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开工
在《大宋顺风投资公司》集资超过三千万贯的第二天,《大宋明报》就报道了这件事情,顿时就再次引起了轰动。 此时的《顺风投资》,加上向朝廷借贷的一千万贯,一共可以cao作的资金就达到了四千多万贯。而后李奇再次利用《大宋明报》的影响力号召商人入股投资,也开始在报纸上刊登大量招收劳动工人的广告,工资出到了两到五贯每月。 自从《大宋顺风投资公司》建立以来,就成为了整个临安城和周边百姓的议论话题,这次的《大宋明报》更是掀起了巨大的狂潮,四千多万贯几乎是朝廷一年的税收了,而李奇却要动用朝廷一年税收这么多钱来进行项目投资建设。 在前期融资这件事情上,《大宋明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期的报纸后,又有无数商人找上门来决定入股李奇的这三个行业,短短十几天时间又筹集到了一千多万贯。 李奇准备三个项目同时进行,于是抽掉了量肥皂,玻璃,镜子,建筑等生意上的大量精干员工,差不多上千人来帮他管理这三个项目资金以及动员工人。 截止目前一共五千多万贯资金,这几乎是李奇能动用的最大一笔资金,而很多百姓也都准备在这五千多万贯资金上分一杯羹,所以报纸上的招工得到了无数百姓的响应,短短十几天时间,就有十几个工程队招到了几万工人。 修建公路也好,开采铁矿炼钢也好,或者是建造船厂也好,都需要很多原料,而且量还很大。所以李奇也在报纸上发表了求购信息,得知李奇的项目和资金后,很多原料商人纷纷而来,只是短短时间,临安城就有了上千家各种原料商的代表。 这次李奇求购的原料有很多,包括水泥、木材、各种工具,衣服,药材等等,林林总总好几百种,有的需要的量多,有些则需要的量少,在所有商人到来后,李奇直接给出了底价,不会让原料商吃亏,也不会让他们赚取太多,如果不能接受就算了。 面对这么大一盘蛋糕,没有人会选择放弃,而且修建公路的原料,原料商要负责运送到施工点,李奇还得检查质量后才给钱,马鞍山铁矿,李奇则是挑选了一些在那边也有实力的商人,到时候原料会直接从那边购买。 造船厂,李奇准备同时动工一座船厂,建五座船坞,其他剩下的钱留作备用,他不准备直接收购商船,因为现在的商船都不怎么强大,经不起大的海浪,要是再在海上遇到了什么情况,被海盗抢或者是遭到巨浪,都有可能血本无归。损失点东西李奇倒是不怕,他最怕的就是打击到投资者的信心,所以干脆等大船建好后再行动。 造船厂李奇倒是不用怎么费心,他从朝廷的造船厂挖出来了不少工人,只需要再招收一些培养一下,就能够勉强维持运转了,而海船的船型也不需要再做设计,直接使用上次前往美洲大陆海船的那种船型。 至于航速最快的飞剪船,李奇觉得还是等到有足够数量的普通商船之后再考虑设计,现在还不需要这种船。 最开始动工修建的还是‘高速公路’和船厂,至于钢铁公司,还得等李奇前往马鞍山后才能够决定。 高速公路,李奇把这条从临安到江宁府、马鞍山的高速公路承包给了好几家建筑公司,三十几支建筑队,不过其中有十几支建筑队都是李奇自己的产业。每一支建筑队都负责修建一段距离的路面,只要规划好路段后就可以施工。不过临安城到武康的这段公路倒是可以修建了,这段路只要顺着以前的公路施工就行了。 至于修建高速公路侵占民田这个事儿,李奇都规定了相应的赔偿补助措施,不会让刁民讹诈,也不会让普通老百姓吃亏。就算是地主也都有补偿,至于钉子户,你当南宋是现代文明社会呢?不听话官府一个命令就可以没收你的土地。 话说修建‘高速公路’这个事儿,朝廷的支持力度最大,办钢铁厂李奇可是和赵构磨了好久的嘴皮子,也只有这个“高速”公路的事儿,朝廷甚至还主动帮李奇免费提供土地。李奇也不客气,把公路边的很多无主之地都要了过来,到时候等这些土地升值。 李奇也知道朝廷是抱着什么目的,从临安修建宽六米的‘高速公路’,收益最大的还是朝廷,不仅加大了对这条公路周边区域的统治,而且如果以后有什么战事要向北方增兵,利用这么一条公路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运兵。朝廷甚至恨不得让李奇用高速公路把整个大宋的州县都连接起来。 动工的这天,李奇亲自到工地上视察了一下,简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都是扛着锄头撮箕大锤等工具的工人。虽然李奇把这条公路承包给了几十个建筑队,但是公路修建的质量他还是得把关的,就算整个公路修建完成后,他也会留下一笔工程款不结,如果一年后公路没有什么质量问题才会一并结算清楚。 李奇的这次大动静,几乎牵扯到了大宋的各行各业,工人的衣食住行和施工工具,几乎就包含了各行各业的所有产业,也使得大宋的经济变得越发活跃。 十一月,天气变冷,李奇又出钱给所有工人都换上了一身棉衣,这些布料都是利用那二十三家纺织厂生产的布匹制作的,不过主要还是承包给一些专门制作成衣的商家,其中有一家名为‘德顺制衣厂’的企业更是承包了百分之五十的服装供应配额。 在招商会议的时候,李奇才知道这个‘德顺制衣厂’是上次纺织厂招工时被他指点‘赚钱明路’的一些百姓合资创办的,上次他们听了李奇的分析后,很多人都觉得制作成衣卖钱比较划算,而且成本不大,只是费一些人力而已,在一个精明人的带领下,全村人出钱出力组建了这个制衣厂。 虽然目前还没有李奇所说的缝纫机,但是农村最不缺的就是人力,由‘德顺制衣厂’牵头,制衣厂出原料,百姓们闲暇时候就可以缝制成衣,不过得按照制衣厂规定的款式缝制,每缝制一件都可以给多少钱,最后由制衣厂统一收集贩卖。
开始的时候制衣厂也没有想要挣多少钱,所以价格就比较低,还别说,百姓们都是会算术的,他们觉得直接买成衣划算而且还比自己制作的漂亮时,就不会再吃力不讨好地自己做衣服了,所以虽然制衣厂的衣服价格低,但是却能够很容易卖出去,这样也能够赚不少钱。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德顺制衣厂的货源提供点就扩大到了好几千户百姓家里,这次李奇的大动作,当然也包括了服装的采购,工人们的工作服都是由李奇同意发放,好十几万工人,就得有好十几万套服装,以后等船厂和钢铁厂修建时,还会超过三十万工人,这样就需要更多的服装。 德顺制衣厂,就赶上了这么一个好时刻,这次是一口气直接承包了七万套棉衣,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赶出来,而且李奇考虑到现在没有缝纫机都是靠手工,所以给的价钱也比较高,让制衣厂的人赚了很多。 农历十一月初,离过年也只有二十几天的时候,李奇把所有在临安的事情安排好后,就带着一些投资商的代表和几船金银在朝廷水师的护送下前往了马鞍山。 船队十几天后到达马鞍山,这里已经有很多材料商把李奇所需要的材料准备好了,有几支工程队也在十几天前到达,目前正在大肆招收本地工人。就等李奇的到来安排工作了。 李奇到达马鞍山后,立马就支付了一笔材料钱,然后指挥着建筑队开始动工,铁矿的规划李奇已经设计好了,现在首要的目标就是建设工人居住的地方,这里预计要陆陆续续施工好几年,如果转型当矿工的话,干十几年都有可能,所以工人的住处一定要建好,还有这么多人在一起,卫生如传染疾病的防御措施也不能马虎。 五千万贯巨资,牵动了整个大宋各行各业,此时的长江上,外海上,都有不停来往的船只,这些船只都是运送各种物资前往马鞍山的船。其中有原料,也有粮食蔬菜等等。 在过年的前几天,李奇一直都还在忙碌在工地上,工人自己居住的房屋几天就完成了,现在主要是修建钢铁厂的基础设施。 李奇的钢铁厂,主要使用高炉炼铁和平炉炼钢法,经过这两年军器监的研究改进,炼钢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一个炉子不出意外一次就能够练出上百吨钢铁,按照现在马鞍山钢铁厂的规模,年产百万吨钢不成问题,不过这也是预计投资五千万贯后才能够达到的规模。 李奇不担心这些钢铁卖不出去,随着社会的发展,用到钢铁的地方会越来越多,如果蒸汽机研制出来,火车就会提上日程,到时候百万吨钢铁还不够塞牙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