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定秦曲在线阅读 - 第一零九章 奠定教育基础(上)

第一零九章 奠定教育基础(上)

    田横的自杀,在某个意义上算是让齐国的有组织反抗,缺少了名正言顺的领导者。.vodtw.cobr>

    而在这个地区的长达四个多月的对峙,也在三天之后,以困守营垒的齐军残部投降,宣布终结。

    这也就是说,东齐国最大的一支部队,在这一场战斗之后,宣布全军覆没。

    而韩信以及杜聪并没有迅速进行下一步行动,而是在经过了将近一个星期时间的休整,以及一些善后事宜的处理之后,才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东齐国以及西齐国的抵抗力量,在张嘉师接下来约莫一个多月的军事行动当中,要么被拔除,要么他们很知趣的投降。

    在这么一种情况下,张嘉师很自然的将自己的目光放在还跟渉间等人据守的即墨地区进行纠缠的项羽残部楚军。

    这个时候的楚军,似乎鹊巢鸠占,占据了东齐过以及西齐国南部相当一片地区。

    但是么,张嘉师在一时半会之间,也没有精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他麾下的官兵在这么一个时候基本还在齐国以及楚国两地的控制区,处理相应的民事或者是进行对齐军楚军余党的清剿。

    所以,张嘉师知道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想要解决似乎重新得到一部分控制区的项羽,还需要聚集大量的兵力。

    而在楚国以及齐国的相应行动部署完成之前,张嘉师不会让单独的一些部队发起对项羽部队的攻势。毕竟张嘉师很清楚,除非将项羽一击必杀,单独部队的行动反倒会有可能出现危险。

    分割线

    而在这么一个时候,离开了临淄的张嘉师,选择了自己前往的下一个目的地。

    那就是已经被楚国灭亡的鲁国首都,曲阜。

    现在的曲阜,不能将名字称之为曲阜,而是在楚国灭亡鲁国之后直到现在,曲阜的名字被更换成鲁县。公元前249年楚国灭鲁,始设鲁县。596年初定县名为曲阜。

    张嘉师在这个时候前往鲁县,自然不是为了参观这个历史相当悠长,古史相传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人曾在曲阜留下了活动的踪迹,开创了发达的古代文明的情况,而是为了借助孔子的名义,来创建大力发展教育的基调。

    毕竟。有些事情,确实是有他必须要做的必然性。

    张嘉师来这个地方。自然是做一些他原来所在的那个世界,很多皇帝都会去做到的事情。

    那就是拜祭曲阜孔庙。

    曲阜孔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周敬王四十二年鲁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根据史记的记载,当时孔子的弟子将其“故所居堂”立庙祭祀,庙屋三间,内藏衣、冠、琴、车、书等孔子遗物。至汉初,已历二百余年。

    这一种说法,在张嘉师的这个时期依旧是通用的。

    但是很明显。在刘邦死去之后,像是“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十一月,高祖刘邦自淮南还京,经过阙里,以太牢祭祀孔子。开皇帝亲祭孔子之先。元始元年1年,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自此,孔庙愈受重视。东汉建武五年29年。光武帝过阙里,命祭孔子。明帝、章帝、安帝均曾到曲阜祭祀。永兴元年153年,桓帝下诏重修孔庙,任命孔和为守庙官,并立碑以记。有汉一代,庙宇虽经多次整修。但仍以宅为庙。”这样的记载,恐怕会被改写很多。

    因为没有了刘邦,自然就不会再出现汉朝,更加不会有汉朝对孔庙的相应安排以及记载。

    而现在的孔庙,自然也不会有后世的那种金碧辉煌的建筑群。

    比如说“高32米,长54米,深34米。重檐九脊,黄瓦飞彩,斗拱交错,雕梁画栋,周环回廊,巍峨壮丽,正面供奉着孔子像”的大成殿。“始建于乾隆时期,六楹四柱,铁梁石柱,柱的顶端屹立着四尊天将石像,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棂星门;同样也不会有作为原来作为大门,在棂星门建造之前,建于明代,“飞檐斗拱,顶为绿琉璃瓦,门前的汉白玉坊,名太和元气坊,坊名盛赞孔子如同天地一般,无所不包。门的东西两侧各立有一座木坊,两坊形制相同,上边置有牌楼,三间四柱,斗拱密集,檐翼起翘,柱上透雕有石狮、天禄像,造型古朴。”的圣时门。

    不要说这些后世建造的著名建筑,就连孔庙的真正核心,始建于北宋圣二年公元1024年,在相传是孔子讲学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修建的杏坛,而张嘉师在原来的那个世界所知道的杏坛,则是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重檐,四面歇山顶,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双重斗拱的方亭。

    现在的杏坛,更多的只不过是一个打扫得干净整洁得小平台而已。

    而作为后世著名景点之一的的孔庙碑林,虽然在后世庙内,存有两汉以来历代碑碣二千多方,真草隶篆,诸体俱备,其中尤以汉魏六朝的碑刻称誉海内外。

    但是么,现在的孔庙碑林,更多的只不过是有几块不起眼的石碑。

    张嘉师在到来这个地方之前,东方英已经知会了叔孙通以及孔鮒等人。

    这个时期的孔鮒还没有死去。而作为叛军的一员,孔鮒实际上并不希望看到张嘉师的到来。

    要不是他的弟子叔孙通得到了张嘉师的保证,不会找他这个张楚的博士、太师麻烦,孔鮒还真的不会从嵩山的隐居地回到自己的家中。

    毕竟他尽然是隐居了,但是从逆这个罪名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松承担得起的。

    张嘉师这个时候到来这个规模不大,甚至是显得有些破落的孔府,自然不是来观光的,但是他也没有打算大行其道的继续一些皇帝的祭孔。

    祭孔是民间的一种对“先贤“的尊敬仰慕和追思的纪念活动。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典礼,称为“释奠礼”。释、奠都有陈设、呈献的意思,指的是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并且呈献牲、酒等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

    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的旧宅立庙,既今天的曲阜孔庙。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将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天子祭孔的开始。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汉元帝公元前48-33年在位征召孔子第13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

    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公元29年,派遣天子特使大司空宋宏到曲阜阙里祭祀孔子。这是天使祭孔的开始。

    在此以前,所有祭孔典礼都在曲阜孔庙举行,直到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朝廷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政教活动。

    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明帝赴曲阜,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这是祭孔有配享的开始。

    自汉代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逐步提升,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

    从汉朝开始,不论在曲阜或者在首都及地方政府,都已普遍祭祀孔子,也都订有礼仪。随着时代的演变,孔子的封号由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的褒成宣尼公,逐渐提升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的文宣王。仪式也就愈来愈完备而隆重。

    满清入主中原。顺治帝定都北京,他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内有大成殿,专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并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进化为上祀、奠帛、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

    可以说,在汉明帝之后,祭孔活动逐渐到达了明清时期的巅峰。甚至是以帝王规格来拜祭孔子。

    在明清时期的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后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

    初献帛爵,帛是黄色的丝绸,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献官将帛爵供奉到香案后,主祭人宣读并供奉祭文,而后全体参祭人员对孔子像五鞠躬,齐诵孔子赞。亚献和终献都是献香献酒,分别由亚献官和终献官将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献相当。

    像是这种记载,张嘉师一方面是从他师父的相应说法中了解到,一方面则是从青玉灵书当中知道这些事情。

    当然,张嘉师既然不是来看这个时候事实上没啥好看的孔府,同样也不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来做祭孔这种算得上是相当疯狂的事情。

    他来这个地方,最主要是确定以孔子的教育方针为宗旨,然后逐步奠定自己构思起来的教育基础。

    张嘉师对于孔子没有什么厌恶的感觉。相反,他认为孔子在教育方面,确实是值得圣人的称呼。

    因为孔子有两个教育观念,让他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孔子是对的。

    这两点分别是“有教无类”以及普及君子六艺。

    有教无类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但是这句成语在张嘉师的后世有两种解释:

    解释一,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解释二,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

    虽然这一句成语有两种解释,但是在很多方面而言,两种解释都相对于有一个结果,那就是通过教育来改变一个人。

    根据。礼记王制记载,“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西周前期,因战事频仍,学校教育以武事为主,而西周后期政权稳定,开始倾重文化教育。当时大学学习以礼、乐、射、书为主,而小学则多学六艺基础知识。此时的教育依然以贵族教育为主,平民是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的。

    到了东周,战乱频仍,礼乐崩坏。周王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制度开始崩解,诸侯开始为政一方。为了培养本国人才,诸侯纷纷设立自己的官学,称为“痒宫”。这时候教育对象不再局限于贵族,为了充实人才,一些有能力的平民也被官学吸收培养。这也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有教无类”的开端。

    孔子本人非常认同扩大教育对象范围的做法,同时他还提出教育是教化民众,增强国家实力,维护统治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他认为教育甚至不能仅仅局限在有潜力有培养价值的人,而应推广至所有国民。所以,他本人积极推广私学,认为这样可以使任何愿意学习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这也就是孔子认为“有教无类”有着必要性,并且赋予实施的重要基础。

    当然,孔子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有教无类事实上也是有着一定私心的,就好比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

    这个情况,张嘉师不认为孔子有什么错误,毕竟圣人要是连自己的私心都没有的话,那他已经不只是圣人那么简单了。

    他不能因为这种瑕不掩瑜的“缺陷”,来否认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核心关键:

    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张嘉师想要做到的,就是让自己的教育基础,能够做到这一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