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军事小说 - 燃烧的海洋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七章 乘胜追击

第二百一十七章 乘胜追击

    二十三日上午,疲惫不堪且损失惨重的第三步兵师率先在阵地上向志愿军投降。

    四个小时后,大概下午两点左右,第四步兵师也放下了武器。

    虽然按照美军的标准,第二次战役就此结束,但是在黄峙博眼里,第二次战役还没到结束的时候。

    当时,第2步兵旅还在坚守,直到二十五日傍晚才向第三十九集团军投降。

    此外,还有十多万韩军在向海州集结,正准备乘船离开朝鲜。

    虽然已经达到了战役目的,歼灭了美军第三步兵师第四步兵师,几乎全歼了第七步兵师,还打残了第二步兵师,但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志愿军的最大收获是夺回了平壤,把战线向南推进到开城附近。

    吃午饭的时候,陆风烈就打来电话,亲自嘉奖了黄峙博等一众志愿军高级军官。

    第二天,傅秀波还派金诚焕大使陪同朝鲜当局的几位领导人来到志愿军司令部,向黄峙博等人授予朝鲜人民英雄等荣誉称号,并且正式授予黄峙博朝鲜人民军荣誉次帅的军衔。

    显然,这荣誉可不是一点点。

    在朝鲜人民军中,最高统帅是大元帅,其次是元帅,然后是次帅。

    因为大元帅只是荣誉军衔,仅有一个人即朝鲜的开国者获得,所以在人民军中最高军衔就是元帅,也只有极少数的人有资格获得。在金氏家族覆灭之后,人民军中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元帅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次帅就是人民军的最高统帅。

    虽然只是荣誉军衔,但是朝鲜当局用此举表明,黄峙博不但是志愿军的总司令,还是人民军的荣誉总司令。

    事实上,在志愿军参战后,都是由志愿军指挥人民军作战。

    授予黄峙博次帅军衔,也仅仅是走正式程序而已。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黄峙博都是人民军次帅了,志愿军司令部的官兵特别是在作战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高级参谋都得了好处。

    作为中校,牧浩洋获得了人民军荣誉少将军衔,而且享受少将待遇。

    这可不止是一个荣誉称号,得到的也不是在人民军官兵面前趾高气扬的好处,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按照人民军的标准,以战前的币值衡量的话,少将的年薪有十五万人民币,而牧浩洋在战前的年薪也就几万块而已。只是,黄峙博的高姿态,让这些非常现实的好处大幅度缩水。当时,黄峙博没有要求人民军立即兑现荣誉军衔的待遇,而是出于深厚的中朝传统友谊,决定在朝鲜完成战后重建之后,再找朝鲜当局支付津贴。这样一来,等到牧浩洋在十多年后拿到人民军少将的津贴时,不但数额大幅度缩水,而且他也不再需要这些钱来买房子了。

    走过政治秀后,黄峙博把精力放到了战场上。

    当时,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虽然联军战败了,但是在撤退的时候,联军做了几件非常重要的事。首先,逃到南埔的韩军尽可能的把囤积的物资运往海州,主要就是燃油粮食以及可以让志愿军直接使用的大口径炮弹,而来不及运走的,全部被韩军付之一炬;等志愿军在二十四日下午到达南埔的时候,大火已经烧了一整天,剩下的只有满目疮痍了。其次,撤到海州的数万韩军成功登上了运输船,并且在二十五日回到仁川,此后这些韩军陆续被派往三八线,成为韩军在三八线上的主力部队。最后,韩军在离开之前,摧毁了海州港里的所有基础设施,还在港口里外布设了数千枚水雷,其中不少是人民军的库存货,让志愿军在占领海州之后,无法用船只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这几招,韩军都做得非常绝。

    虽然黄峙博没想得到联军的弹药,毕竟很多弹药都不能通用,如果为了使用联军留下的弹药,比如一二零坦克炮的穿甲弹,让坦克换装坦克炮,显然得不偿失,但是黄峙博早就盯上了联军的其他物资,特别是燃料与粮食。

    相对而言,后者更加重要。

    在联军占领平壤之前,朝鲜储备的战略粮食就不多。光复平壤之后,朝鲜当局肯定会返回首都,仅仅是政府人员就有好几万,加上陆续返回的平壤居民,志愿军首先就得解决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吃饭问题。如果算上志愿军的官兵以及协同作战的人民军,至少有三百万人等着填饱肚皮。

    事实上,问题还没有这么简单。

    在攻打平壤的时候,志愿军使用了上千吨炸弹与上万吨炮弹,几乎将这座不大的城市彻底摧毁。根据朝鲜政府在战后做的统计,平壤市区内,有十万栋房屋被摧毁,还有大概同等数量的房屋遭到严重破坏。虽然朝鲜政府没有归咎于志愿军,而是把这笔账算在了可恶的侵略者头上,但是现实却是,在大批人员陆续返回平壤的时候,黄峙博还得让总后勤部尽快送来十万套板房,以安置朝鲜民众。此外,他还得动用一批工程人员,在平壤郊外搭建送来的板房,无形中增加了后勤保障负担。

    三十万吨粮食不算多,如果供三百万人食用,最多坚持三个月。

    问题是,如果有这三十万吨粮食,在三个月内,志愿军就不用分出力量运送粮食,可以向前线运送更多的作战物资了。

    至于燃油,主要供军队使用,也非常重要。

    韩军这么一搞,黄峙博不得不从更加现实的角度考虑问题,即在光复平壤后,志愿军有没有必要再接再厉,向开城进军。

    打不打开城不是问题,在何时打才是问题。

    当时,在志愿军司令部里,这个问题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大部分参谋都认为,在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特别是在第2步兵旅投降后,已经达到了全歼美军四个主力师的战役目的,还实现了光复平壤的战略目的,因此没有必要立即攻打开城。

    只是,仍然有一部分参谋认为很有必要立即攻打开城,而且以高级参谋为主。

    最积极的,就是戚凯威母祁铁杨禹方周渝生与牧浩洋。

    不管怎么说,他们最接近黄峙博,也最清楚总司令的想法。战役结果已定,黄峙博却迟迟不肯下达收兵命令,表明他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而且更加倾向于立即攻打开城,而不是等联军缓过气来后再动手。

    客观的讲,五个高级参谋并不是完全认同黄峙博的想法。

    当时,连戚凯威都认为,有必要让作战部队缓口气,没有必要立即攻打开城。联军遭到重创后,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元气,仅凭韩军那点战斗力,根本守不住开城,所以完全可以让部队暂时休整一下。即便情况有变,也可以立即组织前线部队,在联军增强防御之前向开城发动进攻。

    只是为了照顾总司令的面子,五个高级参谋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事实上,与黄峙博相处了这么久,五个高级参谋都认识到,只要黄峙博打定主意,谁也改变不了。

    黄峙博没有立即下达命令,表明他还在犹豫,但是不表明他没有主见。

    也许,他只是在等待时机,或者说等待准确的战场情报。

    让黄峙博下定决心的,也正是一份由二部送来的情报。

    二十四日夜间,李明阳亲自赶到志愿军司令部,把标有绝密字样的文件交到了黄峙博手上。

    在这份情报中,李国强再三强调,美国当局已经做出了增兵决定,两个重型装甲师将在十月底之前到达韩国,最迟能在十一月五日之前形成作战能力,而且美国总统已经任命中央战区司令官博茨曼出任联军总司令。

    为了引起黄峙博的重视,李国强还提供了博茨曼的个人资料。

    事实上,黄峙博也是博茨曼的粉丝。在他家的书柜里,就放着博茨曼写的那本关于俄罗斯内战的书,而且被他反复看了好几遍。黄峙博与博茨曼有同样的观点,即在不久的将来,美国将参与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与某个大国发生正面冲突,只是黄峙博并不认为对抗美国的会是俄罗斯。

    在南京军区担任参谋长的时候,黄峙博就深入研究过博茨曼提出的新军事思想。

    在很多方面,他都认为博茨曼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将领,甚至认为博茨曼生错了时代。如果早七十年出生,博茨曼很有可能成为巴顿那样的猛将。这些了解让黄峙博相信,如果博茨曼不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他将是任何一名将军最不想遇到的对手,也是任何一名将军做梦都想战胜的对手。

    美国总统把博茨曼派过来,而且再次增兵两个师,表明美国当局还没有放弃。

    从兵力上看,也许美国总统已经动摇,并不相信联军能打赢这场战争,但是美国总统绝对不想在绝对不利的情况下与志愿军签署停战协议,因此联军肯定有大动作,甚至有可能发动一次极具威胁的进攻。

    既然战争不会因此终结,那就应该抓住机会,尽可能的创造有利条件。

    必须让美军在战场上遭到难以挽回的挫败,才能让美国当局在谈判桌上做出全面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