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分工合作
拯救行动开始后,牧浩洋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化。
虽然谁也无法肯定冰岛的火山喷发能够拯救人类,但是谁都知道,在火山喷发后,如果不能及时清除进入平流层的微尘,人类还是会灭亡。因此在全球最顶尖的钻探队伍齐聚冰岛的时候,牧浩洋则在为另外一件事情忙碌。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摸底调查,中美欧俄四方对全球工业结构有了全面了解。[bsp;十一月四日,牧浩洋飞赴华盛顿,参加四方军事高层会议,共同商讨制造平流层飞机的事情。
在入境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个小麻烦。
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前,牧浩洋因为在台湾的秘密行动,上了cia的黑名单,结果被美国海关拒绝入境。
还好,五角大楼官员及时赶到,替他解决了问题。
为了确保牧浩洋在美国的人身安全,美国总统还在当天签署了特赦令,禁止cia在对他进行调查。
十一月五日,四方军事工业谈判开始。
按理说,这应该是商业与工业部门的事情,但是时间非常紧迫,如果采取商业方式运转的话,生产效率肯定达不到要求,因此美国首先提出,应该由军方主导,以战时标准来组织工业生产。
要知道,战时标准的效率高得多。
拿建造战舰来说,如果在和平时期,建造一所十万吨级航母,至少需要五到七年,而在战争时期,最多只需要两年。相对而言,战时生产飞机的效率比建造战舰的效率还要高。比如一条飞机生产线,在和平时期的年产量不过几百架,而在战时则能达到上千架,甚至是数千架。
如果不以战时标准来生产平流层飞机,肯定无法在一年之内完成十万架的生产任务。
事实上,总产量很有可能不止十万架。
原因很简单,科学家只是根据最保守的分析给出了初步评估结果。如果冰岛的火山喷发强度超过预期,进入平流层的微尘量提高,就得生产更多的平流层飞机,而且得提前进行清除工作。
到底要生产多少架,以及以多快的速度生产,要等到火山喷发后才有结论。
只是,十万架绝对是底线。
问题是,对人类的生产能力来说,十万架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直接分配建造工作,即给每个国家分配制造数量,肯定无法提高生产效率,因为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制造平流层飞机的必要设备。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细分制造工作,再把各国生产的零部件组装起来。
这么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政治与军事影响。
在灾害面前,平流层飞机是拯救地球生态圈的工具,可是在灾害过去之后,这些能在平流层飞行数万公里、搭载数百吨载荷的超大型飞机绝对是战争利器,或者说是最有威胁的战略打击力量。
更重要的是,这种飞机聚集了人类文明的最高智慧,每一项技术都具有代表性。如果某个国家掌握了所有技术,就有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性能更加先进的飞机,而且是军用飞机。
如此一来,如果某个国家掌握了全部制造技术,就能无所顾忌的将其装备军队。
只有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制造,才能确保在灾害过去之后,这些飞机不会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武器。
牧浩洋来华盛顿,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按照各个国家的技术与工业实力,细分制造任务。
经过一周的紧张谈判,以中美欧扼为首的四方率先达成协议,中国负责制造静电吸附装置与电力供应系统,美国负责制造发动机与机翼段,欧洲负责制造机身与主体结构,俄罗斯负责制造尾翼与气动控制系统。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印度、南非等具备一定工业实力的国家也承担了相应的制造工作,比如微尘回收装置、远程控制系统、环境检测系统等等。
只是,在最为关键的问题上,四方仍然存在分歧,即在哪里组装这些飞机?
毫无疑问,组装工作至关重要,而且负责组装的国家将获得最多的好处,即便是组装地点也至关重要。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在中国组装,中国很有可能借此机会掌握全部制造工艺。
在其他国家也一样,均无法保证组装国不会因此获益。
这个时候,牧浩洋提出了一个至少能让美国与俄罗斯满意的方案,即在已经由中国占领的日本本土设立组装工厂,由参与制造工作的国家派遣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组装工作,而组装工厂由四方共同成立的安全机构负责管理,任何一方都不参与所有工作,也就没有机会掌握全部技术。完成组装工作之后,组装工厂将在四方监督下拆毁或者炸毁,而参与组装的工作人员都将安顿在日本,由四方安全机构共同监督,终生不得离开划定的定居区,也不得擅自与外界联络。
这么做,确实有点残忍,但是却能最大限度的确保本国尖端技术不落入他国手中。
当然,牧浩洋还同时提到,因为参与组装之后,都得在日本定居,所以只能通过志愿的方式招募工人。
在美国与俄罗斯同意之后,欧盟也没有表示反对。
只要严格执行牧浩洋提出的技术安全保密条款,在哪里组装的影响并不大。
十一月十二日,军事会议做出最后决定:在日本北海道地区开辟一处专门场所,负责平流层飞机的组装工作,所有参与制造的国家得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工人的招募工作,由中国负责组装基地的建设工作。
当天,牧浩洋就搭上专机返回北京。
选择在北海道,一是该地受战争影响不大,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毁坏程度比本州等地区轻微得多,二是北海道本来就地广人稀,常住居民不到一千万,受战争影响,半数以上都逃往本州,三是该地接近俄罗斯与美国,离中国也不远,在中美俄三方的远程侦察机的监视范围之内。
此外,北海道的扎幌港保存得较为完好,能够便捷的运送工程设备与物资。
十一月十三日,中国陆战队驻日部队就开始行动,第一个工程营在当天上午搭乘运输机前往扎幌。
按照牧浩洋的安排,首先得选择一处较为合适的地点。
经过三天的全面勘测,主要是动用侦察机测绘地形图,最终选择在北海道东端的钏路湿原国家公园建立组装厂。这里是平原,有足够的水资源,而且北面是前日本海军的根室海军基地,还有通往扎幌的高速公路与铁路。最主要的是,这里之前是日本的国家公园,没有常住居民。
确定下来后,牧浩洋十一月十六日赶到东京,着手部署组装厂的建设工作。
这一个多月的忙碌,让牧浩洋想起了一部在当兵时看过的电影,即预测二零一二年为世界末日的那部电影。
虽然世界没有在二零一二年毁灭,现实也没有那么夸张,地球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完全变样,但是牧浩洋从事的事情,与电影里非常相似,即人类文明在自然灾害面前,不但无比脆弱,还异常疯狂。
如果不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这两个月内发生的事情,在平时恐怕需要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能办到。
来到日本,这种感受更加强烈。
战争已经结束两个月,日本的社会情况却没有丝毫改变。
根据占领军的统计,两个月内已有一千四百万日本平民丧生,绝大部分死于严重的辐射疾病,还有大约同等数量的日本平民正在忍受疾病的折磨,更多的人则在毫无希望之中等待命运的审判。
名义上,牧浩洋是日本占领军总司令,所以在来到东京后,他首先处理占领军的事情。
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拯救日本平民,而是如何提振军心。在这两个月内,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官兵提交了调动申请书。庞跃龙已经据此向总参谋部提出,把占领军的部署周期缩短为三个月,以便让官兵回国休整。可惜的是,腾耀辉没有批准,因为没有足够的运输力量来运送部队。
结果就是,第一批占领军要在干满一年之后才能离开日本。
对任何人来说,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占领军最主要的任务不是占领日本,而是清理随处可见的平民尸体。
除此之外,占领军还得应付潮水般的日本难民。
就在牧浩洋的住地外面,随时都有上万名、甚至数万名平民等待救济,而占领军能够提供的帮助却非常有限。不是没有足够多的救济物资,横滨港内就囤积了上百万吨粮食,而是没有足够多的人手。
当时,驻日占领军的总兵力还不到二十万,根本不足以维持社会秩序。
所幸的是,情况正在好转。
日本临时政府已经成立,第一支治安部队也已组建,正在接受基本训练。预计在年底就将由日本临时政府负责救助行动,占领军就能从一线撤下来,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日本治安部队。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日本的政治体制,即是否保留君主立宪制。
说得直接一点,天皇还有没有必要存在。
黎平寇早已表态,这是牧浩洋的事,中国政府在原则上不干预,由占领军总司令决定天皇的命运。
牧浩洋没有急着处理这件事,反正日本也要一年左右才能恢复正常秩序。
虽然谁也无法肯定冰岛的火山喷发能够拯救人类,但是谁都知道,在火山喷发后,如果不能及时清除进入平流层的微尘,人类还是会灭亡。因此在全球最顶尖的钻探队伍齐聚冰岛的时候,牧浩洋则在为另外一件事情忙碌。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摸底调查,中美欧俄四方对全球工业结构有了全面了解。[bsp;十一月四日,牧浩洋飞赴华盛顿,参加四方军事高层会议,共同商讨制造平流层飞机的事情。
在入境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个小麻烦。
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前,牧浩洋因为在台湾的秘密行动,上了cia的黑名单,结果被美国海关拒绝入境。
还好,五角大楼官员及时赶到,替他解决了问题。
为了确保牧浩洋在美国的人身安全,美国总统还在当天签署了特赦令,禁止cia在对他进行调查。
十一月五日,四方军事工业谈判开始。
按理说,这应该是商业与工业部门的事情,但是时间非常紧迫,如果采取商业方式运转的话,生产效率肯定达不到要求,因此美国首先提出,应该由军方主导,以战时标准来组织工业生产。
要知道,战时标准的效率高得多。
拿建造战舰来说,如果在和平时期,建造一所十万吨级航母,至少需要五到七年,而在战争时期,最多只需要两年。相对而言,战时生产飞机的效率比建造战舰的效率还要高。比如一条飞机生产线,在和平时期的年产量不过几百架,而在战时则能达到上千架,甚至是数千架。
如果不以战时标准来生产平流层飞机,肯定无法在一年之内完成十万架的生产任务。
事实上,总产量很有可能不止十万架。
原因很简单,科学家只是根据最保守的分析给出了初步评估结果。如果冰岛的火山喷发强度超过预期,进入平流层的微尘量提高,就得生产更多的平流层飞机,而且得提前进行清除工作。
到底要生产多少架,以及以多快的速度生产,要等到火山喷发后才有结论。
只是,十万架绝对是底线。
问题是,对人类的生产能力来说,十万架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直接分配建造工作,即给每个国家分配制造数量,肯定无法提高生产效率,因为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制造平流层飞机的必要设备。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细分制造工作,再把各国生产的零部件组装起来。
这么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政治与军事影响。
在灾害面前,平流层飞机是拯救地球生态圈的工具,可是在灾害过去之后,这些能在平流层飞行数万公里、搭载数百吨载荷的超大型飞机绝对是战争利器,或者说是最有威胁的战略打击力量。
更重要的是,这种飞机聚集了人类文明的最高智慧,每一项技术都具有代表性。如果某个国家掌握了所有技术,就有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性能更加先进的飞机,而且是军用飞机。
如此一来,如果某个国家掌握了全部制造技术,就能无所顾忌的将其装备军队。
只有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制造,才能确保在灾害过去之后,这些飞机不会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武器。
牧浩洋来华盛顿,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按照各个国家的技术与工业实力,细分制造任务。
经过一周的紧张谈判,以中美欧扼为首的四方率先达成协议,中国负责制造静电吸附装置与电力供应系统,美国负责制造发动机与机翼段,欧洲负责制造机身与主体结构,俄罗斯负责制造尾翼与气动控制系统。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印度、南非等具备一定工业实力的国家也承担了相应的制造工作,比如微尘回收装置、远程控制系统、环境检测系统等等。
只是,在最为关键的问题上,四方仍然存在分歧,即在哪里组装这些飞机?
毫无疑问,组装工作至关重要,而且负责组装的国家将获得最多的好处,即便是组装地点也至关重要。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在中国组装,中国很有可能借此机会掌握全部制造工艺。
在其他国家也一样,均无法保证组装国不会因此获益。
这个时候,牧浩洋提出了一个至少能让美国与俄罗斯满意的方案,即在已经由中国占领的日本本土设立组装工厂,由参与制造工作的国家派遣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组装工作,而组装工厂由四方共同成立的安全机构负责管理,任何一方都不参与所有工作,也就没有机会掌握全部技术。完成组装工作之后,组装工厂将在四方监督下拆毁或者炸毁,而参与组装的工作人员都将安顿在日本,由四方安全机构共同监督,终生不得离开划定的定居区,也不得擅自与外界联络。
这么做,确实有点残忍,但是却能最大限度的确保本国尖端技术不落入他国手中。
当然,牧浩洋还同时提到,因为参与组装之后,都得在日本定居,所以只能通过志愿的方式招募工人。
在美国与俄罗斯同意之后,欧盟也没有表示反对。
只要严格执行牧浩洋提出的技术安全保密条款,在哪里组装的影响并不大。
十一月十二日,军事会议做出最后决定:在日本北海道地区开辟一处专门场所,负责平流层飞机的组装工作,所有参与制造的国家得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工人的招募工作,由中国负责组装基地的建设工作。
当天,牧浩洋就搭上专机返回北京。
选择在北海道,一是该地受战争影响不大,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毁坏程度比本州等地区轻微得多,二是北海道本来就地广人稀,常住居民不到一千万,受战争影响,半数以上都逃往本州,三是该地接近俄罗斯与美国,离中国也不远,在中美俄三方的远程侦察机的监视范围之内。
此外,北海道的扎幌港保存得较为完好,能够便捷的运送工程设备与物资。
十一月十三日,中国陆战队驻日部队就开始行动,第一个工程营在当天上午搭乘运输机前往扎幌。
按照牧浩洋的安排,首先得选择一处较为合适的地点。
经过三天的全面勘测,主要是动用侦察机测绘地形图,最终选择在北海道东端的钏路湿原国家公园建立组装厂。这里是平原,有足够的水资源,而且北面是前日本海军的根室海军基地,还有通往扎幌的高速公路与铁路。最主要的是,这里之前是日本的国家公园,没有常住居民。
确定下来后,牧浩洋十一月十六日赶到东京,着手部署组装厂的建设工作。
这一个多月的忙碌,让牧浩洋想起了一部在当兵时看过的电影,即预测二零一二年为世界末日的那部电影。
虽然世界没有在二零一二年毁灭,现实也没有那么夸张,地球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完全变样,但是牧浩洋从事的事情,与电影里非常相似,即人类文明在自然灾害面前,不但无比脆弱,还异常疯狂。
如果不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这两个月内发生的事情,在平时恐怕需要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能办到。
来到日本,这种感受更加强烈。
战争已经结束两个月,日本的社会情况却没有丝毫改变。
根据占领军的统计,两个月内已有一千四百万日本平民丧生,绝大部分死于严重的辐射疾病,还有大约同等数量的日本平民正在忍受疾病的折磨,更多的人则在毫无希望之中等待命运的审判。
名义上,牧浩洋是日本占领军总司令,所以在来到东京后,他首先处理占领军的事情。
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拯救日本平民,而是如何提振军心。在这两个月内,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官兵提交了调动申请书。庞跃龙已经据此向总参谋部提出,把占领军的部署周期缩短为三个月,以便让官兵回国休整。可惜的是,腾耀辉没有批准,因为没有足够的运输力量来运送部队。
结果就是,第一批占领军要在干满一年之后才能离开日本。
对任何人来说,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占领军最主要的任务不是占领日本,而是清理随处可见的平民尸体。
除此之外,占领军还得应付潮水般的日本难民。
就在牧浩洋的住地外面,随时都有上万名、甚至数万名平民等待救济,而占领军能够提供的帮助却非常有限。不是没有足够多的救济物资,横滨港内就囤积了上百万吨粮食,而是没有足够多的人手。
当时,驻日占领军的总兵力还不到二十万,根本不足以维持社会秩序。
所幸的是,情况正在好转。
日本临时政府已经成立,第一支治安部队也已组建,正在接受基本训练。预计在年底就将由日本临时政府负责救助行动,占领军就能从一线撤下来,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日本治安部队。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日本的政治体制,即是否保留君主立宪制。
说得直接一点,天皇还有没有必要存在。
黎平寇早已表态,这是牧浩洋的事,中国政府在原则上不干预,由占领军总司令决定天皇的命运。
牧浩洋没有急着处理这件事,反正日本也要一年左右才能恢复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