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异时空之铁血中华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 李氐远洋船队

第三十二章 李氐远洋船队

    李天佑对这种官场上的闹剧不感兴趣,也没空去理会慈禧的这种官场平衡术,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与美国佬打交道上。为了更好的与李家联系,美国驻福州领事安东尼甚至于赶到了泉州,住进了李天佑专门为他准备的豪华园林里面。

    李天佑知道得很,四月底,美国舰队就要离开泉州港,估计以后也不会回来了。在这期间,美国舰队要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军舰也要进行一番改造,去除舰上的木结构,以防战斗中发生火灾,因此,肯定需要李家的帮忙,如果造成扰民,也需要李家出面调停。而且,李天佑得利用这两个月时间,与美国进一步拉近关系,以保证在中华民族崛起期间,后面有一个保镖。虽然这保镖不可能是免费的,可是,只要运作得当,得利更大的,还是中华民族。当然,如果自己的实力足够说不的时候,这些个保镖,也可以扔在一边了。

    一八九八年三月二号,一支由十艘大型远洋货轮抵达了泉州港。这是美国人准备送给李家的礼物,早在一月初,就已经从美国出发了。十艘货轮,带来了美国答应送给李家的野战炮生产线、建立研发中心所需要的设备,以及负责教授使用这些设备的美国技术人员,当然,也带来了大量亚洲分舰队需要的炮弹。

    三月四号,李天保和美国商人詹姆斯在泉州发表声明,合资筹建了“李氏远洋船队”,李氏占了九成股份,詹姆斯占了一成股份。这支船队由十艘大型货轮组成,主要航线是通往美国的西海岸,在亚洲与北美之间进行贸易往来。对外界的说法是,这十艘货轮是由李家和詹姆斯合资购买的,可实际上,李家没有为这支船队付出一两银子,这是美国政府为了找到他们在大清的代言了,为了保证大清出现混乱后,仍然有一个可以为他们说话的势力而付出的报酬。

    李氏远洋船队的建立,在民间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可是,在官场上,在朝廷中,此事可谓纷纷扬扬的被传说了好几个月。是个官都看得出来,李家现在是傍上美国人了。这年头,只要跟洋鬼子搭上边的,日子都可以混得不错,比傍上皇上还要好,皇上见了洋人,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自然而然就矮了三分。虽然李家傍上的,只不过是在洋人当中不怎么有名、看起来也不怎么可怕的美国人,可是,把大清帝国打得落花流水的日本,在美国人面前讲话从来就没有大声过。

    相比起李氏远洋船队来,李天佑更加看中的,是美国人送来的那研发设备和火炮的生产线。所谓的火炮生产线,说白了,只不过是一个火炮的组装设备而已。火炮的生产,可是一个相当精密的过程,不象枝支,只要有技术,只要有材料和设备,无论那个国家都可以生产。特别是在十九世纪末,一个国家在火炮方面的制造技术,就代表了那个国家陆军装备的最高水平,不可能那么容易就生产出来。以李家工厂里的那些工人,以及李家所掌握的技术力量和工艺,根本就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出火炮来,仅能组装而已,生产火炮所需的零件,炮管,等等等等,基本上还得从美国进口。不过,对李天佑来说,这已经相当不错了。李天佑纯粹是把这些生产线当成培养熟练工人和科技人才的训练道具了。

    二十天后,十艘货轮第一次以李氏远洋船队的名义出海,目的地是旧金山,船上除了李天保这段时间来紧急购得的丝绸、茶叶等闽南、浙江两省的土特产外,还有一批特殊的人,其中包括四百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这些少年,可都是李天佑这两三年来精心培养出来的。

    自九四年年底,李天佑就拿着家族提供的资金,在兴化府、泉州府和永春州内,各建了一个西式学堂,召了数千个学生。学堂里的学生,除了李家伙计及他们的后代外,基本上都是两府一州的农家子弟,他们没有钱去私塾里面学四书五经,学写八股文,学如何做官,如何考秀才、举人,因此,只能到李家所办的学堂内,学习一两门技艺。

    当时召生时,学堂的大门都快被挤破了,因为,李天佑贴出了告示,明着告诉所有的学生,但凡被李家看中的,直接签订用人合同,学成后直接被分到李家的各个店辅以及工厂当伙计和工人,确保他们有一份安定的工作。这对那些山区的穷苦老百姓来说,可是一个相当大的诱惑啊,再加上告示中说了,进入学堂后,不用交学费,包吃包住,那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呢。

    从告示上,那些老百姓们觉得,这跟一些店辅收学徒好象差不多,唯一的不同在于,有名望的大店辅,对学徒的要求十分苛刻,而且召收数量有限,竟争激烈,很多情况下还得用银子开路,而这显然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支撑得起的。可是,学堂不但召生数量多,而且,告示上讲得明白,没有学费不说,表现好的还有奖学金。老百姓们不知道奖学金是啥意思,好象,就是伙计们的工钱吧。还在学徒期间就有工钱可拿,这可是开天劈地头一回啊。

    李天佑至今还记得三年前的情景,当初他在泉州府所设学堂召生的时候,那可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山人海啊,两千多个半大小伙子在他们的父母带领下,把紧急建成的堂挤得水泄不通,逼得李天佑不得不找上泉州知府,派来了一大堆的衙役,总算勉强控制住了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