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军事小说 - 燃烧的海洋在线阅读 - 第二百零七章 非洲之角

第二百零七章 非洲之角

    第二百零七章非洲之角

    战后,对于这场海战的评价非常高,很多人将其与日德兰大海战做对比。

    显然,这个对比并不恰当,因为在此之后,美国海军并没龟缩到港口里,但是有一点非常相似,即在这场海战之后,美国海军再也没有对中国海军构成过实质性的威胁,也再也没有获得扭转战局的机会。

    当时,牧浩洋肯定不会去考虑那些到战争结束之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六月二十日,牧浩洋与庞跃龙一同飞往阿斯塔纳,与正在部署攻打伏尔加格勒作战行动的魏成龙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会谈。

    这次会谈,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记录。

    当时,牧浩洋与庞跃龙专程去阿斯塔纳,就是不想留下书面记录,因为牧浩洋打算跟魏成龙做一笔大买卖。

    既然是做买卖,就得带上货物。

    牧浩洋的货物不是海军舰队,而是海军航空兵。

    当时,海军已经组建了十五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其中八支联队是为在二零五五年初服役的八艘超级航母准备的。按照海军的一贯传统,首先成立舰载航空兵,以便让飞行员在上舰之前熟悉各种战术,等到航母服役之后,再让飞行员进行真刀实枪的着舰训练,以此让航母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战斗力。当时,这八支舰载航空兵联队都以完成了训练,也就是都具备了作战能力。

    庞跃龙的货物,则是十二个陆战师。

    这十二个陆战师都是为攻打所罗门群岛准备的,只是没有用上,其中四个陆战师之前被派往马里亚纳群岛,能在七月初抽调出来。虽然从长远来看,这十二个陆战师肯定得派往澳大利亚,但是在短期内,特别是在其他问题解决之前,基本上没有用武之地,只能留在后方消磨时光。

    当然,既然是买卖,牧浩洋与庞跃龙肯定想从魏成龙那里得到一些东西。

    准确的说,牧浩洋想要得到的,只是魏成龙的一个承诺,即在年底前攻入莫斯科之后把牵制在大陆战场上的空运力量转移到太平洋战场上去,让海军与陆战队能在二零五五年初攻打澳大利亚。

    毫无疑问,对魏成龙来说,这也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要知道,在大陆战场上,魏成龙缺少的就是航空兵与作战部队,如果海军与陆战队肯分担一部分作战任务,他就有足够的把握在年底率领军队攻入莫斯科,兑现他在黄瀚林面前许下的诺言。

    结果就是,三人非常愉快的达成了这项秘密协议。

    按照牧浩洋的承诺,海军的八支航空兵联队将在七月初参战,而庞跃龙也承诺让十二个陆战师在七月底之前到达。魏成龙在做出承诺的时候,设置了一个前提条件,即在年底之前攻入莫斯科。也就是说,只有达到这个条件,魏成龙才答应把半数以上的运输机移交给海军与陆战队。

    魏成龙不是不相信牧浩洋与庞跃龙,只是觉得设置这个前提条件,能让牧浩洋与庞跃龙尽心尽力。

    对此,牧浩洋并不反对。

    只是,庞跃龙觉得魏成龙的要求太高,因此也附加了一个条件,即陆军必须在七月底之前攻占伏尔加格勒。

    庞跃龙提出这个条件的原因就是:不想让陆战队参与攻打伏尔加格勒的作战行动。

    让他没想到的是,魏成龙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这次,魏成龙不是托大,而是有足够的信心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攻占伏尔加格勒,因为他已经为此准备了三个多月。

    当天,牧浩洋与庞跃龙就返回了北京。

    两天之后,牧浩洋收到一条好消息:蒋博文指挥的非洲军团拔出了美军在吉布提外围的最后一个据点,包围了吉布提。

    虽然还没有攻占吉布提,但是非洲战场上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按照蒋博文发回来的战报,争取在七月份攻占吉布提。当然,他过于乐观,因为直到九月底,非洲军团才占领吉布提。主要就是,牧浩洋一直没有给他增兵,主力就只有一个陆战师,而盟国的军队都没有多强的战斗力,靠得住的就只有两个巴基斯坦的陆军师,而吉布提的美军在十万以上。

    只是,到了七月份,美军已经无法封锁曼德海峡了。

    在非洲军团的猛烈炮火打击下,吉布提的美军大多只能龟缩在防御工事里,对进出红海的舰船再无威胁。

    结果就是,到七月底,中国海军打通了曼德海峡。

    最终,牧浩洋在八月份决定开辟新的战场,并且把蒋博文调往埃及,为他提供了两个集团军,让他担任驻埃军团总司令。到了年底,蒋博文取代虞世辉,出任中东战区司令,而虞世辉则被牧浩洋派往新德里担任南亚战区司令。毫无疑问,南亚战区司令部是清水衙门,根本没什么事可做。

    中国在非洲之角取得的胜利,对美国的全盘战略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要知道,在吉布提守不住的情况下,美国必须向中东增兵,巩固西奈半岛,不然美以联军将遭到围攻。

    从军事角度上讲,美以联军甚至得集中兵力干掉叙利亚。

    原因很简单,如果没能在中国出兵埃及之前解决掉叙利亚,美以联军输掉中东战争将是铁板钉钉的事。只有首先干掉叙利亚,才能把主力派往西奈半岛,顶住中埃军团的进攻,确保不被击败。

    问题是,击败叙利亚谈何容易。

    要知道,当时中国在中东战场上的兵力已经达到八个集团军,除了部署在约旦伊拉克与沙特的三个集团军之外,另外五个集团军都在叙利亚,而叙利亚国防军的兵力已经突破三百万,约旦伊拉克与沙特的兵力则达到了四百五十万。到了七月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与印度尼西亚还将陆续向中东派遣八十万作战部队。也就是说,再过一个月,中东军团的总兵力就将接近九百万。

    当时,美以联军的总兵力只有三百五十万。

    准确的说,应该是西方同盟集团联军,在美以联军中有六个加拿大师八个墨西哥师与两个澳新师。

    虽然美以联军的平均战斗力高过了中阿联军,但是兵力上的差距太大了。

    更重要的是,六个中国陆军的集团军,就有大约三十万兵力,而美军在中东战场上也就只有十二个师,总兵力不到二十万。把战斗力相当的加拿大师与澳新师算上,也才更中队持平。

    很明显,美以联军根本无力发动进攻。

    如此一来,只有向中东增兵,才有可能使美以联军夺得主动权,也才有希望尽快打垮叙利亚。

    为此,在七月份,美国就向中东增派了八个师。

    同期,加拿大增派了两个师墨西哥增派了四个师新西兰增派了一个师,而以色列国防军还组建了十个外籍旅。

    当时,已有近五十万外籍犹太人赶往以色列,其中二十万人加入了以色列军队,并组建了外籍军团。

    美军向中东增兵,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减少了派往俄罗斯的军队。

    直接结果就是,在魏成龙指挥中国陆军第二次围攻伏尔加格勒的时候,参战的美军只有三十六个师,而不是俄罗斯希望得到的四十四个师。虽然布鲁希洛夫用新编的二十个俄军师填补了美军的空缺,但是打到七月二十九日,布鲁希洛夫不得不承认,伏尔加格勒已经被中队占领。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蒋博文在非洲之角取得的胜利,帮助魏成龙在七月底占领了伏尔加格勒,结束了这场持续了大半年的会战。

    事实上,非洲之角的胜利,还产生了更加长远的影响。

    当时,俄军在伏尔加格勒遭受的损失,远远超过了预期,结果在八月份,当魏成龙准备向莫斯科进军的时候,布鲁希洛夫手上甚至没有一个装备完整的装甲师,而且莫斯科方面军的作战能力,已经比伏尔加格勒会战之前降低了百分之六十,拱卫莫斯科的其他几个方面军的战斗力也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以上。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布鲁希洛夫在八月八日向俄罗斯总统递交辞呈,或者说是主动辞职,随后俄罗斯总统任命诺日罗夫以美俄联军总司令的身份指挥俄军作战,而不是另外任命一位参谋长。直到十月底,中队兵临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才任命朱利亚诺夫元帅担任俄军参谋长,全面负责莫斯科的防御作战,诺日罗夫返回了美国。

    由此可见,导致布鲁希洛夫辞职的主要原因是伏尔加格勒失守,而导致伏尔加格勒失守的原因则是美国没能及时增派部队。显然,如果没有非洲之角的胜利,就会有大批美军到达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就不会在七月底失守。从时间上看,只要美俄联军在伏尔加格勒多坚持一个月,中国陆军就不可能在年底攻入莫斯科,因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就能把中队挡在离莫斯科三百多公里的地方。

    当然,大陆战场的局势发展,又反过来影响了中东战场。

    要知道,正是在伏尔加格勒取得了胜利,魏成龙才会在八月份把两个集团军派往埃及由蒋博文指挥,也正是中国埃及军团成立,迫使美国继续向中东增兵,并且在十月底发动了旨在消灭叙利亚的战略进攻,而打到最为关键的时候,又是中国的援兵,在年底的时候拯救了叙利亚,也改变了中东战场的总体态势。

    第二百零七章非洲之角

    第二百零七章非洲之角,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