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玄门道教在线阅读 - 佛教的神祗系统

佛教的神祗系统

    佛国神仙系统的领导阶层,是佛集团,这是佛国神仙系统的统治集团。其最高统领就是“释尊”释迦牟尼。释尊是佛教的创始人,为佛门第一神,他兼具了人和冲的身份。随着大乘兴起,佛的教义开始演变,佛的队伍发展壮大起来,佛的身份不被释迦牟尼独有。于是,出现了释迦佛作为应身,与其法身、报身同尊的三身佛;有将过去、现在和将来接班人串为一线的竖三世佛;有按空间区域承包管辖范围的横三世佛;密宗系统还按东南西北中确立了正方佛;还有慎忠追远不忘先贤的过去七佛。佛的队伍因佛理的流衍,各宗派的解释而发展,还有许多不太著名的佛,与那些名头巨大的佛组成了这一佛国第一阶层。

    仅次于佛集团的第二阶层佛国神仙就是菩萨。菩萨因其证得的果位低于佛,他的职责就是作佛的助手,用佛的教义、宗旨解救芸芸众生,将他们度脱到极乐世界。菩萨的队伍很庞大,著名的有文殊、大势至、弥勒、金刚手、虚空藏、除盖障、普贤、地藏等***八大菩萨***,其中文殊、普贤、地藏和观世音又在汉化佛教中被尊为***四大菩萨***,并依托五台、峨眉、九华、普陀四大名山形成四大道场。

    菩萨之下,就是罗汉集团。在大乘佛教中,罗汉是修证的第三等果位。而在小乘佛教里,就以罗汉为修行第一果位了。大乘对罗汉指明的任务是在世间流通佛法。最早有四大罗汉,他们是接受释牟尼亲自托附的遗命,为佛教弘法而住世不涅磐,这四位罗汉就是著名的佛的因弟子,大迦叶比丘,君屠钵叹比丘,宾头卢比丘,罗目侯罗比丘。后来,逐渐形成十六、十八乃至五百、八百罗汉。

    以上三个阶层代表佛修证果值的三个等级、三个层次。除此之外,佛国神祗队伍就庞杂了。

    佛国的护法神队伍,规模极其浩大,来历和出身亦不凡,有自己培养的嫡系,也有收编邪魔外道的起义队伍。由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阿修罗、摩目侯迎罗等系统组成的百万大军就是著名的护法天龙八部。

    二十诸天则是更为强大的护法军团。后来,二十诸天扩大编制,将道教的神仙拉来入伙,再加上自己新发展的一支队伍,形成二十四诸天,力量更加壮大。在护法神的队伍中,还有专门护寺的伽蓝神以及十大明王等。

    佛国的神祗,除了以上大家较为熟悉的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因宗派不同形成了各自的体系,有的一神数名,还有的多神一名。佛国神仙队伍相当杂乱,谱系很难理清楚。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均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及“龙”为首,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天众(天王)天即神,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享受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天神的寿命终了之后,也是要死的。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徵状:衣压改、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第五个徵状或说是“玉女离散”),这就是所谓“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著名的大梵天(原为婆罗门教的创世神)、帝释天(原为雷雨神兼战神)、多闻天、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皆属于天众。

    龙众(龙王)梵语称为那迦,是护卫佛法的有功之臣,专司兴云降雨。在佛经里,龙拥有大量的珠宝,是海里的富豪。

    夜叉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门天王即率领夜叉八大将,护众生界。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乾闼婆是香神或乐神。原为婆罗门教崇拜的群神,据称是侍奉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飞扬,凌空飘荡,极为优美。在古印度神话中,他们属于半神,熟谙并揭示上天的奥秘和圣理,被视为太阳光焰的化身。相传,他们为天神备制苏摩酒。(乾闼婆在神话中就是帝释天的乐师,而且与苏摩极有渊源)

    阿修罗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佛教经籍称阿修罗为“非天”或“劣天”。他与鬼蜮有相似之处,却不是鬼蜮;他与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却不是人。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阿修罗王常常率部和帝释天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好食物,帝释天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每有恶战,总是打得天翻地覆。我们常称惨遭轰炸、尸横遍地的大战场为“修罗场”,就是由此而来。大战的结果,阿修罗王往往打败,有一次他大败之后,上天下地,无处可逃,于是化身潜入藕的丝孔之中。阿修罗王性子暴躁、执拗而善妒。释迦牟尼说法,说“四念处”,阿修罗王也说法,说“五念处”;释迦牟尼说“三十七道品”,阿修罗王偏又多一品,说“三十八道品”。佛经中的神话故事大都是譬喻。阿修罗王权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爱搞“老子不信邪”、“天下大乱,越乱越好”的事。阿修罗又疑心病很重,《大智度论卷三十五》:“阿修罗其心不端故,常疑于佛,谓佛助天。佛为说‘五众’,谓有六众,不为说一;若说‘四谛’,谓有五谛,不说一事。”“五众”即“五蕴”,五蕴、四谛是佛法中的基本观念。阿修罗听佛说法,疑心佛偏袒帝释,故意少说了一样。

    迦楼罗金翅鸟。在古印度神话中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众鸟之王。其形象为半人半鸟,生有鹰首、利爪和喙,身躯和四肢则与人无异。旧说部中说岳飞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它每天要吃一个龙王及五百条小龙。到它命终时,诸龙吐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聚毒气极多,临死前毒发*。rou身烧去后只余一心,作纯青琉璃色。

    紧那罗歌神,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据《罗摩衍那》所述,为人躯马首,或马躯人首,又说为人首鸟躯。

    摩喉罗迦大蟒神,人身而蛇头。

    二十诸天

    “二十诸天”,是佛教著名的护法天神,本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二十位天神,司职罚恶护善,后来纳入佛教神祗系统中,成为护持佛法的神。“诸天”的意思是“众多天”、“许多天”。“天”是梵文Deva的意译,音译为“提婆”。是佛教五趣(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之一;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之一;十界(又称“六凡四圣”,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一。“诸天”是诸位尊天的简称,也是神的异名。唐朝藏《金光明经疏》说:“外国呼神名为天。”

    第一位:大梵天王(Maha—brahma),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创造之神。传说他原来有五个脑袋,后被湿婆毁去一个,剩下四个头各面向一方,四只手分别持经典、莲花、匙子、念珠或钵,通常坐在莲花座上,坐骑是一只天鹅或七只鹅拉的一辆车。在佛教中,大梵天作了释迦牟尼的护法神,位于“诸天”之首。汉化佛教中的大梵天形象通常为一中年中国帝王像,侍立于释佛身边,常持白拂子,或持莲花。

    第二位:帝释天(1ndra),帝释天又称“帝释”、“天帝释”,梵文音译为“释迦提桓因陀罗”。其中,“释迦”的意思是“能”,是其姓;“提桓”意为“天”;“因陀罗”意为“帝”;合起来即是“能天帝”、“天帝”。帝释原为古印度吠陀神话中的一位大神。

    吠陀神话是印度上古神话,主要保存于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梨俱吠陀》中。帝释是《梨俱吠陀》中的主神,称他统治一切,被尊为“世界大王”。但是,吠陀神祗被佛教吸收之后,身份和神性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成了佛教护法神,地位比原来低了许多。

    帝释成为佛教护法神之后,被安排作了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居住在须弥山顶之善见城。须弥山本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是一座巨大无比的金山,是宇宙的中心;也是日月星辰赖以转动的轴心。此说法亦为佛教所沿用。须弥山顶中央为帝释的居所,四方又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山顶上有座天宫叫“善见”,即帝释所居。须弥山的四面山腰为四天王天,住着四大天王,周围又有七香海、七金山,再外环绕着咸海,咸海四周即四大部洲。

    帝释天当上欲界忉利天众神之王,王宫的设备自然极其富丽堂皇,他身边的侍女也多不胜数。帝释天是天上和人间的道德维护者。如果天神违犯天规,他便予以惩罚;要是人间出现暴君,他也会去除暴安良。

    在佛教神话中,帝释天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佛祖、佛法和出家人。其形象头戴宝冠,身上装饰种种璎珞,手持杖或杵。在中国寺庙里,帝释多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

    第三位——第六位:四大天王

    佛教吸取印度古代神话传说和古印度教中关于“天”的种种说法,提出“三界说”。三界即欲界、****、无色界,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皆在三界中“轮回”不已。三界中欲界为最低一界,人类社会居此界,地狱、饿鬼、畜生居此界,诸天神亦居此界。不过,天神住在此界天上,天有六重,即“六欲天”,第一重叫“四天王天”,离人世最近。这里就是四大天王的住处。

    佛经说,四天王天就在著名的须弥山山腰,那里耸立着一座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山峰,称须弥四宝山,“四宝所成,东面黄金,西面白银,南面琉璃,北面玛瑙。天王各居一山。”四天王的任务是各护一方世界,即佛教所说的须弥山四方的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故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多罗吒”是梵文的音译,意译“持国”,“持国”的意思就是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是主乐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毗琉璃”是梵文的音译,意译“增长”。“增长”指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手持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缠一龙。“毗留博叉”意译“广目”,即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他为群龙领袖,故手持一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佛教,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毗沙门”意译即“多闻”,比喻福、德之名闻于四方。手持宝伞,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人民财富。

    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他是古印度教的一位天神,又名施财天,在印度古神话中既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财富之神,故在四天王中信徒最多。

    第七位:密迹金刚。又叫密迹力士、秘密主,是手持金刚杵给佛担任警卫的夜叉神的总头目。“夜叉”是梵文音译,又译为“药叉”,意思是“能啖鬼”、“捷疾鬼”、“勇健”是印度神话中一种半神的小神灵。《大日疏经》卷一说;“西方谓夜叉为秘密,以其身口意速疾隐秘,难可了知,故旧翻或为密迹。若浅略明义,秘密主即是夜叉王也。”“密迹”是因其能听到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

    第八位:大自在天(Mahesvara)音译“摩醯首罗”,即湿婆,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另二位是大梵天和毗湿奴。他是毁灭之神、甘行之神和舞蹈之神。在佛教中他成了护法神,住****十七天之顶,是三千磊千世界之主。汉化佛教中,他的形象常为五个头、三只眼、四只手,手中分别持三股叉、神螺、水罐和鼓,有的为手持拂子、铃、杵、矩尺。面作菩萨相,着菩萨装,坐像还要骑着白牛。还有的为二臂、十八臂。较少见的还有三面像,正面天王形,左面天女形,右面夜叉形。

    第九位:散脂大将(Pancika),又译作“散脂修摩”。意为“密神”,又名“夜叉大将”、“药叉大将”。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八大将之一。统领二十八部众,巡行世间,赏罚善恶。塑像多为金刚武将模样。一些寺庙将他与密迹金刚塑在一起,密迹白面善相,散脂金面怒相,故人们常将他们这一组搭档当作了哼哈二将。

    第十位:大辩才天(Sarasti),音译“萨罗萨伐底”,又称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为主智慧福德之天神。因其善辩得名,又因其能发美音善歌咏,称为妙音天或美音天。《天日经》说他是男性;《最胜王经》和《不空索经》则说是女性。佛寺中的造像常将之作女菩萨相,菩萨衣着,有八臂,旁六臂分执火轮、剑、弓、箭、斧、索等。中两臂合十。脚下有狮、虎、狐、豹等野兽。

    第十一位:大功德天(Laksmi),音译为“摩诃什密”。又称为功德天女和吉祥天女。吉祥天女,即大功德天。本为婆罗门教、印度教所信奉之神。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梵文音译“摩诃室利”,“摩诃”意为“大”,“室利”有二义:功德和吉祥。合起来即“大功德”、“大吉祥”。

    吉祥天女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吉祥女神、幸福女神。佛教传说她是毗沙门天王之妹,因毗沙门兼任婆罗门的财神,所以她也是财富女神。又称她功德圆满,并有大功德于众,故还是位大功德神。吉祥天女长得十分漂亮,所以又是一位美丽女神。典型造像是举左手捻如意珠,右手施无畏印。背后有七宝山,顶上现五色云,云上一六牙白象,象鼻绞动一玛蹈瓶,瓶中倾出宝物。常有一老年胡人装束的咒师紧跟在旁,手把长柄香妒,为其念咒令宝瓶出宝。

    有的印度神话说她是在天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坐于莲上手持莲花出世,所以又有“乳海之女”的名字。有的神话则把她说成是三大神之一“救世者”毗湿奴的夫人。

    吉祥天女在中国寺庙中,形象端庄美丽,后妃装束,两只手(或四只手),一手持莲花,一手洒金钱,有两只白象伴护,这是吉祥的象征。她的坐骑除莲花之外,还有金翅鸟和猫头鹰。

    第十二位:韦陀天神,有人认为是宝健陀(Skanda)的讹略。唐代高僧道宣曾梦见一神,该神自称:“弟子是韦将军,诸天之子,主领鬼神,如来欲入涅架,敕弟子护持赡部遗法。”自此,就有了韦陀护法神。韦陀是南天王部下八将军之一,居三十二将之首,受佛嘱托,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韦陀是中国佛教创造的人物,所以其造像也具典型的中国特色,身披金甲,头戴金盔,手执金刚杵,一副中国青年武将的装束。

    第十三位:坚牢地神(Prthivi),梵文音译“比里底毗”。意为坚牢如大地;故名坚牢地神,又名“地天”。他的职责是保护大地及地上一切植物免受灾害。近代其造像为一女神形像,左手持盛满鲜花的钵或谷穗,所以又为大地神女。

    第十四位:菩提树神,即守护菩提树的天神。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菩提树因此成了佛教的圣树。在寺院中,菩提树神的造像一般为手持带叶树枝的中国古装妃子像。

    第十五位:鬼子母神(Hariti),梵文音译为“河梨帝母”,又名“暴恶母”、“欢喜母”。在中国民问将她当作送子娘娘供奉。在佛寺中,造像为汉族中年妇女,身边围绕着一群小孩,手抚或怀抱着一个小孩。

    第十六位:摩利支天(Maricideva),意为“光”、“阳焰”。具有隐形的神通,能救人于厄难。在佛寺的造像为一天女形像,手执莲花,头顶宝塔,坐在金色的猪身上,周围环绕着一群猪。

    第十七位:日宫天子(Surya),音译为“苏利耶”、“修利”、“修野”等。佛经中又称其为“日天”、“宝光天子”、“宝日天子”等。曾作为印度古代宗教的太阳神,后来毗湿奴取代了他成为太阳神,他被佛教吸收过来作了护法神。在中国佛寺中,他被塑成中年帝王像,手持莲花,冠上有一日轮,日轮中常有一乌鸦。

    第十八位:月官天子(Cardre),梵文音译为“旃陀罗”、“战达罗”,又名“月天”、“大白光神”、“月天子”、“野鬼形神”、“宝吉祥”等。原是南亚民族的月神,后被佛教录取为护法神。汉化佛教中常被塑为中青年后妃像,冠上嵌满月,月中常有兔形。

    第十九位:娑竭罗龙(Sdgara),意为“咸海之龙”。在中国佛寺中,常被塑成身穿帝王服的龙王像。他的女儿就是比他名气大得多的、八岁便立地成佛、辅佐观世音普渡众生的龙女。

    第二十位:阎摩罗王(Yamaraja),意思是“双王”。据说原为兄妹俩,都司职管辖地狱,兄治男犯,妹治女犯。又称“阎罗”、“阎罗王”等。中国民间俗称“阎王”、“阎王爷”。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层地狱。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佛道两教的争斗中,佛教的队伍被扩充了,二十诸天新增了四位诸天,成了二十四诸天,简称二十四天。新增的四位诸天,有三位是收编道教系统的神仙,另一位是佛教的自己队伍的。

    新增补的四位诸天是:

    紧那罗(Kinnara),意为“音乐天”、“歌神”,是佛教天神“天龙八部”之一。因其头上长角又被称为“人非人”。此外紧那罗还有男女之分,男性长一马头,女性相貌端庄,声音绝美。在中国佛教里,紧那罗曾化为少林寺香积厨火头老和尚,持三尺拔火棍打退围寺的红巾军。因之被少林寺尊为护法伽蓝,又称其为“二辈爷”、“山门显武第一人”。紧那罗像有三尊,分别为持法法身、护法法身、妙法法身。头顶塑有发表上升的青烟,烟雾上有赤脚而立的观音像,法身形象则袒胸赤脚,手握烧火棍,完完全全一副武林人物模样。

    紫微大帝紫微本是道教神,全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紫微又叫紫垣、紫宫,在星座上属帝王之所居,皇宫又叫紫禁城即是这一来历。紫微大帝在道教和佛教诸天中的形象都是一中年帝王像。

    东岳大帝全称东岳天齐仁大帝,是道教尊奉的泰山神。其形象常为苍老的帝王像。

    雷神也是道教系统的神祗。其形象无论在道观中还是在收编他的佛寺中,多为蓬头怒发、披甲、手持劈山斧。有风伯、雷公、电母等部下环绕。

    对于被征编来的道教系统的神祗,佛教界和道教界都有异议,认为这于道于佛都不利,故严肃的佛教徒往往都不谈二十四诸天而只承认二十诸天。

    其他

    明王在佛教中的身份就是佛的“忿化身”。俗话说:佛都有火,佛一旦发火后会怎样呢?那就是变身啦。每个佛都有个对应的“忿化身”,如释迦牟尼如来佛的“忿化身”是无能胜明王,弥勒佛的“忿化身”是中央不动尊明王等。密宗中的明王有很多,常见的有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十大明王,比较有名的有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刚夜叉明王等,最为人所乐道的是孔雀明王。

    罗刹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暴恶”、“可畏”。原是印度神话中的恶魔,乃是人类之敌。罗刹性情暴戾,喜欢在夜间活动,时常出没于坟地。常会化作种种形象,残害人命。罗刹有男女之分,男罗刹肤色黝黑、朱发、绿眼,一副鬼相;女罗刹,又名罗刹女,则是绝色美女。据传说,罗刹和夜叉一起生于大梵天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