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言情小说 - 窑窕淑女在线阅读 - 第两百零六章 官窑?(二更求推荐)

第两百零六章 官窑?(二更求推荐)

    萧景土从博古架上拿下一个红色耳瓶,用湿布仔细的擦着,被擦过的地方放光发亮,露出鲜艳的红色来,地散发着光芒。//78小说网高速更新//

    他已经很久没有动过架上的花瓶了,他的神情有些异样,手里擦着花瓶,脸上一直挂着笑,更多的却是感叹,擦一下叹一声,“好陶!好陶啊!”

    范氏从灶间点了油灯进来,埋怨了他两句,黑乎乎的也不知道点灯,一个花瓶有啥看头。

    “你懂个啥?”萧景土声音大了几分,随后换了欣喜的语气,“要知道,咱们家的花瓶到了圣上面前,能博得当今圣上一撇,那是萧家的荣幸啊,我做梦都没想到咱们家的陶会被当做贡品献给皇上,实属萧家之幸也。”

    范氏挨着桌坐下,随手抓了摆着的一盘炒香的南瓜籽磕起来,“看把你高兴得,照我说,这算是咱们萧家的荣耀,可想想,也捞不到什么好处,把陶献给皇上的又不是咱们,实则没有多大关系。”

    “能入得了圣上的眼,这是何等的荣耀!萧家陶窑三百多年了,这还是头一回,要是爹知道了,不知道有多高兴,说出去,咱们老萧家脸上也有光,也算是对得起祖宗。”萧景土叹道。

    用不着这么往自己脸上贴金吧!萧玉珠仔细回想起李墨同她说的话,党派之争,天下并不太平,明哲保身……仿佛明白了什么。上前劝道,“估计是皇商出来采买,见咱们家的陶好又有灵气,便买了回去,借花献佛献给了皇上,爹。你回想一下,你可知道谁是皇商了吗?谁出手大方从你手里买了陶?”

    萧景土仔细想了想,要说从他手里买走陶的人,多的数不清了,他又哪认得什么皇商。要说皇商干惯了采买,收罗天下奇珍异宝的差事,出手不一定会大方。

    萧玉珠继续问,“这么说来,爹连谁是皇商,从你手里买走了陶都不知道。”

    萧景土却说,“有得了第一回就有第二回。要是皇上喜欢咱们家的陶问起来,咱们萧家的大名传到了皇上耳朵里,能光宗耀祖不会说,说不定能得一块御赐的牌匾呢。”他记得城里的医馆“天字一号”,祖上世代行医,还出了个御医,正堂内挂着的“妙手回春”四个字还是前两辈的皇上亲笔题名的。

    萧玉涵凑过头来,说,“到时候咱们家就荣耀了,咱们也把皇上题的字用匾装裱起来。挂在堂内一代代传下去,供孙后代们瞻仰。”眯了眯眼,手摸着下巴,“要是情况好的话,说不定咱们萧家的陶窑还能得个官窑的名头,咱们专为皇帝烧陶,想起来就痛快啊。”

    萧景土重重点点头。“萧家的陶窑能在爹的手里发扬光大,爹也算对得起祖宗。”

    范氏只是在一旁磕着瓜,看着这父俩一唱一和,却不答话,萧玉珠听了好笑。“咱们家的玉陶坊有多大,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说起来是个陶窑,实际上就几间破草屋,要不是有釉料秘法,还烧不出这么好的陶来,再说烧陶里面的变数很多,有时候一窑烧不出一个好的来,咱们家这样的实力怎么做官窑?”

    说得萧景土和萧玉涵的脸色黯淡了些,萧玉珠才继续说,“送给皇上的东西自是要天底下最好的,萧家村山上的土质不好,又做不了瓷器,要是咱们玉陶坊烧不出来好货色的陶,冲撞了龙颜,实属大不敬啊,咱们还是明哲保身要紧,过咱们的小日,那些什么牌匾官窑的就不想了。”

    萧玉珠一番话把范氏说得笑了,“还是二丫头看得透,这点连玉涵这个读书人也比不上,依我的意思,咱们老百姓经不起那么的大风大浪,过好自己的安生日就行。”又转头看了看萧景土,“你的腿脚不好又老了,一个几十斤重的水缸土坯你都扛不动了,玉涵要进学往后是要朝仕途方向奔,家里的陶窑自是顾不上了,我看啊,就传给老三,他还年轻,也好把陶窑继续传下去,不要折在我们这一代手里。”

    萧景土脸上的表情很复杂,心里百感交集,却不得不服老啊,制陶需要的是力气,他老了连水缸都扛不动了,又拿什么继续经营下去,其他的牌匾啊官窑啊就更加别想了。

    萧玉涵有些泄气,刚刚还兴致勃勃,一下被人泼了盆冷水,埋怨地看了萧玉珠一眼,又劝着他爹,不要舍不得,该放的时候就放,他老了,也该享享清福了。

    做了十多年的陶,这样说放就放了,谁心里都不好受,他们家是靠陶窑发家的,没有陶窑就没有他们家的今天,萧景土脸上有些落寞,没有说话,只是不停地用湿布一个个擦着博古架上的陶……

    过了两天,萧景土宣布把陶窑传给老三萧景文,让萧玉珠把釉料秘方抄了一遍,玉珠是个女儿家,总归是要嫁人的,祖业传男不传女,这里历来的老规矩。

    萧玉珠很大方地把红色配方和蓝色配方,两个方没有保留地各抄了一份,细细地对萧景文嘱咐道,“红色配方已经不是秘密,大黑家得了一份,还有以前做陶的陈师傅得了一份,这样的话就有三份。只是蓝色方特别珍贵,只有咱们萧家这一份,千万千万别传了出去,对谁也别说,制釉什么的也背着人,别让人偷学了去。”她之前吃过这样的亏,自然是要嘱咐得清楚,又把萧家村哪个山头的矿石和泥土可以用来制釉,都说了一遍。

    老大家陶窑传出去没多久,就传出一个消息,临县有家制陶的巴结皇商,皇商用窑变烧出的绝世之作讨好皇上,皇上一喜,下旨要再烧几件,结果窑火整整烧了一个多月,再也烧不出那样的精品来,制陶的连陶窑也不要了,收拾东西跑路了。

    听到这个消息,全家人都吓坏了,萧景土脸上的汗大颗大颗地冒出来,幸好他没有把他珍藏的几个花瓶,摆到潇湘记的博古架上,否则飞来祸端的人可能是他。吓得他连夜把几个品相好的陶撤了下来,换了几个普通的上去。

    范氏后来偷偷打听到,原来那逃难的制陶的是从他们家出去的陈师傅!

    陈师傅当初偷了方,要回家制陶,原本以为他只是想拿来以此谋生,博得了大家的同情,没想到他眼界太高抱负又大,不安于现状,才会引来祸患。

    此事之后,大家格外小心,萧玉珠知道萧景土喜欢收藏,让他把这些年烧制的几个精品陶珍藏在家里,供他收藏用,不要轻易拿出来示人。

    还好萧家没有惹来什么麻烦,日平平安安地继续过下去,恢复了常态。

    萧玉珠发现阿彩最近像是心情大好,脸上一直挂着笑,有人向她讨教厨艺,她也是大大方方地,很是热心,而不是往常一样,低着头不爱搭理人。

    更让人震惊的是阿彩终于开了窍,舍得花钱为自己置办两身新衣裳,只见她身上穿着一件宝蓝色裙儿,头上插了根玉簪,脸上的斑又淡了许多,不贴近了看根本看不出来,如此简单的打扮,干干净净的,更显得整个人面容姣好。

    范氏见玉珠偷偷地打量阿彩,笑着告诉她,阿彩要成亲了,对方还是位教书先生。

    原来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萧玉珠笑呵呵地向阿彩道贺,范氏送上了十吊钱儿,和两匹红色尺头。两人都是二婚,周婶早之前过来传话,说她叔伯侄儿会按照规矩,明媒正娶,八台大轿抬阿彩过门做正房,又正儿八经地差媒婆送了十吊礼金过来。

    礼金的事被阿彩的哥哥嫂知道了,仗着他们是阿彩的娘家人,在家里闹了两回不打紧,既然闹到潇湘记来了。

    范氏给骂了回去,“想过来讨要礼钱,门都没有!你们当初把阿彩赶出来,这份兄妹情分就断了,休怪阿彩无情。你们做哥哥嫂的要是真心为了阿彩好,就别拦着她的大好姻缘。”说罢“砰”的一声关上了后门,把人挡在门外。

    阿彩在一旁抹眼泪,很感激地看向范氏。范氏劝着她,千万别答应,这样的人一旦缠上就没完没了了,让她把礼金好生收好了。

    阿彩不愿意大办亲事,只想在家里摆两桌酒,请上些亲朋来喝两杯,但教书先生也是个懂礼数的,聘礼喜单一样都没有少。范氏让她用礼金去添些头面首饰,嫁过也好风风光光的。

    到了阿彩出嫁这日,八抬的大轿抬到了阿彩住的小院,教书先生亲自过来迎娶,迎亲的队伍排满了一条巷,场面十分热闹,范氏一大早过去送,见那教书先生虽然年近四十,却极显年轻,看上去比阿彩大不了几岁,更重要的是那人斯斯文文的,想来性也是极温和的。

    阿彩哭哭啼啼的,被喜娘扶着上了花轿。

    送走了人,范氏惦记着阿彩托她办的事,这房是租的,还压着十吊钱在里头,让范氏月底帮着她结清了,屋里头的家具床什么的是她置办的,范氏要是看得上眼,就搬回去。

    家具也就是一张八仙桌,几张椅,已经破旧了,不过床却是好木做的架床。范氏知道对于一个妇人来说,置办下这么些家当不容易,让人把家具卖了,换了钱连同十吊押金,差人给阿彩送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