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汉天子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一节

第二十一节

    刚一回到皇庄,刘荣就命令王启年,立刻将此事通知中尉,太尉以及丞相并天子。

    王启年有些惊讶,他以为,刘荣至少会将人犯留在手里一天,或者半天,以利用这个机会,打击那些不听话的人。

    但他没有迟疑,立刻就照做了。他明白,在这个事情上,他最好的选择,就是闭嘴。

    其实,刘荣不是没有想过用严刑来逼供那个校尉,承认受到朝中几个支持王美人的大臣指使。但,这势必会将事情闹大,廷尉府和御史台都会参与进来,这样一来,那个校尉说的越多,便错的越多,到头来,刘荣自己都会惹火烧身。

    于是,他只能按捺住心里的冲动,刚一回到皇庄,就立刻派人去通知有关的各方。

    那个校尉与那批士兵,在他手里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

    刘荣回到自己的寝宫,公孙弘便已经在那里等了他许久了。“臣公孙弘拜见太子千岁!”这个老家伙,也已经知道了刘荣遇袭的事情,此刻他的心中,盘算着无数种阴谋。

    “寡人知道你的想法。。。”刘荣看着他说:“但是此事,卿无须再管,好好帮寡人把寡人给你的事情办好就是了!”

    所站的地位和角度不同,对待问题的想法,便会截然不同。对公孙弘来说,这次事件,确实是一个天赐良机,只需要稍微在其中加把劲,烧把火,那么便可酿成一场波及整个长安官场的暴风雨,大批的官员和武将将因此而遭到罢黩甚至下狱,长安城就将面临一次重新洗牌。

    可是,刘荣是太子,他所需要考虑,并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

    诚然,他的老师是大将军,他的支持中不乏像太尉周亚夫之类手握重权,足以影响官员升迁和安排的重臣。

    这次若利用的好,甚至可将南军掌握到手中。

    但是,公孙弘没有想到的是,南军是大汉国诸郡郡兵中的精锐,它的军官,基本是由各郡的望族名门中的优秀后代组成。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利益集团,仅仅为了眼前一时的痛快,就将他们推向仇视,甚至是敌对的一方,那是白痴才干的事情!

    而且,南军是一年一轮换,等到今年秋天,你花了大量时间控制起来的南军,便会彻底的打散到诸郡中去,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现在这批军官的族兄弟,甚至是嫡亲兄弟。

    或许用不了那么久,刘荣便已经倒台了。

    因为这件事情闹大了,最不高兴,便会是天子,作为统治者,他是绝对不会坐视,长安官场出现如此大的动荡,事情只要稍微朝扩大化和激烈化方向发展,他便会立刻动用天子权威,断然予以制止。

    然后。。。刘荣的下场很可能比历史上更惨。

    所以,皮球还是交给那些大臣去头疼吧,刘荣的计划中,从来就不存在长安的位置,这里太敏感,太容易触及天子的底线了。

    公孙弘也是一个聪明人,他看到刘荣脸色不对劲,便立刻将脑海中那些充斥着鲜血与黑暗的想法,抛弃的干干净净,好象从来也没有想过一样。

    他跪在地上道:“回殿下,臣已经将殿下需要的东西写好了!”

    刘荣高兴的扶起他,道“真的!卿辛苦拉!快快拿来给寡人看看!”这就是和聪明人打交道的好处了,不用说太多的废话,他们会自动的把那些主君不喜欢的东西,统统抛弃掉。

    “臣遵令!”公孙弘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份帛,呈给刘荣,刘荣接过帛书,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老实说,公孙弘的学问还真是不错,仅仅只是这几天的时间,便已经将他原本头疼的东西搞定了。

    帛书上的文字苍劲有力,而且引经据典,将刘荣的想法,换成了这时代的文字,并且,还不会让人看了产生反感。

    “好!卿有大功于寡人,寡人不会忘记卿的!”刘荣将帛书收到自己的衣服里笑着道。这个想法,他已经酝酿了很久了,是他争取天子好感的重要武器。

    可是以前,要把这个东西写成文字,并将之写的入情入理,这就超出了刘荣的能力范围,毕竟,他才十三岁不到,知识到底有限,根本写不来。

    而公孙弘就不同了,他精通儒法两家学问,而且心思活络,实在是干这件事情的最佳选择。

    。。。。。。。

    下午的时候,南军校尉私调军士,冒犯太子,意图不轨的奏报,传到了长安城。

    中尉卫绾得到奏报后,立刻备下马车,手书自请罪书,赶往未央宫自请其罪。同时御史大夫刘舍的弹劾奏折也到了天子面前,他弹劾中尉卫绾渎职,御下不严两宗大罪,以御史大夫的弹劾奏折为信号,整个御史台的属官立刻像吃了春药一样,将潮水般的奏折送到天子手中。

    弹劾对象涉及整个长安官场,包括太尉周亚夫,中尉卫绾,左右京辅都尉全部在弹劾之列。

    天子闻报后,不顾身体依然在低烧中,立刻将廷尉和中大夫等叫进寝宫,同时派出使节,持天子节,领北军一营军士将涉及的南军军士与校尉押回长安收审。同时他还发了一封安慰刘荣,勉励刘荣的圣旨。

    申时,天子接受了中尉卫绾的罪己书,许了他三个月的大假,申时三刻,主管长安南军实际指挥的左右京辅都尉,主动递上了认罪书,承认自己御下失责,实在是罪该万死,同时为了表示清白,他们迅速将手中的兵权和符信,递还天子。

    酉时,太尉周亚夫上了一封奏折,请求乞骸骨,天子不许,还书勉励,接着长安左右内史,主动交还了自己的官印和信符,跑到廷尉府请罪,天子同样不许。

    事情,在此时达到了高潮,几乎所有遭遇了弹劾的官员,统统上了奏折,请求乞骸骨,或者告病还乡。

    但天子只批准了中尉的告病请求,将其他的人的官印和符信,统统还了回去。

    这顿时令整个长安官员提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面,这表明天子并不想扩大此事,只要事情不会涉及到自己的身上,那么大家就不会怎么关心了,该怎么做事,还怎么做。

    戊时三刻,涉及到此案中的当事士兵与校尉押回了长安,廷尉迅速接管了这些人,同时刘荣亦上一封奏折,将他所遭遇的事实真相说了出来。

    当然,他去长陵找人,就变成了游玩,砸别人家的铺子,说成了路见不平,把邴家的事情,更是添油加醋的说了出来。

    这封奏折一到天子手中,天子立刻暴怒如雷,传旨令右内史迅速将邴家在长安的产业全部查封,同时为了防止涉及人员逃跑,天子还动用了北军,封锁城门,这一夜,注定是一个长安人的不眠之夜。

    这一夜,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的大队军马,在长安城四处搜查任何可疑的地方,长安数十年来,一直屹立不倒的望族无盐氏在天子的暴怒下,化为灰飞,他的全族,都被收入了廷尉府,一旦邴氏的罪名坐实了,那么作为与邴氏有亲的无盐氏,将会被全族族诛。

    有人哭,自然就有人笑,本来还在担心着自己脑袋的南军中层军官,特别是驻屯在高祖陵的那个营军都尉,在得知了刘荣的奏报后,立刻对刘荣这一公正之举,感激不尽。

    脑袋保住了,比什么都重要!

    注:此时御史大夫为刘舍,左右京辅都尉,西汉南军高层官职,受式道左右中侯管理。

    啊。。。这一节是过渡,毕竟这些事情,不怎么干主角的事情,只是作为一个引子,引出日后的事情,好象决战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