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大明永历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民富国才强

第一百四十五章 民富国才强

    永历留下金川、李虎、王紫山镇守南昌,然后在分兵后,率领主力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进,目标长江南岸的池州。

    明军在南昌城只休整了不过五天,兵力在整编三千绿营兵后,又有所补充,但是为了守卫南昌,所以永历留下了整整五个营,共五千明军。剩下的又分出三个营,分兵翻越黄山,进攻宣城。最后“东进”的明军只剩下十三个营,再加上后勤部队,一共一万六千余人,将作为“东进”的主力。

    经过两天的行军,明军到达了景德镇。此时的景德镇虽然名为“镇”,但早就是大县城规模的城市了,外围也有两丈高的城墙。对于这个地方,永历非常熟悉,因为自己的“义弟”秦景之就住在景德镇。

    景德镇只驻扎了几百地方民团,还有二三十个县衙捕快,所以在明军抵达后,根本没有抵抗,包括县令在内就全部投降了。

    原来的这个县令在此地颇有政声,永历也不忍夺了他的官职,况且也没有更合适的人来做这个县令,于是原来的县令剪了辫子,换了大明的官服,就成了大明的县官。

    大部明军仍然留在城外安营,只有少数明军护卫着永历,住在临时的行宫——县衙内。在傍晚的时候,方以智、靳统武等人陪着用了晚膳,而后永历突然想起自己的“义弟”秦景之,心想,是不是应该去看看他,怎么也不能过家门而不入吧。

    景德镇的瓷器天下闻名,永历就是靠着贩卖这里的瓷器,掘到了“第一桶金”,至今与西洋人的瓷器贸易还没有停止过,永历也不打算停止。每年这里的瓷器能为永历赚到十余万两白银,而这些银子就是明军的军费来源之一,这也是为什么这四年来,井冈山上的大明朝廷没有税收,却能安心发展的重要原因。

    赚了这么多银子,秦景之功不可没,毕竟永历用来和西洋人做贸易的瓷器,大部分都是秦家烧制的。永历赚到了银子,秦家也得了莫大的好处,不善经商的秦景之负责烧制瓷器,永历负责包销,所以这几年内,秦家又重新兴盛起来,在原来的两个窑口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两个窑,每天能够烧制出上千件瓷器,当然这些全部被专人运走,目的地是澳门,买家就是葡萄牙人等欧洲的商人。

    永历并不想弄出太大的排场去秦家,免得惊扰了秦家的左邻右舍。只有四个侍卫,还有洪熙官、张千随行,永历换了一身便装就从县衙的后门,走了出去。

    这次永历并没有化妆,而是以本来面目示人,身穿的也是大明朝的便服,脑后更没有了那恼人的假辫子。当一行人来到秦府的门前时,永历示意洪熙官上前去叫门。

    景德镇突然遭遇变故,大批的明朝军队进城后,在百姓震惊之时,纷纷关门闭户,生怕家中闯入乱兵。不过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大街上除了巡逻的明军外,并没有乱兵侵扰百姓。

    即使如此,胆小甚微的秦景之也让家人早早地关上了大门,而自己则和家小躲到后院。当洪熙官叫门的时候,很长时间,秦府的大门才打开一条缝,从门缝里出现了一个眼睛,忽闪忽闪地打量了一番。

    “请去通报,就说你们老爷的大哥到了,让秦老爷快出来迎接!”洪熙官说道。

    “哎”里边的人说完,马上将大门又紧紧关上,然后就不见了动静。

    又过了很长时间,大门终于被打开了,出门迎接的却是秦家的老仆张二,他也只是推开半扇大门,而后小心地四处瞅瞅,才道:“何老爷快进来,小心外边的乱兵!”

    秦府中人,包括秦景之在内并知道所谓的“何老爷”便是大明永历皇帝。张二将永历等人请进来后,头前带路,向后院走去。

    张二边走边絮叨道:“何老爷啊,这世道又乱了,今天怎么还敢出远门啊,没看见大明的军队又打回来了吗?万一被乱兵伤了,抢了,可怎么办好哟?”

    说道这里,“咦?”张二突然很惊讶,好像想起什么,赶紧回身打量永历等人,发现眼前这几位穿的全是明朝的衣冠,便惊讶地张开嘴巴,不知所措起来。

    看到张二吃惊的连话也说出来了,永历笑着说道:“没什么好奇怪的,我本来就是大明朝的人,张管家,你以前不也是吗?”

    听到永历这么一说,张二放松下来,“嘿嘿”一笑,说道:“老儿我今年五十八了,前二十年还真是大明朝的百姓,现在却要拖着这么个猪尾巴,要是大明朝回来了更好,等我死了,也能不带着它去见祖宗了!”说着,还撩起脑后的辫子摆弄了两下。

    永历被领到后院,张二走进正房,片刻过后,就先听秦景之说道:“啊呀,大哥啊,都什么时候了,你还乱走动,嗯——?”当秦景之从卧房出来,见到永历后,立刻就呆住了。

    “呵呵,义弟一向可好啊,为兄可有段时日没见到你了,甚是想念啊!”永历笑道。

    “你,你怎么穿明朝的衣服啊?这,这——”秦景之刚想说“大逆不道”三个字,却被张二拽了拽衣角止住了。

    没等永历说话,张千却厉声道:“你这叫说的什么话,在万岁面前,谈论咱们大明衣服,是大逆不道之罪,你还不赶紧请罪——”

    “啊”秦景之有点懵。

    永历也不想总瞒下去,便由着张千继续说道:“来之前,万岁爷就跟老奴说了,您是万岁爷的‘义弟’,老奴还得称呼您一声‘秦爷’才是,不知者不怪罪,万岁爷也不会怪罪您的,不过以后可要讲尊卑礼法啦!”

    张千的话,将秦景之说的一愣一愣的,如坠雾里。永历也不愿意再难为他,走过去,拽着他的衣袖,一起坐到椅子上。

    “兄弟,朕确实是大明永历皇帝,今天帅大军亲征,路过此地,便想来探望一下兄弟,可不要见外啊,咱们还是兄弟!”永历安慰道。

    秦景之当然还不会那么快明白,瞪着眼睛,如同看“神仙下凡”一样看着永历,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

    “呵呵,朕确实是大明皇帝,以前没告诉你,是担心给你带来麻烦,现在朕光复了江西,正要东征。今天进城的明军,就是朕带来的。”永历进一步解释道。

    秦景之再愚钝,也会联想到明军突然出现在景德镇,应该与自己的“义兄”有关系了,不然“义兄”也不会穿着大明朝的衣冠示人了。

    “草民,叩见大明皇帝陛下——”秦景之赶紧跪倒,身旁侍候的张二也跟着跪了下去。

    “呵呵,兄弟,快快请起!”永历笑着,将秦景之亲手扶了起来,而后将他按到椅子上坐好,又说道:“兄弟的生意可好?”

    秦景之尴尬地笑笑,说道:“拖万岁爷的洪福,生意一直不错。”

    “嗯,很好,大明需要银子,你也看到了,明军东征耗费巨大,以后还需要兄弟多多支持!”永历说道。

    “万岁爷看得起我,小民一定全力以赴!”秦景之答道。

    “小民?呵呵,秦景之听封——”永历朗声道,当秦景之又跪下后,永历背着手,随口说道:“朕封你为大明‘子爵’,御用商人,并赐给丹书铁劵!”

    “啊——”秦景之脑袋又转不过来了,半天没有反应。

    还是张二有些经验,急忙在身后戳了戳他,秦景之这才叩头谢恩。

    永历拍拍秦景之肩膀,然后说道:“大明之所以中断,与扣捐杂税不无关系,百姓疾苦,当然天下大乱,这也是一味重农抑商的结果,朕想好了,以后大明要大力提倡商贸,要多和海外做生意,赚他们的银子,养活自己的百姓,只有民富了,才能国强,兄弟,你懂吗?”

    秦景之似懂非懂,但又好像明白点道理,不过哪敢再问,便连连点头。

    永历也不想他一时就明白,商业对国家的重要,此时又有几个有识之士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接着,永历知道秦景之对于自己,还有很多疑惑的地方,便将过去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最后秦景之才恍然大悟,不得不感叹眼前这位“大明皇帝”是如此的“胆大妄为”!

    永历在秦家坐了将近一个时辰,这才离去,临走的时候,秦景之为了表示自己对大明的支持,特意拿出这几年的积蓄,也就是永历以前给他的分成,一共是十万两银子,一股脑地献了出来。

    对于这些银子,永历推辞了一番,最后还是“笑纳”了,谁让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呢。

    明军在景德镇只休整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整装进发了。景德镇的位置不错,向东北,便是长江沿岸的安庆,再往东便是池州。

    经过两天的行军,明军在穿越了东至县以后,终于抵达了长江边,距离安庆已经不远了。

    (更新啦,求票啦!感谢“多尔衮爱大明”和一串数字的两位朋友,谢谢你们的打赏!虽然不多,但是我能感觉到你们的支持,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