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南宋之工业革命在线阅读 - 4.5 汝阳大捷 I

4.5 汝阳大捷 I

    孟珙,字璞玉,原籍绛州,乃是南宋杰出的军事家与军中的统帅。孟珙生于将门世家,其曾祖父孟安,是岳飞的部将。祖父孟林,也是岳飞的部属。父亲孟宗政,曾任京西路钤辖军职,驻守襄阳,后来被朝庭赠予太师、永国公,谥忠毅。孟珙自幼从父抗金,以战功当了官。

    实际上,李不伟也很清楚地知道,孟珙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将,也是抗击金兵与蒙古的得力功臣,同时还是南宋著名的将领。朝庭与枢密院将攻打金国的任务交于孟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这一日早晨,驻守徐州的众位将领齐聚在军营大帐。李不伟与赵范坐在上座,接下来是赵洪万,张迪,林立功,雷东河等人。军帐的正中站了一人,此人三十多岁,生得相貌堂堂,咋一看去像是读书人的样子,仔细端详,却又不失威武之态,正是孟珙的副将孟起,也是孟珙的侄儿。

    早在几天之前,孟起奉孟珙之命返回临安汇报军情。那时候,李不伟也在临安,但因为有近万人要奔赴徐州,李不伟都在忙着处理此事了,竟然没有时间详细过问孟珙的消息。当然,孟起离开临安之后,也没有立即返回孟珙本部,而是乘坐快艇来到了徐州。

    其实孟起的徐州之行,也是枢密院的意思。目前,大宋军中早已更换了新式装备,除了武器,还有行军方法、士兵的起居、伙食、医疗等等,都较以往有了显著的变化。

    虽然在一年之前,大宋的军队就开始了演习,但毕竟未有实战经验。北伐部队分为多路向北进发,那些早一点儿投入到战斗中的部队,必定会总结出不少经验与教训。如果将这些经验教训与其它几路军队分享,必定会使整体作战效率大大提升,同时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损失。

    赵范自然也知道此事干系重大,因此一大早便将众将领召集到军中大帐。除了冯千里在忙着张罗战船与运兵船的调度之外,其余将领均已到场。

    看到众人都已到齐,赵范微一点头,孟起会意,走到账中的那幅地图旁边,清了清嗓子,指着地图上的几处做了记号的位置说道:“正如众位将军所知晓的一样,孟元帅大军兵分三路。西路军由杨连胜将军统率,经由襄阳出发,直取邓州。东路军由于玠将军统率,沿颖水北上直取颖州。至于中路大军,则是由孟元帅亲自带领,沿汝水而上,计划先取新蔡,后取汝阳。在我离开的时候,孟元帅大军已占领了新蔡,到了今日,想必已经抵达汝阳了。”

    孟起这一番话,在座众人听得连连点头。孟珙在西边的发兵路线,与枢密院既定的计划完全相同。其实这也是最佳方案,也是目前看来唯一可行的方案。

    试想,近十万的大军,兵分三路攻打金国,那么这支军队所需的粮草与弹药,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拥有了最新装备的大宋军队,其战力之强自是不在话下。一支一万人组成的部队,完全可以应对数倍数量金兵的各种突袭。然而这种强大战力,都是建立在强大的后勤补给的基础之上的。

    倘若只是在战场上厮杀,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毕竟宋军在兵器占据了极大的优势。然而正是因为兵器的革新,使得宋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后勤补给困难,这在以往是从未遇到过的。如果后勤补给无法跟上,则宋军的战斗力必定大打折扣,最坏的情况便是,几万宋军空守着几百门大炮与机关弩,却无弹药与弩矢,使得各种尖端兵器成了一堆废铁。

    如此看来,出兵北伐的最关键环节,便是后勤补给的问题。不过枢密院早已考虑到了此事,也想到了最妥善的解决办法,即:海陆协同在内陆作战,海军的舰船加入到内陆的战斗中去。

    这个决定是有其原因的。相比于陆军面言,大宋海军战船的优势要更加明显。在宽阔的水域上,即使是一艘小小的突击艇,也可以对抗几十艘金国战船。突击艇即使不能取胜,也可以在多次sao扰之后全身而退。

    也正因为海军的这种绝对优势,枢密院决定在战争初始阶段,孟珙大军的后勤补给将全部由水路完成运送,这与东线赵范大军的补给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在当时,宋金的交界为淮水。淮水北岸是金国,南岸是南宋,虽然有些地方还存在双方未定的疆界,但大体就是如此了。淮水北岸的金国境内,有几条淮水的主要支流,再加上金国境内河流密布,又没有多少瀑布,水路交通极是发达。可惜的是,这些支流的水量都不大,河面也不是很宽,福级战船根本无法通行,不过蒸汽突击艇、侦察艇、平底运输船却可以畅行无阻。孟珙大军的补给线路,也多是这些支流。从襄阳到邓州、南阳,有白河、湍水、朝水等几条河流。从光州到新蔡、汝阳,有淮水与汝水相连,并且会一直通到许州与南京。从安丰到颖州、项城,又有颖水相连,最后直通许州。

    因此,孟珙西线军的行军方法就是:陆军带着部分野战炮、迫击炮、机关弩,在陆地上向北方全面推进。小型水面舰艇保证运输河道的安全。平底运输船将作战所需的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显然这也是最有效的配置方案。

    孟起继续说道:“八月十八那天,孟元帅传下了号令,三万六千名将士向北横渡淮水,沿陆路直袭新蔡。另有四千名士兵,则是分乘几十艘突击艇与运输船,由淮水进入颖水,逆流而上抵达蔡州。”

    在当时,金国与蒙古激战不断,双方的主力军队大都集结在北方沿黄河一线,以及西边的潼关附近。在宋金交界虽然也有金兵驻守,但两国还远未到大规模开战的地步,金国在淮水一线的兵力也只有几万,金国枢密院也完全没有料到大宋会主动开战。因此,孟洪虽然在淮水一线集结了十万大军,但此事做得十分隐密,就连当地的百姓都不很清楚,况且备战之前的几个月,宋军封锁了整个淮水,对于过往的行人都严加盘查,金国要得知这个消息的可能性极小。

    在座众人心中均在想,依孟起所说,金兵即使有几万兵马,也断然无法阻挡大宋军队的北进。孟珙元帅在西边的战事,想必是十分顺利了。

    正如此想着,又听孟起接着说道:“虽然孟元帅也派出了探子,将金兵的兵力布防摸得一清二楚,但就在发兵的前几天,忽然又起了变化。大约有四万金兵集结到汝阳与上蔡,竟然像似早就料到大宋会发兵攻金似的。”

    众人虽然早已知道了战争的结果,但听到此话仍是禁不住微微一惊,心想此时的金国,正在北方全力抵抗蒙古大军,又怎会忽然往汝阳派兵呢?

    孟起看到众人疑惑的神色,继续说道:“元帅在得知此消息时,也与众位的想法一样,只道是金国不知如何获悉了大宋的意图,因此派出先锋部队在汝阳拦截。本想着大军长驱直入,在先前的几天根本不会遇到多少抵抗,却没料到即将面临一场大战。但既已发兵,孟元帅也只有当机立断,四万大军先取了新蔡,再作下一步打算。”

    赵洪万忽道:“新蔡这个地方,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是战略要塞。孟元帅的计划,想必是先取新蔡,再以此为据点,进一步攻打汝阳了?”孟起点头道:“赵将军说得没错,元帅当时也是这么说的。不过依元帅的意思,似乎不准备在新蔡修建军事码头,而只是将此处作为一个军事集结地。第一个军事运输码头,似乎是要建在汝阳的。”

    众将听得连连点头。新蔡虽然水陆交通便利,农业与畜牧也比较发达,但比起汝阳而言,新蔡毕竟是个小地方,况且新蔡距宋金交界也不是很远,在这里修建第一个运输中转站,似乎没有太大的必要。

    孟起又道:“四万金兵齐装整备,与孟元帅的四万中路大军数量相当。刚开始,大家都以为这四万金兵是冲着大宋的四万陆军而来的,可后来抓到两个金兵探子,一问之下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而其中原因更是令人费解。这四万金兵,原是准备南渡淮水进入大宋境内抢夺粮食的!”

    此言一出,众人皆觉得惊讶无比。金国将南京定为都城,占据了一大半中原地区,那里不仅沃野千里,还有北宋留下的大量水利设施。百多年来,金国虽然多次入侵大宋,但其发兵原因却没有一次是因为粮食短缺而引起的。

    李不伟听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其实金国粮食短缺,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了。一年多以前,胡仙逃离了临安的皇家育种司,同时还将三百多斤稻种带到了金国。这些事情,胡仙曾当着完颜洪秀的面讲了出来,又机缘巧合地被李不伟听到了。但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李不伟虽然能猜个大概,却不得其详细了。

    当时,金国的户部在得到这些稻种之后,对于胡仙所说的产量也是将信将疑。但三百斤稻种也用不了多少水田,因此金国户部就随便找了一片高产的水地,将这三百斤稻种育苗之后种了下去。谁知道在收割的时候,三百斤稻种竟然收获了两万六千斤。要知道,在宋朝的时候,三百斤寻常稻种的平均收获大约是一万斤,也就是说,两万六千斤这个数字,比起平均产量要高出一倍有余。金国户部如获至宝,将这新收获的两万多斤稻种妥善保存了半年,也就是让稻种休眠,然后火速召集了大量农工进行育苗,并选择全国范围内最好的水田,将这些稻苗全部种了下去。然而此次的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甚至还震惊了整个金国朝庭。按预计的结果,两万六千斤稻种,应该收获至少两百万斤的水稻。但眼看收割季节已近,这些水稻虽然抽了穗,但穗粒却是扁的,十株稻子中,只有一株收结出正常的稻穗,却又不像前次那样饱满,而是与寻常品种的水稻无异。对于整个金国来说,两百万斤粮食虽然不多,但已足够影响到军粮的正常供给了。眼看户部的军粮计划已经落空,而蒙古大军又在黄河沿线调集兵力,金国六部与枢密院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棋行险着,乘着江南的收割季节,冒险去大宋抢夺粮食。

    这粮食欠收的原由,自然只有李不伟清楚了。要知道,杂交水稻虽然产量极高,但其育种也是极为繁琐。杂交稻种产出的稻粒,并不能用于再次种植,倘若真的要种了下去,就失去了其杂交优势,而且出穗率肯定低于四分之一。这些知识,金国户部自然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因此金国忽然面临粮食短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这些想法写起来话长,但在李不伟心中却是一闪而过,他马上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至于在座的其它人,虽然并不明白为何金国忽然缺了军粮,但这些都不重要了,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两军的交战情况。

    孟起接着说道:“得知金国的动向之后,孟元帅下令,大军在距新蔡沿有三十公里的地方驻扎下来。此时,金兵似乎也摸清了情况,四万军马忽然改了行军路线,直奔新蔡而来。”

    听到这里,赵范点头道:“看来也确实非如此不可。这些金兵原本是要去抢粮食的,但看其行军路线,却不是冲着产粮区去的,而是朝着大宋的四万陆军行进。显然是在这四万金兵出发之后,金国枢密院又得到了大宋北伐的消息,因此火速通知了抢粮部队,让其在新蔡附近截住孟元帅。”

    孟起道:“赵元帅说得没错,情况的确如此。但由于西路的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孟元帅率四万陆军主攻中路,其它两路的三万大军却并未遇到多少阻拦。想必是金国万万没有料到,大宋竟然兵发十万进入金境。”众人皆点头以示赞许。

    孟起又道:“新蔡西边约二十公里处,是一片开阔地。在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个村落。后来由于发了大水,将这村子冲得无影无踪,到了如今只留下一片长满野草的平地,当地人称之为西滩。孟元帅大军距离此处不过三十多公里,中间隔着汝水。除了汝水之外,一路上都极为平坦。虽然没有大路或官道可走,但野战炮与弩车的行进却并不困难。倘若大军连夜军行,完全可以赶在金国之前到达西滩。至于辎重装备,则可以通过水路运送过去。凑巧的是,金国似乎也有此意,四万金兵分两路南下,意图在新蔡西边的西滩与我军决战。”

    雷东河哈哈笑道:“这下有金狗们好看的了!若是以往,咱们还不愿在平原打仗呢。”众人均现焦急的神色,竟然像是担心金国不愿在开阔的平地上决战一般。

    在当时,金国虽然进入了中原,成发一个农业封建大国,但军队组成却仍然沿袭了原女真族,以骑兵为主。部分北宋降将归付了金国之后,也曾带去了不少北宋的弩、弓,以及步兵的战略思想,但金国始终没有放弃骑兵的战术。近十几年以来,由于蒙古骑兵的进犯,金国又大力加强了骑兵的组建,试图以骑兵对抗骑兵,阻止蒙古的入侵。

    骑兵在平原的优势显而易见。对于骑兵来说,无论是机动性能,还是杀伤力,都要比步兵强上许多倍。倘若没有完整装备的步兵方阵,一支由一千名骑兵组成的冲锋队几乎可以与一万名步兵相抗衡。虽然宋朝有数量庞大的弩机部队,却仍然极力避免在平原上与骑兵交战。不过若是出了平原或草原,例如在树木交错森林、崎岖不平的山路,骑兵的优势将大打折扣。

    但眼下的形势又是大不一样。无论是机关弩还是野战炮,最能发挥其威力的地方,自然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最便于这些重型武器行军的地方,也是在平原地区。

    孟起看到众人焦急的神色,笑道:“雷将军不用担心,咱们有火炮与机关弩的事情,金国人自然是不知道的。”话锋一转,脸上笑容收起,正色道:“西滩的最南边,距离汝水不过三四百米。孟元帅的策略是,大军在汝水北岸驻扎,准备迎头痛击金兵。按孟元帅的话说,这次当真是背水一战了。但这‘背水’二字,却又与以往大不相同,因为水面上随时可以开来数十艘载有火炮的突击艇。八月二十二的一大清早,二十艘突然艇先到了汝水北岸附近,侦察兵上岸后,就地搭起了瞭望台,用望远镜观察了近二十公里的地方,都未发现金兵的踪影。到了上午时分,已有近四千名陆军上了岸。此时,我军已控制了新蔡附近的汝水河道,河面上运兵船来往不绝。到了中午时分,又有一万三千名陆军渡过了汝水。这样,在汝水北岸的陆军就有一万七千人了。”

    赵范忽道:“孟将军,可否详细讲讲陆军是如何排兵步阵的?”赵范之所以如此发问,是因为他最关心的还是新式武器到底如何使用,以及各兵种如何协调,才能在与骑兵开战时发挥最大的威力。

    其实古代的两军交战,并不是非要选择一个所谓的‘决战的地方’。小说或评书中常见的片断,例如两军各有一万人,先是面对面列成形势,然后由主将单挑,如果主将单挑输了,那整个部队也就溃败了。再比如,两军相约交战,共同商议了一处地方进行决战,那么在决战前,双方士兵井然有序地进入战场,直到那个既定的时刻来临之后,双方才算正式开战了,然后再次上演‘主将单挑’的片断。以上所有的描述,都只会出现在小说或评书中。真正的打仗,可不管这些规矩,只要能获胜,不管什么阴谋阳谋都会用上的。对于这次的战争,宋金双方自然也没有约定战场,只是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各自的行军路线,又同时认为西滩这个地方,是最有利于已方的战场。

    孟起听到赵范如此发问,忙应道:“回赵元帅,排兵布阵的方式,与以往演练时差不了多少,只是所有的火炮都带上了实弹,并且供弹车紧跟着火炮前行。至于机关弩,也早已充足了电,随时可以连续八分钟的发射。而备用电池也由弩矢供给车装载,不离机关弩左右。此次上岸的野战炮,总共有三十门,另有一百四十门各式迫击炮,六十二辆机关弩车。每门直射火炮与两辆机关弩车搭配在一起,排在最队伍的前面,每隔十多米,便会有长枪步兵组成的小方阵。队伍的中间,穿插着迫击炮,以及运送炮弹的士兵,同时还有一辆高达二十多米的瞭望车。一千名骑兵在两冀掩护。”说到这里,孟起稍一犹豫,又继续道:“只是如此一来,整个队伍大约有三百多米宽,若不是在平原,根本无法行进。而后来战斗结束时,孟元帅又以为先前的排兵步阵方案,是根本不可取的。”

    赵范道:“不同的地形,自然会采用不同的排兵布阵了。但若未有实战,任何人都不会知道如何排兵才是最好的。你且继续说下去。”

    孟起道:“排成备战的队形之后,大军的行进速度极慢,每小时只能行进四公里。按照孟元帅的预计,穿过西滩约需近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在一万七千大军行进的同时,其它陆军也已相继登岸,但并未编入作战部队,而是分为两路隐藏在东西两边,以防作战部队不敌时提供侧翼掩护。作战大军则是继续向北缓缓前进,倘若到了西滩的最北边,金兵仍然未露面,大军将原地起营休息,等候其它陆军的到来。主力大军必定会吸引金国骑兵,因此汝水南岸的三千陆军便可乘机先取下新蔡。”

    赵范点头道:“孟元帅好计谋!不过万一金兵没有赶往西滩,而是改路继续南下侵我大宋,又当如何呢?”

    孟起道:“孟元帅当时也有此顾虑,然而一切的担心似乎都有些多余,金兵显然更愿意在西滩决战。作战大军刚刚行进了一公里,便从瞭望车的塔顶传来消息,大约两万金兵在前方二十公里处徐徐向南行进。孟元帅当即下令原地待命备战。金国骑兵的行进果然迅速,虽然不是冲锋,但转眼间已行进了十多公里,此时距离我方只有五公里了。金兵似乎也知道了前方有大宋军队,当下分为左、中、右三路,看其情形似乎准备从正面冲锋,然后左右两路侧应或迂回。”

    听到这里,众人都屏住了呼吸,因为孟起已讲到了最关键的地方。

    宋弩的厉害,金兵是早就领教过的。在以往,每当金国骑兵与宋军弩阵交战时,很少有正面冲锋硬碰硬的情况发生,大多是将骑兵分为多路,然后从不同的方向进行冲击,以图撕破宋军的弩阵防线。而如今的火炮,无论是体积还是重量,都要比旧式弩车笨重不少,要让火炮在近距离同时对付三个方向的冲击,显然难度极大。倒是机关弩,由于安装了动力转向装置,可以比较轻松地实现多方位连续射击。

    不过众人也明白,火炮的作用并不是近距离交战,而是为参战的士兵提供掩护,又或是远程打击敌人的目标。至于机关弩,本身就是为了对付敌骑批量冲锋而设计的,倘若要机关弩临时变换射击方向,岂不令其杀伤威力大减?不过好在还有步兵枪弩手与火枪手,仅是这两个部队,就可以完全取代旧式的弩车队了。至于大宋的两千骑兵,每人也配有一匣十矢的十字枪弩弩,以及四副弩匣,其战力也不容小视。即使敌骑冲入弩车阵营,也还有长枪步兵方阵作为最后的防线。

    虽然听起来似乎万无一失,但金兵要从左、中、右三个不同的方向冲击过来,还是令人有些担忧的。孟珙到底该如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