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南宋之工业革命在线阅读 - 2.51 造船厂

2.51 造船厂

    好几日未见到杨千行,李不伟多少有些挂念。他不是念着杨千行这个人,而是杨千行近日正在忙着几家工厂之事。不久以前,自行车厂改为官办,当然这其中也有李不伟与郑永江的一份,只是整个产品的制作与出售已全部由官方办理。不过,徽州的自行车厂仍然是李不伟与郑永江二人的私有财产了。

    此时杨千行已有几日未曾通报,李伟心想他此时也许正忙着各个工厂之事吧。这些工厂包括自行车厂、摆钟厂、玻璃厂,以及几家生产民用品的工厂,虽然工厂的数量不多,但毕竟是大宋的第一批工厂,想必也不是三四日便能忙完的。

    郑永江现在已正式成为机械实验室的一员了,听到又有更多人将要入股自行车厂,自是喜出望外,心想有了朝庭的支持,这银子又是源源不断地往回挣了。李不伟倒不在乎能挣多少钱,他只觉得如果有了钱,又有现成的知识,要改进自行车自然不是难事,而且一些新的机械零件也可以先在自行车上试用,等到各种参数与加工工艺都稳定下来,便可以批量生产用于其它的设备了。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开始而已。李不伟来到南宋已是一年半有余,他的想法也改变了多次。刚来到南宋的时候,他只是一个迷失在河口滩村的少年,当时唯一想的便是尽快回到自己原来的世界。后来到了徽州,他又想着利用后世的一些知识小打小闹一下,等到了临安之后却又是另一番天地了,这里集中着整个大宋的学术精英,又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有着无比繁荣的商业贸易往来,那个时候,他又想着将知识尽数传给大宋的学者,从而彻底改变几十年后亡国的命运。

    然而此时李不伟又有了新的想法。如今各个工厂已陆续成立,虽然超过一半的工厂仍然只是空房子,但毕竟所有的设备都已在制造或设计中。再过几个月,等到各个工厂全面运作起来的时候,恐怕生产力将会比去年提高十数倍了。当然,李不伟也知道这种提高并不是整个国力的提高,目前的生产技术的改进只是局限在皇家实验室与各个工厂之内,而且主要以生产武器为主,又顺便制造些极有利润的副产品如摆钟等等。那些直接用于商业贸易的工厂虽然也有,但并未像机械行业这样受到重视。

    中外历史上作过强国梦的很多,真正能成功的却不多,在极少数的成功者中,美国算是一个典型。至于失败者的典型,则当属清末与苏联。为什么呢?综观这几个案例,成败都在于轻重先后之分,军民主导之分。但凡以国家意志强行组织突破,且将突破口选定军工重工的都是黯然收场。反之全民参与,以轻工为入手,以民间资本管理人才为模式的,最终反倒走到了军事强国之列。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工商业发展中市场作用这只无形手的力量不可小视。这也是李不伟看了洋务运动这一章节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其实,李不伟此时已有了在整个大宋开始工业革命的想法,但他深知此举极为艰难。虽然南宋已有了初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要开展工业革命,必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从事工业的人口数量,没有圈地运动的剥夺,就不会有大量从事工业制造的人员,这一点在南宋来看基本不是可能的,也许只能通过战争来实现了;第二是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如果一个国家连农业都无法保证,又谈何工业呢?第三是资本积累过程,这需要通过战争或殖民掠夺,又或通过大量商品倾销来实现。

    然而,大宋朝目前尚面对着避免亡国的关键问题,又哪有时间来考虑整个国家工业的均衡发展呢?如此看来,将武器制造放在第一位的做法,不仅是朝中众臣的意思,甚至李不伟自己也觉得此举甚有道理。然而与此同时,另有一些人却认识到了经济的重要性,史弥远便是其中之一。正因为如此,朝庭才会面对解决会子危机,以及扩大商业贸易的问题。当然,理宗对此自然也是没有异议的。

    李不伟既然将目前的状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便又有了新的想法。其实在几天之前,李不伟刚刚做了一份极为详细的计划,也为自己理清了思路,没想到只过了几天又有了新的想法。李不伟也知道自己的想法之所以不断改变,并不是因为自己先前的计划有误,又或是自己考虑不周,实在是因为每翻阅一次《大百科全书》,他总会有新的收获。知道了更多的知识之后,他马上便会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有些幼稚,例如对于工业革命的理解,便是最明显的例子了,最起码到目前为止,李不伟仍然自以为将工业革命的本质吃得通透。然而时隔多年之后,李不伟回想起此事,又觉得自己当时是何等的幼稚,因为他虽然懂得全世界最先进的各种技术,又掌握了全世界最为完善的各种理念,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权力。

    当然,李不伟现在正处于享受的时期。自从来到临安之后,他体会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劳累。尽管如此,他每日间仍是觉得十分充实,因为实验室与工厂不断有新的突破。甚至可以说,李不伟已将每日去实验室当作了一种乐趣,或者说有些猎奇的心理,总觉得每天都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因此这天一早,李不伟又招呼徐超备车备马,准备前往实验室查看纺纱机了。

    李不伟刚走出门,脑子里正盘算着这几家工厂之事,就见杨千行已赶了过来。此时有一辆马车停在大门外面,杨千行正指挥人从车上搬下来几个大箱子。李不伟看得纳闷,正待出言相询,又听杨千行道:“李大人,有人托在下送了些东西过来。”李不伟奇道:“是谁送过来的?里面是什么东西?”杨千行笑道:“还是先搬进去,大人自己看看吧。”神色间颇为神秘。

    李不伟忍不住好奇之心,忙让人将箱子搬进了屋,心想这几日并未在外面订过什么货物,更不可能有人给自己送礼,难道是依依与香儿在外面买了东西,店家送过来了?这也不对啊,杨千行刚才明明说是送给我的。李不伟左思右想不得明白,跟着众人进了屋内。

    周依依与香儿看到李不伟刚刚出去又折回来,还带了几个箱子,一时好奇也跟了进来。此时地下并排放了三只大箱子与一只小箱子。杨千行命人打开其中一只大箱子,入眼便是一块古香古色的木头,再一细看,却见箱子里面放了一台极为精美的木制摆钟。这台钟体已基本安装完毕,只需往墙上固定了之后,再将钟摆挂上去,然后将作为驱动力的重锤绕到驱动轴上,摆钟便能开始运转了。杨千行笑道:“大人,这是新制出来的一批摆钟。由于机加工车间用于练手的齿轮已达两万多个,因此摆钟厂早就安装了一千一百台摆钟,这次给大人送过来三台质量最好的摆钟,另外还给宫里送了五十台,又给朝中其它大臣送了七十二台。”李不伟道:“那剩余的……一千台呢?”李不伟此时已算不清账了。杨千行道:“其余的仍在库房里放着,正在等大人的示下。”说着,杨千行又将其它两个大箱子打开,果然是另外两台一模一样的摆钟。

    李不伟笑道:“杨先生消息灵通,竟然知道我这里正好需要三台摆钟。”杨千行听得一怔,又明白了李不伟的意思,笑道:“其实这些摆钟是范大人让我送过来的,刚好是三台了。”李不伟点了点头,道:“范大人的消息也灵通呐。”心想,范东来早已知道那些册子是依依与香儿抄写的,如今送来三台摆钟,显然是我们每人房间里挂一台了,不过范大人显然又不是那种留须拍马之辈,估计他根本就没有仔细考虑此事,看到我这里有三人,因此想也没想便送了三台摆钟过来。

    杨千行又命人打开了另一个箱子。只见这个小箱子里面用纸包了几个半球状的东西,李不伟打开其中一个一看,竟然是一只玻璃制作的碗。这只玻璃碗比平常吃饭的碗略小,但通体晶透,又微微带些黄色,做工极为精致。

    李不伟吃了一惊,没想到这玻璃碗竟然已作了出来。只听周依依与香儿也是在一旁连声惊呼,李不伟闻声转头一看,却未见两人身影,再回过头来时,只见俩人已蹲了下去,将其余的几个碗全部拿了出来。两人将这几只碗全部放在桌上,翻来覆去看了半天,一时爱不释手。

    杨千行道:“听实验室的驼大人说,这几只玻璃碗是第一批制造出来的,就连皇宫里也没有送去。实验室第一次总共试制了五个,全部送到大人府上了。驼大人又说,这批玻璃碗须先请大人先过目之后,看是否还有制造工艺上的缺陷或是瑕疵。如果决定批量生产的话,实验室便会将制作之法传于玻璃厂,用于制作的模具与工具也会交由机械实验室去加工。”李不伟点了点头,又接过其中一只碗仔细看了一下,只见这只碗制作得极为精致,碗的周围没有刻任何图案与花纹,碗沿上也是光滑无比。李不伟一时想不透这碗是如何制造的,忽然心中一动,翻到碗底再仔细一看,果然见碗底有一小块不太平整的部分,原来浇铸口正在这里。

    李不伟看着眼前这几只玻璃碗,不禁呆了。他前些天去化学实验室的时候,玻璃的去色还不甚完善,而且玻璃的退火方法尚在研究中,如今这几只碗已基本看不出太多的杂色与气泡,显然制造技术又有改进。李不伟知道,玻璃退火的作用,是为了使玻璃内部的永久应力减至一定的值,从而防止玻璃炸裂的热处理过程,这种技术的掌握,显然为大面积平板玻璃的加工做好了准备。如此看来,化学实验室已掌握了此法?又听杨千行道:“驼大人特意吩咐我务必转告,用于制作平板玻璃的退火条带已通过试验,估计平板玻璃的大批量生产也为时不远了。另外,这次带来的还有六只玻璃酒杯,也是第一批制作出来的,全部送到大人这里。”说着,杨千行又从箱子里翻了半天,摸出一个小点的纸包,打开之后,里面赫然是六只小巧的玻璃酒杯。

    周依依与香儿对望一眼,均想刚才只顾着找碗,竟然没发现这里面还有六只酒杯。两人不约而同地又蹲下身去,正待重新翻看一遍,又听杨千行笑道:“大人,这次送过来的玻璃制品就这些了,还请大人试用之后,决定是否批量制作。”杨千行说此话时,显然是冲着周依依与香儿的方向说的。二女面上一红,忙又站了起来。

    李不伟虽然惊讶无比,但他已习惯了经常见到实验室中忽然搞出新的技术,因此现在更多的反而是兴奋了。杨千行又道:“大人,据我从实验室中了解的情况,玻璃这种材料难就难在其配方与制作方法,至于其制作成本却是极低。如今只有大宋的玻璃厂这里可以造各种玻璃用具,大人是否考虑……”杨千行话音未落,李不伟已抢着说道:“杨先生的意思是不是咱们做一批东西出来,然后高价卖了出去,这们便可以挣一大笔钱?”

    杨千行正是这个意思,如今听到李不伟更为直接地说了出来,当下点了点头,道:“大人所言甚是。玻璃这种东西,除了可以做成碗与酒杯之外,还可以制作其它的器皿。制作出来的物品可以先向民间出售,当然数量一定要加以限制,否则就卖不上价钱了。当然,并不表示制造会停了下来,不仅如此,反而要加大产量,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向民间大量出售。”

    李不伟闻言大喜,赞道:“杨先生真乃高人,论起赚钱一道,我可大大比不上你啊。”杨千行忙道:“大人客气了,在下只是比大人的空闲时间多了些,因此自然也将这些杂事想得多了些,再看到大人为钱的事情颇为犯愁,这才想出了如此办法。”李不伟点了点头,心想实验室的经费问题已基本解决,我倒不怎么为钱犯愁了。恐怕是史丞相为了解决会子危机,这才是最关键的罢,杨千行出自相府,自然要为史丞相着想了,不过这也正是我所乐见,日后倒要与杨先生多多合作才是。想到此处,李不伟又道:“杨先生是否想过,制作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好呢?既然要卖上大价钱,寻常百姓必然是买不起的,倘若将价格定得太高,恐怕又会卖不出去。”杨千行笑道:“大人不用太过cao心,如今临安就有许多来自波斯与大食的商人。这些商人专门采购我大宋的丝绸、棉布等物,如果看到玻璃酒杯,自然会高价采购的。在下今日就带了样品前去见见这些外国商人。”

    在历史上,中国在南宋时期由于耕种土地减少,以及原来的丝绸之路被阻断,被迫转向以商业经济尤其是远洋贸易为主的商业经济模式。商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的解放,并最终取得了商业经济的大繁荣,甚至已开始出现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时南宋的经济总量已占到世界总量的一半,各国商人都来南宋进行贸易,尤其是当时的临安,早已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中心,并且每年还会举行类似于国际贸易节的活动。

    李不伟自然知道这些,如今听杨千行如此一说,更是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忙道:“杨先生所言甚是有理,赚外国人的钱才是真赚钱,如果只赚大宋百姓的钱,这赚来赚去,钱的总数又不会增多。”杨千行听他如此解释一番,虽说是外行的说法,又多少有些胡乱解释的嫌疑,但在普通人听来却是浅显易懂,便笑道:“大人言之有理,如果在贸易的同时,再能以低价换得我大宋缺少的一些物品,玻璃产品还可以更晚一些向国内出售。”

    李不伟听得连连点头,显然他早已明白这个道理。

    目前大宋已掌握了许多领先当时几百年的技术,如果不乘此机会赚一把,岂不是浪费了这个大好时机?再说了,玻璃的另一个用途是制作镜子。如今实验室已能够获得直流电,要制造铜板镀银的镜子并不是难事。等到直流发电机试制成功之后,批量制作铜基镀银镜子,或是化学法镀银玻璃镜,这才是赚钱的首选。如此一来,大宋有钱、有粮食、有武器、有人才,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不过,眼下那批杂交稻种还未知能否成功,一时倒不好下了结论。但说到粮食,此时美洲还未被发现,那里有着极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在原历史上,玉米、番薯、豆薯、马铃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利马豆、菠萝、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参、番木瓜、陆地棉、烟草等都是从美洲传入中国的。尤其是玉米与土豆,这两种作物对气候环境要求极低,如果能引入种植,对于解决粮食问题大为有益,尤其那里还有橡树,这可是制作橡胶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此看来,远洋航行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了。

    想到这里,李不伟再也待不住了,急道:“既是如此,杨先生请先去与商谈玻璃器皿之事吧,我此时忽然想起一件极为重要的事,需要去实验室一趟。”杨千行看李不伟想了半天,突然做了如此决定,心知此事必定是十万火急,当下也不再多言,匆匆告辞了。刚转身离开不远,又听到李不伟在身后喊道:“杨先生,顺便带上所有样式的摆钟与自行车。那只作为样口的酒杯与碗也要还给我的。”心想:这酒杯放在我这里也是无用,我又不能与依依或香儿喝酒,不如送给史大哥也罢。

    杨千行听得暗暗叫苦,心想摆种总共有六种样式,自行车有四种,又岂是我一人能拿得了的?如此看来需要带上几辆马车了。

    ……

    范东来正与几名工人在那里调试机器,看到李不伟时,忙迎了上来道:“校长,第一台纺纱机已制作出来了,要不要先试一下?”李不伟喜道:“依依纺纱机制作出来了?!”

    范东来笑道:“正是。刚开始我们设计了一种单锭式纺纱机,其效率已是平常手工纺车的七八倍,在单锭纺机试制成功之后,我们又将十个纱锭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再分别喂入棉、毛、麻纤等纤维条,便能纺出线了。这种纺机如果用蒸汽机驱动,其效率已较手工纺车高出百倍了,只是如此一来,织布机倒又该马上改进了。”李不伟点头道:“是啊,以前虽然也试过蒸汽机驱动织布机,但大都是在旧式织机上改进的,如今既然范大人发明了飞棱,这织布机也要重新设计了。”范东来忙道:“下官惭愧。若不是校长在一旁提点,我又怎会想出这种机构呢?”心想:纺织机已被李校长以未婚妻的名字命名了,不知道织布机的名字该如何取法?我本来想以我女儿范安安的名字的,只是不知是否有此机会?

    二人说得一阵,范东来又道:“校长,如果纺纱机与织布机普及开来,大宋朝的布匹供应已完全不是问题了。”李不伟点头道:“是啊,如此一来,估计每人都可以天天换衣服了。”话虽如此,但李不伟深知,如果纺织被官家垄断,恐怕民间那些以此为生的百姓便断了生路。当年英国就是因为纺纱机的出现而导致纺工失业暴动,如今这一幕可不能再次上演。不,怎么会是再次上演呢?此时应该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了,‘再’这个字用到这里极不合适。

    不过此事的确是个问题。如果各种机械普及开来之后,必然造成大多数人失业,甚至危及其生存。但是话说回来,倘若将这些产品卖与国外,便可缓减这种矛盾,这正是市场扩展的道理。这样看来,对外远洋贸易更是显得空前的迫切了!

    此时,众工人已将纺车调试完毕。范东来道:“校长,下官这就命人取些材料试试这纺车,如果成功的话,便可以小批量制作上十几台了。”李不伟摇了摇头,又在那里想得出神,显然其心思却并不在这纺车上面。范东来看得茫然,又听李不伟道:“范大人,纺机与织机的事回头再说,眼下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你且与我详细讲一讲。”范东来听得一怔,心想眼下最大的事不就是纺车么?前几天李校长还着急得不行,要实验室尽快制造出纺车的样品,如今竟然又有了比这更重要的事?但他看李不伟神情,显然其所说的那件事是更为重要,便随着李不伟一同走进了屋内。

    李不伟道:“范大人,还请你将目前大宋的造船与航行能力详细说一下。”范东来闻言,忙将自己知道的一一讲了出来,心里却奇怪为何李校长忽然对船只感兴趣了。

    因为宋朝的四大发明,使得航海技术跨入了海洋时代。通常远洋航行的商船有六层桅杆,四层甲板,至少十二张大帆,可以装载一千多人。正是有了如此能力的船只,南宋的商船已航行于各地,最远已到达非洲东部。

    李不伟听罢半晌不语,心想范大人所讲的这些,我早已知道了,看来书中所记载确定无误了。又问道:“如果船在海上航行,如何测定其所在的位置?”范东来道:“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通过罗盘、以及天体与地平面的角度和位置来确定的。”李不伟点了点头,又详细问了船的结构、航速、载重等细节,范东来逐一作答。李不伟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因为在他看来,目前宋朝的船与几百年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所用的船相比,不仅在尺寸上大了许多,而且航速也要胜出一筹。如果再制造出六分仪甚至陀螺仪,然后给船加上蒸汽机辅助动力,要实现跨洋航行已不是问题了。

    李不伟越想越兴奋,忽然问道:“范大人,大宋的造船厂有多少家?离此最近的造船厂有多远?”范东来稍一思索,道:“临安府、建康府、平江府、扬州、湖州、泉州、广州、潭州、衡州等都有造船厂。目前大宋有三个船厂能造出大船,其中一个就在临安,另一个却远在广州与福州。”李不伟喜道:“既是如此,咱们今天就去看看临安造船厂!”

    造船厂沿海而建,距离临安有很一段路程。李不伟与范东来赶到之时已近下午。二人下得车来,李不伟远远望去,只见这船厂规模甚是宏大,周围又种植着大片桐油树和棕树,正是造船的上好木材。

    临安造船厂的负责人名叫方稳,刚才早已得报,李大人与范大人要前来查看,已是等候多时,正好陪在李不伟身边做些介绍。

    此时正有一艘大船下水,李不伟与范东来显然来的正是时候。方稳道:“李大人,这艘船有一万两千料,船长二十六丈,而且船上还能开圃种花种菜,仅是水手就有数百人之多,而且船上可以存放一千人近四个月的粮食与水。”李不伟听得吃了一惊,在他记忆中,一直到明朝才有了超过二十五丈的船,难道是自己记错了,还是尺寸单位换算有误?虽说自己对造船的一些重量单位搞不清,可这长度却是记得清楚。范东来在一旁悄声道:“校长,此船载重约有一百万斤,也就是约四百吨的载重量。”

    李不伟又是一惊,虽然他早已知道了这些数据,但如今听到有人亲口说了出来,又是另一番感受了,忙问道:“方大人,造一艘这样的船需要多长时间?”方稳道:“造一艘这样的船,大约需要两年时间。如果是战船的话,由于要安装投石机与火弩等武器,时间会更长些。不过因为大宋有多家船厂都可以造这种船,每家船厂又有多艘船同时在造,因此每年都会有近百艘这样的船下水。如果算上其它较小的各种船只,每年总共可以造出近万艘了。”

    李不伟忙道:“方大人说得再详细些。”

    方稳点了点头,略一整理思路,又接着道:“大人,其实早在一百多年之前,我大宋朝的造船能力便已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当时为了把大量粮食从江南经运河运往开封,朝庭曾造了大量的漕船,这种漕船的动载能力比福船要多上几倍。大宋的船只以坚固和载重量大而驰名,其之所以能够远赴重洋,抵挡深海巨浪,全赖船只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改良。如今的海船以福船最佳,而福船之所以得名,也正是选用了福建盛产优质的造船木材。自从朝庭南迁之后,因为北有金国虎视眈眈,因此每年都会建造大量战船守卫大江,也就是长江了。”

    李不伟道:“如此说来,朝庭每年建造的船只应该不在少数了。”

    方稳道:“大人说的是,朝庭每年都会造出近三千艘各类战船,当然也有一些战船从军中退出。凡在水路便利和盛产木材的地方,朝庭都会设置官方造船工厂。例如江淮四路的几家造船厂,每年能够造船两千多艘,部分造船厂规模更大,如洪洲、吉州和赣州三个造船场,各有兵卒二百余人,每天能造战船一艘。另有私人造船业也颇为发达,其所用的技术并不比官方逊色,以至于有人说,官家造船不如民间私家打造之精致。”

    李不伟微微点头,心想:南宋既然要开展远洋贸易,船只自然是不会少的。不过所谓的远洋贸易,真正抵达非洲的船只并不太多,估计大多都是在南亚一带活动吧。如此看来,船只数量再多,若是没有远洋能力却也用处不大,又问道:“不知道方大人所说的那种福船,甚至更大些的远洋海船,又是如何情况呢?”

    方稳道:“其实福船并不是某一种船,而是其所用木料产自福建。不过福船大都是大船,至于一些小船,即使其仍是采用福建的木材制作,却并不归为福船一类。大人方才所说的各种远洋海船,其实都要比最小的福船要大上许多。目前全国各个造船厂每年可以制造五千石以上大船两百多艘,其中一万石以上的又占了一半。这些船的船底尖削如刃,使得船只吃水极深,如此一来,便能增强船只抵抗风浪的能力。另外,海船又采用了隔舱设计,减低船舱入水所产生的危险,其远航能力自然也是不俗,因此远洋商船大都采用这种尖底福船。至于这些商船的往来航线,目前与大宋通商的有占城、真腊、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里、底切、三屿、大食、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禄、故临、细兰、登流眉、中里、斯伽里野、木兰皮等五十多个国家,这些国家中最远的也只需不到半年便可实现往返。”

    李不伟听了不由得暗暗心惊。他知道南宋时最远可达非洲东部,按方稳的说法,海船在两个多月便可从亚洲驶向非洲了。如果这一切属实的话,船队到达东非之后,再往南走绕过好望角,便可抵达西非,然后穿过大西洋,就能靠近哥伦布当年的航线,甚至直接驶向南美洲了。如此自己没记错这些距离的话,恐怕到了美洲也不过半年时间而已。可惜的是,此时苏伊士运河尚未开通,否则便会更快些了。

    听得方稳讲完,李不伟对宋朝的造船业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显然比自己在《大百科全书》中看到的更为具体了。如此看来,此时宋朝的造船业比起十七世纪的欧洲也要先进许多,更别说另有船只的动力改造计划了。

    李不伟心里有了计划,又在造船厂待不住了,只想赶快回到家中再查些资料,然后整理出思路再付诸实施,便算是完成一件大事了。另外,几家造船厂也要纳入实验室的附属工厂,如此便可对现有的船只进行改装了,当然这并不是李不伟一个人说了算的,还要有朝庭的决议才是。

    ……

    李不伟到家时天色已晚,刚一下了马车,便又看到香儿在门口四处张望。李不伟远远地打了个招呼,笑道:“香儿,怎么又站在门口啊?”香儿听得李不伟的声音,脸上顿时露出笑容,却仍然站在那里笑道:“是啊,你怎么才回来呢,依依姐和我等了很长时间了,就等你回来吃饭呢。”李不伟边走边笑道:“吃饭是每天都要做的事,为什么今天要特意等呢?难道今天是什么特殊日子?”说着,两人进了屋,只见周依依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桌上正放着四只精致的玻璃碗,另有一只早已被杨千行拿去当样品了,显然两个丫头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这四只碗专门做了一桌好菜。

    李不伟见状笑道:“原来你俩是为了玻璃碗才做了一桌好饭啊,我还以为今天是什么特殊日子呢,依依的生日已经过了一个多月……”说到此处,李不伟又想起一事,转向香儿问道:“香儿,上次依依过生日时,我曾问过你的生日,后来你一直没有告诉我。现在告诉我你的生辰,以后这个日子也要隆重地庆祝一番。”

    香儿本已坐在桌前,正笑嘻嘻地与周依依往玻璃碗里盛饭,听得李不伟如此一问,不禁呆立当地,过了一会儿却已是泪眼欲滴,但终于还是忍住。李不伟一时有些手足无措,茫然向周依依望去,眼中尽是求助的神情。周依依也不明白何事引得香儿如此伤心,正待上前安慰几句,又听香儿说道:“你和依依姐在徽州见到我的那天,便是我的生日了。”

    李不伟与周依依听得俱是心中一震,万万没想到竟然如此巧合,自己随意一句话,竟然又令香儿想到了以前的诸多伤心往事。周依依也慌了手脚,忙上去抱住香儿,像哄小孩子似的说道:“香儿乖,香儿以后每年的生日都会快快乐乐的!来,咱们先吃饭吧。”说着,她自己的眼圈已红了。

    李不伟更是不知该怎么办才是,忽然又笑道:“香儿,上次的生日不算,重新选一个日子吧。”

    “啊?”周依依听到此话不禁叫出了声,“生日还能改啊?”说着,又禁不住又笑了起来。

    香儿也被逗得破涕为笑,但心底一个声音却已忍不住要叫了出来:“其实你向周大叔提亲那天,就是我的生日啊!”

    (注:宋朝造船技术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