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南宋之工业革命在线阅读 - 2.21 新任务

2.21 新任务

    榴弹炮是一种炮管较短,弹道弯曲,适合于打击隐蔽目标和平面目标的野战炮。榴弹炮按机动方式可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两种,由于其弹道较弯曲,因此弹丸的落角很大,接近沿铅垂方向下落,从而使得弹片可以均匀地射向四面八方,所以榴弹炮是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种之一。早在十七世纪,欧洲就把这种射角很大的炮称为榴弹炮,十世纪开始采用变装药,一次大战时炮身长为15~22倍口径,最大射程达15公里。二次大战中,炮身长为20~30倍口径,最大射程达18公里,初速为635米/秒,最大射角65度。看着这些介绍,李不伟对火炮又多了一层认识,至少对未来火炮的射程有了新的概念。

    目前李不伟所设计的火炮,正是参照《大百科全书》中红夷火炮的参数而制作的,甚至连火yao配方也完全一样,只是因为要考虑安全系数,炮管与其它零件都加厚加重设计,使得每门炮有近两吨重。至于火炮的最大射程,目前测得的是三公里左右,也已算是很了不起了,这也是为什么军演场方圆几十里都没有人烟的原因。但这种火炮的缺点也不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太过沉重,近三米长的炮身,近两吨的重量,机动性能太差不说,又是采用前装式加弹法,不利于火炮的散热,还容易引起火yao自爆,面且射速过慢。但这种炮也有其优点,就是射程远,威力大。

    其实从火炮出现到十九世纪以前,大炮一般是滑膛前装炮,发射实心球弹,部分火炮发射球形爆炸弹和散弹。最初的线膛炮是直膛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前装弹丸方便,这种火炮发射速度慢,射击精度低,射程无法再大量提高。为了增大火炮射程,十九纪初欧洲各国进行了线膛炮的试验,后来意大利人研制成了螺旋线膛炮,发射锥头柱体长形爆炸弹。螺旋膛线使弹丸旋转,飞行稳定,提高了火炮威力和射击精度,增大了火炮射程。在线膛炮出现的同时,炮闩得到了改善,火炮实现了后装,发射速度明显提高。

    李不伟现在所设计的火炮之所以笨重,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材料强度与加工工艺达不到要求,如果追求强度,则必然要使用新式合金,但材质过硬又无法加工,也就是加工工艺与技术跟不上去,同时金属炮管的散热也成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李不伟要将炮管采用铜材制作。至于另一个原因,却火yao的威力仍然不够,倘若炮管过短的话,射击距离就无法达到要求,至少有效射程大受影响。

    李不伟考虑了多天,最终还是认为以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是没有办法克服这两个障碍的,但如果能得到强度更高的钢材,而且这种钢材可以大批量生产,同时又发展出相应的加工技术,就可以制作出炮闩,而制作后装式火炮便显得容易了。而等到大型加工机械研制出来之后,又可以制作分体式炮弹,如此一来火炮的炮管因为是通透的,大大有利于散热和维护,而且射击频率也必将有明显的提高。

    想到此处,李不伟甚至想马上开始制作一台机床,当然这也只能是想想而已,以目前的条件来看,要造出一台还算精密的机床谈何容易,但李不伟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已开始做一些准备工作。

    目前南宋的铜产量比起其它国家来说虽然不算少,但要用于批量制造火炮却是远远不够,尤其是在近十多年间,由于会子严重贬值,使得硬通货币大量外流,也就是说铜钱大量流入其它国家,而南宋朝庭为了缓和这种矛盾,只好再加紧铸造铜钱,但此时宋朝的官方铜储量竟然已严重不足,官府甚至在民间收集铜锅、铜盆重新回炉熔炼。而此时如果要实现火炮的大批量制造,除了解决原材料的供给问题之外,还要提高材质的强度,改进加工工艺,这一系列举措自然又是一个极大的工程了。其实,还有一件事李不伟也没考虑到,这就是铁的产量了。此时南宋的铁产量虽然已占全世界的80%,但要进行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这种产量仍是严重不足,此事李不伟也是在后来才发现的,当然过了不久他又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有人曾说过,中国古代并不缺乏技术,而是缺乏科学。为什么西方将手工业发展成了工业文明,而中国却没有呢?那是因为中国缺乏西方的科学。工业其实就等于手工业加科学,手工业只有与科学相结合,才能发展成工业,否则就只能永远停留在手工业阶段。这几日,李不伟已将此事想得通透,他将自己在大学中所学的知识经过一番整理,又结合《大百科全书》中的相关知识点,经过多天的深思熟虑之后,他已有了一个全面的计划,倘若这个计划一切顺利的话,不仅新式大炮可以制造出来,而且要造火枪也显得现实了些,更为重要的是,大宋还将有了发展工业的基本条件。

    这几天,李不伟一直没有出过家门,他将周依依与香儿都叫了过来,先是把自己在大学所学的金属材料、热处理、调质、加工工艺等知识详细分类为目,又在《大百科全书》中找到相应的细节,再从中找出合适的内容进行补充,开始第一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编辑工作。周依依与香儿这几天本来是忙着抄写高中教科书,但李不伟却认为目前最紧要的还是基础材料学科的建设,因此二女便将手中的活停了下来,在李不伟的指点下开始抄写起来。

    周依依与香儿原本就会读书写字,后来抄写了三个月的中学教材之后,竟然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学与物理知识。原来,她们每抄写几页之后就要校对一次,本来在抄写之时二人就对这些学科有了一些基本概念,后来再校对一次,更是加深了印象,而两人极为细心,又担心校对时出了差错,更是相互交换着校对,结果这二人虽然不像众学都那般,将数学物理等学得融会贯通,但也比普通人要强上许多了。如今两位姑娘在李不伟的安排之下,又开始抄写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一科,没过得两天,二人对这门新学科竟然也有所了解,甚至已能将一些名词概念随口背出。

    三人如此忙了几日,终于又写出厚厚的两本册子来。

    杨万景与史冀两人看到李不伟忽然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顿时眉开眼笑,以为他已将新式武器的图纸画出来了,正高兴间,却听李不伟道:“杨大人,这几日制造火炮委实辛苦你了,不如暂停制造吧,我这里有些东西你先看看。”二人听了大吃一惊,史冀甚至有些急了,忙问道:“李大人,为什么要停止火炮的制造?难道另有新的兵器要造?”李不伟笑道:“二位稍安勿燥,火炮的制造暂停下来是有原因的。两位看我手中这册子中,倘若将其中所讲的研究得透了,到时别说一月制作三四门火炮,便是一天制造四门,也不算什么难事。”二人听得先是吃了一惊,后又一时不语。

    李不伟见二人将信将疑,便笑问道:“杨大人,你可知这火炮的炮筒,为何不用纯铁,而要采用铜来铸造?”杨万景想了一会儿道:“铁的强度要比铜大,这是自然的事,只是这里所说的铁是指熟铁,而并非生铁。民间常用的小件铁器工具,以及军中将士配带的刀剑,自然是以熟铁打造而得,只是这些物品体积不大,因此也便于铸造与锻造。倘若是炮筒这等庞然大物,铸造起来却是极是困难,更重要的原因是,要获得如此之多的精铁也不容易,相对来说,青铜或黄铜的熔炼却不太难,另外铜炮管更有利于散热。”

    李不伟点头道:“杨大人所言极是,铜的确比铁容易炼制,而且眼下这十几门铜制火炮也还不错,但我现在又有一种方法可以将火炮的炮管制成双层,其里层为钢铁制成,而外层则是铜制,并且炮管将比以前更薄,更结实,而且散热也要更好。”李不伟所说的,原是清朝时期的一种火炮铸造方法,这种方法利用铜与铁的熔点的不同,将炮管分为两次铸造,从而使得里层更为耐磨,而外层又利于散热。当然,李不伟的目标不止于此,只是在众人还没有一些基本概念之前,他也不便讲得过多。

    李不伟如此说着,又翻开这册子其中的一页,道:“此处所记载的,便是如何将生铁变为熟铁与钢,其实如何将生铁变成熟铁与精钢,关于生铁炼钢的道理,杨大人与铁厂的人原是知道的,只是我这里面又从原理上详细地讲述了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变化规律,杨大人不妨与铁厂的人仔细研究一下。”李不伟所写的正是铁,钢与铸铁的金相转变原理。其实早期的铸铁是白口铁,质地脆而硬,容易折断又不耐用。早在战国时期已经有了铸铁柔化技术,具体方法是将铸铁加热锻打脱碳,得到白心可锻铸铁,或经过长时间加热退火,得到韧性更好的黑心可锻铸铁。而欧洲要到十八世纪才有白心可锻铸铁,美国要到十九世纪才有黑心可锻铸铁,由此可见古代中国在冶金技术上要领先其它国家何止百年。至于中国古代兵器的制作,也是是把块状的熟铁放在炽热的木炭中长期加热使其表面渗碳,再经过锻打成为渗碳钢片,又把渗碳钢片对折锻打多次,最终制成的刀剑的形状。这种炼钢法也叫百炼成钢,汉代的一些钢刀就用这种方法制作,而其上也多刻有‘百炼钢’的字样。

    李不伟接着又翻到另外一页,道:“此处记载的是如何将煤变为焦炭的方法,生产出来的焦炭可用于炼铁,这比木炭的效率要高上许多,只是这种焦炭的制作要求极高,要求块大,又有足够的强度不被压碎,因此并不容易制取,但目前我也只能写得如此详细了,杨大人可以自己找到炼铁厂的人去慢慢摸索,又或者向木炭厂去询问一下这焦炭的制作方法。”

    其实,在南宋时已普遍开始使用煤作为燃料,这也要归功于沈括,但当时炼铁却多用木炭,而李不伟所写的却是焦炭的制取过程。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各度左右时,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焦炭,这一过程叫高温炼焦,由高温炼焦得到的焦炭用于高炉冶炼、铸造和气化。中国古代多为平炉冶炼,但如果有了焦炭,大型高炉冶炼法将是冶金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只是这种冶炼法对焦炭的要求也较高,一般要求粒度大、气孔率低、固定碳高和硫分低。但李不伟所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至于如何将弄到煤,并将其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千度,李不伟也没太管,心想这批终年从事此道的人自然会想到好办法。

    接下来,李不伟又翻到另几页,这几页写的是钢的淬火、正火、回火以及退火等各种热处理方法。其实这些方法古已有之,只是在叫法上与后世稍有差别,但当时的铁匠也都知道淬火与回火的作用,而且也有一些相应的处理办法,只不过古代铁匠多是经验而已,例如将烧红的铁放入冷水之中叫做淬火,至于什么是将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又如何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却是毫无概念了。当然李不伟也没有在这册子中谈及这些术语,只是大概说了各种含碳量的铁,在采用不同淬火方式后所具有的各种特性,以及回火与正火的原理,去应力退火的作用等等。

    最后,李不伟又在册子中大概讲了一下熔炉的问题。因为宋朝时已经知道风机与烟囱的重要性,铁厂的高炉已能够实现从炉的上面缓缓加料,等到矿石到了炉体底下时,已是炉渣与铁汁了。李不伟自然早将此事打听得清楚,只是他又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描述,这也是他准备将来再讲与众学者的内容,而此时杨万景等人尚未听过讲课,但李不伟觉得应该让这些人也了解一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知识,这才将整修金属冶炼的技术抄成册子,又另外介绍了些各种合金的基本知识。李不伟如此安排,当然是因为他明白将技术运用于工厂生产的重要性,但李不伟此时显然还没有意识到,生产与实验、技术原本就是分不开的,以至于后来生产规模扩大之后,他才又陆续派出技术人员前往各个工厂。

    待讲完金相转变与钢铁冶炼,李不伟又拿出另一本来的小册子,这本册子上却是文字较少,而以图形描述居多。李不伟翻开第一页道:“这一页上所画的叫作车刀,要求其刚度与强度足够大,并且能够轻松地切割其它熟铁的表皮而刀口不会磨损,不知是否容易实现?”杨万景想了想道:“早在汉朝时期,工匠在制作兵器之时,往往将刀剑的刃部淬火,便可以使刃部更加刚硬锋利,而未经淬火的脊部仍然保持着较好的韧性,从而收到刚柔并济的效果。目前大宋已有了夹钢技术,因此只要不是切割太过坚硬的精钢,应该不成问题,只是能保持多长时间不会磨损,却不得而知了。”李不伟听了喜道:“只要能做出来就好,大不了一次做上多只,况且硬度也是可以慢慢改进的。”其实,宋朝之前早已有铁雕技术,工匠多用刻刀进行铁质的雕刻,而这种雕刻所用的刻刀,自然是硬度极大的钢材,完全可以用于制作较低硬度的车刀,只是李不伟有所不知罢了。

    李不伟听杨万景如此一说,心中大慰,又往后翻了几页,却是些轴、轴承、进刀与退刀装置、加工细长回转体所用到的顶杆、以及固定零件所需的夹具等一系列零件。杨万景看得一遍,又重新翻到第一页,等到看过了几遍,忽问道:“李大人所画的可是一种加工铁材的机器?”李不伟笑道:“正是,这些零件组装起来的东西叫做车床,只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要造出一台车床,原本是需要另一台母床进行加工的,可难就难在这第一台车床的制造上。此时杨大人如果能帮我制作出这第一台车床,我便能造出第二台,而且精度会有所提高,再以第二台车床进行加工,如此待造得几台之后,精度就会越来越高。所以杨大人你的任务颇重啊,如今我也只是将这些图纸交于你,至于如何制造出上面所画的零件,却是你的事了。”

    杨万景又将这些图纸看了一遍,已掩不住兴奋之情,喜道:“如果这种车床真的能够制造出来,那火炮上的一些零件制造起来就要容易多了,而且精度也更易于控制,只是这车床的动力如何提供?”李不伟笑道:“这又是你杨大人的事了,我只管画出图纸。不管采用何种办法,一定要让这台车床的主轴能连续不断地旋转,也许过得一段时间,我会找出新的办法吧。还有,此事干系重大,还请杨大人每隔一段时间便汇报一次进展情况。”

    其实按李不伟的想法,他是想先造出一台车床,这样就可以加工高精度的轴与轴承,然后在此基础上造出简易的钻床,镗床,铣床,刨床。至于磨床,李不伟一时也不知道砂轮如何制造,因此暂不考虑,但他却不知道其实宋时已有磨制铁器的陶质砂轮了,只是铁匠们多用手摇驱动砂轮旋转,与后世的那种砂轮机又有所不同。而对于车床的动力输入,李不伟这次也没做太多考虑,因为他有一个更大的计划,而这个计划要实行的前提,却又必须先造出满足一定精度的车床才行。

    杨万景又拿着这本册子看了半天,这才说道:“李大人,如果给下官一些时间,要做出这些零件也不是难事,可是其使用寿命有多长就不得而知了,但无论如何下官一定尽力而为。”史冀在一旁听两人说了半天,忽然道:“李大人,如果这种叫做车床的东西造了出来,是不是可以每天生产一门火炮?”李不伟看他只想着火炮的事,心想这史将军毕竟是个军人,面对如此高科技的东西竟然丝毫不感兴趣,不过这也难怪,军人原本就不用考虑兵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只需了解其使用方法便可,但如今自己为了省事,将所有事情都交给了杨万景一人,显然以杨万景的能力尚无法独立完成此事,肯定还要去找一些铁厂的人,又或是去找一些与钢铁加工相关的人员,倘若杨万景有了史冀帮忙,事情办起来便会顺利许多。想到此处,李不伟笑道:“如果有了车床,不仅是火炮,我还可以为史将军造出更多的其它兵器。只是如今这些事都交给杨大人一人,估计他办起来要费些时日,况且其中所涉及的部门甚多,恐怕一两个月是没法完成的。”史冀听了忙道:“李大人请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这一个月之内,本将军就是火炮厂的人了,杨大人但有用到的地方只管吩咐。”

    杨万景曾在几个月之内为史冀提供了十二门大炮,而史冀也因此成了大宋第一个主管炮兵的将军,所以他对杨万景倒是十分客气,如今听得倘若办成了此事,以后火炮的制造速度将大幅提高,自然也乐意帮杨万景多跑跑腿。李不伟见状,便放下心来,而史冀此时却已等不及,马上拉着杨万景去商量下一步的计划去了。

    看到二人行动得如此之快,李不伟也感觉轻松了许多,其实他完全可以更轻松些,至少他可以只凭着卖自行车便能富甲一方,但他又想到过不了多久,江南的花花世界便会被蒙古铁骑长驱而入,从此大宋的繁荣将不复存在,汉人也死伤过半,自己就是有再多的钱又有何用?此时既然皇帝给了自己这个机会,如果不大显身手一番,如何对得住自己的这些知识?

    李不伟所想甚多,只是这些想法并不是马上都能实现的,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超大型室验室,以及大量的技术人员。如此一来,他也不用整天跑来跑去地将时间浪费在路上了。而之所以要一个超大型的实验室,是因为李不伟觉得以目前情况来看,自己完全可以说是个全才,可以说他在任何行业都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毕竟事分轻重缓急,李不伟已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虽然这个计划日后肯定会有改变,也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至少目前已算是步入正轨了。

    此时天色已晚,由于今日诸事顺利,李不伟心中大慰,正自在车中闭目养神,忽又想起一事,心想不好,这杨万景也不知是不是个爱惜书籍的人,倘若他将今日那些资料弄得折损了,又或是不小心溅上了水,这可如何是好?这些册子得来不易,依依与香儿又辛辛苦苦抄写了多天,可不能就此给弄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