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都市小说 - 官路淘宝在线阅读 - 求推荐收藏【古籍的鉴定常识转】

求推荐收藏【古籍的鉴定常识转】

    求推荐收藏,有人说,不求的话,很多童鞋都是懒得动手收藏推荐的。

    敲着朱元璋用过的木鱼求推荐收藏。

    鉴定古籍版本和鉴别古器物、古书画一样,是很困难的事情。要有丰富的经验,敏锐的眼力,很细的心,很强的记忆力,才能应付自如。

    古籍版本的鉴别,从大的方面讲,不外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即从内容上掌握资料依据,从形式考究时代风格。我们这里主要谈形式上的鉴别,即如何从书籍的字体、纸张、版式、刀法、墨色、刻印源流、题跋、批校、印章等方面来研究图书版本。

    一般来说,在鉴定一部比较完整的古籍——即全文、序跋、牌记……等等都具备的情况下,审阅、考察和判断的依据充足,确定版本比较容易,也比较确切;但对残卷、零页或者从文字中查不到有关刻书时代任何依据的图书,只能从字体、纸张、墨色、刀法、版式以及各家著录等方面去判断。因此,在古籍版本的鉴定方法上,应以考察字体、刀法、纸张、墨色、版式、行款、字数、讳字、刻工姓名、封面、牌记、序跋、批校题记、书名冠词、藏章印记、书目著录,加上工作实践中的记录和脑子里所记图书各自特征和规律为主,而字体、刀法、纸张、墨色、版式、行款是时代性很强的特征,是鉴定古籍版本不容忽视的依据。

    由于各种古籍版本的不同,在运用上述诸方法鉴别时各有侧重,下面分别叙述。

    (一)雕印本的鉴定

    1.牌记、封面和序跋历代刻本多在序目后边、或卷尾书末刻牌记(书牌子)。牌记内容有详有略,形式不一,有的予以艺术加工。明清两代有的书还刻有封面。无论牌记或封面,大都刻有雕牌年月、刻家姓名、室名、书坊字号。据此判定牌刻时代,一般是可靠的。不过例外的情况也不少。出现例外,一般是后人翻刻时将原牌记或封面照样刻入造成的。也有后人在用某书原版重印时换刻了封面,而正文并未改动,封面雕镑年月与原版刊刻时间不同,貌似另外的刻本。这种情况在清刻本小说中较多。古籍在正文前后,常刻有著者、刻书者,或与作者有关的师友、长辈、后学撰写的序、跋。一般序文刻在正文前面,跋文刻在正文后面。序跋内容多是叙述书中内容、编著意图或刊刻经过。文末署撰写序跋人姓名、朝代、年月,序跋的撰写时间,一般和刻印时间相差无几。因此,参照序跋所署年月、结合字体、纸张,判定其刻版年代是比较可靠的。但也有后人翻刻时将原序照样刻入,所以,切忌单纯地凭序断年。

    2.题跋、识语和名家藏章印记历代学者或藏书家,对自己得到或收藏的书籍,往往要加以考证;对版刻源流和个人研究所得,常在卷首或卷尾,或前后扉页上书写题跋、识语,叙述其内容正误、版刻时代、流传情况、收藏源流及个人得书经过等等。

    学者或收藏家于题识外,还常铃盖自家图章印记,世称“藏章”。诸如楼、阁、斋、堂、姓名、别号、收藏、鉴赏、珍秘、审定……等印。通过名家收藏的铃印,帮助识别版刻年代,并可看出书籍流传情况。由此可见,题跋、识语和各家藏章印记。在鉴定版本时代、真伪上,也是椣羁煽康囊谰荨/P>

    3.书名冠词有些刻本,在书名上常冠以“国朝”、“皇朝”、“圣宋”、“皇元”、“大明”等字样,以示对当代的尊崇。凡书名上冠以这一类字样的,多指刊刻人所生活的朝代。同一书,如果后一朝代再刻,就不用上述字样,而改为“某朝”。如《英烈传》冠“皇明”者是明代刻本,清代刻本就改称为“明朝”二字了。

    4.讳字周秦以来,凡是遇到所尊者,或是当代君主的名字时,常常要用其他方法避开,这就是“避讳”。“避讳”的方法主要表现在文字书写上。

    讳字的方法各朝不同。常用的办法有改字、空字和缺笔。秦始皇名赢政,讳“正”字,遇“正”字就改用“端”。除上述避讳方法外,还有因避讳改音的,因避讳改姓的和改名的。这种习俗,给我们阅读古籍确实增添了不少麻烦,但另一方面它给我们考察古籍的时代和真伪也提供了便利条件。因为各朝的讳字不同,这一点恰恰可以作为某一时代的标志。过去有不少历史学家,正是通过讳字的研究,断定了书籍刻本的时代早晚和版刻的刊刻演变。

    5.刻工姓名不少刻本,在版心下端雕镌有刊工和写工姓名,这些姓名往往成为断定刻本年代的重要依据。如甲书刻有刊写工人姓名某某,根据其他条件,如序跋、牌记、年月等,确定其为宋刻本;乙书虽无序跋、牌记、年月,但版心下端刻有与甲书相同的刊工姓名,而其纸张、墨色、字体又和甲本类似,据此,一般可以断定它是和甲书同一时期的刻本。在宋刻本中,这种情况较多。如南宋绍兴年间(1131/FONT>1162)杭州刻本《广韵》,版心有刻工陈锡、包正、徐杲、徐升等人;而《乐府诗集》一书,也刻有徐杲、徐升等四十余人。此本虽然没有序跋、牌记、年月,从刻工姓名即可证明,它也是南宋杭州地区所刻。

    6.版刻时代特点流传下来的刻印古籍,有的没有序跋,或者虽有序跋而未署年代,版心也未刻写刻工姓名,故仍须从各朝各代各地的刻版特点等方面识别。以下按朝代顺序,分项叙述其各自特征。

    宋刻本:所用字体,早期刻书多用欧体字。欧字瘦劲,俊俏秀丽,字形稍长,转折笔画,清细有角。后来逐渐流行颜体。颜字雄伟朴厚,字体丰满,间架开阔,有骨有rou。南宋以后,柳体字日趋增多。柳字比颜字略瘦,而笔画挺拔有劲,起落顿笔,过笔略细,横轻竖重。从地区刻本看,汴梁和浙本多欧体,蜀本多颜体,闽本多柳体,江西本欧柳间而有之。宋本用墨精良,一般浓厚似漆,虽着潮水,湿而无漂迹。宋时刻工由官本开始,要求严格,刀法精致认真,字画丝毫不苟,虽然刻在板上,亦不失原来书写手笔神韵。北宋汗梁和南宋浙本、蜀本主要用白麻纸。南宋时闽本则主要用黄麻纸,另外还有一种质地厚硬的黄纸,主要用于印刷佛经。宋代早期刻书的版式多半是四周单边,后来逐渐演变为左右双边、上下单边。版心多刻有刊工姓名和字数,书尾多刻有牌记,间有在左栏外上角刻“书耳”的。宋本书每行字数虽然相同,但从横向看,字的间隔排列,大都是不整齐的。宋时书籍装帧主要是蝴蝶装,有少数是经折装。北宋早期还有卷轴形式的纸书,到南宋时期就出现了包背装。

    元刻本:元代刻书字体,初期犹有晚宋遗风。赵孟頫仕元后,其书法隽美秀逸,为世所重,临摹赵字成为风气。刻书字体也不例外。版心多刻字数,页码多用草书。元本墨色稍淡,刀法也显软弱无力。早期用纸,白麻纸、黄麻纸兼而有之,中期以后,则多用黄麻纸。版式大多是四周双边。官刻、家刻行字疏朗,坊刻则行窄字密。装帧以包背装为主,蝴蝶装较少,佛经大多用经折装。

    明刻本:明代刻书字体大致可分三个时期。明初刻印的书都是软体字书写上版,还有颜、柳、欧、赵余味。明中叶,字体极力摹仿宋人,同时大兴翻刻宋本之风,字画横平竖直,撇捺直挺,整齐严谨,字形方正,成为真正的“方块字”,缺乏流利生动之态。晚期有两种字体流行:一是楷体,字形变长,笔画横细竖粗,即所谓长宋体;二是行书体,字体圆润流畅,婉转秀丽。明初印书,虽然还有少数白、黄麻纸,但主要的是用棉纸和竹纸。一般说来,官刻本、家刻本纸选上等,多用棉纸;坊刻本则多用竹纸。版式则多模仿宋本。装帧绝大部分是线装形式。

    清刻本:清初刻本字体仍是明末风韵,字形长方,横细竖粗。康熙以后,盛兴着两种刻书字体:一种是硬体字,也叫仿宋体,这种字体在清刻本中最为普遍;另一种字是“软体字”,也称“写体”。写刻上版的书,多出自名家手笔。字体优美,印刷办佳。清代印书用纸,种类繁多。如开化纸、开化榜纸、粉连纸、玉版宣纸等。其中开化纸是印书最优纸料,洁白细薄,柔软耐久,无帘纹而有韧性。武英殿本和扬州诗局刻本采用较多,名家著作也偶有使用。清代刻本版式,一般是左右双边,字行排列比较整齐。书前刻封面的较多。其装订多用线装,版框大小不尽一致,装订时以齐下栏为规矩。

    (二.)活字本的鉴定

    活字本的印书,无论是泥活字、铜活字、木活字或其他活字,尽管制作活字的原材料不同,方法各异,但在印剧书籍之前的技术规程,即捡字、排字、拼版等程序大致无二。因此,凡属活字印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但由于原材料的差异,也有其不尽相同的地方。只有熟悉并掌握活字本的特征及其有关知识,才能达到鉴别的目的。下面简要介绍活字印本伪基本特征。

    1、活字本在栏线四角的横线竖线衔接处,连接的不是那样严密无缝,多数有隔开的缝隙。雕版印本却无此现象,因版刻栏线是在上版稿纸上预先画好镌刻的整体。

    2、排字行气不整齐,有时倾斜不直。有些字排列歪扭,甚至个别字倒置或卧(横)排。

    3、字的大小不一致,笔画粗细也不匀。版刻系写稿上版,字体大小一致,且刻工一气呵成,因而大小匀整,字与字间可以互相照应。活字刻本却完全不同。活字是一字一刻,这个活字与另外的活字照应的不好,难免有大小不匀之处。一行之内,不但字有大小,且笔画粗细有时也难一致。

    4、墨色轻重(浓淡)不均。排字拼版,会出现版面凹凸不平。因此刷印出来,墨色就有轻有重,浓淡不均。

    5、活字与活字的笔画之间绝不交叉。雕携书版时,是将一贡之内的文字写成书稿,粘在版上进行刊刻。因此,在书写上版稿吟,上下字之间的撇、钩、竖、捺有时笔画交叉相互照应。这是为了行气整齐,字体结构美观。而活字则不然,它是每字一刻,自为一整体,字与字没有交叉的可能。因此,拼摆成版时,不会有字与字笔画的交叉现象。

    6、书口上下栏线整齐。版刻印本由于印刷涂墨,书版会出现涨缩,或版心大小不一,致使装订成册后,栏线不齐。装订规矩是齐下不齐上的。活字印本拼版时,上下栏线尺寸一定,故装订成册后,从书口看来,上下栏线均整齐。

    7、活字印本无断版裂版现象。雕版有的因刻成年久,经刷印施墨或遭风吹日晒,常会断裂。活字印书,印完,版即拆散。如需再印,即行再版,所以,不会有象雕版那样出现断裂的情况。因此,在鉴定古籍时,遇有断版裂版现象的,即非活字印本。

    8、行格界线时有时无。活字本行格界线亦系拼排,因而也会不平,从而着墨不匀,故出现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现象。

    根据上述主要特征,对古籍中的活字本,一般是可以鉴别清楚的。至于不同原料的活字本,如铜活字本与木活字本的区分,大体说来,铜活字本墨色浓浮,字体大小参差。木活字本字形墨色较接近雕版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