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汉祚高门在线阅读 - 1106 引而不发

1106 引而不发

    待到两人各自入席,沈哲子才长叹一声,然后便说道:“都内虽然群情sao然,不乏动乱,但至今未有诏令宣告方伯入拱,可知诸事尚在辅臣度内。我身系边戍,本不宜深望内事,但却没想到祸延家门之内,所以眼下也是焦灼难当,不知该要如何处断。”

    “道安与长民,咱们今天也是抛开上下职任差别,仍是白身旧好,仍是通家亲谊。我请你们两位速往荆州询问小舅,我当下此困,该要如何自居?”

    “狗屁辅臣!一群尸位素餐、无能之辈罢了,若真有任事之能,何至于酿生……”

    庾曼之听到这话,顿时连连摇头,甚至觉得大都督怎么这会儿变得优柔寡断起来,目下江东形势须臾之内便将生大变,即刻过江都嫌太晚,怎么还有时间去荆州请示他父亲!

    庾彬倒是隐隐觉出大都督眼中意味,什么前往荆州询问,无非是找个借口将他们打发走罢了。换言之大都督早已经决定过江,而且一旦过江,目下江东这些sao动各方绝对没有好下场,而他们的叔父庾冰、庾翼正身在其中。大都督这么说,无非是不想让他们为难罢了。

    “我与长民,即便不言旧好,长从大都督帐下任事,亲眼见证江北王师如何戮力苦战,方始晋祚稍有复兴姿态,岂忍此功毁于江东辅臣权衡争执!来日如何处事,自唯大都督马首是瞻,虽异体却同念,绝不怀贰!王师所在,外征内拱,唯命以用,实在无需假于外求!”

    庾彬站起身来,抱拳凝声说道,算是表态将于大都督共同进退。

    沈哲子听到这话后,又是忍不住叹息一声,指着庾彬说道:“道安你这又是何苦啊!”

    沈哲子的确是存念要将这两人打发走,但其实也是逼迫他们表态。面对江东这样繁杂的局面,他不会预定假设荆州庾怿果真就打定主意不卷入其中。所以无论其他各方再怎么sao乱都好,在他家南北虎伺之下,基本酿生不出什么大乱。

    但是唯独庾家是一个不可控因素,也唯有庾家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有能力与沈家稍作分庭抗礼。

    如今江北事务俱执一人之手,沈哲子是绝对不可能再容忍大江南北有不同声音的存在。换言之,就算局势发展到庾怿都不得不身涉其中,沈哲子也绝对不会因为庾怿的干涉再作什么退让相忍,大不了兵戎相见!

    庾曼之这个憨货还倒罢了,想让他明白当中的弯弯绕绕,那是比登天还难。可是让庾彬做出这种表态,其实还是略显残忍的,要知道沈哲子真正南下之后,对付的不只是庾冰兄弟二人,就连他的丈人诸葛恢也难幸免。

    但站在沈哲子的角度来看,与其纠缠不清,不如趁这个机会做一个痛快了断,长痛不如短痛。

    庾彬目中隐有泪花闪烁:“请大都督一定信我,父罪陈前,大痛莫过于此,我是绝不会与败坏时势者沆瀣求忍!”

    “这样罢,你们两个也不必去荆州,去洛阳吧。稍后洛阳将为大治基础,待到我得于从容也将转镇彼方,你们去了也不担心没有事情做。”

    沈哲子略作沉吟后才又说道。

    庾曼之听到这里才渐有恍悟:“原来大都督你是担心我若与亲长列阵相见会有为难踟躇?我是怎样人,大都督你难道还不知?眼见临阵在即,我却避走远出,这让我如何能……”

    “你住口罢,谢无奕苦戍日久,你去接替他的职事,出镇潼关,去是不去?”

    庾曼之闻言后,脸色顿时变得纠结起来,他接连错过几场大战,却又幸居高位,内心也是渴战至极,可是目下周边都无急切之战,唯潼关那里远接关中,肯定能有一番作为。

    “那大都督要给我手信稍作陈述,我怕几个蠢物会因此讥我……”

    沉吟片刻后,庾曼之才有些羞涩的说道。

    沈哲子看他如此,一时间也是哭笑不得,只是感慨人若单纯一些,果然也能少了许多烦心事。他摆摆手道:“既然要去,赶紧退出打点行装。”

    看着庾曼之摇头晃脑行出,庾彬却默立在原地,涩声道:“恳请大都督允我留此。”

    “想清楚了?你若留下来,或将会有脔割之情痛。”

    沈哲子又问道。

    “我明白,只请大都督勿因避嫌而偏用。”

    庾彬点头说道。

    听到庾彬这么说,沈哲子不免又作一声长叹,然后便摆手让他退下了。

    而后,沈哲子才又召见身在广陵群僚,当着众人的面将台内发来那份诏书宣读一遍,而后直接将之抛入火盆之中,说道:“目下畿内局势混沌莫名,我受郗公请托,假任此地事务,尚需入见才得正式受命。如今台内无问而授,便为伪命,今日宣告诸君,伪命不受!”

    众人眼见大都督如此表态,情知这一次南北肯定要有大变故发生,一个个心内俱都凛然,同时又隐隐怀有几分期待。

    沈哲子回到广陵的第二天,又有新的消息传来,乃是郗鉴身死的噩耗。其实这一条消息应该先于台诏抵达广陵,但却落后一步,可见台内已经在有意识的封锁大江沿岸的消息往来。

    郗鉴作为徐州前任刺史,人望尚未完全消弭,加上徐州各乡户也是不乏聪明人,情知沈大都督必然怀有大愿,所以一时之间,各处乡中贤长、军中将领俱都蜂拥而至广陵,纷纷要求沈大都督渡江问政,扶正朝纲,为郗公讨还公道。

    然而面对此一类的请求,沈哲子俱都不作回应,只是严令各方谨守门户,勿作远出,同时吩咐曹纳沿大江一线以作封锁,不许江东消息随意扩散,以致徐州乡野群情sao然。

    郗鉴身死的消息在广陵周边惊起的波澜还未消除,很快便又传来丹阳、吴人等各方民乱痛杀琅琊乡众的消息,不乏受灾乡众放板北逃,俱被曹纳兵众沿江拣取,甚至在江边发现王长豫嗣子王混。

    王混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自然比不上沈哲子相同年纪的早慧,家门遭此横祸已是失魂落魄,偏偏又被家人裹挟北逃,直接落入家门宿仇手中。

    所以在被送到广陵沈哲子大营的时候,稚气正浓的小脸已经显出灰白死气,沈哲子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发问,他已经倒地痛哭抽搐起来。

    “家门先公遭难之前,强命家奴护从小郎北上,言是此世能存太傅血脉者,唯沈大都督一人。恳请沈大都督念及太傅元功,庇护小郎……”

    王家那家人这会儿也是惶恐到了极点,入帐之后便深跪在地膝行上前,嚎啕大哭,叩头求乞道。

    “起来说话吧。”

    眼见这主仆如此凄惨模样,沈哲子也摆出一份和善神情,琅琊王氏遭遇怎样的惨事,作为行凶者之一的任球已经派人通告过来。对此沈哲子也只能奉以一丝感慨,怜悯倒不至于,赌台之上就是如此残忍,不愿下桌那就只能输到倾家荡产,这一点实在无怨于人。

    若非沈哲子来到这个世界时机赶得巧妙,他的命运绝对要比这个王混凄惨得多。别的不说,单单他家小弟沈劲死战洛阳时心念如何,沈哲子都不愿去深想假设。

    那王氏家人断断续续讲述一些王门遭难情况,也都混乱得语焉不详,最后索性干脆直接捧出王恬交给他的那一封血书。

    沈哲子接过那血书匆匆一览,心内不免又生感慨。王恬这一封陈情,可不仅仅只是陈述事情而已,甚至言之攀咬都不为过。这信中不只详详细细交代了王允之谋逆并勾结庾翼戕害吴人的事实,大量青徐乡宗也都列名其上,甚至于字里行间隐指诸葛恢才是所有事件的主谋!

    换言之,这一封信名为陈情,不过是王恬猜度沈哲子心意,主动递到他手里的一杆枪,让他更加方便的进行清算打击诸葛恢等一众乡党。这是一封买命书,是王恬为了保全其父毕生事绩所做的最后努力。同时托孤于江北,某种意义上也是强忍灭门之恨为沈家稍作洗刷。

    沈哲子手捧这一份血书,心内也越发认识到这些世族子弟们为筹谋家业存亡,用心之余底子里的那一份凉薄,为了他们心目中认可的那一份价值,世间所有事务在他们看来都是可以牺牲的!

    “王敬豫临终泣血成书,申明正道,洗刷屈辱,此情可钦。你家小郎凭此足够不受家门孽种连累,如此心血所成,我不能夺之,贴身收好,以待昭白天下。”

    沈哲子略一沉吟,将这血书叠起又递还给王家人,他如果真要大开杀戒,无需王敬豫给他把柄,不受此惠,倒也无需再给琅琊王氏以特殊关照。

    见那王氏家人惶恐着不敢接信,沈哲子便又将血书摊开,写了一个“阅”字再递还去,又叹息道:“收下吧,太傅中兴首辅,岂是身死能毁。往年我也幸得太傅征辟,才能入为王用,承于此惠,当护其嗣传存续。”

    随着琅琊乡土被血洗,整个江东局势越来越呈现崩坏之势,甚至就连向来持正自居的刘超都亲自写信请求沈哲子南下主持局面,更不要说麾下众将。

    然而面对这一类的请求,沈哲子却始终保持缄默,不作表态。只是沉默之余,又将徐茂所部新编府兵调至京府对岸驻守,不让京畿混乱有向外扩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