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东周末年有战国在线阅读 - 第十七章 邯郸如是人却非

第十七章 邯郸如是人却非

    (克己厚着脸皮向大家要推荐、收藏来了)

    赵都邯郸城,本是卫国的大城。在赵敬侯时代(公元前386年),赵国打败了卫国,敬侯便将赵都自中牟城迁至邯郸。其后,邯郸作为赵国国都已历6代国君,百年有余。

    当年赵敬侯看中邯郸,并将它作为赵氏一族发展的根据地,不外两个原因:

    一是邯郸位于大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土壤相对别的算是相当肥沃的了,且有漳河流过其境,水源充足,适合发展农业生产――这便为后来赵国称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邯郸的地理位置很重要,邯郸北通燕、涿,南连郑、卫,处于太行山东麓的南北大道午道之上,又恰位于太行山八陉之一的滏口陉东连南北大道的交汇点。加上邯郸城背靠太行山,临漳河,靠近中原,邻接齐,魏,正是赵国参与各国争雄的理想地点。

    可是,赵敬侯只是看到了邯郸城便利的交通,易于攻击他国,却没有想到这便利的交通也为他国攻打邯郸提供了方便。于是自他之后近百年时间,邯郸便建立起了以高大的夯土城墙为依托的防御体系。

    整个邯郸城由一大一小两城组成。大城在东北,是邯郸的廓城,名叫大北城;它是赵都邯郸的平民区,同时也是中原北部的工商业中心。大北城除本身的城廓为外围防御外,还的内还有丛台等数座平时为宫殿,战时为要塞的高台建筑构成拱卫赵王城的防御体系。

    大北城西南的那座城墙更为高大的城,便是整个赵的行政中心、赵宫城――赵王城。赵王城内又的东、西、北三座小城互为犄角,协防外敌――更不要说三座小城之内还的龙台、南、北将台等高台大宫,在紧要之时,可充御敌之用。

    赵括一行人,现在进入的是大北城的北门,也是就邯郸廓城的北门,要到赵王城,上得作为赵王主宫的龙台,还要再穿过邯郸城区。

    进入大北城之后,映入赵括眼帘的,还是身为邦司寇的他常去的办公之地,赵国官家的各大铸造厂。

    所谓邦司寇,本来是赵国主管刑狱事务的司寇之下的副官,主要负责主组刑徒、奴隶为赵国公室、公族、公姓制造各种奢侈品――当然,也要负责铸造兵器。可是,随着战国中后期战争的扩大,又身为可以入宫面进见君王的大臣,本来不具体负责兵器铸造的邦司寇,也渐渐成为掌管赵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高官。

    “大公子,在您的治下,我赵国的冶铁和铸铜之术,可是说在当今天下诸候之中成就最高的,真是历任邦司寇中,功劳最大的啊!”与赵括同车的戟手所言,也不光是阿谀奉承之言。

    赵括成为邦司寇之后,以他梦中所见的一些他能理解的先进工艺,对赵国的官营铸造厂的冶铁、铸铜技术做出了改进。如此一来,便使赵国可以生产出强于列国的铁制、甚至钢制兵器――这些“新式工艺技术”的原来的历史进程中,本该在数百年后才大行其道。

    可是赵括却不曾料想,他对铸铜技术的改进,却成了为宫中提供更精美的青铜器的基础,而他也正是因为这些奢侈品的铸造,讨得先王和众公卿贵族的欢喜,进而坐稳了邦司寇的位置。

    “想我赵括自鸣得意得向先王献上天下最为犀利的制式钢剑,先王只不过是淡淡一笑,微微点头。当我奉上镶嵌有宝石的镏金酒爵之时,却引来先王和宫中众人啧啧称赞……害我连新造出的铁制农具都不敢献上。看来大家都只是看到眼前能看到的东西,连几个月后就能吃到口中的金灿灿的粮食都想不到。

    君王臣下都如此为政,难怪我会在梦中看到我赵国的高台宫室成为平原上的一座座土丘……”经身边的戟手这么一说,赵括回想起去年将自己的“成就”展示给赵惠文王时的情景,只好对着冶铁厂的高炉烟囱中升起的缈缈灰烟苦笑一下,心中又生出了和琬儿一起离邯郸这个是非之地而去的想法。

    “真该向小珠问一下琬儿的下落……然后我便可以和她一起……不行,如果我和她私奔,只能是害了她……”赵括又想出了一个胆大妄为的计计划,可是马上便放弃了。

    因为他知道,如果他真的带琬儿逃离邯郸,甚至是赵国的后果是什么。他自己可能只需要放弃锦衣玉食的封君之位,可是琬儿将连做自己妾室的资格都会被剥夺――这便他所生活的这个叫做战国的时代对待“为情私奔”痴男怨女的道德观念。身为赵国公族世子的他,虽然素来以轻狂不羁闻名,却始终还是逃不出传统观念的束缚。

    “也许是我留恋邯郸的繁花似锦吧……”看着街上众多行人,还有贩卖各种商品的坐贾游商,赵括宁愿如此自责地想。

    战车缓缓而行,却很快到了大北城南,那个留下赵括和琬儿幸福的身影的地方。

    “括哥,你看这个好不好?”

    “好好,我的琬儿说好就好!”

    “又不耐烦了,那为什么还要带我出来……不对,我才不是你的琬儿,不要脸……”

    赵括又陷入了对昨日的美好回忆之中。

    ***

    赵都城邯郸的“北通燕涿之路”,是一条纵贯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的一部分。这条路在邯郸向南与中原的经济城邑温、轵相通,向北经中山与燕国的涿、蓟等城邑相连,而且还可通往更北方或东北的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中原经济名城温、轵的商贾都经常来邯郸兜售他们的稀罕物件,他们来时所走的,也正是这条通过邯郸的南北道路。

    南北大道之外,赵国的主要交通干线还有“午道”。(当时魏、齐、赵之间交错的道路总称“午道”)在三晋地区,通过井陉、滏口陉(今河北邯郸市西)、轵道(今山西济源县西北)、孟门(今河南辉县西)、天门(山西晋县南天井关)等多条大道沟通太行山两侧的交通。邯郸位于东西要冲,往西由滏口陉可到今山西境内,往东到达山东济南地区。

    邯郸还有一条通往西北代地的大路。这条路从邯郸出发,经石邑、宁葭、灵寿、曲阳、丹丘、华阳,由鸱之塞进入赵之代地。

    这因为有了这些“条条大路通邯郸”,才了有邯郸这座中原大城商业的辉煌。当然,商业繁荣辉煌也成就了赵人,特别是赵国贵族们的奢靡之风。

    为了方便入赵王城上朝办公,赵国有权有势的公族、宗室、还有公姓们多数聚居在大北城南面的地方。有了这些“财神爷”,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商人们向贵族贩卖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纤离之马的“综合市场”。有了贵族的光顾,爱好窥探贵族生活的古代“追星群”、想要攀龙附凤的靓女游士也就跟着一起冒了出来。当然,这就给城南之市带来了更多的人气。渐渐地,这个市场成了邯郸城最大的集市。人气一多了,这精明的商人们的生意也就不只限于同赵国贵族的奢侈品交易了。

    山西的竹、彀、纑、旄,山东的鱼、盐、漆、桑麻;还有遥远的江南楚地的香料、锡连、橘子、丹沙、玳瑁、珠玑、齿、革,北方碣石的马、牛、羊、旃裘、筋角;更有魏之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粟在这邯郸大北城南都不是什么稀奇之物,而成为邯郸城中百姓日常用度的平常东西。

    ***

    “前年,我和琬儿成婚之前,就是在那家店中买的腰间所系的错金银嵌宝飞凤纹带钩吧。记得这带钩还是她为我挑选的。后来,我们成婚那天,我也是带着它的……”赵括一面看着那依旧门庭若市的珠宝店,一面***着腰前的带钩,就像是在爱抚恋人的玉手。

    “大公子好啊!”行到人多之外,便不时有人像已往一般寒暄上下两,赵括只得一一回应;看着众人浮于面上的笑脸,他胸中却是苦闷得很。

    如果是春雨绵绵,路上行人稀疏,街市萧条,或者是阴风阵阵,乌云当空,那光景倒还映了赵括此时的心情以及赵王城中的危局。可是老天就是这样不开眼,仿佛要给已经决心要改变自己命运的赵括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赵括眼前的邯郸是春guang明媚,暖阳和风,还有熙熙攘攘的行人,和着商贩阴阳顿挫的叫卖声――一幅战国时代难得的安祥画面。

    邯郸还是那个繁荣的邯郸,只是街上行人中,少了赵括的所爱。正当赵括要唏嘘感慨物是人非、好花不在之时,突然进入眼中的景象,又将他震住:只见赵王城北门楼上,赫然挂着几个血淋淋的人头,城门外临时支起的行刑架上,绑着几具血rou模糊的无头死尸――想来那些还在淌血的脖颈,便是城楼上的头颅原来呆的地方。

    “莫不是宫中有变!”赵括心中一惊,再看披头散发的头颅;其中之一,居然就是先前和他答话的甲士。

    “难道是长安君抢先行动,攻入王城?”赵括不敢多想,立刻跳下战车,虽然穿着宽袖大袍还是顺手从弓囊中取出弓箭,握在手上,正要从车上取下箭壶,却又听到城楼上一个不阴不阳的声音尖涩地说道:“叔父,身穿冕服却还不忘控弓使箭,真是我赵国诸将的楷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