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迷茫大明在线阅读 - 第128章 家难当

第128章 家难当

    在内阁值房默神思忖了半晌,张璁才令人去将户部尚书梁材、工部尚书章拯唤来,再没钱,这帝王庙也必须建,嘉靖喜欢在祭祀上大做文章,这帝王庙迟早得建,如今国库空虚,此时建还能省点银子。

    再说,以嘉靖的性子,不建这帝王庙,他也会另生事端,找出其它冠冕堂皇,不是急务却又大费钱财的事情来令他难堪,与其如此,还不如咬牙将帝王庙建了。

    不过半个时辰,梁材、章拯两位尚书便联袂而入,见礼之后,张璁也无心客套,当下便将嘉靖的旨意递给二人,道:“你们看看,这是皇上才送来的旨意。”

    工部尚书章拯本就反对南北分祀,在郊祀集议中是坚决反对的,如今天地日月四坛还未建成,嘉靖又要建历代帝王庙,他当即便沉声道:“帝王庙规制极高,不论是用料还是做工皆极为讲究,如今天地日月四坛仍在建,且不说银子是否充足,就是这木料、石料也输送不及,工匠亦难以调配。”

    “工部难,户部更难。”户部尚书梁材轻叹了口气,道:“这几年新政举措尚未见效,开支却是年年增加,太仓库存银逐年减少,着实是入不敷出,就那么点存银,总得留点以防万一吧?”

    说着,他看向张璁,道:“张阁老,您看,着工部、户部的给事中将这道旨意封还奏报如何?或是延后两年也行,等缓过劲来再说。”

    “皇上那性子,封还旨意只能是适得其反。”张璁苦笑了一下,道:“尊旨修吧,工部做个预算出来,看看要多少银子?”

    一听这话,梁材不由急了,忙道:“张阁老,这口子可不能开,兵部、工部、户部多少比这事急的多的差事,户部都硬顶着不拨银子,这口子一开,太仓库那一百六十万两立马就会见底。”

    张璁瞥了他一眼,道:“你说的是老库那一百六十万两?外库的呢?”

    听的这话,梁材不由一愣,道:“张阁老何必明知故问,两庑外库那二百余万两是已经票拟批红,下半年都要开支出去的,如何能够动用?”

    “不外乎是拆东墙补西墙。”张璁淡淡的道:“老库的存银已经从六百万锐减至一百二十万,不能再动了,就将外库的先挪挪,皇上重视祭祀,帝王庙迟早要修,眼下国库空虚,还能节省几个。”

    略一沉吟,梁材才试探着道:“张阁老,去年三月内承运库中官向老库借支了六十万两,能否让内库?”

    张璁瞪了他一眼,道:“当初你根本就不应该同意。”

    不同意?不同意行吗?梁材不由一阵腹诽,沉吟半晌,他才道:“外库那些票拟批红的,挪谁的好?是逐个削减,还是选择数额适当的砍掉?”

    张璁尚未开口,一个中书在门外怯怯的禀报道:“首辅大人,有皇上批转下来的急件。”

    听的这话,张璁心里不由一跳,略微沉吟,才沉声道:“送进来。”

    嘉靖批转下来的是次辅桂萼的奏疏:往岁不登,人至相食,朝廷大发帑藏,费数十万金而不能致数万之粟,原因是未尝预备。今请皇上敕户部发帑银数十万给天下,及时收鬻麦豆,可得数万,而小民因得易钱以为生,足以需他日赈饥之用。同时建议四事:随时查放米粟、因地置仓、兼收杂粮、通融本折。

    下面是嘉靖的朱批,此乃体国裕民、安边备荒之急条,令如议行。

    细细看完,张璁顿觉手摇心颤,半晌才轻叹了一声,道:“无须议了,就用老库的银子,花它个海落河干,大家都省心。”

    “张阁老?”梁材不知道出了什么变故,忙站起身来,张璁看了他一眼,将奏疏递了过去,道:“尊旨划拨吧,这些年灾害不断,置仓买麦,迫在眉睫,虽然所费不菲,却也不宜耽搁,赶紧的划拨下去。”

    粗粗一看,梁材脸色亦是一变,道:“张阁老,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各地灾害不断,西北又频频用兵,岂能不预留一点存银?置仓买麦,这可是个无底洞!”

    “今年的夏税不是马上就要解押进京了?”张璁不胜其难的说道:“将明年的开支都压下来。”

    微微沉吟,梁材才斟酌着道:“张阁老,收鬻麦豆之银,似是无须如此着急,毕竟之前无例可循,大可先拨十数万下去看看效果,还不至于海落河干。”

    “半日之内,连着两道旨意,大用难道不觉的蹊跷?”张璁瞥了他一眼,沉声问道。

    “大用是当局者迷,只想着为太仓库留点压库的银子。”半晌未开口的章拯缓缓说道:“皇上这是在置气,张阁老的意思是扬汤止沸,太仓没了银子,皇上的气也就消了。”

    “以道看的透彻,说的却不对。”张璁苦笑了下,才道:“皇上不是在置气,而是在逼迫我就范,前几日,皇上要在钦安殿设坛斋醮,欲调拨三十万入内库,我说户部没钱。”

    听的这话,两人亦跟着苦笑不已,难怪嘉靖在明知国库空虚的情况下要建帝王庙,可这桂萼上疏奏请置仓买麦豆又是怎么回事?是嘉靖指使?还是这桂萼觊觎首辅之位,乘势而动?这才太平了几日,难道一场新的阁权之争又将拉开序幕?

    沉吟半晌,梁材才开口道:“建帝王庙,划拨银钱置仓买麦豆,这两件事皆大有斡旋的余地,或可拖延,或可分批,由此可见皇上并非是不顾实情,张阁老又何须置气?不如下官进宫去觐见皇上,诉诉苦,划拨十万两给内库?”

    “不妥。”章拯毫不犹豫的说道:“我赞成张阁老的做法,宁愿将太仓的银子花光,也不划拨给内库。”

    梁材微微一愣,才正容道:“国事如此艰难,岂是置气的时候?皇上要在钦安殿设置斋醮,无非是为了祈嗣,这也无可厚非,有了子嗣,自然便不会再迷恋斋醮。”

    “大用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章拯毫不客气的说道:“设坛斋醮才是真正的无底洞!若是因为祈嗣斋醮得子,皇上岂非更加青睐沉迷斋醮?这几年因谏言斋醮获罪的言官比比皆是,难道大用视若无睹?咱们又岂能再助长此风。”

    “子嗣是大事,不论皇上采取何种方式祈嗣,都无可厚非。”梁材说着便看向张璁,道:“张阁老,恕下官直言,皇上性子刚毅,用此法子逼迫张阁老,可谓是用心良苦!如今一系列新政正逐步展开,一旦半途而废,后果不堪设想,下官恳祈张阁老三思。”

    张璁此时已是静下了心来,嘉靖转批的这份桂萼的奏疏,不仅是在逼迫他就范,也是很明显的敲打他,以桂萼取代的他的首辅倒是不至于,这一点自信他还是有的,否则也不敢与嘉靖硬顶,不过,要防着嘉靖扶持桂萼来牵制他,嘉靖暗示的或许就是这个意思,他可不想处处被人掣肘,如今必须的向嘉靖妥协,桂萼也必须的清理出内阁。

    沉吟半晌,他才看向章拯,道:“以道性情刚直,不附和南北分祀,皇上心中已然不喜,帝王庙的预算无须太抠,工部事务繁杂,若是摊上一个只知媚上的主官,户部的日子可就更没法过了。”

    “张阁老点拨之恩,下官定会谨记于心。”章拯忙起身一揖道。

    微微点了点头,张璁才接着道:“大用说的不无道理,没有皇上的支持,我这个首辅也做不长久,倒不是贪恋权位,皇上继位以来推行的新政如今已是关键时刻,若是为了一己之清名而令新政半途而废,实是大明之罪人,既愧对皇上的擢拨之恩,亦无颜面对百官同僚,更无颜回籍见家乡父老。”

    说着他从公案的抽屉里取出一叠银元,微笑着道:“这是你们户部、工部的宝源局、宝泉局铸造的银元,你二人看看。”

    银元?梁材、章拯对视了一眼,便上前各自拈起一枚细看,这银元色泽润白柔和,正面写着嘉靖元宝,上面一行小字,工部宝源局造,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库平七钱二分,背后则是一副团龙图案。

    梁材管着户部,立刻便反应过来,急切的道:“张阁老,朝廷准备革新钱法,发行银币?这是准备在全国推广银币?”

    “不错。”张璁点了点头,道:“五月,漳州龙溪知县胡万里经我转呈的钱法九条,皇上已经同意,推广银币只是其中之一,这是宝源局、宝泉局赶铸出来的样币,连皇上也还未能见着。”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原本是准备明年才开铸发行的,如今只能是提前了,银币乃是皇上首创之举,这彩头自然是免不了的,明日进宫,我就恳祈皇上下旨,先铸造三十万枚银币给内库。”

    听的这话,梁材不由暗赞了一声,这法子好,双方都有了台阶下,不过这一枚银元只是七钱二分,三十万枚不过才二十一万余两,而且只是九成的成色,这算盘打的倒是够精,只不知嘉靖是否肯就此揭过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