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宋之安居乐业在线阅读 - 第六卷第四十五章 代王

第六卷第四十五章 代王

    奉天京十里长亭之外,十几万百姓将从西城门到长亭的这十里路围得水泄不通,百姓们聚集在大道两旁,纷纷翘首西顾,或顾盼私语,神色之间多有兴奋。今日的奉天京万人空巷,自天子以下,所有的人都在迎接得胜归来的征西大军。

    实际上是征西大军中的北路军,也就是韩卫那一路。

    北路军的十一万羽林和二十部折冲府兵全部回还辽东,取而代之的由朝廷另外调遣了七万人替代北路明军去驻守新征服的土地,北路明军的将士从出征到现在已经有半年还多的时间了,该让将士们回家与亲人团聚一番。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征讨山南地区的明军就已经回来,但山南室韦人的性子实在是太温和了,也可以说是懦弱,因此那部分明军一路上都没打什么大仗,战功不显,不象韩卫这一路,这一路明军从辽东出发,征战无数,一路征讨了超过六千里地域,降服乌古、敌烈、塔塔尔、蒙古、克烈、达达、幹朗改等数十部族,征服的人口超过四百万人,更是打得整个大漠都臣服,战功之显赫,不说后无来者,前无古人是肯定的,汉代霍去病的功绩也无法跟今日的韩卫相比。

    按照天子以前颁布的法令,“拓土千里者、灭十国者、戮兵五十万者,王”,韩卫此次出征开拓的土地何止千里!如果那些部族算是国家的话,灭掉的国家又岂止十个!至于戮兵,倒是不够五十万之数——韩卫差不多三条都占全了,封王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奉天京万人空巷,自天子以下百官出迎十里,除了迎接得胜归来的将士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迎接大明朝第一个诸侯王。

    “来了,来了。”

    人群里一阵sao动,百姓们兴奋起来,不约而至地将目光投向西边。

    二十一万明军自然不可能同步抵达奉天京,更加不可能同步入城,先期回来的是战功卓著的将士和负伤的士卒。

    负伤的士卒是坐船从运河回来,而韩卫他们则是由陆路回来的。

    马蹄声震天,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片黑色,虽然还没看清人影,但看着这一片熟悉的黑色,人们就已经很兴奋了,随着明军逐渐临近,只见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明军分成几列纵队疾驰而来,看样子将士们也是回家心切啊,马骑得那叫一个快。

    熟悉的黑衣黑甲,虽然将士们的甲胄上伤痕累累战衣也多有破损,这模样实在算不上好看,但百姓们却觉得这样的明军才是让人看得最顺眼的,可以想象,这要经过多少残酷的征战才会变成这样啊!而残酷的征战,也意味着不朽的军功。

    虽然外表不怎么美观,但将士们的精神都很好,临近奉天京,明军将士都放缓了马速,而到了十里长亭近前,军官们一声令下,将士们一勒缰绳,数万骑顿时戛然而止,动作整齐划一,可见明军,包括战马在内,曾受到怎样严格的训练。

    欢呼声海啸而起,百姓们毫不吝啬地将他们的欢呼和掌声献给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看着眼前的这些征战归来的勇士,大部分人多是有伤在身,个个一脸的疲惫之色,不少人还是伤残,但这并没有稍减他们在百姓们心目中的形象,大家都知道,虽然将士们现在的模样不怎么好,但等过了几天,天子封赏一下,这些将士将会得到让那些家财万贯的商贾都眼红的土地、奴隶、女子和财帛。

    更加重要的是,正是因为这些将士们的伤痕累累,大明朝才一日比一日强盛,百姓们的生存空间才一日比一日广大。

    秦元1340年以前,大明朝仅仅只有一个辽东,那时候大明虽然兵甲犀利,但国力不强,对上强盛的辽国还一度处于防守的地位,当时的大明百姓虽然不至于整日提心吊胆,但稍微往西一点的地方都不敢去,北边更是有女直人肆虐,当时的明人能自由呼吸的空间只有一个辽东。而十年后的今天,大明朝征服了辽西,征服了江北,征服了赦勒川,还征服了一望无际的大漠,女直人乖乖地臣服于明人的铁蹄之下,契丹人对着明人不敢吭个“不”字,就连那些达达人也低下了他们高昂的头颅,自辽东往西六千里,在这片广大的土地上,明人畅行无阻,只要他们手持太阳月亮旗,哪怕只是一个小民,没人敢对明人不敬。

    是什么原因让大明朝强盛至此?在百姓们看来,正是因为这些伤痕累累的明军将士,正是因为这些善战无双的大好男儿,今日的他们才能以俯视的目光去看待那些以前看上去高不可攀的女直人、契丹人还有达达人。

    “锵!”

    面对这百姓们那些佩服、感激、炙热的眼神,将士们齐齐拔出弯刀,数万骑士高举着弯刀大喊:“日月不灭,永照大明!”

    在将士们的大喝声中,在百姓们狂热的目光的注视下,韩卫滚鞍下马,大步来到林靖文面前,单膝跪下:“臣征西大将军韩奉命出征大漠,幸不辱命,今掠土六千里,得胜而还。”

    林靖文珠冕龙袍加身,大军到来之时他已起身,此刻韩卫来拜,林靖文连忙上前扶起他,乃道:“欢迎你回来,寡人的大将军,大明朝的代王!”

    “代王?”韩卫愕然。

    林靖文微微一笑,却也不解释,只是把着韩卫的手臂道:“来,韩大将军,你看看,今日奉天京的数十万百姓可是有一大半跑来迎接你这位大明朝的功臣来了,你是不是应该跟大家打个招呼?”

    韩卫只得压下心中的疑问,在林靖文安抚了将士们之后,又被他拉着登上了一辆四轮马车。

    这是一辆虽然并不奢华,但有眼光的人都看得出来,这辆车所用的材料无一不是价值连城的稀有材料,百年紫檀木算是可遇不可求的好材料了,但这辆车上根本就见不到紫檀木——当然没有人会以为这辆车的主人是用不起紫檀木,因为这辆车是天子乘舆,一国之君会连紫檀木都用不起?这当然是笑话,只是因为天子瞧不上紫檀木这种堪称稀有的材料而已。

    天子乘舆是很好认的,即使材料之类的寻常人认不出来,但看做工就知道了,这辆车做工之精细装饰之秀美,能有这样的手艺的工匠只可能在王宫之中效力。

    韩卫刚开始还有些迷糊,可一上车就反应过来了,这是天子乘舆,他一个臣子怎么能跑上来?

    见韩卫挣扎着就要跳下车去,林靖文一把拉住了他,“韩大将军,今日你是主角,你乘坐寡人的车,寡人也好借着你的风头沾点光——难道说爱卿不欲让寡人抢了爱卿的风头?”

    韩卫立马老实下来,“微臣不敢!”

    乘舆有八匹骏马拉动,沿着大道缓缓而行,而百姓们则在大道两旁对着他们的大王和功勋卓著的大将军欢呼。当然,这是古代,是不会有撒花雨之类的狗血镜头。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凯旋门,现在的奉天京连城内的住房和集市都没建好,城墙更是没影儿,光建一个凯旋门,那样的话光秃秃的也太难看了,卖相不好看效果自然也得大打折扣。

    欢迎过征战归来的大军,又大宴几日,前阵子的划分千户、调拨物资的事情还没忙完,兰台现在又要计算战争缴获、计算将士们的功勋和封赏,枢密院还得规划这二十一万明军在休整之后该调往何处战场,而律政院也没闲着,大漠不同于本土,以条文繁琐和刑罚严苛著称,目前并不适用于新征服的土地,律政院得配合殿台拟定一些暂行律法在新设立的十数个郡中推行……一个字:忙!

    这个时候最清闲的反而是林靖文这个一国之君,大明体制完善,作为天子,他只需要把握大的方向再约束三台四院的权力扩张就行,有时候还需要协调一下各部各曹的配合,要他关注的事很多,但要他亲自动手去处理的事却很少,就是那些没完没了的奏折很烦,不过相比于那些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的臣子,他这个国君算是很清闲的了。

    不过再忙有一件事林靖文也是要亲自处理的。

    这一日,韩卫奉召入宫。

    其实这次天子召觐他的原因韩卫已经猜到了,这几日天天都有人请他赴宴,说的都是一件事情,那就是封建的事,估计天子这次召觐也是为了这件事。

    君臣叙话,说了一大堆,终于步入正题。

    “按照寡人于秦元1347年颁布的法令,爱卿却是到了该封建的时候了,爱卿为大明拓土六千里,功当封王。”

    韩卫连忙大表忠心,“微臣惶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微臣身为陛下的臣子,为陛下效力乃是理所应当的事,些许封赏足以,若要封建,微臣受之有愧,还请陛下三思。”

    林靖文直视着他,“真的要寡人三思?韩爱卿,你可别后悔了。”

    韩卫被林靖文的目光盯得冷汗连连,“不敢,不敢,微臣为陛下效忠,何来后悔之由?”

    林靖文注视了他半晌,却突然一笑,道:“好了,韩爱卿,大明朝依法治国,法令既已规定,寡人定当依法办理。按照律令,爱卿的功勋足以封王。”

    韩卫不知道林靖文是什么意思,一时间不敢搭话。要说心里话呢,是人都想封王,但古往今来,封王的臣子有几个是得善终的?这些可是有史可查的。那些封王的人,大多数都是惨死了事,最终还连累亲族,要么就是造反,也有几个成功的例子。不过对韩卫来说,造反他一是不想,天子对他恩重如山,他不想背叛天子,二呢也是不敢,大明朝是天子用十年时间只手从一片废墟中建立起来的,而且天子眼光卓著决断无双,其人之文韬武略在当今之世不作二人想,韩卫自认不会是天子的对手,真要反抗那是死路一条。韩卫的野心不大,封不封王其实也没什么,不过呢,男儿的梦想就是裂土封疆,若真要放弃,韩卫多少有些不甘心。

    还好,林靖文没有吊他的胃口。

    “好了,按照,寡人现在对你做出封赏。”

    在林靖文的示意下,秉笔吏拿出一份圣旨,颇有些羡慕地看了看韩卫,宣道:“所谓天子征伐,原为开疆拓土,夷服四方。大将专阙外之寄,代天行成汤之权。兹尔征西大将军韩,自入朝以来司大元戎职,专司征伐,累功辽河之西,边烽无警,诸夷乃绝,功莫大焉。今有其掠大漠之土,服达达之民,社稷元元,宗庙显耀,寡人特茅土封疆,裂云中、南方、赦勒川三郡之地,赦为诸侯,号‘代’,以酬其功。尔其钦哉,当勿负寡人封赏至意。”

    “臣领旨,谢陛下!”

    秦元1348年,大明朝分封了第一个诸侯王:代王,以云中、南方、赦勒川三郡之地为代国的土地。

    “不过,爱卿,眼下大战未息,临阵换将终是不妥,还望爱卿暂且领军继续征战,待战事完结才好之国。”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