得懂的。很多人都已经分析过,紫灵是可望不可即的职场高层女白领的代表,云芝又是邻家女孩的化身,陈巧倩仿佛是我们初恋但命中注定无缘、令人伤感的过度角色,元瑶则是能给自己莫大帮助偏偏不能走到一起的柏拉图之恋,还有梅凝和慕沛灵这两位患得患失的小女子,以及冷静理智的宋姓女修,狡黠泼辣的柳姓女徒……这些人物的出场和与韩立的交集,不正是我们现实生活里从小到大,从青涩、执着再到淡定、成熟的人生当中,所遭遇、邂逅的多重情感纠葛的真切投影吗?谁说忘大不会写感情戏?书中这些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女角,不会写感情戏、不经历过诸般情事的人能写得出来?尤其是韩立因种种顾虑而拒绝巧倩的大胆告白,200年后得知其死讯后怅然若失的段落,那种沧桑心境,我们这些3,40岁的过来人,何尝不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然,三千弱水,其实最终也只能取一瓢来饮,更何况心怀修仙大志的韩立?忘语大大创作凡人,一切人物和情节设计,都服膺于修仙这个大前提。他不是不懂描写感情戏,而是他明白,那种把所有女人一网打尽,安排所有女主角傻兮兮地哭着喊着只要你心中有我,不在乎你有几个jiejiemeimei的白痴设定,在真实的世界中,过去不会有,现在不会有,未来也不可能有。纯而又纯的感情,大概只存在于琼瑶阿姨的小说中。在忘大锐利睿智的笔触下,《凡人》主角的情感历程,其实仅仅是一种点缀,因为我们都知道,感情并不能当饭吃,再浓烈的感情都会从绚烂归于平淡,普通夫妻都有七年之痒,多打了几斗米的老农都会换老婆,与其刻画那虚幻不实的感情,还不如把那重至纯至洁的梦(我始终认为南宫不过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冰封在心底无尽的思念回味中……

    第二,忘大,起点少见的说故事的高手。这点,我想任何人都不敢否定。忘大说的故事,有张有弛,有高潮有低谷,峰回路转,当你刚刚诅咒他写得平淡之时,突然又奇峰突起,让你目不暇给,让你又羞又愧。魔道入侵,身为弃子,居然通过古传送阵柳暗花明;当你刚刚义愤填膺地骂他又玩功力下降的把戏,不料接着就发生了和天澜大草原绝顶高手过招的惊悚传奇;本以为他逃到大晋该低调做人,结果又穿插了和万年尸王不得不说的桥段;而你以为韩立又要像以前装成低阶修士混入白露书院之时,偏偏什么皇清女道观跑来横插一脚……总之,乱花渐欲迷人眼,你看忘大的书,要做好时时被雷的心理准备,更要做好耐得高潮也要懂得欣赏平淡的铺垫的过人心理素质。

    值得提醒的是,构思修仙类小说情节,完全靠作者的大纲框架掌控和胸臆自述,难度系数,远超历史架空类小说,比如《回到明朝做王爷》,虽然月关也是说故事的高手,但不管怎么着,它还总有个现成、明确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线索作为参照系,可《凡人》就完全不同了,作者的才气想象和题材驾驭能力,更加显得至为关键。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长达千余章的故事里,既有主线又有分支,既有大坑又有小坑。虚天鼎的伏笔,跨越了近500章才陡然大放异彩,阴冥之地天符门的传话嘱托,也是要几百章之后,才能在大晋风云里得到了结。而梵圣真片——明王诀——三头六臂神功,更是横跨、包含了魔、妖、佛三界数万年的隐秘,哪怕现在它仅仅还只显露出冰山一角!

    忘大的情节构思,如福尔摩斯探案一样,层层递进,如茧抽丝,叫人欲罢不能,这才是《凡人》的真正魅力。真正看懂、看进去的读者诸君,绝不该只会傻兮兮地询问什么南宫何时解封,而是应该关心大庚剑阵究竟与天南化神期修士有何渊源?血色禁地、玄天仙藤等等,是否就是韩立化神飞升的突破口等等。你如果能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饭粒而不是伪凡迷……

    第三,关于做真正饭粒所应具备的知性框架。我始终认为,作家与读者的关系,应该是茶壶与茶杯的关系,只有作者拥有渊博的学识素养,才能给读者以知性的愉悦感,才能给自己的作品打下深厚牢靠的基石。凡有华人处,都有金庸小说的流传,为什么?写武侠小说的作家海了去了,为何只有金大大能达到这个高度?无他耳,因金大大学识渊博,将深厚的历史功底和中国源远流长的佛、儒、道、武、侠等多种文化传统融汇于一炉,造成了雅俗共赏的盛况。

    所以,我们作为饭粒,反过来,要想真正认识到忘大构思的妙处,体味、获得知性的愉悦感,自然也应多多了解一下以道家等为代表的我国传统宗教与修仙文化。否则,你很难获得更高境界、层次的阅读快感。在此,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比如,忘大提到儒家的修炼浩然之气,你当然要知道其出自于孟子,感兴趣地话,你不妨读读王阳明在山中修炼到极致,能预知百里外访客的趣话。如果你读读山海经,风希、噬魂猴子之类的怪兽,你也就能见怪不怪、大赞一声忘大真是了得。

    书中最神秘莫测的梵圣真片和所谓明王诀,你可能会觉得匪夷所思,怎么妖、魔的功法,会和佛界神通扯上关系。其实,你要是弄清了佛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就很容易明白了。佛教缘起于印度婆罗门教,佛教金刚护法神,和印度古如梵天、湿婆(三头六臂神)等本就大有关联,佛教从原始佛教过渡到大乘显教(我国内陆主要流行显教,如禅宗、净土宗),最后发展到金刚乘密教(宗)阶段,佛教与印度教结合得就更紧密了。等到佛教密宗随莲花生大师一路降妖除魔传到西丶藏,再糅合西丶藏本土充满传奇色彩的原始苯教(有兴趣去看看格萨尔王和鬼吹灯藏地寻宝卷),佛教更是被改造得面目全非——(这很自然,佛教的传播不可避免地会最终本土化,像禅宗的出现,就是佛教和中国玄门相磨宕的产物),在藏传佛教里面,由于藏地生存环境的恶劣,传说根深蒂固,结果本来慈眉善目的佛、菩萨,大都被改造成还拥有能降妖除魔的金刚忿怒身的一面,这个金刚忿怒身,有时候也叫明王。像文殊菩萨,演化为大威德金刚,九头,三十四臂,十六足,连我们熟知的观音菩萨,都有令人怖畏的马头明王之相……各位道友,回忆一下你见过的藏地的巨幅明王唐卡,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忘大很聪明地没有安排韩立去修行参禅打坐的显教(这和韩立的性格、修炼路数太不吻合了),而是修炼降妖除魔的密教明王诀,可谓用心良苦,读者诸君,你如了解上述一二,自当更能获得阅读快感,嚯嚯!!

    。。。。。。

    收集人:meimei拖着洋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