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大明永历在线阅读 - 第七十九章 兵工厂

第七十九章 兵工厂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省不少辛苦钱。

    一七一提供最新章节方以智奉永历的旨意,要在南京城周围的某一处找一个地方修建“兵工厂”,可是永历事先说明,禁止工场设在南京城附近百里之内,但也不能太远,二百里之内最好,同时也不许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建场,只能是交通便利,但又人迹罕至的地方才行。。

    这个要求有些为难方以智了,所以他将随自己出城的百余人分成十队,分别向南京城的东西南三个方向寻找适合之地,北边是不行的,那里是长江。

    最后,还是戴梓所领的那队人在溧水县的一个叫做“漂山”的地方,发现了一块适于建造兵工厂的地方。

    漂山又叫粟山,山势并不高,溧水由山下蜿蜒而过,漂山南麓有一处山坳,地面广阔,而且都是平地,山上有小瀑布流下,水势很急,而后冲入到一条小河中,最后向南汇入溧水。此外,这处山坳面向南方,有一并不宽阔的出口,而山坳里却有四百多亩平地,故此当地人将这处山坳叫做“葫芦峪”。

    山外有一座小镇,相传有匹白色的神马从天而降,落到此地吃草,所以这座小镇叫做“白马镇”,白马镇往南过了溧水二十里,有一个叫做“华莲”的小镇,往西三十里则是溧水县城,一条宽阔的官道连接着三个地方,交通非常方便。

    按照戴梓的意见,就是要在那个叫做“葫芦峪”的地方修建“火药场”;在白马镇建设军械场,制造大炮和火枪;在溧水下游还要建造一座“炼钢场”,以提供钢材和铜料。

    此地有水源,葫芦峪中的小瀑布下可以建造“水力车床”,借助水力切断铜铁,碾压卷曲钢管等,而且距离此地三百里的马鞍山有铜矿和铁矿,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铜矿石和铁矿石,至于硫磺、硝石等其他原料,则可以由安徽通过长江再运来,还是比较方便的。

    不得不说戴梓是一个火器方面的天才,方方面面都想到了,让方以智松了一口气,因为万岁爷只给他半个月的时间选址,而后就必须开始建设,要在一个月内,将三个工场全部建好。

    选好址后,方以智赶回南京,觐见永历,得到永历的同意后,从户部那里支出二十万两银子,立刻回转溧水县,这次随行的还有两千明军和一万绿营俘虏,另外就是四千多招来的各种工匠,比如铁匠、木匠、泥水匠等等。

    这些战俘,都是历次大战后俘虏的绿营兵,本来在南京附近修桥筑路,这次也被一并派到溧水县,准备作为修筑工场的劳工。

    整整两万人浩浩荡荡开往溧水县,与此同时,方以智派出人手四处采购修建场房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然后运到白马镇,于是几天后,四面八方通往溧水的道路上都是来去匆匆的大车队,由驽马拉运的大车上堆满了砖石或者木材。。

    要在白马镇建场,征地是必须的,但是永历早有旨意,禁止“强征”和“强拆”,不是就要颁布了吗?一定要先征得当地百姓,尤其是土地主人的同意,给予合理的补偿,然后才能征地,否则就视为违法犯罪。

    不过让方以智担心的“钉子户”并没有出现,当代表大明皇帝的“圣使”当众宣读完永历的圣旨,要征白马镇的土地,而且还要给予一定的补偿,白马镇的百姓竟然嚎啕大哭起来。不是因为土地没了而哭泣,而是因为皇帝征地竟然还要给钱,这可是自古未有的事情,以前别说是皇帝,就的七品知县,随便弄一个官府的名义,都可以在辖地之内,白白占用一块土地,何况是九五至尊——大明永历皇帝。

    方以智在土地的价格上尽量给的很高,但是当他派人挨家付钱的时候,就是没有一家去接银子,反而百般地哀求让人将银子拿回去。

    买地付钱,天经地义,方以智亲自带着银子,走访了白马镇的两个平常人家。这两户百姓见堂堂的内阁大学士走进自己的茅屋,早就吓得不行,跪在地上不敢起来。方以智亲自扶起其中的老人,然后也不端架子,坐在院中的藤椅上,开始与他们唠起了家常,等拉近了距离,才说明了来意,就是要付银子买地。

    开始的时候,这些百姓连连摆手,说不要,但是方以智不急不恼,好言相劝,这才问出原来他们是担心拿了这些银子,朝廷会“秋后算账”。

    方以智只好解释,这是朝廷的意思,买人家私产,就必须要付钱,否则就视为强抢,是会受到律法处罚的,然后就将“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和“保护私产”讲了一遍,也算是进行了一次“普法”。

    尽管这两户人家不太明白,但是也知道这是朝廷的真心实意,见到方大学士如此坚决,最后只好接过银子,收了起来。

    见到有人敢收银子了,白马镇其他的人家这才放心,全都接下了自己的卖地钱,而且没有任何人提出过分的要求。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没了土地,就算是给他们银子,也只能是坐吃山空。对于那些没了土地的农民,永历也早就想好了他们的去处,那就是从他们之中,招收工场的工人,明码标价,每个月按照约定的薪金等级付给他们当月的工钱,绝不拖欠。

    “兵工厂”要招工,而且薪酬还不低,只要一家三口中有一个进工场做工,那么另外两口人什么也不用做,每月都能大鱼大rou的享受,如果人口再多点,粗茶淡饭也能管够吃饱,还有每月竟然还有四天假期,逢年过节除了放假以外,还会发给额外的奖金和米面。。

    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所以当“兵工厂”的招工布告贴出来,别说是没了土地的百姓,就是那些还有土地的人都动了心,不但是白马镇的人涌向了招工处,就是溧水县城的百姓,也闻风赶来。

    好在三个工场需要三千多工人,一个白马镇还难以满足用工得需要,溧水县周围乡镇的百姓赶来应聘,正好可以满足工场的需要。方以智为了方便来应征的百姓,甚至在溧水县都设置了招工处,只要在招工处签字画押,就可以预先支取一个月的薪金,等一个月后,工场建完,再进入工场上工。

    这边进行招工,葫芦峪和白马镇上已经破土动工了,方以智亲自选取的“黄道吉,祭过天地,燃过鞭炮,一座巨大的石牌坊被立了起来,石牌坊的正额上刻画着一龙一虎,龙虎之间是三个大字“兵工厂”。

    “兵工厂”这三个字出自永历的御笔,本来永历自觉自己的字比较难看,想让黄宗羲或者方以智来写,以他们的威望也足够了,但是又觉得这可是华夏的第一座“兵工厂”,甚至是世界的第一座,将来会被载入史册的,所以还是自己来写吧,也好让后人铭记自己。

    紧接着,十声巨大的炮仗响过,石牌坊后的空地上人群广布,开始动工了,搬砖的搬砖,扛木头的扛木头,挖地基的挖地基,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还有一些手持刀枪的明军士兵,在人群中来回巡视,因为这些干活的,除了泥瓦匠、木匠这些技工外,大部分都是战俘,没人看管可是不行。

    不过这些绿营战俘,并没有多少想要逃跑的,他们在此做工,不但可以吃上大rou包子,而且还会按月发给工钱,最后等完工后,就让他们各自离去回家,绝不阻拦。

    战俘们自从战败被俘,虽然没有遭受虐待,但是谁不思乡啊?都想好好干,早点完工,也好拿着工钱回家去。

    人多好办事,工地上一天变一个样,先是各处厂房的地基被打好,引水渠挖好,然后是筑墙、盖顶、加窗,还有各个厂房之间的道路也被修好,横平竖直,不见丝毫错乱。

    终于在十五天之后,在白马镇、葫芦峪的三处工场的厂房终于建立起来,最大的厂房长一百步,宽三十步,其中以五根巨大的松木为房梁,以十根粗壮的松木为柱子支撑,其内有青砖铺地,非常平坦。其他的厂房也不小,林林总总,三处工地上分别坐落了一百、八十、七十栋各式各样的房子,而且都各有用途。

    厂房建好,方以智、王富贵、戴梓,还有被永历指派来的张廷瓒,分别指挥一队工匠,进入厂区,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图纸,开始设置建造各种器具,大型的设备有炼钢场巨大的火炉,军械场的水力车床,还有火药场的配药作坊等等。

    王富贵过去是铁匠营的营长,别看他只是营长,但是他的身份可不低,他的大舅子乃是大明南海船队大都督,而且他本人也曾经是永历的侍卫统领。后来觉得还是打铁比较适合自己,故此才去做了铁匠营的营长,不过他的官爵可够高的,乃是正三品都指挥佥事。

    现在他更是被永历赐封为大明溧水伯,名义上为这座“兵工厂”的第一人大总管,就连方以智这个内阁大学士见到他,都得客客气气的。

    不过王富贵这个人很有自知之明,从来不胡乱指挥,一切都听方以智的,让他干嘛就干嘛,只是着急没铁可打,希望工场快点建好,也好让他抡起大锤,砸上一会儿,才能舒坦。

    又是十天过去了,厂房内的器械大部分都已经建好,各式工具也准备停当,一切就等方以智和王富贵一声令下,工人们就可以进场开工了。

    在井冈山上的各种作坊搬运来南京的同时,全部的工匠也随之而来,这些军火兵器工匠大部分都是原明军中的人,也有少部分井冈山的当地人,有家眷的也都一起跟来。不过这些工匠只有三百人,想要三个工场一起开工,人数远远不够。

    此时在溧水县内招募的三千个工人,早就在方以智的安排下,在井冈山的老工匠那里学习了二十来天,已经会做一些简单的活计,但主要还是井冈山的原班人马来做。不过也没关系,熟练任何技术都需要一个过程,方以智决定先让工场开工,然后在进行制造的过程中,再让那些生手工人跟着老师傅学习,早晚都会掌握其中的技巧,独立cao作的。

    又过了两天,先进行了调试,将这些新老器械试验了一下,排除了一些故障,做了一点改进,而后方以智定下三月初三那天,“兵工厂”就要开始正式生产了。

    这一个月,可将方以智累坏了,他这个堂堂的大明内阁大学士、工部尚书连日奔波在工地上,经常是日夜颠倒地不停地视察、检验,甚至是亲自上手cao作,以确保万无一失。

    除了他以外,戴梓这个“火器天才”也是一头扑在工地里,浑然忘记了时间,与工匠们吃住在一起,日夜赶工。他主要是设计和督造火药场和军械场,这两处的工场不管是内部得机械器具,还是外边的格局布置,都是他亲自设计,而后亲自监工建设,无不充满了他的心血。

    还有张廷瓒这个年轻人,各种原料和建材,都由他来统筹购置,然后分配到各个场地,一个来月,不见丝毫差错,让方以智渐渐的信任有加。

    只有井冈山上的十三个洋人是最闲的,以詹姆斯为首,另外还有两个大肥洋妞,从井冈山来到南京后,就一直住在南京城内,并且吵吵着要回欧洲去,因为合同期满了,他们也赚够了,也该让他们回去了。

    可是此时正在建造“兵工厂”,以后还需要培训熟练工人,这十三个洋人都是制造军械的能手,岂能让他们一走了之。

    于是永历只好下旨,给他们加了双倍工钱,再留他们一年,等教会了徒弟再走。这些洋人都是见钱眼开的人,听到加了工钱,这才不嚷不闹了。可是让他们上工地,去帮忙建设厂房,他们就把脑袋摇来摇去,都不愿意去,说只管教徒弟,不管建厂房。

    同理没有办法,只好同意,直到方以智派人送信,说是“兵工厂”马上建好,永历打算亲临现场,这十三个洋鬼子才同意跟随一同前往。

    三月初三大吉大利,华夏人都这样,不管开店还是建房子,都要选一下黄道吉日。当溧水县的老百姓,听说大明皇帝要亲临“兵工厂”,都从四面八方赶到白马镇,来一睹大明圣君的风采。

    这次出行,永历很是高调,不但派出三千御林军护驾,而且自己乘坐九匹白色骏马所拉的御车,更是打出了天子仪仗,光是鼓乐手就有二百余人,旌旗无数。

    一路上,沿途的百姓和地方官员都出来参拜,永历频频从御车中伸出手,向他们致意,弄得张千如临大敌,担心皇上被人所乘,尤其是天地会的人。

    永历现在根本不担心天地会,因为前几天,他接到廖文希的奏报,天地会在江南的分舵基本上已被铲除,此时正准备向湖广的天地会分舵下手。有了这个消息,永历当然不再担心,再说还有三千名精锐的士兵护驾。

    到了白马镇以后,永历先接受了方以智等人,还有溧水县地方官员的参拜,而后才到“兵工厂”所在地。

    当仪仗队走到石牌坊,永历望见自己写的三个大字“兵工厂”,心中美得开了花,觉得自己开算是“古今第一人”了,因为天下第一家“兵工厂”是在自己的旨意下建立的,光此一点,将来各国的史书上,都会写道:大明永历皇帝亲自督办世界第一家“兵工厂”,将军械的生产集中和系统,开历史之先河!

    (年末就是事多,昨晚又喝吐了,不怕各位笑话,五瓶青岛就吐了五次,难道我喝的是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