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梦穿康熙换乾坤在线阅读 - 第三十八章点评汉儒学

第三十八章点评汉儒学

    顺治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位育宫。

    “皇上,二阿哥的确是非同凡响呀,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收了那个洋毛别科托夫!”安郡王岳乐绘声绘色的给福临描述昨日在自己府中,小玄烨上演的那一幕收降别科托夫的好戏之后,做了一句总结陈词。

    “可收拢这么一个降服洋人又有何用?”福临自然不会责怪自己这位还没有开府的儿子收纳一个西洋门人,毕竟人家已经被自己心甘情愿的晋封为多罗贝勒,而且还很识趣的把这个洋奴放在安郡王的眼皮子底下圈养,也就是告诉自己这个当爹的,我这些事情一点也不避讳皇阿玛你!可区区一个洋人,还是一个败军之将,有何金贵的地方呢?

    “皇上,奴才本来也是不解,但玄烨和奴才说过,西洋火器十分了得,虽然不能与我八旗铁骑所媲美,却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次呼玛尔之战,明安达礼一开始也的确吃了罗刹火器的亏,要不是那几百朝鲜鸟枪兵,完胜之日也许还要再拖延一些时候……”

    “火器确实不可忽视,但骑射之术才是我大清安身立命的根本呀!四哥,你说呢?”福临知道岳乐必定会知道自己的注意,就故意一问。

    “皇上,此处就是一个紧要所在了!”岳乐果然加重了语气,“昨日,二阿哥给奴才讲了一番何为根本,以及这个根本是否就必须是一成不变的道理,听后确实值得思量。”

    “哦,快说来听听?”福临从御座上下来,走到岳乐跟前,并出手按住了要起身禀报的四哥,只是命吴良辅另外挪过来一个座位,就坐在岳乐的面前,摆出兄弟二人促膝长谈的架势。

    “嗻!”岳乐心中一暖,更加原原本本、细之又细地回溯起昨天的事情来——

    原来,噶达浑押着别科托夫回兵部校验技能之后,玄烨并没有立即告辞的意思,而岳乐正好也有深入交流的想法,两人就在书房密室,又聊了一个时辰之久。

    岳乐首先问玄烨,那句询问别科托夫“有多大用处”的话,是不是太过功利?不料玄烨毫无羞愧之意,神情自然的说道:“四叔,侄儿知道你是赞同满汉一家的,其中原委,正是汉家学问的博大精深。但博大精深,并不能掩盖他长久以来形成的固步自封。你可曾注意到,如果数万万汉人、几千汉臣的所有学问都真的如他们所说,是天下独尊、舍我其谁的话,汉人在赵宋之时怎么会被大金压制良久,又怎么会在十二年前终于将这天下拱手相让于关外大清?要知道,那时候,在他们眼中,我们满洲就是蛮夷落后之辈,一如今日我们看待罗刹一般!”

    岳乐大惊失色,毕竟面前的小侄子用一年多来的种种表现,把他自己慢慢塑造成了一个几乎可以“直达天听”的奇瑞圣婴,他这句话,难不成是要暗示大清的国运么?

    “贝勒爷,你……我大清……”岳乐一时有些语塞,汗珠子都流了下来。

    “哈哈,四叔过虑了!玄烨不是那个意思,至少百十年内无此忧虑。”看着岳乐有些放松下来,弘毅稍微顿了顿,因为他知道,作为清初的改革派,岳乐一定是有些长久考虑的。果然,回过味来的安郡王很快又是忧心忡忡,毕竟,但是作为一个力主“满汉一体”从而巩固大清统治长久的皇族宗室,大清国祚是要万世永续才好的,怎么入关百十来年之后就要有国运之忧吗?忧在何处呢?

    “但是,如果我大清只是一味将汉族遗老那些酸臭无比、固步自封的学问拿来当成宝贝,如果朝廷不能仔细辨别,以至于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话,估计百年之后,中华雄风不再了!”弘毅意味深长的做出有一个“玄妙不可知”的结论。

    “汉家学说怎么会是固步自封的酸臭学问?”岳乐十分不解,甚至有些懊恼起来。

    “四叔别急,侄儿并不是要要全盘否定汉家学问。所谓汉家学问,必推儒学为首为要!毕竟华夏五千年,自孔子立圣以来就有二千多年了,其功绩可谓无以比拟。”

    岳乐微微点头,静待下文。

    “这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这‘三治’,堪称儒家的三个主义!”

    “儒家‘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而这礼治,可以说是眼下我大清惩戒罗刹等西洋蛮夷的一柄利器,我****上国以礼服人,假若那些蛮夷之国不通情理、不遵礼制,轻可以训斥教化,若其屡教不改,则重可以兴兵罚国,刑其首恶!罗刹如果执迷不悟,此法可行!”岳乐这才恍然大悟,那天午门献俘这玄烨怒责斯捷潘诺夫种种罪行,是为了这个原因!

    “儒家‘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jian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弘毅越说越激动,也顾不太上现代词汇和当时语言环境的对接了,好在词语虽然生涩,但是其中的含义岳乐还是能够基本明白的,所以也没有打断。

    “儒家的‘仁治’主义,说到根本,却演化为‘人治’,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仁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全赖贤人施政而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弘毅说完这一大段,仔细瞧着岳乐,见他只剩下频频颔首了,才继续说道:

    “于今日看,侄儿认为儒家学问已有三利二弊。其一利,是提出‘礼治’、‘德治’和‘仁治’这‘三治’;二利是提出了‘积极入世’;三利是提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不管是“王道”还是“霸道”,和谐是万物共存的根本之道。”

    “但儒学更有二弊。最大的一弊就是‘迂腐’。第二弊则是‘重徳轻法’。”

    弘毅没有详述这二弊的具体内容,却一下子抓住了岳乐的心。是呀,“迂腐”莫大于将满洲排斥于华夏之外,整天个叫嚷着什么驱除鞑虏,谁是鞑虏?宋金之时就在争执谁为“中国”,却都被蒙古征服。明清交替,满蒙又都成了中国之人。这鞑虏,的确需要好好分辨才好。

    “难道今日的孔教就是孔丘本义吗?侄儿以为不然,毕竟孔子以下,孟子、荀子、程朱理学,再到陆王心学,这儒家学说可未曾没有一日不发展变化,可孔门子弟却一味的说自己的学说是千年不变的,要求所有的人也是因循守旧,不可僭越!长此以往,中华必将自绝于世界之外,大清的华夏,无论满汉各族,都会受制于西来洋夷的祸患,沦为西洋诸藩的囊中之物了!”弘毅十分悲伤的说完最后一句,长叹一口气。

    “为何是那些蛮荒未开的西洋诸藩?”岳乐赶紧追问,特别是说这最大的威胁不是汉人的排满,而是汉人学问的迂腐,以及西洋东来的威胁。

    “四叔有所不知,西洋诸藩虽然荒蛮,但那是百年以前的旧事了。早在明朝中后期,西洋人就开始励精图治,于今日,其凭借着海船和火器的造办技艺精良,已经在海路上广而贸易,攫取了数额巨大的利益,更是滋长了他们的国力,走上了一条血雨腥风的****之路。此消彼长,假若我中华国人继续沉溺于几千年来唯我独尊的陈年旧梦之中,终有一日,那些个西洋狂人的刀枪就会架在我们的家门口了!”弘毅说的言词确确,就等着岳乐发问。

    “此消彼长?此话怎讲?难道汉人的学说还比不过洋人的奇巧?还请贝勒爷教我!”岳乐拿出对待那些汉臣元老一样的尊重,给眼前这个婴儿施了一个汉礼。

    弘毅不由得愣了一下:奇巧?这不和后世乾隆嘉庆朝对西洋技艺蔑称“奇技yin巧[1]”一个心态吗?看来即使是改革派,也终归是受制于历史局限呀!看来只好详细给这位当前最可倚仗的贵族大臣好好上一课了!

    “四叔客气,侄儿就是说一说自己的那些个想法,也不见得都对。”弘毅赶紧跳下来客气一番,重新拉着岳乐入座,自己则顺势背着小手在厅堂里边踱步边开讲……

    [1]指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奇,奇异。yin,过分,极端。指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书·泰誓下》:“[

    商王]作奇技yin巧,以悦妇人。”孔颖达疏:“奇技谓奇异技能,yin巧谓过度工巧。二者大同,但技据人身,巧指器物为异耳。”

    清代管同所著《禁用洋货议》:“昔者,圣王之世,服饰有定制,而作奇技yin巧者有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