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大明永历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八十九章 惊慌失措

第一百八十九章 惊慌失措

    江浙,江浙,浙江与江苏一衣带水,唇齿相依。按道理讲,大明“第二军团”攻占杭州后,江苏不可能不知道浙江的变故,但是江宁城里的两江总督郎廷佐就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其实郎廷佐早就知道浙江发生的变故,在明军占领衢州的时候,郎廷佐便接到了军报,不过开始的时候,他以为浙江归闽浙总督管辖,自己如果过问,恐怕会引起洪承畴误会。

    另外还有让郎廷佐闹心的事,就是江西发生的叛乱,到现在为止,除了知道那伙“叛军”打的是大明的旗号,抬出了一个“假”永历皇帝,已经攻占了江西全境,如今正沿着长江南岸向上游进发外,其余的例如他们的兵力、图谋等等都一无所知。

    郎廷佐不止一次的有哀怨心思,心说如果不是朝廷前几年“裁军”,将绿营兵的数量减到了最低,唯恐这些汉人组成的军队发生叛乱,现在倒好,到了用兵的时候,却无兵可用。

    闽浙的清军主力在福建,而浙江只有数万清军,本来郎廷佐也想过从江宁出兵,可是兵力不足。此外自己如今也是焦头烂额,有点“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江西发生叛乱,那里可是两江正管的地方,出了事,朝廷问起,肯定是要找他问罪的,所以最后他决定“各扫门前雪”,先解决了江西的“叛军”再说。

    南昌被“叛军”占领后,郎廷佐便想出兵救援江西,但是江宁城内不过两万兵马,只有先从江苏和安徽各地调集。就这样,东拼西凑,过了半个多月,才拼凑了五万人马,其中有五千八旗兵,才由郎廷佐的头号大将,胡廉率领姗姗奔向江西。

    不过胡廉刚出江宁百里,突然碰到了送急报的信使,送来的消息,让胡廉吓了一跳。

    这个消息就是,江西的叛军攻占南昌后,分略各地,而其主力大约五万人马,北上到达长江后,突然转向东,现在池州已经失守,据说明军的前锋即将到达铜陵。

    听到明军就要抵达铜陵,胡廉都不敢相信,再三询问之后,才确信这是真的。胡廉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命令军队停止前进,而他自己不辞辛苦,马上骑马回转江宁。

    江宁城两江总督衙门内,郎廷佐坐在正位,胡廉陪坐在侧位。胡廉一路风尘,刚到总督府内,便已喝了三大杯茶水。

    从胡廉那里得知了“叛军”已经快要打到铜陵,郎廷佐差点将手中的茶杯失手扔掉,好半天才平静下来。

    郎廷佐心想,已经向朝廷上了五封奏折,请求朝廷由北方派兵过来,可是远水解不了解渴,这需要时间。现在“叛军”只要攻下铜陵、芜湖,那么江宁就暴露在“叛军”眼前了,而且浙江也不太平,如果让两支“来历不明”的叛军会合到一起,江南必会大乱!

    胡廉看到总督大人一个人在那里发愣,过了一会儿,胡廉开口说道:“大人,贼兵势大,听说有五万余兵马,与末将的兵力相当,此仗末将压力甚大啊!”

    郎廷佐看了一眼胡廉,揉揉额头,说道:“难道本台的大将军也担心打不过叛军吗?”

    胡廉摇摇脑袋,晒笑道:“哈,我胡廉还怕打仗吗?别看他们人多势众,其实不过一些山野村夫而已,不过大人,我担心的是江北大别山里的叛匪、浙江的叛匪,他们与江西来的叛匪勾结起来,那么就不好办了!”

    “嗯,你的意思是说,他们都打着前明的旗号,相互之间是联系在一起的,而这几场叛乱,是早就有预谋的?”郎廷佐说道。

    “是的,刚才我只想到他们可能是前明的余孽,叛乱的时间又那么相近,所以想到他们可能相互之间有些联系,但是有没有预谋,末将可就不知道了。”胡廉说道。

    郎廷佐对胡廉点了点头,心道,胡廉不枉我如此看重,心思很缜密,又不居功。于是说道:“胡将军,不错,他们肯定是有关系的,可惜到现在我们才知道,想必这些前明余孽准备了很长时间,看情形,他们所图甚大,好像目标就是江宁,形势危机啊!”

    胡廉站起身,把腰间的佩剑解了下来,平举在手中,大声说道:“请大人放心,末将一定会阻截叛匪,不过还请大人请朝廷尽快发兵救援!”

    郎廷佐走上前去,竟然向胡廉拱了拱手,说道:“本督马上就发八百里加急,想来朝廷也会尽快发兵的,前边的事就全靠胡将军了,等歼灭叛匪,本督定会为你请功!”

    “多谢总督大人,末将定不辱使命!”胡廉拱手道。

    二人又说了几句接下来如何对付“叛匪”,郎廷佐一看胡廉说的头头是道,况且他自己可不熟悉怎么带兵打仗,便让胡廉尽快离开,马上率军去铜陵阻击“叛匪”。

    胡廉走后,郎廷佐睡意全无,回到自己的书房,写了一封加急奏折,让人骑马“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但是郎廷佐不知道,就算是他发十封“八百里加急”也没有多大用,现在的北京城也是乱成一团,所谓的“帝党”和鳌拜一党正斗的不可开交,哪里还顾得上江南的****。

    康熙小皇帝今年十三岁,等来年便要亲政。此时的“帝党”以为只要皇帝亲政了,鳌拜一党就得失势,而鳌拜不甘心“大权旁落”,为了应对来年皇帝亲政,决定先动手,将“帝党”的几个骨干除掉,使自己永远掌握朝廷的大权。

    本来按照历史发展,鳌拜除掉“辅政大臣”之一的苏克萨哈,是康熙六年秋的事情,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世界在某人“穿越”之后,此事竟然提前了一年。

    康熙五年十月,苏克萨哈在朝堂之中几次抨击鳌拜,都没有得逞,终于知道要先隐忍一时,等皇帝亲政再说,可这时候,鳌拜已经盯上了他。当苏克萨哈向小康熙上奏,要“往守先皇帝陵寝”,却被鳌拜抓住了“辫子”,鳌拜以苏克萨哈不满康熙皇帝为由,给苏克萨哈定罪,将其处死机模。

    处死了苏克萨哈之后,鳌拜急于揽权,当接到江南各地发来的急报,开始他并没在意,以为只是小规模的叛乱,说到叛乱,自从大清国建国,汉人们那年不“造反”呢?

    可是当他在七天之内,接到两江总督郎廷佐的五封奏报,鳌拜才意识到江南真的可能大乱了。

    苏克萨哈死后,顺治留下的四大“顾命大臣”,只剩下唯唯诺诺的遏必隆、老迈不堪的索尼,还有就是鳌拜三人。鳌拜将遏必隆、索尼召集到一起,将江南的“叛乱”说了一遍,遏必隆和索尼这才知道江南出了大事。

    现在凡是各地送往北京的奏报,都是要先呈给鳌拜,而遏必隆和索尼则是最后一个看到的,甚至有的时候还看不到。

    遏必隆还是一言不发,只有索尼指着鳌拜,气的哆嗦了两下,但也没多说什么,他们谁不知道现在就算骂得人家“狗血喷头”,也是于事无补的,何况最后还得是鳌拜拿主意。

    鳌拜知道自己有延误朝政之责,但也不愿意当面承认自己有错,避重就轻,将江南的满汉官员们大骂了一遍,然后才决定出兵江南,平灭“叛匪”。

    要平定江南的“叛乱”,首先得要调兵,还要选派一员干将。这个统帅的人选,鳌拜是当然不让,由他来决定。他的三弟穆里玛,算是一员猛将,官拜镶黄旗副都统,骁骑营正统领。这次出兵平叛,鳌拜就打算让弟弟为帅,将来平定了叛乱,怎么说也是大功一件,又可以加官进爵了。

    为了出兵平叛,鳌拜下令兵部调集十万满蒙汉军,其中两万八旗兵,三万蒙古兵,五万绿营兵。可是十万兵马,不是一时能调齐的,还有置办粮饷,鳌拜只好下令尽快办齐。

    等鳌拜调齐十万兵马,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的事了。这时候,江南的急报不断传来,闽浙总督洪承畴奏禀,浙江全境失守,福建金门郑经攻陷漳州,占据闽南,而他自己正率军入浙,以图恢复浙江;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奏报,郑经兵犯潮汕,潮汕失守;平西王吴三桂上奏,围剿湘西叛匪失利,湘西全境丢失,请求朝廷早日派救兵。还有地方的巡抚和府县急报的,比如湖南、湖北巡抚皆上报,境内出现“叛军”,而且“叛军”势大,力不能敌,请求朝廷发兵救援。

    这些还不是让鳌拜最震惊的,最让他吃惊的是两江总督郎廷佐的奏报,江西已被“叛军”占领,而“叛军”有可能就是前明的余孽,死灰复燃,而且江南各地的“叛匪”相互之间可能存有联系,如今江西已丢,现在“叛军”将近十万,正向江宁前进。

    不得已,鳌拜只好下令尽快调集兵马,因为蒙古骑兵远在关外的草原上,征调的比较慢,所以鳌拜下令,“平叛大军”马上出兵,等蒙古骑兵进关以后,再衔尾赶上。

    就这样,由穆里玛为统帅,七万清军出了北京,先到天津卫,而后水陆并进,开往江南。

    赶往江南的清军,刚在天津卫上船,准备从大运河坐船南下。这时候,却传来了江南的战报,两江的清军在“芜湖会战”中战败,总兵胡廉战死,五万清兵全军覆没,此时“叛军”正沿江东进,不日即将到达江宁。

    穆里玛得到消息以后,立即下令加快行军的速度。不过当运兵船行到运河中游济宁的时候,所有运兵船一夜之间,全部被凿沉了。再收集船只,肯定来不及了,穆里玛只好下令弃船上岸,沿运河边的官道继续南下。

    而北京城里的小康熙和鳌拜等人得知“芜湖大败”,无不是惊慌失措,所有人都想不到江南已经乱成这样。芜湖失守,江宁门户大开,江宁丢了,那么传闻中的“前明余孽”不就复国成功了吗?

    那么清廷所谓的“芜湖大败”到底怎么回事?这还得从二十天前说起——

    (周六的已更,慢慢的开始一个高潮了,永历皇帝马上就要光复江南半壁。求票,求票,推荐票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