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乱世权臣在线阅读 - 第六百二十八章 偷换

第六百二十八章 偷换

    一次战争的发动,其前期的准备是漫长的,需要启动的工程规模也是巨大的。

    诸如边境上数百人的冲突,基本上“自给自足”,事后报备便可无碍。像正隆五年初的西北军与段部的战争,也是因为在事出突然且事件极其重大的情况下,西北军才会悍然出兵,否则一般的军事行动,都需要朝廷下达批文。在此期间,战机稍纵即逝也只能说运气不好。

    一般来说,皇帝御驾亲征,除非是事关国运,涉及生死存亡。否则皇帝终其一生都不出皇都,也是常有的事情。大晋以武立国,两百年前便是以血与火的手段生生从大楚皇朝身上剜下最大的一块rou,终身不出皇都这种事情,相比南宋,是比较少了。

    皇族子孙成年,便会接受不同的实训,也算是各国皇族中比较激进的一种培养方式了。

    晋帝从来都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无论是年轻的时候师从司马德光,还是二十多年前那个流血的日子,他从来都不是一个躲在幕后指手画脚的人。

    于是面对烽烟四起的国家,晋帝御驾亲征了。

    整个河北道沦陷,南方战事稍缓,北方风起云涌——不,应该是黑云压城之际,晋帝认为,作为整个国家的拥有者,他应该有所表示。

    他要战,而且要战胜。

    我为晋帝,自当败尽一切敌。

    这样的信念,从当年还是孩子、被针对的时候起,就没有动摇过。

    整个晋都都知道,晋帝有这样信念,且基本上所有人都不怀疑晋帝有这样的能力。

    只是,信仰与敬畏,并不能完全解释这次可说是突如其来的御驾亲征。

    这难道不应该是开十几次朝会,甚至是经过一次大的清洗、镇压所有反对之后,才会发生的事情?

    这难道不是经过所有人的同意,然后经过数月乃至是一年的准备,动员起整个大晋的力量,集结大量军队、整合大量物资,做好数十乃至上百个战争策略之后,才会发生的事情?

    这难道不是,陛下当众宣布了监国皇子正式确立了皇位继承人,保证一旦意外,帝统能够顺利过渡之后,才会发生的事情么?

    没有,上述事情,除了晋帝发布了一道太子留守晋都或许算是回应了第三条疑问,其余的似乎一件也没有做。

    是以在御驾亲征之后的半月时间里,还有人为此争吵不休。

    到底大晋有没有做好倾国力一战的准备,到底这一战能不能完胜,以及这一战将会引发怎样的震动。这些都是问题。

    ——没人敢说能不能打赢。晋帝既然没有交代清楚很多事情就敢于北上,那么所有人都相信,任何敢于质疑的生意,只要刚刚从喉咙处嘴唇,就会被彻底抹杀。毕竟晋帝走了,晋都还有一千左右的黑甲卫以及数千缇骑番子。

    既然不能质疑成功的可能,那就争一争在胜利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与可能吧。

    然而半个月后……这样的争吵,就平息下来了。

    有朝官拿出了户部以及各部的转运批文,以及这两年来,一些不引人注目的文件,之后联系这两年的军队调动、粮食以及战马、军械的生产和调拨,真相便浮出水面了。

    当太子在皇座左手下一步的台阶上读完了那本长达十几页,由陈华等政事堂相公们连夜写成的文札时,整个朝堂都安静了。

    战马的数量,即便消耗巨大,但在数年前与段部的战争中积累下来的资本,以目前的战争损耗,不计财力的情况下,还能维持数年时间。

    至于粮食,最新的与南宋人的谈判结果已经出来了,尽管大晋付出了一些代价,但获得了相当数量的粮食,算是一剂补药。

    各种军略物资,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金钱是最为紧缺的一项,但大量可以清查出来的土地以及抛售出去的所得,也能勉强维持

    这样看来,发动一场大战,除了外部不稳,似乎是可行的了。

    而关于战略物资的转运——有心人已经发现,其实数年前,就已经在做了。尤其是齐王一系的人最先反应过来。当年齐王就曾经全权转运过大量的物资。

    这样的反应与明悟,让现在少数还能在朝堂上立足的齐王党官员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当年齐王执掌南北转运,便是被看做了帝国最有希望的继承者,在现在看,却似乎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站在皇位左下一阶宣读札的人,并不是齐王。

    这是讽刺。

    早朝一直到中午才结束,当中间只喝了一碗粥如今饥肠辘辘的大臣们走出皇城的时候,不禁产生了一种错觉。

    似乎晋帝,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在准备北伐了。

    不打无准备之仗,既然如此……似乎也没什么需要担心的了。

    这样的想法闪过心头,之后便是对于此次战争更为充分的信任以及更大的期待。

    在整个大晋的目光都聚焦在此次晋帝御驾亲征的档口,一些事情就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太子执掌京都,齐王一系进入寒冬,因为之前太子在湖北道的大捷,没有太多的人感觉意外。其实一些人已经感觉到,自从司马弼叛国之后,齐王的可能,就已经很小了。

    相比于一些人将齐王这两年的动作称作背水一战,一些人更愿意称之为:留一条后路。

    齐王府已经很久没有够分量的客人了,自从闻崇作为晋帝护驾卫队随军出征后,齐王府更是人情冷落。

    天已经黑了,齐王府前门灯火通明,却没有一个人来,反倒是后门,一辆小小的轿子,停了下来。

    一个带着帷帽的人走下来,随后小心翼翼的进去,之后在王府某个禁忌的房间,掀下了帷帽。

    “殿下”

    “你来了。”

    齐王的脸色并不好看,但比之她没来的时候,似乎又要好了很多。

    这女子是谢神裴。

    一个在晋都之中,拥有九成世家子弟望尘莫及身份,却毫无存在感的女子。

    谢神策与谢神威的大姐,曾经与司马檀有过婚约却毁婚的女子。

    有人说她已经奉道,终身不嫁;有人说她疯了。

    ——不过无论怎么说,也只是谁谁谁提了一下,在某某某“哦,是这样啊”的语气中,当初的婚约风波,就这样被带过去了。

    是的,就这样被带过去了。

    即便是在谢家最困难的这几年,也极少有人拿这件事攻击谢家。

    一来有身份的人都知道,谢家毁婚了,司马弼反了,两者未必有必然联系……可谁说得准呢?这件事再不能起到攻击的效果。一旦拿出来说,反而会被人反攻,说谢家正是看穿了司马弼不臣之心才怎么怎么样,无异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来,晋都的一些年轻人,他们虽然不喜欢谢家,想要拿谢神裴攻击谢家,但除了这个,还能有什么?他们对谢神裴根本不了解!而且,谢神裴作为一个标准的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与他们并无仇怨,用她作为借口打击谢家,也没多大意思。

    其实相当一些人是想过的,但如果对方是一个根本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人,效果就差了很多。而且也显得自己没有水平。

    这种情况便诸如“你不对,昨天酒楼下经过的路人甲摇头了”,并没有什么意义。

    因此上,避免了被攻击的谢神裴,在晋都的名声,一如既往。

    只是如果让人知道,她今夜出现在齐王府中无论谢神裴的存在感是零还是零点一,她都会成为一场风暴的起因。

    与司马家的婚事告吹,却与齐王在地下这样的消息,在街头巷尾会是一场jian夫与yin、妇的故事,在别有用心的权贵手中,便是阴谋的酵母。

    自从与司马檀的婚约毁了之后,谢神策也明了自家大姐与齐王的关系,只是这种关系,永远不可能公开了,尤其在如今谢家破败谢裳被囚的情况下,更没有半点能让外人知道的可能。谢家严禁谢神裴外出,她也已经有将近一年没有与齐王相见了。

    事实上今晚谢神裴出现在这里,也并非是她的本意,若非齐王极力相邀,又给出了她无法拒绝的条件,她不会来。

    “我只有一个要求帮我救我”

    “你知道的,我在家中说不上话,更何况是有关于你的父亲能不能出来还是两说,大弟在西北,二弟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既然奉了道,我便不可能再参与这些何况我本就从未参与过这些”

    “怎么就不行了?这么做,对你与谢家,都是有好处的我知道谢神策在什么地方,他现在处境并不好,父皇御驾亲征,一旦收复失地,你以为他还能活你父亲不出来,你们家没有希望”

    “说这么多,或许也还是为了你自己”

    “是,我不否认,我不为自己,怎么为你”

    “好。”

    夜间起了风,外面的树枝沙沙作响,两人到底说了什么不能完全听清楚,但捕捉到关键词的话,也能猜出一些苗头。

    数日后,在留下城,一名布庄的掌柜终于拿出了藏在他床板下面的一匹布,小心的塞在贩卖菜油的驴车里,经由一支某个晋都贵族雇佣的船只,送到了晋都城外的威侯府庄园。

    这里是威侯府仅剩的财产,里面有谢家长房以及二房的所有女眷,少数仆役,上百名家将,十余名铁卫。

    “你能肯定……这个消息一定是真的?”

    “母亲……我不能肯定,但如果父亲出不来,我……我也不知道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裴儿你不该去见他……”

    “我不能不去,大伯母……我没有办法……”

    “若非老爷不肯,我们也不至于如此无能为力。”

    “此一时彼一时……况且,此时确实需要外力相助,药草已经晚了两天,我怕二兄撑不过……”

    “我亦知此事紧急,只是遍求不得法子,如此想来,齐王之言,或可一试……”

    “正是如此!”

    这样的交谈,谢神裴在其中,或许有些不当。不过大伯母与司马氏均未让她回避,她便姑且听着,左耳进,右耳出。

    再一天后,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宦官,带着一个捧匣小太监,佝偻着腰,走进了晋都城西那座散发着恐怖气息的黑色建筑。

    这座建筑的最底层、最里间一间囚室,一个面色蜡黄的中年人,趴伏在床上低声咳嗽,从他没有一刻不在颤抖的肩头可以看出,他忍得很辛苦,想必极其难受。

    “吱呀……”伴随着生铁摩擦的声音,以及齿轮转动的咔嚓声,老宦官走进来,打开小太监手里捧着的盒子,说道:“二爷,来,喝了它,喝了它,就好了……”

    一个时辰之后,老宦官带着小太监出来了。

    “你,把头抬起来!”

    一名缇骑对着老宦官身后的小太监喝道。

    老宦官看了那名缇骑一眼,缇骑好不示弱,哼了一声,说道:“蔡翁,规矩终究是要讲的,莫要让缇骑司难做。”

    老宦官点点头,于是朝身后望了一眼。

    “噢~蔡翁!”

    “指挥使大人!”

    一道魁梧的身影出现,来人身着黑底紫鸳鸯服,正是新晋缇骑指挥使司大人,乌山。

    “乌指挥使。”

    “蔡翁,不想在此遇着了,哈哈,蔡翁近来可好?早就听说蔡翁有难眠之恙,本使正想着待最后一支缇骑送去北面,便将那支宋人的南疆……”

    “指挥使大人客气了……”

    “呜,蔡翁,敢问您此次前来……噢哈哈,是本使多言了,蔡翁送来的籍,都是宫中的藏本……”

    “指挥使大人所言极是。”

    “唔,既然如此,本使也就不耽误蔡翁回宫了……”

    “指挥使大人自便。”

    “蔡翁请了。”

    “请了。”

    老宦官与乌山道别,随后乌山淡淡看了那名发问的缇骑,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