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财路
绍兴十年七月,天气已经转热,此时的临安百姓都穿起了短袖单衣。 初十,临安城御街的百货商城中,二十三家布庄的柜台同时开业,这天,临安城东南西北各处都有布庄开业。 这一天,整个临安城都变得极其热闹。 “他三婶儿,你听说了么?那些纺织厂终于出货了。”一个男人兴冲冲地走着,正好遇到一个挑担的妇女。 “不知道价钱如何?”被称为三婶儿的妇女问道。 “价格可便宜了,一匹棉布才八百钱,比其他地方的要便宜两百钱,丝绸都只要五贯,很多人都在买呢,我得赶紧去拿钱,不说了,三婶儿你也赶快去买两匹吧,不然等会就没了。” “这么低的价格,不会是劣货吧?”三婶儿有些不放心地问道。 “怎么可能,要是劣货的话,我怎么可能会去买……实话告诉你吧,那些布不仅不是劣货,反而还是精品,每一匹布都比得上市面上最好的布了,不说了,我先走了。” “那我也去看看。”妇女挑着担子加快了脚步。 《赵氏布庄》正是赵氏皇族的人所开,正是与李奇合作的二十三家纺织厂老板之一。 在李奇制作出纺织机后,就与二十三家纺织厂签订了合约,每家纺织厂的百分之十股份属于李奇,然后李奇则是用这些股份分红去办教育。 此时正处于中午时分,天气也已经非常炎热了,但此时《赵氏布庄》的门口,却是已经人满为患了,很多人都在布庄员工的维持下排起了长队。 “我听说《赵氏布庄》有好几百匹布出售,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一些正在排队的人一边排队一边无聊地说着话。 “何止几百匹,我听我那在纺织厂干活的三姑说,一家纺织厂每天都能够织好几百匹布呢!这次《赵氏布庄》更是准备拿出上万匹布来销售,很多布都会运送到其他地方去卖呢。”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向众人解释道。 “真的假的,有这么多布么?我听说可是有二十三家纺织厂来着,要是这样加起来那岂不是得有二十三万匹布?”一个人问道。 “估计只多不少,昨天码头上装货时候的情况你们没看到,整整十几艘船,满满当当的都是棉布,听说是要运到钱塘和余杭等县城去的,也不知道给咱们临安还留了多少?”另一个人插嘴说道。 “这么多匹布啊!那纺织厂的东家岂不是赚翻了,你们说这棉布和麻布的价格还有没有可能降下来?” “别痴心妄想了,我听说这个价格是二十三家布庄共同定下的,谁都不能再私自降价或者是提价的。”那青年说道:“不过这也是今年的行情,明年说不定就会降价了,估计有可能会降到六百钱,甚至更低,这以后啊,布匹的价格只会越来越便宜,到时候所有百姓都能够买得起布了。” “啊!这么低的价格啊!那到时候我们这些忙碌一个多月本来就都赚不到几个钱的在家纺织的人,岂不是都要饿死?”一个人有些发愁的说道。 在家纺织的人,大多数都是家庭妇女之类的,男人种田干活,女人则是织布补贴家用。这样的家庭作坊,光是前期买材料都得两百多钱,织完后给布庄上交的价钱也一般只有五六百钱,多的也只有七八百钱,完全只够的上一个人的工钱,算起来一天也就十几二十文钱左右而已。如果纺织厂布匹的价格真的只卖到五六百钱一匹,那对他们这样的家庭作坊的打击就可想而知了。 “这位大哥你这话说的对也不对,对的是纺织厂布匹的价格肯定会下降,因为等市场饱和后,各家纺织厂就得竞争了。您知道纺织厂一套纺织机能够纺多少匹布么?”青年不等那人回答便说道:“是十几匹,这只是两个工人一天的活儿,二十三家纺织厂每家最低都有上百套纺织机,也就是说一天就能织上千匹布,十天就能织上万匹布,一个月就能够织好几万匹,一年就是几十万匹布,临安城二十三家纺织厂,加起来就是好几百万匹。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商人会看到其中的利益,然后也开始办纺织厂,到时候我大宋每年织的布匹有可能达到上千万甚至几千万匹,从这上面说,你们失业是肯定的。” “不过,你们倒不至于被饿死,在我看来,布匹价格的降低,也是你们的机会,你们会有赚更多钱的机会。”青年说道。 “不知道是什么机会?”有很好奇的问道,四周其他人也好奇地凑上来听青年说话。 “机会嘛,进入纺织厂当工人是其一,纺织厂的工人,据我所知,现在基本上最低的打杂工的都有三贯钱以上,而那些熟练工人,只要速度快,一个月七八贯都不成问题。”青年说道。 “那其二呢?纺织厂我们去试过了,那里现在已经不要人了,就算需要人,也只是少数而已,根本无法让那么多纺织家庭都有一份工作,这个办法不可取。” “这就是我要说的了,纺织厂需要的人并不多,但是随着布匹价格的下降,其他的产业会随之兴起,那就是纺织原料,器械厂,运输组织,裁缝店等等。” 青年说道:“纺织厂想要运转,就必须要有充足的原料,如果你们谁家里有些土地,倒是可以用来种植棉花,想必到时候的收入肯定是种植粮食的好几倍。” “除了原料之外,还得有纺织机,没有纺织机纺织厂也只能干瞪眼,这就涉及到了机器制作,过段时间临安就会成立一家专门生产纺织机的《纺织器械厂》,到时候会招收上千工人,工钱也还可以,如果有机会,你们倒是可以去试试,成功了一个月几贯的工钱不成问题。” 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那青年继续说道:“明年,朝廷会出资从临安到钱塘,余杭,周边所有县城修建宽和达六米的水泥主干道,而是以后往其他城镇修建的水泥路也会越来越多,比如松江府,襄阳府,甚至广州府。这就是一个发财的机会,你们谁手中要是有些闲钱的,可以凑着去买一辆或者几辆四轮马车,到时候就往周边运送货物,这样就能够有不错的收入,不要半年的时间,就能够收回买马车的成本。” “大宋朝廷现在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技术,到时候朝廷会把大部分技术统统转化为民用,到时候不管是纺织还是其他的什么行业,都会以建立厂房的模式大量用机器生产了,所以以后的工作机会并不会少。” 青年说道:“不过除了以上这些之外,我觉得你们最好的还是学习一下裁缝技能,目前朝廷正在研制一种用来缝纫的机器,已经有了一些眉目,如果成功后,制作一件衣服的速度要比人工裁剪缝制的快上百倍,今后随着布匹价格的越来越低,加上这种机器的缝纫速度,成衣的价格也会降低,到时候自己买布自己缝制衣服就会变得不划算,还不如直接买一件成衣。” 青年说道:“这种缝纫机研制出来后,朝廷会办缝纫机器制造厂,到时候会向有意办制衣厂的商人或者是百姓出售,如果你们学会了缝纫技术,不管是以后进制衣厂还是自己凑钱办制衣厂,都会事半功倍。” “我们也可以办厂?”一个人忍不住发问道。 “当然,到时候只要你们买一两台缝纫机,就能够办一个小的制衣厂。”青年向众人问道:“你们平常都是自己买布自己做衣服的吧?” “是啊,自己做衣服便宜。”一个人回答说道。 “那你们通常一件衣服要做几天时间呢?”青年继续问道。 “勤快点的话一两天吧,要是懒的话四五天都不一定做得出来。”一个人回答说道。 “好,那我们按照一百套衣服来算,如果有了一台缝纫机,一百件也就几天的活计而已。按照成本算,我们一件衣服比成本卖出高几十钱并不算什么吧?”青年说道:“如果这样算,几天时间赚两三贯就不成问题,一个月就能够赚几十贯,买机器的钱只需要几个月就能够赚回来,以后赚的就是纯收入了,比进厂干活赚的钱就要多得多了。” “可是就算做了那么多衣服,会有人买么?如果没人买的话,那岂不是亏大了?”一个人听完青年的话说道。
“没人买?换作是你,你是情愿费时又费事地自己做衣服穿,还是愿意多出十几二十文钱直接买一件穿?”青年说道:“有自己买布做衣服的时间,你都可以赚好几倍的钱了,还会在乎这么一点?” “这好像说得也对。”一些人听到青年的话暗自点头,换成是他们自己,也情愿多出十几二十文钱直接买一件成衣穿,如果能进工厂上班,有自己做衣服的时间,赚不了多少个十几二十文啊。 “你怎么知道那么多啊?”突然,一个人向那青年询问到。这青年知道的确实太多了,连朝廷的事情都知道的一清二楚,这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 “我是谁不重要,就算说了大家也不一定不认识我,大家只要知道纺织机就是我发明出来的,以后还会发明缝纫机就成了,如果你们想要赚钱,可以照我说的试试,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在所有人的目光下,青年快步走出了人群,然后一群人也跟在了青年的身前身后,把青年隐隐的护在中了,从他们腰间的长刀,和背上的大箱子就可以看出这群人的不普通。而这一群人看起来好像是那青年的护卫一般,时刻警戒着四周的动静。 “啧啧!这位郎君肯定是哪个朝廷大臣的公子。”看着青年渐渐远去,一个人啧啧说道。 “我知道了。”突然,一个人大喊了一声,所有人都把目光转了过去,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用手拍头,明显是想到了什么的样子。 “我知道刚刚那人是谁了。”那汉子见众人看向,于是解释说道。 “是谁?”有人好奇问道。 “他是李奇,曾经梁园棚瓦市的导演,后来成为了当朝丞相秦桧的弟子,考中举人而且官拜翰林编纂和军器监监令。”那汉子说道。 嘶! 听到汉子的话,所有人都不可置信,那青年看起来才二十岁的样子吧,就成了朝廷六品官了。 “我勒个乖乖,没想到丞相的弟子竟然给我们出主意赚钱了。话说你认识那李奇?”一个人向那汉子问道。 “我爹是军器监的一个工匠,那李奇就是管理军器监的主官,我也是听我爹说的。”那汉子说道:“这位李大人可了不得,他不仅是当官厉害,发明创造和做生意同样厉害,梁园棚都快要倒闭了,就是靠着他才活过来。” “他还发明了肥皂,护肤霜,玻璃,玻璃镜子,这些想必你们都听说过吧?那赚钱的速度,估计李大人的身价都上百万贯了吧。”那汉子说道:“而且不止如此,最主要的还是我听我爹说的,他还发明了很多机器,让神臂弩的制作变得极为简单,去年为朝廷制作了七万多架神臂弩,直接打得金人巫术哭爹喊娘狼狈逃窜。” “这李大人真是太厉害了。”有人赞叹说道。 “我决定了,等李大人说的那个《纺织机器制造厂》招人后我就去试试,等在里面赚了钱,我就去买一辆四轮马车替人送货赚钱,如果那个缝纫机出来后,就买几台办一个制衣厂。” PS:这章快四千字了,谢谢打赏支持我的书友。还有书评区留言的兄弟,你们的留言我都看到了,因为是用手机上传的,就不去书评区回复了,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