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新宋1138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学派之争

第一百一十七章 学派之争

    大宋临安新学学院小学部,经过五天的忙碌,终于陆陆续续把前来上学的孩子都登记完毕。

    经过统计,五岁至十岁的孩子有十五万人,十岁至十五岁的孩子有十一万人,还有一些超过十五岁的孩子,这些人因为年纪超过了十五岁,所以要每月缴纳三十文的费用,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冲着毕业后每月三贯以上工资来的,这样的学生只有几百人而已。

    截止报名开始后的第五天,学院就已经招收了二十七万人,加上原本学院的教师和杂工,加起来更是多达二十八万人。这使得原本空寂的学院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这也是李奇没有想到的,他算了一下临安城的户籍,最多也就十几万孩子而已,没想到周边县市的人也来了。

    等所有人都登记报名完成后,学院方面开始筛选学生,识字的学生和不识字的学生将会分开来教学。

    二十七万学生,而老师却只有上千人,这完全就不够分配,看来还需要大量培训老师。还好在前来入学的学生中,有一群童身秀才出身,他们已经识字,教授起来相对要比那些不识字的人方便很多。到时候等他们的学习进度上来了,也可以教教那些不会的同学。

    这一批学员中,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都不识字,所以李奇不得不分出大部分教师力量来为他们启蒙。而在另一边,他也急需聘请一些启蒙老师,只要教学生识字就成。

    二十七万学生,被分成了两千七百多个班级,每个班级的人数都超过了一百个,这么多学生,老师的数量明显不够,不得已,李奇只能让每个老师带两到三个班,目前他们的任务也只需要尽快教会学生识字而已。

    学院的教育制度,李奇已经规划好了,那就是学无先后,达者为先。

    在李奇的规划中,把学院分成了小学部、中学部和大学部,和后世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对应,小学部的知识相对简单,中学部的知识才涉及到物理化学几何等等,大学才有微积分算法。

    在新学学院中,没有班级的概念,只有宿舍的概念,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孩子们就会被分配宿舍,每一个宿舍都有三四十个孩子,这些孩子就等于是同班同学了。

    在新学中,没有一年后自动升一年级的概念,在新学教学中,李奇也采取了流水线作业的概念,从蒙学开始,孩子们都需要自学,每学习一个阶段的知识,就要前往更高级的知识课堂听课,如果学的快,什么时候能把小学部知识学完的话,就可以申请中学课本,然后就可以去中学部听课,中学部的知识学完后,就可以去大学部听课,直到所有知识全部学完,就可以毕业了。

    如果在学院偷懒耍滑,只要成绩达不到,就算你二十岁了也只能在小学部混,而且到了二十岁后,学院就不负责你的三餐和生活补助,想要继续学习的话只能自己交学费生活费等等。如果你想毕业,你的学历只有小学部水平的话,那你就只能拿小学文凭,中学部是中学文凭,大学毕业就是大学文凭。就算学院为你找了份工作,也得按照文凭的等级来。

    学院开学后,招收了二十七万学生,这一大壮举震惊了整个大宋朝廷,赵构对此尤为上心,得知老师数量不够时,亲自下达旨意,号召有学识的士人大儒前来应聘教师职位。为李奇解决了不少难题。

    在开学后第六天,学院就分配完了所有宿舍班级,每一栋宿舍都有三百多名学生,每三百名学生都有一个辅导员,然后辅导员带着所有学生前往仓库领取课本以及学习用品,每一个学生都领取到了几本教科书,一套笔墨纸砚,还有一块小黑板和一盒粉笔,每一个孩子领取物品时,辅导员都会嘱咐他们一定要爱惜。

    领取学习用品后,所有学生的东西都会放在宿舍的书柜里,以后辅导员就会带着孩子们去上课,然后就给他们讲解上课的流程。在学院中,每一节课都有编号,每一个学部的知识也被划分了编号,比如数学,就被从第一节遍到了好几百节课,还有语文物理化学等等。

    如果你学习了数学的第一节并掌握了,就可以去听第二节课的知识,第二课学完后就可以去听第三课的知识。而每一栋宿舍的外面,都竖着一块巨大的公告牌,上面记录着每天每间教室上课的时间、类别和节数。孩子们只要在公告牌上找到自己要去的课堂和分配时间就成。不过鉴于现在的孩子都小,也是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所以还得辅导员带一段时间。

    新学学生入学后,李奇终于感觉到了压力,他每天都要在学院居中调度,使得学院的教学尽快正常运转起来。

    自从一下子招收了二十七万学生后,每天学院的生活物资就消耗的飞快,差不多每天都要消耗两千多贯钱的物资粮食,还好学院早有准备,建立了无数粮仓,囤积了大量粮食。就算不再补充,也足够所有人消耗大半年时间。

    开学后,新学教育也渐渐进入了正轨,有大批识字的成年士人前来应聘教师,经过特训后,大半个月就能够教授孩子们启蒙认字了。

    为了让孩子们不把大量时间花在认字上面,李奇把后世的汉语拼音都搞了出来,还别说,这样一来孩子们识字的效率明显要比古代普通士人启蒙快无数倍。

    在新学教育中,小学部有语文、数学、历史和简单的物理以及生物课。

    到了中学部后,就有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等等课程。

    到了大学部后,课程虽然更细更多了,但却只要求学生只需要学好语文数学之外再加一门专业就能够毕业了,相比起来更加简单。

    大学部牵扯到了太多科目类别,就目前而言李奇准备组建的科目就有各种行业的知识,比如水利,农业,商业,工业,冶金,政治,外交,航海,海贸,等等……不过这些都只是有一个框架而已,想要真正做到还得慢慢培养师资力量。

    在新学中,男女的比例各占了一半,孩子父母得知新学招收学生不论男女后,为了扔掉家庭的拖油瓶,都统统把送到了学院,这样不仅能够少一个人在家吃饭,还能给家里带来一点补助。

    幸好现在是南宋初期,百姓因为战乱而生活困苦,也因为程氏理学在这个阶段的没落而没有伦理上的bian态约束。要是再过几十年或者是前进几十年,百姓就算把女儿养在家里也不会送入学院读书。从古至今就是男尊女卑,女子很少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也许是受到千年来的约束和身为女人的不甘,很多女孩进入学院后,学习都要比男孩勤奋,只是半个月时间,有几个十多岁的女孩学完了蒙学一年级的所有知识,认识了超过三百个汉字,数学也学到了百位数的加减乘除,乘法口诀更是倒背如流。

    而且经过统计,同年纪且同起跑线的男女学生,所有女孩子的学习进度明显要比男孩子快的多。

    不过相比起来,那些早已读过书识过字的孩子更容易上手,这些孩子年纪都不小了,所以心智都比较成熟,由老师们专门培训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不仅要上课学习,还得抽空带两节蒙学的课。

    从学院的制度来说,一个学生从启蒙到毕业,有可能上完学校所有老师的课,而不是后世那种一个班主任和几个代课老师课。

    李奇之所以这样做,主要还是考虑到师资力量的弱小,如果每一个老师都只要重复上一两节的内容的话,虽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些枯燥,但是熟能生巧,他们会慢慢找到代课的窍门,这样一来等于每个学生所上的都会是经典课程。

    对于新学学院中有一半女孩入读的事情,虽然现在是特殊时期,却还是遭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有传承千年的儒学学者,特别是程朱理学的继承者,更是对此深恶痛绝。他们甚至联名上奏皇帝赵构,要求新学取消女生入读的权利。

    对此李奇非常恼火,他认为在一个正常的国家中,男女的权利必须是平等的,如果在一个国家中,女人的权利被压制剥夺,这就说明这个国家不是一个正常发展的国家。而且为了尽快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解放女性劳工是必须的,解放女人性的权利也是必须的。而新学教育,只是女权解放的第一步,所以任何人都不能阻挡。

    在那些多事之人联名向朝廷上奏的第二天,也是大宋明报发行的日子,李奇在明报上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千字为女子读书正身,并顺便批驳了那些酸儒特别是程氏理学的观点。从人类起源到母系社会一直说到了儒学的起源,以及程氏理学篡改孔孟圣人思想,想使得民众一直愚昧,从而能够让“官”能够轻而易举和肆无忌惮地统治“民”的恶毒思想,使得官民对立内斗,并发出了“华夏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和“儒学必须要改良进步”的呼声。

    在大宋明报发行后,这份报纸就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每一期的报纸,都是李奇亲自监督与编写的,每一期也都会刊载一些新奇的知识,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期待下一期的报纸。

    其中有一期,李奇就刊载了人类的起源问题,所以很多人都知晓了人是怎么来的。虽然很多观点都得不到证实,但至少李奇能够自圆其说,使得任何人都找不出理由反驳他的观点。而老百姓更是没有读过什么书,所以报纸上的东西他们都非常相信。

    这次李奇批驳程氏理学,百姓们就很容易懂了,意思是祖先们那时候都还以女人为尊,女人更是负担着为种族繁衍后代的责任。现在女人的地位却如此之低,这完全就是程氏兄弟的私心造成的,程氏理学的继承者更是自私自利,他们把自己的私心凌驾于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之上,它使得大宋社会变得极度扭曲。大宋被野蛮女真欺凌至此,原因完全就是大宋被程氏理学所毒害,靖康之耻可以说是拜程氏理学所赐。如果这种思想流毒不清除禁止,等未来世界上的其他民族都变强变大时,华夏民族就会任外族欺辱。

    此时的勤政殿,赵构默默看完手中的报纸,若有所思。

    “这报纸的威力可真是非同小可,如果用来攻击政敌,后果不可想象。”

    就在这时,赵构的贴身太监走了进来:“官家,宫门外有大批士人请命,要求朝廷禁止《大宋明报》,并且严办国民党和李奇,还要求撤销新学改授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