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宦海风流在线阅读 -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四十五章 闲事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四十五章 闲事

    第四十五章闲事

    丁晋聘请了三位幕僚。一位叫崔承度,河东泽州人士,熟悉刑律,曾在朝廷举行的明法科考试中取得了功名,可惜未能出仕,他此前为李刺史的幕僚,李刺史离开襄州后,崔承度留了下来,被段秀实举荐给了丁晋为幕。

    另一位叫叶僧,是郭祀的学生,也是由他本人亲自推荐给丁晋。叶僧这个人很有才学,苦于入仕无门,郭祀指点他由幕入仕的捷径,而丁晋又急需人才,所以可谓一拍即合,远在河北道卫州的叶僧当即回信表示愿渴,并倾述了一番对丁刺史的仰慕之意。

    最后一位名叫许文瑞,是土生土长的襄州本地人,有襄阳才子的称号,此人曾做过国子监助教,善经学诗赋。丁晋聘请他作为书启幕僚,专替自己起草各类文字。

    聘用许文瑞时,正赶上丁晋要巡视襄州学署,丁晋便存了试他一试的心思,将每年定期举办的“观风试”考试提前,要求许文瑞参与到拟考题、批卷子的工作中去。

    传考生童,又叫“观风试”,凡名在州学、县学的学生都得参加,出题一般都与本地民风、吏治、学风等有关,借此使主官获取了解情况及评品学生才学优劣等多方面成效。

    襄州是本朝的科考大洲,数十年来出了不少名动一时的进士及风流文人,甚至就现今朝堂上,还有十数名三品以上官员出自本州,所以,丁晋对学署的情况,非常上心。

    襄州学署的办公地点,并不在襄州刺史府内,这是它和其他分属部门不一样的重要之处,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重视文化教育,所以全天下的衙门,学署必定是自立门户、单独起屋,似乎如此才能显得更“清要”一点。

    州立学署,类似如今的市立学院,不过学科设置得很少,只设经学和医学两个门类对学生进行免费教育,两个学科由博士这种朝廷任命的官员管理。经学博士负责教授学生及主持考试,医学博士还作为公立医生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博士下面,还设有助教、各类学官等低级官吏作为助理,这些官员的级别虽然低,但政治待遇不错,社会地位比较高,所以,一些失意的文人,在仕途不畅,入幕又寻不到明主或者不愿意做幕的情况下,会投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将自己的满腔抱负,寄托在学生的身上。

    但是也有例外,丁晋在襄州学署,便见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异人,这个人叫杨亿,不仅才华出众,满腹经纶,而且长袖善舞,交游广阔,凡此种种。说明他不仅聪明,而且会做人。事实上,经过数次接触后,他给丁晋的印象确实相当好,灵活机智,却又不失之狡猾,举止有度,也不失之造作。

    杨亿在学署里任职“规学”,这是一个连品秩都没有的职务,实话说,还算不上朝廷正式官员,一个小小的从九品助教,地位都要比他高一截。

    可是,杨亿很满足,这是一种真的满足,他曾为进士出身,可是没有选择入仕放官,丁晋还听闻,上任李刺史想要擢拔他为“上佐”,也被他委婉地谢绝,许文瑞私下对丁晋感慨道:这种人不去做官,简直是不务正业。做学问,算是毁了。

    许文瑞和杨亿共同负责这次观试的拟题,在工作的接触和交往中,许文瑞不知不觉地被杨亿的才华尤其是他的人格魅力吸引,数次对丁晋夸奖杨亿的能力,并建言丁晋将其聘为幕僚。

    甚至,为了加深丁晋对杨亿的良好印象,许文瑞自作主张地将杨亿私下说给他的一些学署改革方案告知丁晋。其中杨亿提议每年对在籍学生仿照朝廷进士科考试进行备考,并建立详细的学生信息备案,杨亿还建议刺史可综合历年来备考和备案中的学生信息,择优选取,为朝廷推荐“举人”。

    丁晋听了,拍节赞叹,杨亿的这些建议,可谓是深谋远虑、目光长远,他看到的绝不只是暂时的好处,如果长期实行下去,那襄州学署很可能会汇聚四方英才,将全天下的有才之士都吸引过来。

    杨亿的想法,妙就妙在他能将学生的学业、考试情况和刺史的“察举”大权直接绑定,需知一洲刺史除了治理地方的职责外,还负有为国家发现人才、推荐人才的任务,而根据州级别高低不同,各州刺史,拥有每年推荐数人到十数人不等的权利,这些人才,将会被朝廷直接辟举为“举人”,已经有了出仕任官的资格,再不用受那千万人过独木桥的大考之苦。

    而为了真正能选拔到有才之士,杨亿同样思虑周密。他提出的每年备考、备案,正是让主官可以综观学生数年来的学业情况,而不只是因为一时考试的优劣来辨别良莠。

    当然,杨亿的想法大胆、异想天开,但又可谓独步妙境,丁晋心中是非常赞同的,可表面上却不能表现得太明显,杨亿的想法如果想要实行,还需要再完善一番,好的东西未必就能得到好的结果,这个道理丁晋很早以前就已经明白。

    但无论如何。这个人才必须保留下来,丁晋坚定了心意,于是听从许文瑞的建议,郑重其事地派人携了厚礼以及自己的亲笔书信,邀请杨亿加入自己的幕僚队伍。

    可是,让丁晋没有想到的是,杨亿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这是在短时间内,第二个拒绝自己求幕之意的人才,丁晋感觉很郁闷,心里还有些恼火。别人都是巴不得削尖脑袋想成为自己的幕客,换了郭祀和杨亿,却是左右推辞,一副很为难的样子,难道自己在他们眼里尚不是值得效力的对象?

    许文瑞同样感觉非常失望,事实上,这段时间他除了在丁晋面前不停地说杨亿的好话外,也对杨亿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一方面他劝说杨亿要珍惜机会,把握锦绣前程,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才是最大的追求;另一方面,许文瑞同样对杨亿说丁晋的好话,他认为丁刺史是一个难得的开明的幕主,宽容大度、平易近人,对于上位者来说,这是最不容易保持的两项品质,而对于下属僚佐来说,这也是最渴望上司拥有的品德。

    但是,杨亿还是拒绝了丁晋的好意,不过这个人会做事,找了些很委婉的借口,让人想生气又不知该如何发泄,而丁晋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自然不能表现得太没气量;同样,杨亿也知道许文瑞心里不舒服,于是拉他出去喝酒并很真诚地感谢了他的好意。许文瑞喝得醉醺醺地发xiele一顿牢sao,气也就不知不觉消了。

    之后,许文瑞不甘心地再问了一句:丁大人如何做,你才会答应入幕?

    杨亿急于摆脱纠缠,只好敷衍道:若一日使君为相,某便僚佐于他。

    …………………………………………………………………………

    前文说过,丁晋的刑名幕僚崔承度是襄州司马段秀实推荐给他的,而段秀实如此做,是主动向丁晋示好。

    自贺胜对段秀实“打脸”后,段秀实不仅交出了“暂代”的权利,还称病在家休养了几日,这是羞惭所至,不好意思出来见人了。

    苏易简见他钻了牛角尖,便和他说:丁大人取回刺史之权,乃是名正言顺,你有什么想不通的呢?如果传了出去,这对你的名声,实在是巨大的损失。

    段秀实被点醒,出了一身冷汗,想想,先前他据权不交,本来就与律令不符,幸好丁晋没有和自己计较太多,而现在,自己还要闹什么情绪,如果被监察御史或者朝廷大员听到,恐怕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再者,自己和丁刺史还要共事很长时间,他毕竟是上官,如果对自己存有不好的印象,以后稍施手段,恐怕对前程就是一种妨碍。

    想到这里,段秀实后怕不已,但是现在最关键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补救,他明白,应该立即修补自己和丁刺史的关系。

    机会很快就来了,那就是丁晋要招幕,这应该说是他第一次正式聘请幕僚,段秀实能想到他肯定很重视,于是立即派人寻访在襄州的名人高士,这么一折腾,段秀实就把还停留在襄阳的崔承度给寻了出来。

    崔承度本来是准备游山玩水一番,就回老家魏州编写的,可是段秀实和他颇有些交情,这份面子崔承度不能不给。

    而且,这次侍奉的幕主是刺史丁晋,崔承度早就听过丁晋的大名,事实上,后面编入的听说其草稿原型就是出自丁刺史之手,而崔承度此次要对五百条律文文逐条逐句进行注释,难免有所疑意,那么,询问丁晋这个创始者,当是最佳途径。

    丁晋对段秀实的推荐果然很感谢,还设宴邀请段、崔二人到家中做客,期间,谈笑融洽,宾主皆欢。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段秀实和丁晋两人的关系结束了紧张的对立矛盾,开始了一段和谐的上下级共事的以至于不得不为人称道的典范故事。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