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定秦曲在线阅读 - 第一五二章

第一五二章

    在秦帝国眼下的军事编制当中,步兵依旧是成为了秦军的主要构成兵种。

    与始皇帝时期的秦军材官,也就是步兵相对的是,张嘉师麾下的重步兵比例比起始皇帝时期要高得多。

    在一支边疆郡兵的都尉麾下的三千人到五千人当中,身披铁扎甲的秦军重步兵的数量占有一半或者是以上,剩下的大部分是弓弩手或者是作为斥候为主的秦军骑步部队。

    这样的比例对于秦军而言,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让秦军的部队占据着装备上的部分优势。

    但是这样的编制一来花费不菲,二来则是对兵员的规格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一个手持大型铁盾,身披铁扎甲以及头戴铁盔的秦军步兵,一身装备花费就已经是一个内地郡兵当中的皮甲轻步兵的三倍到四倍之间。

    这一点还不是更要命的地方,对于张嘉师而言,在装备精良化的同时,也得有足够的人员使用这些装备才能够让这些装备有着发挥作用的余地。

    只不过相对于重步兵的难题,秦军的骑士部队数量并不算太多,一直是张嘉师无法解决,或者是秦帝国在短时间根本找不到解决方法的难题。

    农耕民族体系对于马匹的繁殖方面,并不是一窍不通,相反,以中国为首的几个农耕民族为主体的国家,都曾经发展出在当其时有着很大影响的骑兵部队。

    只不过这些骑兵部队的数量一直都不多,或者是更多的只能够集中这些骑兵部队,起到高机动作战的效率。

    战车部队为何在春秋战国时期大行其道,成为中国军事编制的核心存在,马匹数量是一个方面的影响,而另外一个方面你的影响则是会骑马的人在一开始,甚至是比起会驾驭战车的人要少得多。

    这一点在胡服骑射之后,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但是无论是拥有大量马场的国家,亦或者是像楚国这种不得不用农耕地发展出马场的国家,骑兵编制依旧是较为稀少的。

    而且农耕民族因为其马种相对较差,即使是发展出一定数量的骑兵部队,都不会有很大规模的重骑兵。

    早在商代就有数量不多的骑士和骑马习俗,同时代的北方游牧民族,更是被华族称作“骑寇,商的方国人:周人更是为商王朝养马闻名。诗经大雅就记载着周人祖先“古公瞏父,来朝走马”。

    春秋时期,以有数千骑得作战记录,如公元前636年,秦穆公送晋公子重耳返国时,送以“畴骑二千”。

    在春秋战国间,骑兵的使用次数慢慢增多,用于骑兵的战法兵书也层出,如六韬中对骑士作战和选拨骑士的要求。

    但是很显然,这些骑兵并没有冲击一个阵型的能力。

    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各种使用骑兵作战的兵书和实战阵型。

    汉代已经相当注意阵型的使用,当时流行“八阵”。

    注里讲为:方阵、圆阵、牡阵、牝阵、冲阵、轮阵、浮沮阵和雁行阵。

    史书记载:李广的四千骑兵与匈奴的四万骑兵遭遇,就使圆阵用弓弩抵抗了两天,支持到救兵到来。

    李陵以步对骑的战斗中,所列阵型就是“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也是种防御阵型。而进攻阵型,则常是步兵居中,骑兵两翼,便于包抄。

    这也就是说,在汉帝国时期,即使是匈奴人的弓骑兵,面对一个严整的步兵方阵,同样缺乏的是冲击这些步兵方阵的能力。

    汉代的武器生产直接控制在国家手中。汉朝为保证军队有充足的武器供应,一方面设置管理武器制造业的专职官员,太仆属下的“考工令”,专门负责兵器生产。另一方面设立规模很大的“武库”。有考工令负责督造的各种武器,都送到武库来储藏,并从这里分配到有关单位。

    从汉武帝开始,冶铁业归政府经营,在全国各地设立四十几处铁官,不但推广了铁器的使用,也促进了冶铁技术的发展,西汉达到“百炼刚”水平。

    汉代常使用的兵器,也就是大量正式装备部队的兵器,远射主要是弩和弓,格斗有戟、矛、刀、剑,

    防具是铠甲和盾牌。还有种叫钩攘。弓箭,骑兵不可缺少的兵器,汉军中普遍装备的是复合弓。另外,汉代的远射兵器里,弩的使用似乎比弓还要广泛,有手张弩和脚踏弩之分,骑兵只能使用手张弩。

    和强弩被视为汉军最精良装备的还有长戟,汉代最主要的格斗长柄兵器,骑步都离不开它。

    而与长戟同样重要的,还有矛,都大量使用,也都已经是钢铁制品了。短柄兵器是刀和剑,出土的钢剑中有的可长达124CM,刀是汉代开始兴起的,战国时期还未出现,汉初时铁剑仍是主要短柄兵器,但刀出现后,就逐渐的把剑排挤出去了,成为广泛使用的兵器。

    汉初的防具主要仍是铠甲和盾牌。盾牌有木制、皮制和铁制,常见的样式为底缘齐平,上端由两重弧线组成葫芦形,中脊隆起的形状,大约相当士兵的三分之一身高,后来在铁盾上再安装上上下两个利钩,就成了一种新型兵器--钩攘,可攻可守。

    汉代的甲胄主要是“玄甲”,也就是铁铠,它逐渐完善并排挤了传统的皮甲,由甲片镶嵌而成,而当时所使用的铠甲片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型长条甲片,也称甲札,其高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短;第二类甲片比第一类小得多,形状也更接近正方形,一般下缘较为平直,上缘两角成圆弧状;第三类,体型最小,更接近正方形,高不及4CM,宽不到2.5CM,这种甲片的另一种样子是作成槐叶或柳叶形状。

    用上面三种甲片可编成两类铠甲,就是由大型长条甲札编成的札甲和用中小型甲片编成的鱼鳞甲,另外札甲中又有无披膊和披膊之分,骑兵大多使用无披膊的。皮甲成为铁甲的配角,但仍作为重要的辅助性防具。

    重装骑兵出现在战场时,正是以部曲私兵为军队核心的时代,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经魏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

    当时,氏族门阀制度和氏族军事组织结合在一起,豪强世族拥有大量私人武装。那些部曲既是依附农民,又是豪强世族的私人武装。这种特殊的人身依附关系,从东汉末年开始恶性发展,到魏晋以后日益加剧,也就影响了当时封建军队的组成等方面。

    当时带兵的将领都出身豪门世族还拥有自己的私兵部曲,还往往拥有大量的铠甲和兵器,这些装备精良的私人部曲,就形成了他们统率的军队的核心。这样一来,自然引起军队的组成、指挥和兵器装备的一系列变化。

    早期的私人部曲还不一定是骑兵,更不一定是重装骑兵,私人部曲以甲骑具装的面貌出现与对抗游牧民族重骑相关。这些民族,进入中原以前都是游牧经济,拥有优良的马匹,军队又都是骑兵,同时往往还保留着氏族军事组织的形式。

    在这些异民族进入中原以后,装备中原的冶炼技术兵器甲胄,人马都披重甲的重装骑兵--甲骑具装,史料中万骑铁马次数不多,直到唐初,李世民回朝仍有“陈铁马万骑”的记载。

    这也就是说,无论是什么时候,培育出一个及格的重骑兵,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家族而言,都是不菲的花费。这也限制了重装骑兵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分割线…………………………………………

    西方的重骑兵发展历史比起东方则是要晚一些,亚述帝国可以说是第一个游牧民族发展起来的大型国家。

    马在战争中的应用应归功于游牧民族。

    早在公元前两千年赫梯人就用双驾轻型战车横扫腓尼基,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

    而最早的正规骑兵则是公元前9世纪出现的亚述骑兵。

    那时候的骑兵个个都是马术高手。

    三千年前,还没有马鞍和马镫,只用缰绳控制马需要很高深的技巧。那时的骑手坐在光屁股的马背上,他们的脚高高蜷起,这是个极不舒服的位置,所以当时的缰绳很短很硬,不仅用来控制马还当成把手。马嚼子很长很宽,即使骑手用力拉缰绳,也不会将之拖出来。

    亚述军队中有三种骑兵:轻骑兵,由亚述帝国统治下的游牧民族组成,装备弓箭和标枪;骑弓手,身穿硬皮甲;重骑兵,装备长矛和剑,负责近战接敌。

    后来,骑兵逐渐取代战车的地位,而后者变得越加笨重,四匹马拉的战车最后成了步兵的运载工具。

    亚述的重骑兵是否是具装骑兵,并没有足够的资料说明,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种重骑兵的机动性应该不会太差,身披金属铠甲的可能性不算太大。

    而真正发展出具装骑兵的西方国家,是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重骑兵兴盛于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在贝利撒留和纳尔塞斯的指挥下,他们曾取得过辉煌的胜利。重骑兵的骑手们,身上披着铠甲,使用长矛和弓箭。实行这样一个突变,很明显,是想使每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军人,同时兼有机动的“射击力”和“冲击力”。西方军史学者将这种骑兵称为“双重功效骑兵”。

    这种“双重功效骑兵”,即指那些能够在远距离杀伤敌人,也可以在近距离发起突击的骑兵。

    在拜占庭重骑之后,只有17世纪的重装火枪骑兵具有这种功能。

    在553年的卡西林纳姆会战。此次会战的对手是法兰克人,基本都是步兵,装备头盔、椴木大盾、长剑、标枪和战斧,其中标枪和战斧都可以用于投掷。法兰克步兵有种战法是当标枪插在敌人盾牌上时,冲上去踩这枪柄把敌人的盾牌拽下来,再把敌人解决。

    这些法兰克人都是些富于攻击性的老练战士。

    拜占庭方面,有步兵、下马重骑、重骑兵和轻骑兵组成,指挥是纳尔塞斯。交战时,骑兵埋伏在两翼,正面为步兵集群,其中后几排为下马重骑。法兰克人首先突破了前几排拜占庭步兵,但随着下马重骑加入战斗,法兰克人的进攻受阻。

    可能是纳尔塞斯的战术安排:让法兰克人胶着于正面战场,为拜占庭重骑兵从两翼包围争取时间。当法兰克人发现时他们已经被拜占庭重骑兵包围,但这些老练的步兵立即摆出密集防御阵形,准备抵抗拜占庭重骑兵的冲锋。

    但是拜占庭重骑兵并没有发起冲击,而是用弓箭狂射。本来,如果法兰克人疏散阵形,是可以减少被弓箭杀伤的,可他们害怕自己队伍一旦分散,拜占庭重骑兵就会提起长枪冲锋。结果在这样的犹豫中,法兰克人遭到了巨大的损失,最后败退。

    这也可以说是重装骑兵在大规模战争当中发挥出决定性作用的一战。

    当时正如东方国家发展重装骑兵所遇到的难题一致的是,西方的重骑兵数量同样不多。

    在拜占庭帝国同时期的西方国家,在十字军东征时期才发展出重装骑兵部队的代名词——骑士团。

    骑士团出现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期间,系西欧封建主为保卫他们在东方所侵占的领地而建立的宗教性封建军事组织。

    第一次十字军远征结束后,十字军陆续占领了地中海东岸最富庶的地区和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这一带建立起4个十字军国家,其所占领地首尾相接从南到北竟有1200公里长。

    由于这一带地处沿海,地势平坦,缺少天然屏障,易攻难守,时刻有遭受进攻的可能,在穆斯林虎视眈眈的威胁之下,十字军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为巩固这些国家,亟需建立一支常备武装力量。

    于是,罗马教皇又组织起几个僧侣骑士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骑士团,即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其使命是镇压十字军国家中人民的反抗,与毗邻的穆斯林国家作战,保卫并扩大十字军领地。这三个骑士团不久便发展为精锐的职业军,能够在任何地方与敌人交手。他们在欧洲大规模招兵买马,其实力日渐强大。

    就表面上的形式和性质而论,骑士团是一种僧侣帮会,其宗教方面的约束类似于修道士。这些僧侣骑士绝大部分是西欧各国破落贵族出身的亡命徒,他们被按照修道会方式组织起来,为“保卫基督教“而奉献一生。

    骑士团的成员不得娶妻生子,不得谋求财富,不可违背上级的旨意,决不可因迷恋世俗生活而动摇自己“献身基督教“的意志。

    本书来自htt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