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诡宋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七章 提前的军报

第一百一十七章 提前的军报

    金陵城,南唐皇宫御书房。

    今天在座的人可是不少,除了之前的晋王李景遂、六皇子李从嘉,七皇子李从善,还多出了四人。分别是皇长子李弘冀、齐王李景达、重臣韩熙载、当年从寿春突围而出的刘仁赡。

    “父皇,探子回报说,周皇柴荣的病情加重,可能没多少日子了。”李弘冀率先奏报。这位皇子年纪近三十岁,长的颇为健壮威武,皮肤黝黑,性情与长相与其父,其弟大相径庭。

    韩熙载哈哈一笑:“北周太子只有四岁,主少国疑,政局必然不稳。这是天赐良机啊!我朝大军北上必能一举收复江淮,或许还能另有奇功呢!”

    “儿臣愿亲自率兵出征,收复江淮!”李弘冀立即请缨,对此他自信满满,更不愿意别人抢走功劳。

    齐王李景达道:“北周在江淮还有十多万大军,这一点还是不容小觑啊!”

    “不错,北周在江淮势力依然强大,弘冀你要小心些才是。当年皇甫将军就是在淮南为国捐躯的,刘仁赡将军也是吃过大亏的。”晋王李景遂适时地补上一句。

    李弘冀没好气地白了叔父一眼,正要说话时,刘仁赡道:“江淮尚有北周大军不假,可主帅林旭现下返回了汴京。韩令坤,李谷之流不必担心,淮南周军就如没牙的老虎,不足为虑。”当年李景遂对他撤出寿春表示质疑,还进谏处死自己,多亏李从嘉帮着说好话,才使得皇帝考虑清楚,幸免于难。自此之后,刘仁赡等人对李景遂便没了好感,经常“热情”地为其拆台。

    “而且万一汴京有变,只怕淮南的兵力还有有所调动,到时候就对我国更有利了。”韩熙载说出了自己老道的预测。

    李弘冀不屑道:“林旭不在,淮南周军就更不堪一击。即便是他在又能如何?我还真想会会他呢?看看传言到底有几分可信?”

    如此一说,李景达、刘仁赡等参加过当年淮南之战的将领均感脸上无光,李弘冀是表明了看不起他们。刘仁赡不禁心道:若真见了林旭,看你还能嚣张几时?皇帝的几个儿子中还是六皇子最为谦和有礼,偏过头去,李从嘉的目光却偏向了门外,不为瞧着众人。

    自从三年前元宵节在秦淮河边惊鸿一瞥之后,李从嘉对那回眸一笑便难以忘却,梦中也时常想起。他曾发动自己国公府的人暗中帮忙寻找,奈何没有一点下落。鉴于叔父和大哥的敌意,他有不敢大张旗鼓请求父母做主,唯恐为人所诟病。况且那个女子是何家小姐?家世姓名?有婚约与否?这些他都不知道。

    这两年到了婚配年龄,父母经常为他提及某些世家小姐,但他都一一婉拒了,只因为那回眸一笑的倩影。其实在李从嘉看来,不一定非要娶到那位美女,若是能再见他一会,或是能做个朋友也是一件妙事。

    这三年除了一次皇宫家宴外,李从嘉都会在那一天回去当年那个地方。奈何众里寻他千百度,终究伊人无觅处,只得黯然憔首归。今日是腊月十五,还有一个月又是元宵佳节了,不知道她还会出现在秦淮河畔的灯会吗?

    正想到此处,突然有人道:“六弟,你在想什么呢?”李从嘉猛然一惊,抬头见大哥正注视着自己,意识到自己是在御书房里,对刚才的政事竟一点也没留意。适才李璟已经准许了李弘冀出兵淮南的请求,众人无论心中怎么想,都表示了祝贺与期许,唯独李从嘉没有反应。

    随着李弘冀这一声质问,众人的目光都转向李从嘉,这位六皇子瞬间有些不知所措。

    “六弟,御书房议政你都走神?你对国家大事就一点也不关心吗?”李弘冀再一次质问,虽然语言表情严厉,但内中却很高兴。对皇位威胁很大的弟弟不问政事,今天看的出是确确实实的走神,作为长子的他怎么会不高兴呢?

    “我……我……”李从嘉面红耳赤,不知该如何解释,总不能说自己御书房议政时还想儿女私情吧?要是那样,疼爱他的父皇也不会原谅的,传出去更会成为大笑话。于是李从嘉决定撒一次谎,面对众人目光,起身跪地,缓缓说道“母后近来身体不适,儿臣实在挂心,以至于书房议政失态,恳请父皇责罚。”

    李璟一听,轻轻一笑:“书房议政走神确实不该,不过念你忧心母亲身体,孝心可嘉,便不责罚你了,起来坐下。”李从嘉低头起身,心中惭愧不已,多亏母亲病了,自己才有个借口。但这般以孝心撒谎实属不该,晚间回去一定要在佛前忏悔。

    李景遂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这个好侄子不问政事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御书房讨论国家大事都能走神,真是可笑。这样的人有什么可担心的?倒是李弘冀,又拿到兵权了,万一真的成功收复江淮,还有我的立锥之地吗?不禁忧心忡忡。

    李弘冀却恰恰相反,适才的一丝喜悦立即一扫而空。六弟不理政事不假,对自己来说本是好事,可关键是父皇李璟的态度,没有一丝责怪,反而满眼赞许与疼爱。这样的待遇自己有过吗?父皇如此,母后更加如此,对六弟的疼爱远胜于自己。南唐重仁孝,六弟不正是这样做的吗?而自己呢?性情暴躁,甚至残杀数万俘虏,在南唐可是人尽皆知。六弟……还是潜在的威胁,这是李弘冀最后的结论。

    李璟则认为李从嘉是个好孩子,孝顺谦和,只是对政事却不闻不问,当真是可惜了。这么聪明的孩子,给他大哥做个好帮手多好,唉!旋即看看长子,心中充满期望。

    --------------------------------------

    柴荣病重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北方,郁闷数年的刘崇似乎重新看到希望。柴荣小儿你是厉害,可是你身子骨没抗住,还不如我这个糟老头子,哈哈!天赐良机岂能错过,第一时间派出了信使前往契丹上京城,请求援助。

    同时安排刘继业立即整肃军队,只待汴京有变,趁机南下,收复高平之战失去的国土。当然若是有机会攻入汴京的话……这只是个玩笑,有些痴人说梦……

    上京城,契丹皇帝对于刘崇的求援很感兴趣。前几次对周作战,柴荣御驾亲征,让他们灰头土脸地仓皇回撤,大失面子。万幸的是,竟然被契丹的流矢射中,竟然到了危急生命的地步。要是知道是哪个勇士,定要好好的赏赐。

    多年的经验告诉契丹人,中原越乱越好,柴荣曾一度是他们的大威胁。南院大王曾一度担忧按照柴荣的能力和作为,十年之后自己还能不能坐在南京城(幽州)都会是个大问题,如今可以松一口气了。所以北汉这个忙是一定要帮的,让中原更乱一些吧!

    冷月在天,夏州城里北风呼啸,悉罗匆匆走进书房,禀报道:“少主,柴荣病重,快不行了。”

    “哦!”李光睿身子一震,旋即陷入了短暂的沉思。柴荣死了,中原必定要乱上一阵子,南唐、北汉、契丹都不会放弃这杨的好机会。或许对于以前的李光睿也是个好消息,可是现在不是。

    “知道了,下去吧!”李光睿淡淡地吩咐,显得有些低沉。

    悉罗迟疑了,明显的好消息,少主竟然……他忍不住问道:“少主,怎么……中原要是乱了,我们……”

    哼!李光睿苦笑道:“我如何会不知道,如今我们的军队还被吐蕃人缠住,抽不开身,况且父亲……把消息禀报给父亲,就回去吧!”

    悉罗第一次看到少主这样的消沉,事出有因他是知道的,这些他管不了,只能悄然退出房间。

    房间里的李光睿显得有些失落,苦笑之后轻轻地叹了口气。这一切都源自三年前的萧关,那次的谋划失败后,惹得朝廷对府州大肆动手。他父子二人意识到这是朝廷对他们的警告,他的父亲李彝殷尤其紧张,一再训诫他不要再图谋关中。

    相比于李光睿的冒险与投机,李彝殷更为保守,他轻启战端,和中原王朝为敌。于是李光睿的一些权力被收回,三年来被安分多了。定难五州的一些战略方针也产生了变化,大部分兵力被调到西线对付吐蕃人,他知道的父亲是打算向西发展。这样可以壮大自身实力,将来再谋发展。

    李光睿的野心暂时被束缚,所以西北近几年很平静,这样的平静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汴京城同样很平静,腊月十五,汴河冰冻三尺,这个冬天格外的冷,冷的人寒意彻骨。居民大多躲在家中,依靠秋天储备的柴火和煤炭取暖。

    哒哒的马蹄声响过,一骑快马匆匆进入汴京城,打破了傍晚的宁静。一刻钟后,林旭和赵匡胤接到定州防御使的军报,契丹伙同北汉大举南下,声势浩大,请求朝廷支援。

    在林旭和赵匡胤眉头紧皱商量对策的时候,赵普却显得有些迷惘,在一旁低声喃喃道:“动作这么快?军报……竟提前送来了?”