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一节 大明次辅温体仁
.ian嘴唇。 “皇上这么出迎阁臣,会否失了礼制?” 深深的紫禁城中,大明天子朱由检正站在平台之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 但一听到“礼制”两个字,王承恩身边的朱由检脸上,黑了下去。听到王承恩所说的这两个字,朱由检立即想起了那帮奏折不停的言官,那借着“礼制”之名百般辱骂自己的言官,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不自觉间,年轻的天子脸上竟有了些怒气,转头怒视着旁边的说话人。 好久,崇祯才意识到说话人是从小就跟着自己的小太监王承恩,渐渐把脸上的阴云渐渐散去了。 “王承恩,礼制二字,以后在内廷中不提也罢。” 大明朝子民万万,皇帝却只有一个,管理起来着实不容易。这无上的皇权要辐射到万万子民身上,有前廷和后廷两个渠道。所谓前廷,大多数时候指的是早朝,是高度制度化,礼法化的朝廷。地点在紫禁城前三殿。而后廷,则是皇帝具体处理奏折cao持国政的地方,并没有太僵硬的制度。 万历皇帝被文官们贬为三十年不上朝,以至于大量的文官愤怒之下挂印而去,许多文官职位没有人担任。但实际上,万历只是不上前廷早朝,不鸟文官的威逼而已。万历朝的内廷一直运行良好。太监和心腹官员们管理着硕大的帝国,不但运转良好,而且赢得了三次大征的胜利。 万历时代的大明朝,往北摁住了蒙古人,往东打败了日本人,往南吞并了西南羁縻土司。虽然没能让击败文官,让自己的小儿子继承自己的皇位,但万历死去的时候,确实给光宗留下了大量的银子。 三十年不上朝,那许多文官职位无人担当,帝国反而强盛。可见这早朝,这文官,绝不是强国富民的一群人。 在万历的时代,努尔哈赤根本就是个不上台面的小部落领袖。即便是天启时代,老贼努尔哈赤也根本不曾威胁到中原帝国的根本。无论如何,建州女真也只有二十多万人而已。但等到崇祯干掉魏忠贤,重用东林党后,二十万人的领袖,也许还没有大明朝一个县令子民多的皇太极立即就冲破了长城,杀到了北京城下。 崇祯虽然年轻没做过皇帝,但也 不傻。查来查去。他发现问题出在东林党身上,是东林党一力推举的袁崇焕款通鞑子。虽然后世满人为袁崇焕翻案了,但在崇祯朝,满朝上下对袁崇焕款通鞑子一事,是没有异议的。 因为袁崇焕的事情,崇祯再也不敢重用东林党。而一旦不重用东林党,东林言官的谩骂立即就像暴风雨一样洒了过来。这两年,崇祯听到礼法两个字就恼火。 “你莫要学曹化淳,说这些无用东西。” “那些腐儒的空言虚谈荒唐言论,都是害国误民的东西!在内廷中不提也罢!” 王承恩偷偷看了一眼天子的脸色,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赶紧低头说道,“王承恩知道了。” 崇祯六年的朱由检,已经不是崇祯元年的朱由检了。此时崇祯在安抚势力奇大的东林党同时,也在积极地打造一个去党人化的大明。如今他提拔重用的一干重臣,都是和东林党划清界限的。内阁首辅周延儒虽然也结党营私,但只要不和东林党抱成一团,就不会威胁到崇祯的皇权。 崇祯也需要内阁首辅周延儒的那一派,为他抵挡东林党的枪林弹雨。所以他容忍周延儒朋党结众,贪墨营私。 而内阁次辅,东阁大学士。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温体仁,才是朱由检真正想重用的人。 不为别的,就因为温体仁素来不党不群。 平台召见,在有明一代,往往天子召见重臣商量国家大事的惯例。今天崇祯在平台召见的,就是温体仁。崇祯不但把温体仁召了过来,而且亲自迎到了平台之外。 甬路之上,身着御赐蟒袍的温体仁走了过来。 温体仁一路上低头想着什么,脚下很沉。那通向平台的道路,本来是一个大臣值得引以为荣的道路,但此时他走得有些犹豫不决,倒似乎前面有刀山火海,需要极大的勇气才能跨进去一般。走到了甬路的尽头,温体仁抬起了头,这才发现平台上站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天子。 天子站在平台之外,迎接自己。 脸上一白,温体仁突然间怔了一下。但很快,他反应过来,快步跑上了层层丹墀,赶紧要跪在天子面前。朱由检用力拉住了他,大声笑道,“免礼,免礼。温阁老终于来了,朕等得好苦。” 崇祯之所以召见温体仁,是因为温体仁昨天送来的一个折子。 前天消息传到了京师,从日本商人那边传来的消息,说庞宁和秦明韬在日本大败德川幕府十二万联军。对于大明朝的京师百姓来说,南海叛贼和日本倭寇。似乎都隔得太远了。这个消息,并不比西北的叛乱更引人注意。但温体仁却对这个消息极为敏感。 但这个消息,却让温体仁惊讶莫名。 温体仁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对官场上的种种来往只求敷衍,却自认为是王佐之才,一直关注着天下大势。对南面那五个奇怪叛逆的举动,温体仁尤为关心。突然得知秦明韬和庞宁已经拥有如此羽翼,温体仁惊讶无比,辗转反复一夜未眠。 昨天,他把满腹忧患,把自己的中兴之策写成了一个折子,送进了紫禁城。 写完这个折子,温体仁才舒了口气,一头睡了过去。 但今天早上醒过来,他却后悔了。听到皇帝平台召见,温体仁竟有些进退两难。 温体仁收回了跪姿,跟随天子走进了平台,受赐座。果然,一坐下来,朱由检就直奔主题地打开了话闸子。 “秦明韬此番联合海贼庞宁,利用兵器锋利,在岛国上击溃日本十二万联军,声势惊人。” “如此大事。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个人议论。若不是温阁老的折子,朕当真以为是假消息!所以才无人关注!” “也只有温阁老,为这事上了折子。折子朕看了。朕以为,甚善。” 崇祯害怕秦明韬。去年打退皇太极那事,虽然朝廷表面上嘉奖孔有德,装作是孔有德立功。但实际上,那只是自己给自己找台阶罢了。大明朝的皇帝和百官都知道,鞑子是秦明韬打回去的。鞑子已经很可怕了,盘踞在辽东岛上,随时有能力从水路直扑直隶的秦明韬显然更为可怕。 听到秦明韬联合庞宁打败日本人的消息,崇祯这几天都没睡好。 “这是臣份内的事情。如何敢劳皇上褒奖。” 崇祯见温体仁面色发暗,似乎不愿意多说话,有些不明白地愣了愣。但崇祯并没有深思,倒是直奔主题地说道, “温阁老,你说贼人以前向海贼刘香出售过火炮?此事可有确查?” “此事是熊文灿去年在奏折中所说,应该无疑。五源贼人唯利是图,只要价格合适,并没有不可卖之物。” 听到这句话,崇祯点了点头,欣喜说道, “若是如此,此事看来确有希望。你所说的购买贼人军械,训练新营一事,深得朕心!贼人之所以能够远征日本,正是因为其铳炮精良。倘若这些武器能为我大明所有,以我大明之人力,何愁不能重整天下?” 崇祯在御案前踱了几步,点头说道,“朕明日就要召集群臣发起廷议,就议你的这个折子。无论作价几何,都要和贼人买些轻便将军炮,买些那种远射铳!回来让匠人仔细研究,倘若能仿制一、二,大有裨益。”
崇祯说完这话,一脸期待地看着温体仁。 看了看崇祯桌上的折子,吞了口口水,温体仁却没有搭腔。 自己上这个折子,是想和崇祯说一番自己的见解。自己也是被贼人打败日本的事情震惊了,一时间没有想清楚。这折子当时倒是写得洋洋洒洒,大谈兵器对大明的重要。 结果说来说去,温体仁还是把自己绕进去了。 廷议一开,东林群臣肯定要反对购买军械。买军械是要用银子的。本来砸到辽东的银子,多多少少都会流一部分到那些文臣的口袋里,如果挪去买军械,对那些朝臣是真金白银的损失。俗话说不要断人财路,即便是皇帝也一样。和贼人买军械。就要影响东林党的财路。 当初徐光启和弗朗机人买新式火炮的事情,被无数言官骂得狗血喷头。说到底,就是钱的事情。所谓廷议,就是皇帝和东林群臣斗法。天子的意思,显然是要自己在廷议上据理力争,为天子冲锋陷阵。 明天如果真的廷议,温体仁这个折子,也肯定会被东林诸臣全力反对。上次花钱让吕策出兵平西南,是被逼的没办法的非常之计,再不解决彝人问题,两广也许就全没了。但现在不同,这个购买军械的路子虽然可以巩固根本,但那些党人哪里会管你根本不根本啊。不到生死存亡,那些党人是不会吐出口中的肥rou的。 东林党的势力,上掌朝纲,下控舆论。可以在朝堂上用告状告死你,也可以在民间用舆论骂死你。逼急了,东林党可以让妓院勾栏里的妓女都以骂你为荣。这还是名面的,是说的过去的,暗地里,那些进士们还不知道还有多少手段。 这是一个庞大的集团,是一种社会性的力量,可以动用的人力物力极大。不是某一个官僚,甚至不是皇帝可以独力抗衡的。当年天启皇帝培养了那么大一个阉党对抗清流,都莫名其妙吃仙药死了,一个温体仁算什么? 和东林党对抗,还当真需要一点勇气。 看着温体仁的脸色,崇祯吸了口气,渐渐明白了温体仁的顾虑。 “关于此事,朕一力支持温阁老,阁老还有什么顾虑么?” 温体仁看了看朱由检,没有说话。 天子一力支持,倘若是个朝堂之外的百姓听了,大概会觉得已经拿到尚方宝剑,可以轻松克服一切阻力。但实际上,只有在这崇祯朝的朝廷上混几年,才知道这句话是多么无力。要知道,崇祯皇帝当初为了不得罪文官集团,连第一任内阁成员都是通过枚卜,也就是通过抽签抽出来的。 何其荒谬,又何其现实。 看了看自己官袍上的补子,温体仁叹了口气。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以后会被东林党骂成怎样的jian臣,他温体仁顾不了,也没法顾了。当初天子派杨鹤去甘陕主持流贼招抚,明知道是死路,那信奉“君子不群”的老人杨鹤,不也磊磊落落地就这么去了么? 他温体仁既然想一展平生抱负,做那张文忠公第二,除了忠君这一条险路,又还有别的办法么?张居正张文忠公权势那般,在文官集团的阻力面前敢大声说“兰芳当道,不得不锄”,最后却也是悲剧收场。 有些事情,又怎么顾得上呢? 抬抬了前襟,温体仁站了起来。 “温体仁不敢负陛下之望,明日一定会据理力争,舌战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